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逐瘀活血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方剂。近年来人医上有不少资料介绍,治愈由瘀血引起的多种病证,收到好的效果。现将我们近四、五年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家畜肺把胸膊痛、风湿痹痛、产后恶露不止、跌打损伤、顽固性冷痛、牛脾胃虚弱等病症总结报道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对中医和中兽医古籍中记载的方剂,进行了一些挖掘和验证。现将用《伤寒论》两个方剂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家畜疾病的经验报道于后,以供同行参考。1茵陈蒿汤1.1方药:茵陈蒿250g、栀子60g、大黄45g,共为末,开水冲,同调灌服。主治湿热黄疸症。证见结  相似文献   

3.
<正>膈下逐淤汤是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的方剂,目前广泛应用人医临床,在兽医临床上辨证应用也收到一定效果。1方药组成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柴胡、枳壳、赤芍、甘草、生地、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桔梗、牛膝组成。主治血府血瘀之症,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该方配伍合理,如四逆散行气,桃仁四物汤化瘀,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双向调节,为活血有效方剂。无论老畜幼畜,内科外科,凡具气滞血瘀之疾,临床验之,效果确切。现举数则,敬请斧正。(一)血痹案(肩关节痛)景峰乡西林村王思维的黄牯牛,老口,1987年10月15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在长期的家畜疾病治疗工作中,对中医和中兽医古典中记载的一些方剂,产生了很大兴趣,并进行了部分方剂的疗效验证,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就以中兽医古籍《痊骥通玄论》中载的无失丹、马价丸两个方剂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后,在疾病治疗中的一些体会报道于后,仅供同行参考。1无失丹方药:木香50g、槟榔60g、青皮45g、大黄(炙)50g、芒硝120g、牵牛子60g、荆三棱40g、木通30g、郁李仁45g,共为末,加葱白100g,开水冲,温后加白酒120ml,同调灌服。主治:马属  相似文献   

6.
《医宗金鉴》是清代医学家吴谦等编纂的一部医学丛书,书中收录了许多中医方剂,其中有不少已移用于中兽医临床,桃花散和九一丹就是有名的两个方剂。笔者就这两个方剂,在兽医临床上进行了一些探讨和验证,以它们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家畜疾病。现报道于后,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源于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有当归、川芎、赤芍、牛膝、生地、桃仁、红花、桔梗、枳壳、柴胡、甘草11味药,是在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为通治一切血痰气滞的基础方。近年来,笔者曾遇产后血瘀引起顽固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今兽医著作中,关于方剂的记载,内容十分丰富,仅《元亨疗马集》中就收载方剂达400多个。解放后,兽医方剂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整理继承了古代中兽医方剂,还移植了不少中医古方和选用  相似文献   

9.
膈下逐瘀汤是《医林改错》中的方剂,广泛应用于人医临床,在兽医临床上辨证应用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近年来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骡马淤血性腹痛、五更泻等病112例,治愈10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方剂组成 当归、川芎、桃仁、五灵脂、丹皮、赤芍、乌药、元胡、香附、红花、枳壳、甘草 2方解方义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五灵脂破血逐瘀;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增强逐瘀之力.气帅血行,更好地发挥其活血逐瘀、破血消结之力,通则不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伤寒论》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编撰的一本医书,是中医经典之一。笔者对该书中记载的方剂移用于兽医,进行了一些挖掘和验证。现将用其中的理中汤和四逆汤方剂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动物疾病的体会报道于后,仅供同行参考。1理中汤方药:党参60g、干姜60g、炙甘草60g、白术60g,共为末,开水冲,同调灌服。主治:脾胃虚寒证。证见慢草不食,腹痛泄泻,不渴,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或沉迟。本方加附子一味又名附  相似文献   

11.
参桂麦附汤是《金匮要略》书中记载的用于治疗人的阳脱虚证的方剂。笔者在临床上用该方治疗奶牛产后瘫痪虚脱、奶牛频危绝症 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方剂组成与方解 :1 1 方剂组成 :参桂麦附汤由人参 5 0g(或党参 15 0g)、桂枝 45g、麦冬 6 0g、附片 30g组成 ,将上药研末服或水煎服。1 2 方解 :奶牛临产前或临产时因分娩而努责过力 ,活动量加大 ,消耗大量的体力和津液 ;方中人参 (或党参 )甘平质润 ,守而不走 ,具有补中益气 ,强壮补血 ,生津止渴 ,扶正祛邪的功能。前人有“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之说 ,因而为补中益气的…  相似文献   

12.
血府逐瘀汤源于《医林改错》,原方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桔梗、枳壳、柴胡、牛膝、甘草11味药物组成,是一个活血逐瘀的效方。近年来,我们从人医用本方治疗心绞痛中受到启发,按其方药功效和适用范围,结合马心脏疾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症状,将上方适当加减,试治马气滞瘀阻型心功不全5例,收效满意。现作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兽医临床上除运用中兽医方剂外,还大量移用中医方剂,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方药的疗效,扩大应用范围,笔者通过学习兽医和中医有关方剂书籍,初步探讨了方药的调节作用。现试述如下,供同行临诊参考和进一步探讨。 (一)多向调节对一些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同时进行调节。病理变化具有多向性,治疗方剂则为数法合用(即数方合用)。例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由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大黄、芒硝、栀子、滑石、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麻痹症,在兽医临床上经常遇到,或因产后气血亏虚,或因感受风邪寒湿而引起。从西医角度看,低血钙引起的最多,神经系统及外伤引起障碍的次之,亦有低血糖等其他原因引起。轻者可治愈,只是影响生产能力,重者丧失生产能力,致残淘汰,直接影响奶业的生产。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特推荐近年来在兽医临床中治疗奶牛产后麻痹症所使用的传统古方“补阳还五汤”,以供大家验证,并愿与同道就此类病的治疗进行探讨。1药方出处及组成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常用方。功效补气、活血、通络。1.1处方及加减黄芪500g、当归尾…  相似文献   

15.
理中汤出自《伤寒论》,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组成,本方加附子名曰附子理中汤(《和剂局方》),对治疗家畜某些脾胃阳虚之阴寒重症有较满意的效果.现将附子理中汤在兽医临床应用简述如下,供参考.1 方剂组成及方义分析1.1 方剂组成:附子30~150g,党参、白术各45g,干姜30g,炙甘草24g.用法:除附子一味久煎(2小时以上)取汁,余药研末,一并候温灌服.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医王清任在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创立了回阳救逆与活血化瘀结合运用的急救回阳汤,主治瘟毒吐泻引起的亡阳症。其方剂组成为:党参、附子、干姜、白术、甘草、桃仁、红花,水煎服。方中参、附、姜、草为四逆汤,用于回阳救逆;白术  相似文献   

17.
猫的针灸穴位在中兽医古籍中没有记载。因临床需要,人们参照人体及其他家畜的穴位,在猫体上厘定了一些针灸穴位。如《兽医针灸手册》《中国兽医针灸学》《中国针灸汇萃·兽医针灸卷》等,内容和文字基本相同。其中,若干穴位的定位、针刺方法及针刺深度等均有明显不妥之处,难以付诸实际。为此,我们对照上述书籍中的记载,在成年猫体上进行了穴位的定位、针刺方向及针刺深度的实际体验。结果发现上述书籍中的内容有以下几个问题:①有些穴位的定位描述不确切,难以作定位依据;②因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长期的基层临床诊治工作中,对应用中医和中兽医理论方法诊治动物疾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中兽医古籍中关于疾病的诊治方剂进行了一些挖掘和验证。现将用《元亨疗马集》所载清热方剂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疾病的经验报道于后,以供同行参考。1消黄散1.1组成:黄药子、白药子、连翘、知母各45g,栀子、黄芪、防风、浙贝母、郁金、黄芩各20g,大黄30g,蝉蜕15g,朴硝90g。主治:热毒,黄肿(遍身黄)。1.2方义:本方主要是用于由于使役后体温未  相似文献   

19.
《和剂局方》又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本古医方书,载有788个方剂,其中有一些方剂已被兽医移用,四君子汤和参苓白术散即是其中两方,我们对它们进行了一些挖掘和验证.现报道于后,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乳房炎中兽医称乳痈。根据《内经》"诸痈疮疡,皆属于火"及《医宗金鉴》称乳痈"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的记载。急性乳房炎宜用清热解毒、利气健脾、疏肝破气、止痛散结的药物。作者根据以上原则自拟"金蒲当汤"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方剂组成金银花80g、蒲公英90g、当归80g、紫花地丁80g、陈皮40g、川芎40g、柴胡40g、甘草30g、瓜蒌20g,黄酒500g为引。以上处方为一剂量,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每日一剂,严重病例可一日服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