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近年来,四川省蚕种生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蚕种胚中带病源增多所致。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措施首先是各级蚕种繁育单位和管理部门全员应具有常备不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的意识;其次是坚持执行发现除去病源措施。抓住全过程严格消毒防病,减少养蚕环境病源,做好原种病毒补正检查,减少原种带毒危害,认真做好蚕种繁育各阶段病毒预知检查,严格淘汰带毒蚕卵、蚕、茧、蛹、蛾,禾发现病毒的蚕蛾分小批制种,地、市把住普种母蛾微粒子病合格检验关,超毒蚕种由主管单位监督烧毁处理,原蚕区使用的普种必须是经过全检母蛾无毒的蚕种,逗硬执行这些办法,一定能够控制家蚕微粒子危害。  相似文献   

2.
两种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技术措施的比较及优化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蚕种繁育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喷施防微灵与全程叶面消毒是两种不同的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有效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全面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技术措施,找出了各自的技术优势和缺陷并结合蚕种繁育的生产特点,提出了新的优化组合模式。蚕种场应用优化组合模式新技术后,达到了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提高良种繁育系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所是农、工、贸一体化的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的直属单位,肩负着省繁育家蚕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生产任务。一直以来,我所蚕种生产严格贯彻执行《广东省家蚕良种繁育技术规程》,为广东省各级蚕种场提供优质蚕种。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热空气处理蚕卵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科研成果,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于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在顺德县均安蚕种场内举办了有德庆、罗定、清远、合江等蚕种场和南海县南庄蚕种站  相似文献   

5.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唯一需要检疫的蚕病对象,对蚕种生产危害极其严重。柳州市处于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且有全年多批养蚕、批次重叠的生产特点,极利于微粒子病广泛流行。柳州市于2008年正式建成投产两家蚕种场,填补了当地无蚕种生产的空白。两家蚕种场建立之初就把防治家蚕微粒子病("防微")工作始终放在事关蚕种场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狠抓落实,蚕种质量稳步提升,"防微"效果显著,病毒率控制在行业要求之下。但  相似文献   

6.
凌荣 《广东蚕业》2010,44(2):4-8
本文针对近年来广西蚕桑发展迅猛,蚕种需求量大幅增加,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率有所上升,蚕种场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应从消毒防病体系、蚕种安全生产体系、质量监督体系等方面,构筑微粒子病防治工程,消灭传染源,防止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达到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目的,生产无毒优质蚕种。  相似文献   

7.
蚕种场繁育蚕种时,很注意防止生种与不良卵的产生,但在制好的蚕种中,仍出现了较多的生种与不良卵,影响蚕种场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生产计划的完成。现行品种中杭7、杭8生种发生较多,严重的达37.5%,其他品种如菁松、皓月、浙农一号、苏12等亦有发生。影响家蚕化性的因素很多,如温度,湿度,光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7,(1):50-52
<正>家蚕品种的种性保持是指蚕品种固有性状在繁育继代过程中的延续。蚕品种的种性能否保持,关系到该品种的推广使用寿命,更关乎蚕品种在蚕桑生产中的经济价值。四川省凉山州蚕种场是我省唯一的地区级选原普三级蚕种场,蚕种的繁育制度是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在原原种繁育中既要为原种繁育提供所需的原原种,同时也要选留原原母种继代,因而担负着蚕品种的种性维持工  相似文献   

9.
省农业厅对省蚕种公司的蚕卵快速干燥装置研制与推广(以下简称蚕卵干燥装置)和杭州蚕种冷库蚕种浸酸成套设备的改进与推广(以下简称蚕种浸酸设备的改进),于1986年11月26日至27日在杭州召开鉴定会通过鉴定。与会代表对蚕卵干燥装置和蚕种浸酸设备,听取该设备的设计、改进和应用报告,审查了有关技术文件,观看了现场操作和测试。自1981年以来,蚕卵干燥装置先后在全省蚕种冷库和部分蚕种场推广使用87台,累计蚕种881万盒,蚕卵快速干燥装置,由排  相似文献   

10.
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是近几年广西蚕区的主要推广品种,总结了一套适合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广西家蚕主推品种高效繁育技术,包括建立高标准原蚕基地、精准制定繁育计划、原蚕高产饲养、高效制种、蚕病综合防控、保持稳定化性等技术。该高效繁育集成技术在蚕种场推广后,各品种蚕种繁育系数比应用前提高了3%以上,蚕种质量和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证明该套技术值得推广,可在广西及亚热带地区其它蚕种场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杭州蚕种场前些年原蚕点带微毒情况时有发生,给该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该场对微防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常规消毒措施,控制了微粒子病毒的发生。2013年春期,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检验结果无毒率为50%,无淘汰蚕种。经调查与分析,笔者就该场蚕种微粒子病防治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要本文对广西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不良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蚕种遗传因素、蚕种卵质不充实、蚕种补种不当造成卵龄开差大、蚕种入库时间与冷藏时间把握不当、蚕种浸酸技术把握不当、其他管理不当等,提出通过提高蚕种质量、减少蚕卵卵龄差、准确把握蚕种入库时期、掌握好蚕种浸酸技术、加强人员管理这五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广西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为蚕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影响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成绩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 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方法在秋季蚕种供应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在冷藏时间较短时,部分蚕品种,特别是现行春用品种的孵化不够稳定,对生产有较大影响。近年来,蚕种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和经验总结工作,本文将这方面的内容作了归纳,并结合谈谈笔者的理解和体会,以图为生产提供一点资料。一、影响短期冷藏浸酸种浸酸成绩的因素(一)蚕卵条件的影响1.蚕卵的滞育性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孵化的方法是在  相似文献   

14.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传染性蚕病,一旦被传染,将给蚕桑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世纪90年代建湖蚕种场因微粒子危害造成蚕种烧毁。为了战胜微粒子病,建湖蚕种场在防治微粒子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完整的防微体系,加强了防微力度,基本控制了微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完善了防微硬件设施1.1改善养蚕硬件条件近几年来,建湖蚕种场陆续将原有的泥土场地改成水泥场地,便于冲洗和消毒,每个生产小组都建  相似文献   

15.
<正> 家蚕微粒子病的爆发与蔓延,是造成我省近年蚕种生产不稳定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从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三级蚕种均发现微粒子孢子,不仅给蚕种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的严重危害,又加剧了原种、普  相似文献   

16.
何安蓉  王琦 《蚕学通讯》2004,24(4):38-40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胁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桑事业的发展.目前,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首先是预防.主要是防止微粒子病对家蚕的感染.常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母蛾检查、环境及桑叶消毒等技术措施为有效手段,并已取得了系统有用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家蚕繁育的全过程.第二为治疗.即主要是对家蚕添食抗微药品,如防微灵、克微宝等,以此来控制家蚕微粒子在蚕体的增殖.第三为育种防治.即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抗微粒子病基因导入经济性状好的蚕品种内,培养出在感染微粒子病毒的任何浓度下绝对不会发生家蚕微粒子病的蚕种,不过该研究还只是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粒子病作为当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检疫对象,微粒子病的防治好坏事关蚕种生产单位的信誉和生命,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巨大。前几年,各蚕种生产单位通常采用桑叶全龄用0.3%~0.5%漂白粉精液浸渍消毒法,但该方法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原蚕区大蚕期措施实际到位难度大、对人体皮肤有损伤、浸洗过程容易造成桑叶养份损失、蚕儿常吃湿叶易发病等缺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省蚕茧、蚕种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检验母蛾微粒子病淘汰病卵是防治的有效措施。目前执行省的蚕种品质监管条例中的抽检方法亦存在一些问题。为此,1980年华南农学院蚕桑系开展家蚕普通种微粒子病检查方法改进的研究,提出改进的检验方案。1981年与南海县沙头蚕种场协作进行中间试验及生产试验。经过实  相似文献   

19.
优质蚕种繁育技术研究浙江省蚕种公司陶涛,李水林为进一步提高多丝量蚕品种繁育技术水平,控制微粒子病,我公司等单位承担了农业部“优质蚕种繁育技术推广”丰收项目的任务。1993年-1994年,在杭州、湖州、金华和绍兴市的4个蚕种场进行试点。共繁育优良多丝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随着蚕种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和对蚕种质量要求的高标准化 ,蚕种生产竞争也愈加激烈。我省已有十多个蚕种场因蚕种微孢子检出率超标等原因相继退出蚕种生产市场 ,面对蚕种场激烈的生存竞争 ,针对如何降低蚕种微粒子病毒率 ,笔者从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角度谈一谈关于蚕种场如何防治微粒子病的经验。1 严格消毒。防治微粒子病 ,首先要抓好生产区、非生产区大环境全面、彻底的消毒 ,不留死角 ,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特别是非水泥场地、蚕沙坑周围、下水道以及相关的交通要道更要彻底消毒 ,从建湖县蚕种场和盐城农业学校对这些地方的抽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