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生产用蚕种中抽样,对浙江省现行春用和夏秋用主要推广品种越年蚕种在浴消后及时进入5℃或2.5℃保护的解除滞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蚕品种间解除滞育的迟早和快慢有明显差异,一代杂交种解除滞育时期比原种稍迟。供试原种,1月中旬基本上全部解除滞育,而供试一代杂交种,至2月上旬才全部解除滞育。根据本试验调查的结果,认为原种应适当提早浴消,以便在12月下旬、1月初入库为好。此外,夏蚕或早秋蚕用的越年蚕种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用蚕种中抽样,对浙江省现行春用和夏秋用主要推广品种越年蚕种在浴消后及时进入5℃或2.5℃保护的解除滞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蚕品种间解除滞育的迟早和快慢有明显差异,一代杂交种解除滞育时期比原种稍迟。供试原种,1月中旬基本上全部解除滞育,而供试一代杂交种,至2月上旬才全部解除滞育。根据本试验调查的结果,认为原种应适当提早浴消,以便在12月下旬、1月初入库为好。此外,夏蚕或早秋蚕用的越年蚕种,浴消后入库保护温度宜采用2.5℃,有利于延长解除滞育后的有效冷藏期限。  相似文献   

3.
<正> 初冬是越年蚕卵逐渐解除滞育,开始活性化的时期。在此期间,一般自然越冬感受低温时间长,蚕卵解除滞育充分,活性化率高,明春催青孵化齐。反之,冬季接触的温度忽高忽低,易使蚕卵胚子发育不齐,出现异常胚子,导致春期催青孵化不良。为了摸清本省现行品种蚕卵的冬季解除滞育早迟,于74年、75年、78年、79年进行了调查,作为蚕种冬季浴消适期和入库冷藏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现行蚕品种间雌雄间微茸的发生以及外、中、内层微茸的分布情况作全面调查,以便生产上对微茸发生多的品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微茸,为丝织工业提供优质原料,为此进行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988年春期由本校蚕种室提供现行蚕品种的12个原种及12个交杂种。即春用品种原种有:杭7、杭8、菁松、皓月、浙蕾、春晓6个;春用品种交杂种有:杭7×杭8及反交、菁松×皓月及反交、浙蕾×春晓及反交6个。夏秋品种原种有:浙农1号、苏12、薪杭、科明、兰天、白云6个。夏秋品种交杂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8和1999年对山东省现行蚕品种冬季解除滞育时期的试验,准确地确定了蚕种入库冷藏的适期,为进一步提高蚕种管理的技术水平,提高蚕种本身的商品质量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解除滞育的条件及其耐冷藏进行了两年的研究,这些品种包括原种及其一代杂交种。试验表明,外温(25℃) 保护时间越长,解除滞育所需的低温时间也相对延长;不同的蚕品种,解除滞育所需的条件及耐冷藏性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正> 越年蚕种进入初冬季节,感受低温,就将逐步解除滞育而活性化。解除滞育的时期,除了受当年气温和保护环境等影响之外,品种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为掌握这种差别,以决定各品种入库冷藏的适期,十年前,我场对当时的推广品种,进行过一次冬季解除滞育时期的调查;时至今日,品种更迭,我们再一次对现行品种进行此项调查,为现行各品种冬季入库冷藏适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行蚕品种的杂种优势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指父母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多方面表现出强大生长势的现象。特别杂交第一代,具有两项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性状各个体间表现高度的一致性;二是比两亲具有更强大的生长势,如生长发育快,体大量重,抗逆性强,繁殖力高,产卵多等。1978年我们曾对本省现行春用和夏秋用品种的杂种优势率作过调查。由于蚕品种的更换,1988年又对本省现行春用品种杭7、杭8,菁松、皓月、浙蕾、春晓;夏秋用品种浙农1号、苏12,薪杭、科明,蓝天、白  相似文献   

9.
蚕种是丝绸行业的基础,选用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措施,近年现行当家品种浙蕾、春晓占全场生产量和安康市发种量的70%。为了改变蚕品种结构单一的状况,优化蚕品种结构、2000年春季引进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蚕品种苏镇、春光进行试繁,经过春季原种试养和秋季进行的丝茧育,其原种和一代杂交种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0.
袁桂阳  李文书  龚大刚 《四川蚕业》2011,39(3):30-31,35
通过对2004--2009年蚕种冬季浴消入库时抽样进行试催孵化率调查的汇总分析,发现蚕种的滞育性对5℃的温度极其敏感,夏秋用种比春用品种容易解除滞育,日系品种比中系品种容易解除滞育。从而根据这些特性来调整5℃的冷藏时间。  相似文献   

11.
现行蚕品种原种饲料效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探求现行蚕品种原种的饲料效率,在同一用桑品种、叶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对现行春用品种原种进行比较,以了解在饱食条件下,蚕品种对饲料效率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供试蚕品种:菁松、皓月、杭7、杭8.在21℃条件下饲养,23℃条件下制种.每个品种供试蚕40头,雌雄各20头,重复三次,分别于  相似文献   

12.
<正>在繁育蚕种中,往往出现了较多的生种与不良卵.从蚕品种看,不仅杭7、杭8有较多的生种发生,严重的达37.5%,且菁松、皓月、浙农1号、苏12等品种亦有发生,所以研究催育环境和蚕卵滞青与否的关系,是育种工作者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影响家蚕滞育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省由于春繁的蚕种数量不足,常进行春种秋繁春用.中秋期特定的饲料和气候条件,往往使春用多丝量蚕品种,其生长发育和数量性状表现不正常.如不加强饲养管理,更会使蚕种生产蒙受巨大损失.我校蚕种场在去年中秋蚕期,饲养杭_7、杭_8二品种,其中的杭_8在大蚕期发生大量细菌性胃肠病蚕,虽及时采取了措施,积极加以抢救,但杭_8克蚁制种量仅7.48张,而杭_7克蚁制种量为12.15张,使蚕种生产未能按  相似文献   

14.
黄子修  罗梅兰 《蚕桑通报》1992,23(4):46-48,50
前言 1992年春期浙江的夏秋用品种薪杭、芳山缺少原种5千多张,省农业厅蚕种公司委托广西蚕业指导所在早春繁育。但南宁市今年早春比正常年份阴雨天多,气温偏低、日照不足、桑叶生长缓慢、叶质不够成熟、养蚕季节应推迟。然而浙江的蚕种场要求在4月下旬至5月初用种,根据薪杭、芳山发育经过推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在蚕种供应上,广泛使用即时浸酸孵化法,使产卵后的越年性蚕种在24~25℃经20~22小时,给予越年卵以盐酸浸渍处理,从而停止滞育过程,使越年卵发育而孵化,或再冷藏,根据生产需要而出库。但是,我省过去对即浸后的冷藏期没有明确规定,现行的推广品种也缺乏这方面的资料。因此,我们对本省现行推广的杂交种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1989年试验品种有新九×7532、7532×新九,由省蚕种所提供,并在该所进行饲养观察;1991年试验  相似文献   

16.
我区桑蚕夏蚕品种之一南农七号,系无滞育期的多化性品种.冬季(11月—2月)仍需连续养蚕制种,保育品种和供应早春用原种.在这段时间内,桑树已逐渐落叶、休眠,1—2月发芽,但生长缓慢,冬季养蚕用叶十分困难,往年要到钦州地区等气温较  相似文献   

17.
引种是育种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简单易行快捷有效的特点。1973年12月,参加在镇江召开的“全国蚕种座谈会”之际,从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现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引进所谓“7”字号原蚕品种16个。1974年春期在杭州开始饲养对比及制杂交组合,并重新编号为杭1、杭2、……杭7、杭8、……杭15、杭16。这批引进种不仅对浙江(如杭1×杭8)、江苏(如苏5x苏6)乃至全国在生产上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且选用亲本培育成型蚕品种,如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的菁松×皓月,浙江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的浙蕾×春晓等在生产上起到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仁奎 《蚕学通讯》2008,28(3):29-31
近年来,在为数不少的现行生产用品种中屡屡发生大量生种,个别季节个别品种甚至相当严重,如在秋蚕期繁育932、871等品种的各级蚕种,生种发生率可达70%以上,一般情况下也在10%以上,由此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我们通常把蚕蛾所产的卵分成滞育卵和不滞育卵两种,其中,滞育卵又称黑种,而生种是不滞育卵的一种。蚕卵的滞育特性,既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为控制环境条件,创造有利于蚕种生产的环境,向着有利于蚕种生产的方向变化,为生产滞育特性稳定的优质蚕种服务。下面拟就生种的发生机理及相关条件以及防止措施,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 江、浙两省第四次蚕种学术研讨会1990年11月9~11日在无锡市召开。参加会议的除江、浙两省人员外,并邀请了山东、安徽等省及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的代表参加。会上苏、浙、皖、鲁等省代表分别介绍了各省蚕种生产和蚕种管理的情况,传达了1990年中国蚕学会年会精神,组织了专题学术报告。会议分新蚕品种选育与原种繁育组和农村原蚕饲养组两个专业组进行论文宣读和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春制秋用蚕种入库冷藏后,生产上有时因秋蚕饲养计划的改变,需种量减少,这时需要将已经入库冷藏的一部分蚕种中止冷藏,由库内取出改为越年春、夏用种。中止冷藏的期限是有限度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冷藏时间已经超过15d,有可能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在当年秋冬蚕种保护过程中再出卵发生增加;二是蚕种耐冷藏能力下降,来年春、夏季用种时催青死卵增多。中止冷藏的安全期限因品种而异,凡是越年性稳定,解除滞育速度缓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