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发表了以下两篇讨论的文章,的确,过去本刊在这方面的组织工作是很差的。我们欢迎这种性质文章,正如斯大林同志在"论马克斯主义语言学中的问题"的伟大著作中所指出的:"谁都承认,如果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没有自由的批评,任何科学都是不可能发展,不可能进步的。"希望同志们热烈地参加讨论,把你们对于任何科学问题的任何意见,即便是自认为不甚成熟的意见,寄给本刊编辑部,我们将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2.
为了总结在样板田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做法与经验,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65年10月下旬派出人员,并有农业部科学技术管理局同志参加,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运城棉花研究所的同志一起到闻喜县棉花样板田蹲点,这里发表的是他们的调查总结。 目前,以样板田为中心的科学实验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如何尽快地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和研究方法,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特点,能够适应农业生产变化多、地区性强的要求,是摆在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近两年来,大批的农业科学工作者,下楼出院,通过样板田的工作实践,摸索到了在样板田上进行研究的一些方法,既提高了产量,又出了科学。但是,也有些同志对样板田究竟能不能出科学?怎样对待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等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开展这方面的讨论,对促进样板田上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是有益的。希望全国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者都来参加这次讨论,把你们的意见和经验写成文章寄来。来稿希望从实际出发,观点鲜明,生动具体,短小精悍,就是只有一点看法,一个事例,本刊都是十分欢迎的。  相似文献   

3.
赵善欢同志最近在《中国农业科学》(一九六二年第三期)发表了《昆虫毒理学的发展方向》一文。这篇文章原来是在一九六一年全国昆虫学术讨论会上作的报告。在该次讨论会上,我们曾经多次交换了意见,对于赵善欢同志提出的昆虫毒理学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即目的与任务),大家是同意的。但是对于个别问题,特别是田间毒理的提法,存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就昆虫毒理学近年来的进展,结合赵善欢同志所提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意见,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4.
改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秈稻改粳稻,江西还提出了中稻改早稻,并在早稻收割后,再种秋季早地作物的办法。实行改制后,是否会增加水稻虫害的发生呢?对于这个问题,各人的看法不一样,各个地方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律,有些地方,实行改制后,虫害显著减轻,获得了丰收;有些地方,虫害加剧,特别是螟虫,在个别改制地区,晚稻满田都是白穗,弄得颗粒无收。笔者对于这个问题,曾经作过考察,现在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和讨论。首先谈谈单季改双季和间作改连作对于各  相似文献   

5.
1956年11期本刊"关于葡萄副梢的利用问题"的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一些果树工作者的注意,纷纷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使问题得到明确,对提高葡萄生产和改进葡萄试验研究工作是有帮助的,所以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讨论。这里发表了梁绍信和李一鹗、李翊远三位同志的文章,另外还收到贾维昌、林培钧、施丽三位向志的文章,因意见与梁、李二位同志的相似,故不再发表了。  相似文献   

6.
天津稻作研究所组织了一批水稻科学工作者,考察了北方水稻,写出了这篇报告,材料丰富,观点鲜明,文体新颖,字句流畅。他们的一些论点应当引导大家讨论。文章最后提出的几个问题,也希望研究水稻的同志们相互争鸣。 科学研究一定要争鸣——真理是愈辩愈明。今后作者有些独特见解,只要有理有据,我们都予以发表。“蕭规曹随”和比着方格子写字,不是发展科学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营农场自产自用产品的作价和年终结转留存的产品作价问题的讨论,已在本刊上连续讨论了五期,一共发表了十八篇文章。另外还有很多来稿,因限于篇幅未能一一发表。参加讨论的绝大多数都是各地农场和农场管理机关从事具体会计工作人员,有些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员也参加了这次讨论。参加讨论的同志,对这次讨论的问题,一般的都是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分别地作了比较深刻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彼此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现在把大家在这次讨论中所发表的意见,作一个综合的归纳,提出几点意见,作为这次讨论的结束。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学通讯"1957年第1期刊载汤博文同志"对防治粘虫的意见"一文对拙著"粘虫"等三文有关防治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我们衷心的欢迎汤同志对这方面的关心。应该承认目前我们对于粘虫的研究还不够,很多问题正在探索研究中,所以在我们所发表的对粘虫的介绍的文章里,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不恰当或错误的地方。我们希望汤同志的文章能成为国内讨论粘虫问题的开端,渴望国内各地有经验的同志共同商讨,来修正、补充我们的认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出版的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一些书刊中,在对新标准物理量的表示法及其具体应用上,常出现一些不妥之处,甚至出现错误。其中有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科发展和科学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此,有必要予以澄清。本文将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修正意见,供同事们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蹲点搞样板,能不能出科学?怎样出科学?这一问题,已在我区农业科学工作者当中引起普遍注意,正广泛议论着。本刊已陆续收到一批讨论这一问题的稿件,因篇幅关系,除了将一部分全文发表外,特将其余部分综合归纳报道如下。是科学就得为生产服务。是不是真正的科学,要看它在实际生产中取得的效果如何。“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  相似文献   

11.
刚才,各位专家和同志们对“气候变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这一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有些专家还讲了一些新的见解,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我简要地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对气候变暖对农业发展影响的认识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三种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0月30日至11月9日举行了一九八一年科学报告会。会议开得隆重热烈。 在开幕式上,夏祖灼付院长作了我院一年来科研工作的回顾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指出:一年一度的科学报告会是检阅我院一年来科研工作、交流经验、互通情报、活跃学术空气、促进科学研究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活动。一年来,我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调整时期国家的科技发展方针,首先要使我院的科研工作切实为发展农牧业生产服务。 在夏付院长报告后,由院党委书记李力同志和院长樊庆笙教授给一九八○年获得江苏省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对于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现象。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使一些问题更加清楚和明朗化,真理就更趋于完善。相对遗传力理论提出(作者1964 a、b;1976)后,得到我国学术界广泛的注意:有赞同和支持的,有从实践上和理论上给以验证和检验的,也有不同意或反对的(例如惠毓坤,1977;景士西,1980;谭其猛,1982)。本文现将一些不同意见,从几个方面给以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遗传学>是农林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也是当今发展最为活跃的科学领域之一.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开展<遗传学>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语教学发展方面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存在师资严重不足、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学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主要从<遗传学>双语教学的开展意义、双语教学开展的形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各地在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中,努力探索,积极开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我们这些农村基层工作者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当然,工作中的困难还不少,有些还很艰巨.对此我们一要有信心,二要改革创新,农经工作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发展成长的.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标实施以来,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逐渐形成。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的教学,人教版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不够环保,且对比效果不直观。沪教版教材则是通过情景讨论得出了燃烧的条件,没有设计探究性实验。于  相似文献   

17.
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对科技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科学工作者的道德取向和态度精神。主要从社会责任感是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取向、勤勉务实是科学研究的成功基石、知行合一是科学研究的态度精神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的适宜时期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花粉管通道法是主要由我国科学工作者发展起来的植物转基因技术。自70年代,由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周光宇先生提出后,20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该技术创造了一大批新型育种材料,有些并获得了新的商业品种。花粉管通道法是一个不依赖于组织培养的将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的简便技术,易于被许多研究人员应用。有关大豆外源DNA直接导入时期与方法虽以陆续有过多次报道[1],但实际操作起来不同地区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断进行调整和经验的摸索。本文报道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对大豆进行了外源DNA导入的适宜时期与方法的研究结果,以此供不同地区从事大豆有关研究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各地在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中,努力探索,积极开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我们这些农村基层工作者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当然,工作中的困难还不少,有些还很艰巨。对此我们一要有信心,二要改革创新,农经工作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发展成长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态农业问题,本刊过去已发过几篇文章。本期再发表两篇争鸣文章(本期发表的佟屏亚同志的文章中也谈到生态农业问题)以活跃学术空气。文章作者都是研究现代农业的教授与专家。我们认为,农史学界了解一下农业专家们对生态农业的一些观点,对农史研究如何更好地联系实际为农业现代化服务是会有帮助的。欢迎大家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