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1984~2013年连续30年江西省耕地地力监测数据,对江西耕地基础地力及不同地力的耕地主要性状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江西省耕地基础地力演变趋势及施肥效应,针对不同地力水平的耕地提出了相关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余姚市3个水稻连作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表征其基础地力,以不施肥与常规施肥处理条件下水稻产量的比值作为基础地力贡献率,分析基础地力和基础地力贡献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点早、晚稻基础地力均呈下降趋势,稻田多年基础地力贡献率均值为60%,且亦呈下降趋势。不施肥试验区早晚稻的产量与基础地力贡献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9842013年连续30年江西省耕地地力监测数据,对江西耕地基础地力及不同地力的耕地主要性状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江西省耕地基础地力演变趋势及施肥效应,针对不同地力水平的耕地提出了相关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促进耕地地力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培肥景观化建设和酸化土壤矫治4个方面论述绿肥作物在耕地地力培育中的作用, 提炼绿肥种植在浙江耕地地力培育上的典型模式, 探讨基于绿肥种植的耕地地力培育模式, 以期为推进浙江耕地地力培育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苍梧县耕地地力现状及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业 《吉林农业》2011,(8):45+3-45,3
文章通过调查与评价苍梧县耕地地力现状,分析苍梧县耕地地力下降的原因,提出了耕地地力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安庆市耕地地力进行划分,分析地力变化,提出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合理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耕地地力逐年下降是长期潜在的危害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培肥地力是稳定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需要,培肥地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5年度的耕地地力调查点位数据,进行耕地资源管理单元数据更新.运用2010年耕地地力评价时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划分耕地等级,分析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按照地力等级的划分指标,通过对5700个评价单元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值)的计算,对照分级标准,翼城县耕地划分为8个地力等级,通过系统的的系列工作过程,进行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主要用于耕地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包括耕地数量平衡与人口发展配置研究、耕地地力与粮食生产能力分析、耕地资源合理配置意见,同时提出来适合县域情况的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10-211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巴楚县于2009—2012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该文在巴楚县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摸清了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对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粮食生产中过分依赖商品肥、忽视土壤地力保护、造成土壤地力下降、给粮食有效供给埋下安全隐患的实际,总结和分析了土壤地力下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提高土壤地力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借用机器学习算法——判别分析算法来简化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探索区域尺度上机器学习方法在地力评价应用的新途径。[方法]基于辉县市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耕地地力评价工作获取的基础数据,依据我国农业部标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和该市耕地地力评价实践经验,选取研究区表层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特征、地表砾石度、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排涝能力、地貌类型、坡度等10个土壤和立地条件因素作为耕地地力水平的判别变量,构建Fisher典则判别函数模型,对5 922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状况进行判断分析和归类分级。[结果]经对判别结果进行统计验证和回代验证,显示预测判别正确率高达91.4%。[结论]在耕地地力评价与分级标准确定的前提下,判别分析算法在区域尺度上对分析耕地地力状况、预测耕地地力等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旱作种植条件下基础地力贡献率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耕地基础地力是其生产潜能的重要指标。探究耕地基础地力区域差异、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耕地地力提升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国家级长期定位监测点试验平台,按照种植区域、监测年限、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状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小麦和玉米季基础地力贡献率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究小麦/玉米季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总体上,小麦季和玉米季的基础地力贡献率为48.9%和53.4%(中位值)。东北地区玉米季(60.8%)和西北地区小麦季(57.0%)的基础地力贡献率最高;而西南地区小麦季和玉米季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最低(分别为35.8%和21.3%)。近30年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s比1980s增长了约15个百分点。在全国尺度上,土壤类型、土壤pH是影响基础地力贡献率的主要因素。对于不同区域小麦而言,有机质是影响华北地区基础地力贡献率的第一要素,长江中下游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则为有效磷;而在玉米季,影响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是有机质,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基础地力贡献率的主要因素则分别为速效钾和pH。【结论】我国耕地基础地力贡献率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区域间差异明显。就全国尺度,土壤类型和土壤pH是小麦与玉米季基础地力贡献率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类型、pH、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区域尺度上耕地基础地力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屏南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成果,分析了屏南县耕地生产潜力和耕地地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潜山市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利用土地流转与地力等级划分的关系,初步建立了潜山市不同地力的耕地流转价格体系,为土地流转提供价格依据。  相似文献   

16.
模糊物元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模糊物元分析方法,以耕地的理化指标为评价依据,对黑龙江农垦总局某农场的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完全依据耕地的地力要素对耕地进行评价,从而克服了凭经验确定地力的主观方法的弊端,能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及《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化验,依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和《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建立了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了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种植业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为通州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地力建设、都市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泰州市姜堰区耕地地力以及各等级耕地分布情况,对中低等级土壤改良利用提出对策和建议,在县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姜堰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划分,全区耕地地力共分为4个等级,通过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得出中低产田分布区域、面积和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提出土壤改良利用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提升姜堰区的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人工针叶纯林的地力衰退与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工林的地力衰退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林业工作者关注的特点。本文在概述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福建省人工针叶纯林地力衰退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提出维持地力,实现人工林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010~2013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本文根据塔什库尔干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基础上,摸清了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对帕米尔高原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