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5种果树食心虫的性诱剂通过诱捕法调查了延安苹果产区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蛀螟的发生情况及成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动态;对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苹果园中发生的食心虫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3种,未诱捕到桃蛀螟和苹果蠹蛾。不同调查点的诱捕结果均表明,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数量最大,属于优势种群,梨小食心虫次之,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相对最小。桃小食心虫雄成虫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极不整齐;梨小食心虫在苹果树整个生长季均可诱捕到,雄成虫1年具有不明显的4个发生盛期;李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较为整齐,雄成虫1年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该虫在延安地区年发生2代。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试验表明,2种食心虫的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均具有引诱活性,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种内和种间雄蛾的引诱能力均显著强于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分别是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量的2.75和2.30倍,2种食心虫性诱剂的“交互引诱”能力具有不对称性。本试验明确了延安苹果产区食心虫的种类组成及主要食心虫在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对预测预报和治理苹果园食心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烟台地区是我国苹果和桃的重要产区.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和黄色粘虫板调查烟台地区果园中主要害虫和其他常见害虫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结果 表明: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和桃园中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小绿叶蝉在两个果园中的年发生总量存在一定差异,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年诱捕量为545.8头/诱捕器,显著高于桃园年诱捕量...  相似文献   

3.
于2019年在山东临沂桃、杏、苹果、梨4种果园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并对性信息素微胶囊的迷向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临沂地区梨园和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较大,杏园中发生量较小;在桃、梨、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均在7月下旬达到最高。不同果园迷向处理后,梨小食心虫诱蛾量明显降低,桃、杏、苹果和梨种植园迷向处理区迷向率分别为97.44%、97.60%、97.56%和95.55%;试验期内各处理区迷向率为88.51%~100%,持续迷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苹果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适期及药剂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虫害的预测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测。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最常用的主要是中、短期预测。根据预测,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以减少喷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选择农药品种的原则是对目标病虫高效,而对人、畜安全,尽量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和多年承担全国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以辽宁省西部地区为例,就苹果主要的病虫害在预测预报、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3个方面做一介绍。1桃小食心虫1.1预测预报1)性诱剂诱捕法。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果园内设置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性外激素已用于检测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马铃薯块茎蛾 Phthorimaea operculela Zell.、梨园介壳虫 Quadras 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和康士粉蚧 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n.。带有三种成分的性外激素(ZT 和8-DDA+Dodecanol)粘胶诱捕器已用于检测梨小食心虫,每年大约使用500个这样的诱捕器。使用专门的外激素剂型,用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技术已有所发展。不诱集李小食心虫 Gr.funebrana 雄蛾的高度专化性的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诱捕器诱捕桃小食心虫的成虫,筛选简单、易行、实用的测报工具,提高测报工作的监测预警能力。试验表明,基于性诱的闪讯TM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准确监测桃小食心虫成虫消长动态;结合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监测数据比较,桃小食心虫成虫始见期和成虫羽化高峰与降雨密切相关,但其成虫诱捕数量与温度高低和降水量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的种群动态变化,2002—2014年在陕西省礼泉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并于2010年和2011年的7—8月桃小食心虫成虫盛发期,系统调查了成虫发生量与苹果着卵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桃小食心虫成虫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始见期和终见期在年度之间差异很大,每年主要集中在6—8月发生;桃小食心虫成虫每年出现多次无规律的高峰,但第1代成虫高峰期发生的早晚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的早晚有密切联系,即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早,则第1代成虫高峰期出现也就相对较早,且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明显多于第1代成虫。性诱剂诱捕的成虫与卵果率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当以卵果率1%或2%为防治指标时,性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为8.3头/诱捕器·日或30.0头/诱捕器·日。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在宁夏苹果园试验研究了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防控效果。试验设3个处理(涂抹高度2 m与3.5 m以及常规药剂防治),1次重复,通过监测全年诱蛾量、调查果实膨大期与成熟期蛀果率来分析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式膏体迷向剂有效控制了梨小食心虫的危害,涂抹高度3.5 m时,梨小食心虫诱蛾数下降94.8%,涂抹高度2 m时,下降84.6%,两处理区成熟期蛀果率分别下降86.5%和63.9%。由于试验区桃小食心虫种群密度较小,本次试验尚无法确定该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性诱技术是应用于果园的一种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梨小食心虫是江西省梨产区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寻求适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2年,利用性诱剂迷向散发器(即迷向丝)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迷向法可使98%以上的梨小食心虫迷失方向,明显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减少了被害果,蛀果率只有1.8%,比对照降低了13个百分点,从而增加了梨果产值,同时降低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膏体迷向剂对苹果园梨小、桃小食心虫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宁夏苹果园进行了复合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防效的进一步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涂抹高度3.5m、3.5m/4.5m交叉涂抹、交叉涂抹空白区域)、1个对照,2种膏剂附着方式(树干附着、膏剂填装塑料瓶悬挂)。通过监测全年诱蛾量、调查果实膨大期与成熟期蛀果率分析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可有效防止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为害,涂抹高度3.5m时,梨小食心虫诱蛾量下降76.68%;交叉涂抹时,下降70.8%;交叉涂抹空白区域下降36.8%。3个处理成熟期蛀果率分别下降84.88%、91.39%、24.19%。由于试验区桃小食心虫种群密度小,试验无法确定该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宗江 《植物保护》1984,10(1):41-42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为我国北方苹果、梨、枣、桃等果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每年须用多次农药防治,不但污染环境和果实,还杀伤果园内多种害虫的天敌昆虫,造成螨类等害虫猖獗,为果园开展综合防治造成困难。为此,对桃小食心虫的一种重要天敌,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Chelonus Chi-nensis Zhang(注1)在烟台进行了观察。 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寄生蜂,在日本、朝鲜等桃小食心虫分布地区,尚  相似文献   

12.
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niponensis) 在中国北方是为害苹果树的重要食心虫。该虫的性信息素已广泛用于测报和诱捕防治。本文报道用交配干扰法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结果。 本试验采用日本信越化学公司提供的桃小性信息素塑料管剂型,于1989年在北京市南口农场三分场进行。选两块苹果地作为试验区。交配干扰区苹果树为24年生,对照区为25年生,品种皆为金冠。面积各为10亩。试验区内每棵树的四周距地面1.5米的树枝上均匀地挂上信息素塑料管7枚。对照区不作处理。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内各设置5枚性诱剂诱捕器,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80—1982年选用了英国氯氰菊酯乳油(含有效成份10%,卜内门公司产品)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Walsingham(以下简称桃小)卵和初孵幼虫进行了药效测定。并在较大面积果园做了生产防治的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证明,该药对桃小药效非常好,毒杀初孵幼虫的持效期长,保果好,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常用农药对硫磷。近几年,在苹果产区应用氯氰菊酯防治桃小食心虫,深受果农欢迎。现将主要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是桃、梨果园中最重要的食心害虫之一,仅依据往年的发生期和田间为害特征来指导防治具有滞后性。而性信息素具有高效、专一性强的特点,可用于准确监测其成虫发生情况,以此推测成虫的卵高峰期和幼虫初孵期,科学地指导防治。本研究在3个不同生境果园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2019年在杭州余杭地区3个不同生境果园,包括越冬代在内,平地桃园和平地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7代,而坡地桃园只有6代。成虫始见于3月中旬,终见于10月下旬;3个果园由于生境不同,同一世代梨小食心虫高峰期发生时间和各世代高峰期间隔时间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生境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有助于指导果园的适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昆虫性诱剂在虫情测报方面应用,具有简便易行、测报准确、诱蛾单纯、受气候影响较小等优点。 1979年陕西省眉县园林工作站,用我所提供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虫情测报,指导田间用药,不仅用药次数比1978年减少两次,而且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a Busck)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危害多种仁果类和核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其中苹果、梨、桃、李、梅、杏、樱桃、海棠、沙果、山楂等受害尤重。为搞好梨小食心虫的成虫诱测,适时开展防治,我们从1982年起,应用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和江苏金坛激素研究所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在临沂生建园林场的苹果园进行了诱集研究。诱蕊载体为天然橡胶反口小瓶塞,每个含有效成分200μg。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是中国雪梨之乡,梨小食心虫是苍溪县雪梨的主要害虫,传统监测方法操作困难、准确性较低,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在苍溪县云峰镇青盐村对梨小食心虫开展不同诱集系统性诱监测对比试验,以筛选恰当的诱集测报装置.结果表明,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自动计数准确率较高,诱集虫量大;新型飞蛾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准确率高,但诱集数量较少;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害虫数量少,且不易分辨,辨识难度大.  相似文献   

18.
杏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桃小食心虫在杏树上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发生期均较苹果桃小食心虫早半个月。1993 ̄1996年调查结果表明,第1代幼虫滞育率达99%左右,近乎专性滞育。在室内21℃和光照时数14.5 ̄15.5h范围内试验,杏桃小食心虫幼虫的滞育几乎不受光周期的影响,它的越冬幼和刚出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和苹果桃小食心虫均有较大差别。作者还提出了杏园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应用斯氏线虫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报道了在山东省大面积应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的Agriotes品系防治桃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桃小)的试验。结果表明,线虫在果园土壤中能存活25天左右,但线虫的存活回收数量及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随时间的延长均呈负指数趋势下降。应用线虫防治桃小的果园总面积为167.3ha,在施用线虫后25天的累计卵果率均在1%以下,说明线虫能大面积有效地控制桃小的为害。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为其有效测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挂不同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监测方法,对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果实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安地区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10月上旬,其中,6月-9月是桃小食心虫发生盛期,此间共出现两次高峰。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距离地面0~2.5m处均可监测到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果实不套袋苹果园在树体不同高度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均显著高于果实套袋苹果园(P0.01);果实不套袋苹果园距地面1.5m处的桃小食心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而果实套袋苹果园2.0m处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果实套袋和不套袋两种条件下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律,可为提升应用昆虫信息素预测预报的精准性与诱捕防治的全面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