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不少养鸡户不按疗程服药,或将抗菌素当添加剂长时间使用,如防治雏鸡白痢等消化道疾病,从雏鸡开食之日起至整个育成期在日粮中添加一定的抗菌药物,如土霉素、痢特灵、磺胺类药物等,这样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不仅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还会使鸡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生疫病,并使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各种药物种类繁多,有的药物有效成分相同而名称各异,如喹诺酮类药物,仅其成分相同的恩诺沙星制剂就有百病消、普杀平、禽病清等不同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养禽业受鸡球虫病危害严重。其主要特征是:雏鸡多发的出血性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现在的鸡球虫病控制主要依赖于药物,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随着球虫疫苗技术的发展,禽业进入了集约化的新时代,加强饲养管理与药物预防,降低防治球虫的成本,使养鸡户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群发性球虫病的防治需必备多种多样的药物和疫苗,以及更有效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1,(7)
近年来,农村养鸡户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饲养过程中技术力量不足,疾病不断暴发,严重制约着养鸡业的发展,影响经济效益。1.存在问题主要是防疫意识淡薄,大多数养鸡户在鸡舍门前不设消毒池;外人未经消毒即可进出鸡舍; 有的鸡舍在出鸡后和进鸡前只清洗不消毒;有的鸡舍空栏时间过短,仅2—3天。其次是用药盲目:(1)一些养鸡户每次鸡群发病,不加诊断即用抗菌药物,甚至认为用药总比不用好;(2)使用剂量掌握不当,有的养鸡户认为剂量越大越好,盲目加大剂量,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引起中毒、胃肠菌比例失调等疾病。(3)疗程不当,有的疗程太短,治疗不彻底,复发现象十分普遍。(4)联合用药,忽略配伍禁忌。认为品种越多效果越好,将几种药物混合使用。如青霉素和土霉素合  相似文献   

4.
<正>一、长期用药有些养殖户从雏鸡开食之日起,在整个育雏期乃至整个育成期,始终在鸡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抗菌药物,一是为了防治雏鸡白痢等消化道疾病,二是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这其中使用较广泛的药物有痢特灵、土霉素、喹乙醇等。有些养鸡户甚至在使用其他抗生素时,也照样添加这些药物,把其视为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其实,这样做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鸡的胃肠炎是鸡的一种多发病,对养鸡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如我省夏县尉郭乡一鸡场饲养雏鸡2800羽,因发生胃肠炎和长期腹泻,死亡率高达30%以上.另一规模养鸡场因鸡群发生胃肠炎而长时间未能控制,致使该鸡场鸡群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停滞在60%~70%.而成鸡死亡率近5%~10%;还有的养殖户为了治疗鸡胃肠炎.滥用多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不仅引起大批雏鸡发生药物蓄积中毒,而且使该鸡育成期延长及产蛋率始终上不去,同时造成鸡只不断发生零星死亡.  相似文献   

6.
1常见错误用药方法 1.1长期用药或不正确间歇用药 长期用药,即雏鸡自开食之日起乃至整个育成期的饲料中始终添加一定量的抗菌药物.或从经济角度出发,一味追求廉价低成本,用药只顾便宜,不顾后果,同一种药物长期或反复使用.间歇用药并非是按药物的疗程合理用药,而是见病情好转马上停药,由于停药早而治疗不彻底,致使鸡病多次复发.这种情况主要见于资金不足和无饲养经验的新养鸡户.  相似文献   

7.
鸡病防治常用给药方法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拌料 这是规模比较大的养鸡户及养鸡场经常使用的方法,适用于大群长期投药、不溶于水的药物、慢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及其他肠道疾病、球虫病等.  相似文献   

8.
正养鸡实践证明,红、绿、蓝、黄等颜色的光,对鸡的生理机能和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养鸡户所忽视,从而给养鸡场(户)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1.红光红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雏鸡和青年鸡,有抑制生长速度和推迟性成熟的影响。因此,雏鸡和青年鸡应禁用红光照明。红光对种公鸡的性功能有不利影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因而种公鸡也不宜使用红光照明。2.绿光绿光对成年母鸡的产蛋性能有抑制作用,可使产蛋率下降,产蛋高峰期缩短,种蛋  相似文献   

9.
一、五注意 1.选药注意辨真假.养鸡户选购药物时,一定要选购可靠厂家生产的药品,凡无生产厂家名称、联系地址、生产许可证的药品都不是合格药品,不要使用.  相似文献   

10.
喹乙醇又称快充诺,倍育诺和喹酰胺醇等.能促进蛋白质同化,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效果,尤其对防治禽霍乱、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抗菌活性优于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且与其不产生交叉耐药性,而且对上述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仍有效,往往由于使用方法不当,鸡喹乙醇中毒现象屡见不鲜,给养鸡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鸡喹乙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此,只能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养鸡生产中,因要避免某种疾病发生而接种该病疫苗,然而有时结果却未如人愿,注射了疫苗的鸡并未产生免疫力,该种传染病仍旧发生了.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11种:   1.疫苗失效如疫苗过期、保存不当、烈日曝晒、稀释不当、稀释液不合要求、饮水接种时水质不佳,以及含有化学物质如铁、锌等都足以降低疫苗效价,甚至失效.   2.鸡群母源抗体的影响如在母源抗体水平高低不均时接种,总有相当一部分鸡具有较高的抗体,而另一部分鸡则完全没有抗体.这样,免疫效果当然也不会理想.又如过早接种或补接种,由于雏鸡体内有大量相对应的母源抗体或鸡体尚处在免疫抑制期,或者鸡上次接种后的残余抗体未下降到适当水平,疫苗往往被抗体中和而导致免疫失败.   3.某些疫病造成免疫抑制如雏鸡早期感染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就会降低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反应.鸡发生马立克病、黄曲霉毒素中毒等,也会造成免疫抑制.   4.免疫程序不当制定的免疫程序没有根据当地饲养环境、条件、方式及疾病流行等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某一程序对甲场适用,但对乙场则因情况不同而不适用.   5.接种时鸡已潜伏着疫病如果在接种疫苗时,部分鸡已感染了某种病原体,尽管接种疫苗,鸡照样发病.   6.抗原竞争两种以上的抗原同时引入鸡体,能使抗原间互相竞争而减少免疫力的产生.   7.疫苗的毒(菌)株与血清型不对疫苗可能不含激发保护性免疫所需的相应抗原,一定要对比一下疫苗所含毒(菌)株和鸡需要抗御的病毒(菌)株是否相符.   8.营养不良接种后的2~3周内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跟不上,也会影响免疫力.   9.应激接种时饲养条件突变、环境条件不利,如高热、低温、拥挤、通风不良、疾病侵袭等应激作用,均能使鸡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   10.药物影响在接种期间,使用抗生素、抗球虫病药物、皮质类固醇或其他能降低球蛋白或补体或吞噬细胞作用的药物,都会降低免疫力的产生.   11.疫苗质量不佳如毒力不稳定、保护期没有达到要求等.  相似文献   

12.
幸奠权 《新农村》2016,(4):28-29
正1.长期用药饲料中添加适当药物,有利于预防鸡病和提高生产性能。但是,部分养鸡户由于缺乏科学用药知识,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呋喃唑酮、喹乙醇、磺胺类等药物,结果一是药物可在鸡体内蓄积损害,引起中毒;二是产生耐药性,增加鸡病治疗难度;三是药物残留蓄积于产品中,降低产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2006,(8):36-36
磺胺类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目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抗菌药物。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和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使磺胺类药物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为了更好地应用磺胺类药物,应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掌握用药剂量。首次用药量或第1天用量要加倍,以后的用量为维持量。拌料一定要均匀,对急性病例也可以用针剂注射给药。2.注意交叉耐药性。细菌对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如使用某一种磺胺药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后,不要用其他磺胺类药,而应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化学合成抗菌…  相似文献   

14.
农村饲养肉鸡的困难很多。侧如:资金短缺,技术(尤其高新技术)知道的少且晚,这些对鸡病防治,降低药物残留影响很大.最终因伤鸡多,产量低影响经济效益,又因药物残留过高而不能打开国际市场。影响销路。使已上马的养鸡户损失惨重,不能维持现状,更不能扩大规模;还使一些筹措到资金.有的甚至已建鸡舍的新养鸡户望而生畏、徘徊不前,有的甚至打消了养鸡的念头。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家禽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普遍存在。抗生素虽然可以提高家禽生长性能并防治疾病,但同时也会产生如疾病耐药性及禽肉中药物残留等诸多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如今,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寻找抗生素替代品尤为重要,益生菌的替代作用因此备受关注。本试验探索在肉雏鸡生长过程中乳酸菌对鸡生长性能及抗病性的影响,并找到用于肉雏鸡饲养的科学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16.
雏鸡的培育效果对育成鸡的生长发育和将来的生产性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许多养鸡户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消毒防疫不当,造成雏鸡的死亡率过高.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现简述养好雏鸡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鸡,往往鸡雏很多,但到成鸡时却所剩不多,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那么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养鸡多在农村,而多数农村的经济条件还较差,农民因文化水平不高,对雏鸡的科学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尚难全面掌握,一般雏鸡成活率只有60%~70%。针对此问题,作者根据多年来育雏经验,将雏鸡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简要地作一归纳;并利用河南农业大学种鸡场跟踪服务的机会,对扶沟县江村乡纪汴村14个农民养鸡户饲养的雏鸡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一、试验材料 1.选扶沟县江村乡纪汴村14个养鸡户为实验场地,其中13户为试验组,1户为对照组。 2.选河南农业大学鸡场豫州褐1日龄雏  相似文献   

19.
仔猪黄白痢是农村养猪常见多发病。治疗的中西药物繁多,疗效不一。在临床上如长期使用单一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使效果减低。根据我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介绍几种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2006,(6):12-12
1.一氧化碳中毒育雏期雏鸡多发生,常见发病原因是育雏室内通风不良或供暖煤炉装置不适当而引起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急性中毒的雏鸡表现为不安、昏睡、呆立、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倒一侧、头后伸,临死前发生痉挛或惊厥,剖检可见肺和血液呈樱红色。鸡一氧化碳亚急性中毒后剖检症状不明显,病鸡表现为羽毛粗乱,食欲减少,精神呆滞,生长缓慢,故不易确诊,虽在养鸡户中出现较多,但并未引起养鸡户的重视。防治:一般做好育雏室内通风,调好煤炉装置即可预防,怀疑雏鸡有中毒现象时,在做好雏鸡不受凉风侵袭的准备后,打开通风窗。发现中毒时,应迅速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