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植烟土壤磷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湖南省植烟土壤磷素状况,对湖南烟区的4 866个土壤普查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植烟土壤全磷含量整体偏低,均值为0.74 g·kg~(-1),低于适宜值,呈中等强度变异。"适宜"(1.0~1.5 g·kg~(-1))和"高"(1.5g·kg~(-1))的植烟土壤仅为14.15%和2.00%。土壤速效磷含量很高,均值为38.1 mg·kg~(-1),变异强度较大,约有52.39%的植烟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极高(30 mg·kg~(-1)),有21.03%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20~30 mg·kg~(-1)),仅有16.68%的土样处于适宜(10~20 mg·kg~(-1))水平。  相似文献   

2.
哈密大南湖二矿区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以新疆哈密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对哈密矿区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参照国家标准对土壤理化进行分析测定。哈密矿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21.13 g·kg~(-1),在营养物质含量分级中为中级,总盐含量处在3.98~37.14 g·kg~(-1)的范围内,平均值9.72 g·kg~(-1),全氮含量在0.12 g·kg~(-1),碱解氮含量在30.99 mg·kg~(-1),全磷含量在0.21g·kg~(-1),速效磷含量在1.12 mg·kg~(-1),全钾含量在2.82 g·kg~(-1),速效钾含量在1 079.09 mg·kg~(-1)。该矿区土壤为荒漠土,pH值为8.62,成碱性土壤,其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盐分组成整体为氯化物—硫酸盐。全氮、速效磷、全钾含量极低,碱解氮、全磷含量很低,速效钾含量很高。有机质含量中等但分布不均,总盐含量很高。土壤重金属Cu、Cd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筛选值的标准,未超过管控值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广东连州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连州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对全市8个乡镇采集的143个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全区土壤平均p H值为6.38,有机质19.63 g·kg~(-1),碱解氮122.26 mg·kg~(-1),速效磷22.61 mg·kg~(-1),速效钾132.78 mg·kg~(-1),交换性钙20.83 cmol·kg~(-1),交换性镁1.86 cmol·kg~(-1),有效铜1.65 mg·kg~(-1),有效锌2.30 mg·kg~(-1),有效铁106.10 mg·kg~(-1),有效锰11.70 mg·kg~(-1),有效硼0.36 mg·kg~(-1),水溶性氯12.83 mg·kg~(-1)。分土壤类型来看,砂泥田酸化严重,红火泥地呈微酸性至中性,牛肝田呈中性,紫色土呈碱性,石灰泥田偏碱性,5类植烟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速效钾含量偏低,中量元素丰富,微量元素唯独有效硼供应不足,红火泥地和石灰泥田水溶性氯偏低。根据连州烟区土壤养分状况,提出在烟叶生产中应控氮、增钾、补硼肥,偏酸性的砂泥田施用适量石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为验证"微生物菌剂"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试验于2020年3月安排在新郑市新村镇焦沟村王永强承包田内。土类为褐土,肥力中上等,地力均匀。该田块耕层土壤养分为:有机质13.1 g·kg~(-1),碱解氮96.4 mg·kg~(-1),速效磷(P2O5)13.3 mg·kg~(-1),速效钾(K2O)97.5 mg·kg~(-1)。供试作物为苹果,  相似文献   

5.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典型固沙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乌兰布和沙漠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固沙林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为(4.74±3.31)g·kg~(-1),全N、全K、全P分别为(0.28±0.16)g·kg~(-1)、(17.58±7.32)g·kg~(-1)、(0.37±0.12)g·kg~(-1),碱解N、速效K、速效P分别为(19.20±7.46)mg·kg~(-1)、(162.00±177.28)mg·kg~(-1)、(4.13±2.69)mg·kg~(-1),pH值为(8.63±0.38)。土壤有机质表现为二白杨林沙棘林新疆杨林裸沙地。二白杨林全N含量最高,沙棘林的碱解N含量最高。全P含量、速效P含量表现为新疆杨林二白杨林沙棘林裸沙地。新疆杨林土壤全K含量最高,二白杨林速效K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碱解N、全P、速效P、全K、速效K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各养分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3个典型林地pH值与其他各养分因子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他各养分因子之间相互呈正相关关系。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排序为二白杨林(0.365)新疆杨林(0.328)沙棘林(0.295)裸沙地(0.146)。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建瓯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于2017年采集建瓯市耕地0~20cm土壤样本294个,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锌及有交硼含量。结果表明:建瓯市耕地土壤pH值整体呈酸性及以上水平,平均为4.85;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整体呈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分别为26.78g·kg~(-1)、122.60mg·kg~(-1);有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平均为51.62mg·kg~(-1);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平均为101.45mg·kg~(-1);交换性钙、有效锌、有效硫含量呈丰富水平,平均分别为637.74 mg·kg~(-1)、3.78 mg·kg~(-1)、40.08mg·kg~(-1);交换性镁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平均为79.01mg·kg~(-1);有效硼含量缺乏,平均含量为0.47mg·kg~(-1)。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我国葡萄园土壤养分研究滞后和缺乏科学的施肥指导,逐渐成为制约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葡萄主产区土壤速效养分的丰缺状况并提出合理施肥建议,从而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2018年在我国的葡萄五大主产区(东北冷凉气候产区、华北及环渤海湾产区、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产区、西北及黄土高原产区、云贵高原及川西高海拔产区)共采集了1 100份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pH,有机质及速效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运用ArcGIS软件绘图,明确我国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我国葡萄主产区土壤pH范围为2.9—9.6,中性土壤在全国占比仅为11.7%;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11.42 g·kg~(-1)(缺乏),有机质缺乏的土壤占比78.8%;大、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速效氮77.8 mg·kg~(-1)(中等)、有效磷97.2 mg·kg~(-1)(丰富)、有效钾214.7 mg·kg~(-1)(中等)、有效钙1 670.8 mg·kg~(-1)(丰富)、有效镁299.0 mg·kg~(-1)(丰富)、有效硫72.5 mg·kg~(-1)(极丰富)、有效铁83.9 mg·kg~(-1)(丰富)、有效铜5.8 mg·kg~(-1)(极丰富)、有效锰16.1 mg·kg~(-1)(丰富)、有效锌6.5 mg·kg~(-1)(丰富)、有效硼2.86 mg·kg~(-1)(丰富)。【结论】我国葡萄主产区适宜葡萄生长的中性土壤较少,面积占比仅为11.7%,有机质含量为11.42 g·kg~(-1),有机质处于缺乏水平的土壤面积占比为78.8%;速效氮(77.8 mg·kg~(-1))、有效钾(214.7mg·kg~(-1))含量偏低,有效磷(97.2 mg·kg~(-1))含量偏高;中量元素有效钙、镁、硫含量处于丰富水平,但不同地区之间钙、镁含量差异较大;微量元素有效铜(5.8 mg·kg~(-1))含量极为丰富,铁、锰、锌、硼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但部分区域仍存在养分缺乏的现象。各主产区可依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区域性配方施肥,合理补充大、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广西钦州湾红树林的土壤特性,在该区域内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红树林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pH值、全盐量和土壤容重等7个指标,并计算分析土壤肥力系数和C、N、P、K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红树林泥质型土壤容重较轻且呈酸性,pH值3.8~5.6,但沙质、沙泥质型土壤接近中性,pH值为7.2~7.6。红树林土壤含盐量高,平均为16.3g·kg~(-1),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丰富,平均值分别为31.6g·kg~(-1)、93.1mg·kg~(-1)、11.6mg·kg~(-1)、545.9mg·kg~(-1),且不同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树林土壤综合肥力系数(P_j)变化范围为1.09~1.99,平均值为1.43±0.29,其中类型4白骨壤纯林(泥质土)的土壤P_j最大,属于肥沃(1.8≤P_j2.7),其他类型的土壤均属于一般水平(0.9≤P_j1.8),表明红树林土壤肥力一般偏肥沃、不贫瘠,而速效N是影响红树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红树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比C/N、C/P、C/K、N/P平均值分别为203.1、1 779.4、41.0、9.1,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显著,表明不同类型的红树林对土壤养分的分配利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乌兰布和沙漠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养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分别为(2.70±0.43) g·kg~(-1)、(0.30±0.04) g·kg~(-1)、(20.80±3.38) mg·kg~(-1)、(19.29±1.23) g·kg~(-1)、(93.00±3.00) mg·kg~(-1)、(0.30±0.02) g·kg~(-1)、(3.74±0.38) mg·kg~(-1),pH值为(9.37±0.09),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属于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表现为白刺群落﹥油蒿群落﹥裸沙地。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有机质在20~40 cm、40~60 cm层差异显著(P﹤0.05),在0~20 cm、60~80 cm、80~10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碱解氮、全钾在20~40 cm差异显著(P﹤0.05),0~20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差异不显著(P﹥0.05);各土层全氮、速效钾、全磷、有效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呈现表聚性特点。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的排序为白刺群落(0.566)﹥油蒿群落(0.423)﹥裸沙地(0.249)。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区域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各地玉米田土壤养分调控和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以全国玉米主产区为研究区,于2017年玉米收获季开展大规模土壤采集和农户调研工作。结合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究土壤养分的区域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根据相关分级标准,评价玉米主产区当前土壤肥力现状;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引起土壤养分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质地、气候和肥料施用)进行探讨。【结果】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pH中值为6.9,养分含量的中值分别为有机质21.0 g·kg~(-1)、全氮1.5 g·kg~(-1)、有效磷22.4 mg·kg~(-1)和速效钾164.5 mg·kg~(-1),上述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7%、48.5%、50.0%、83.6%和52.0%,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中等至极高肥力水平,共占主产区总面积的93.5%。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东北春玉米区最高,分别为32.0 g·kg~(-1)、2.2 g·kg~(-1)、32.3 mg·kg~(-1),在西北春玉米区最低,分别为17.2 g·kg~(-1)、1.2 g·kg~(-1)、16.2 mg·kg~(-1);速效钾含量在西南玉米区最低,其他3个区域无显著差异。在国家尺度上,土壤pH值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其变异主要受自然因素(土壤质地和降水)影响;有效磷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75%),其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肥料施用)影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75%),其变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结论】东北区土壤肥力高,玉米生产应适量减少施肥量,以节约肥料成本;华北区土壤养分含量适中,应严格控制氮、磷化肥投入,以增加肥料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用量进一步实现玉米增产;西南区内土壤肥力变异较大,各亚区应采用适宜的施肥方式,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16,(3):27-30
研究了罗平烟区不同类型植烟土壤速效钾和烟叶钾的分布情况,以及土壤速效钾与烟叶钾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当地平衡施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测定了罗平烟区636份烤烟样品和213份土壤样品,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罗平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适宜,平均为(262.60±8.36)mg·kg~(-1),变幅为66.19~618.49 mg·kg~(-1),变异系数较小,为3.18%,适宜样本为25.0%;不同类型土壤间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最高的是新积土,为301.02 mg·kg~(-1),最低的是紫色土,为186.50 mg·kg~(-1),;罗平烟区烟叶钾含量平均为2.11%±0.50%,变幅为0.35%~3.88%,变异系数为23.7%,变异程度较小;不同土壤类型之间,以黄壤烟叶钾含量为最高,为2.20%;紫色土次之,为2.11%;红壤最低,为1.99%。相关分析表明,烟叶中钾含量随着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长趋势随着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而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水稻田土壤养分与施肥情况调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4月,在天津市主要水稻种植区域选择18个代表点,通过采集土样和理化指标检测、施肥情况调查,并与2008年土壤检测、农户施肥调查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水稻田土壤肥力处于中高水平,10年来,pH值降低0.2,有机质提高1.4 g·kg~(-1),水溶性盐提高0.97 g·kg~(-1),全氮降低0.1 g·kg~(-1),有效磷增加14.1 mg·kg~(-1),速效钾增加14 mg·kg~(-1);天津市水稻施肥水平提高明显,平均施氮磷钾纯养分总量减少18.9 kg·hm~(-2),纯氮增加2.7 kg·hm~(-2),五氧化二磷减少51 kg·hm~(-2),氧化钾增加29.4 kg·hm~(-2)。施肥成本平均减少600元·hm~(-2),有效降低了施肥量,施肥结构不断调整;最后,针对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和施肥现状,提出了水稻田施肥原则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杭锦旗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414"试验建立杭锦旗玉米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以指导杭锦旗玉米生产科学施肥。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氮、磷、钾肥配施的增产率为44.9%,农学效率为6.7%,化肥贡献率为44.9%,土壤贡献率为70%;杭锦旗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0.25 g·kg~(-1))、低(0.25~0.58 g·kg~(-1))、中(0.58~1.15 g·kg~(-1))、高(≥1.15 g·kg~(-1));有效磷,极低(≤1.87mg·kg~(-1))、低(1.87~6.58 mg·kg~(-1))、中(6.58~18.01 mg·kg~(-1))、高(≥18.01 mg·kg~(-1));速效钾,极低(≤44.52 mg·kg~(-1))、低(44.52~102.92 mg·kg~(-1))、中(102.92~201.23 mg·kg~(-1))、高(≥201.23 mg·kg~(-1))。杭锦旗玉米施肥模型为:y(N)=-126.6lnx+167.04;y(P2O5)=-60.513lnx+229.36;y(K_2O)=-51.032lnx+299.34。  相似文献   

14.
取样测定连城县文亨镇土壤及红衣花生籽仁硒含量,结果表明:连城县文亨镇各村花生种植基地花生表层土壤硒含量0.172~0.800mg·kg~(-1),平均值为0.368mg·kg~(-1),以福坑村的花生种植基地土壤平均硒含量最高,属富硒土壤;各村种植的红衣花生籽仁全硒含量为8.0~36μg·kg~(-1),平均值22μg·kg~(-1),以福坑村的花生籽仁硒含量最高;土壤硒含量与花生籽仁硒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16—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研究夏玉米季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潮土肥力特征的影响。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NT)+秸秆还田(S)、翻耕(T)和翻耕(T)+秸秆还田(S)4个处理。结果表明,免耕、翻耕模式下,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6.10 mg·kg~(-1)、+10.66 mg·kg~(-1))、有效磷(+2.76 mg·kg~(-1)、+6.53 mg·kg~(-1))、速效钾(+38.94 mg·kg~(-1)、+47.7 mg·kg~(-1))、有机质(+1.85 g·kg~(-1)、+0.80 g·kg~(-1))含量,及土壤孔隙度(+2.81%、+1.77%),降低了土壤容重(-5%、-3%),促进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形成。免耕、翻耕模式下的秸秆还田均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尤其在免耕模式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翻耕对大团聚体有破碎作用,不利于有机质累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辽宁基岩质海岸防护林对枯落物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辽宁省大连市的4种典型海岸防护林(侧柏纯林、刺槐纯林、辽东栎纯林、辽东栎赤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下半分解层、未分解层枯落物及土壤的取样测定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能力及土壤养分,揭示不同林分类型对枯落物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落物的蓄积量及持水能力排序为:辽东栎纯林辽东栎赤松混交林侧柏纯林刺槐纯林,其中辽东栎纯林的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截量分别为23.94t·hm-2,58.61t·hm-2,44.99t·hm-2,辽东栎赤松混交林的分别为25.53t·hm-2,47.24t·hm-2,32.66t·hm-2,侧柏纯林的分别为21.53t·hm-2,36.46t·hm-2,27.12t·hm-2,刺槐纯林的分别为7.81t·hm-2,13.60t·hm-2,10.25t·hm-2;与对照空地相比,4种林分改良土壤养分的能力依次为:侧柏纯林辽东栎赤松混交林刺槐纯林辽东栎纯林,其中侧柏纯林土壤的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23g·kg~(-1),4.22mg·kg~(-1),56.76g·kg~(-1),辽东栎赤松混交林的分别为2.04g·kg~(-1),3.90mg·kg~(-1),39.67g·kg~(-1),刺槐纯林的分别为2.52g·kg~(-1),4.20mg·kg~(-1),43.42g·kg~(-1),辽东栎纯林的分别为2.04g·kg~(-1),3.90mg·kg~(-1),39.17g·kg~(-1)。整体而言,辽宁基岩质海岸不同防护林类型中,辽东栎赤松混交林和侧柏纯林的林下枯落物蓄积量、持水能力及土壤养分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新建的西安植物园新园区为例,通过对地形整理后11个专类园,115个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和养分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4060 cm深度的土壤容重最高,为1.69 g·cm-3;2040 cm深度的土壤孔隙度最小,为36.05%;020 cm深度的土壤pH最高,为8.56;4060 cm深度的土壤电导率最大,为206.82μs·cm-1;02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9.86 g·kg~(-1);6080 cm深度的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最高,为39.53mg·kg~(-1);2040 cm深度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为9.26 mg·kg~(-1);4060 cm深度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130.60 mg·kg~(-1);整体呈现土壤容重偏大,孔隙度偏低,pH值偏高,养分严重缺乏,直接影响植物生长。针对以上问题及植物园建设的复杂性特提出精准改良,长期监测的植物园土壤质量提升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研究设施蔬菜土壤中的重金属情况,通过采集辽宁省沈阳市周边地区设施农业农田土样及相应的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积累及对地下水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值2.46%,硝态氮为75.87~91.49mg·kg~(-1),速效磷为22.30~28.95mg·kg~(-1),速效钾为54.51~125.90mg·kg~(-1),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在设施土壤中出现了大量的累积,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累积强度增大;设施农业区土壤尚未发生重金属污染超标现象;但棚内土壤重金属明显较高,设施农业区供试土壤样品镉均接近了临界值1mg·kg~(-1),设施农业区灌溉用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和部分营养盐的含量均低于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铅含量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中等。分析得出大量使用家禽粪便和含钙镁磷肥等复合肥导致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并且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容易导致区域地下水富营养化。为有效地降低环境风险,建议适当降低施肥量,种植抗重金属污染能力较强的蔬菜。  相似文献   

19.
近35年红壤稻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红壤稻区典型县域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红壤稻田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得到江西省进贤县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稻田耕层土壤属性的数据,统一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首先对3个时期各项肥力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肥力差异的关键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将各项肥力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加乘得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后结合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GIS空间分布图探究该区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2—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1982、2008和2017年3个时期进贤县土壤pH的平均值分别为5.9、5.1、4.8,年均下降0.03个单位;35年来土壤pH整体由西部向东南和西北下降速率逐渐减低,2017年99%的稻田土壤处于酸性水平(4.5—5.5)。35年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由28.1 g·kg~(-1)上升至36.8 g·kg~(-1),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分别为0.21和0.31 g·kg~(-1),2017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40 g·kg~(-1)之间的稻田占比达94%,1982—2017年土壤有机质整体由东北向西南上升速率逐渐降低。1982—2017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由7.0 mg·kg~(-1)上升至32.1 mg·kg~(-1),2017年进贤县以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40mg·kg~(-1)的稻田为主,占比75%。1982—2017年稻田土壤速效钾累积缓慢,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速效钾年均增加速率分别0.58和0.53 mg·kg~(-1),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73.2 mg·kg~(-1)。稻田土壤碱解氮在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两个阶段增长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前后两个阶段的年增长速率分别为1.24和0.29 mg·kg~(-1),1982—2017年进贤县土壤碱解氮含量东南地区上升速率高,西北地区上升速率低。1982、2008和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50和0.55。3个时期稻田土壤肥力指标综合得分分别为:碱解氮有效磷pH速效钾有机质(1982年);p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2008年);速效钾有效磷pH碱解氮有机质(2017年)。【结论】经过35年的长期耕作,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当前进贤县稻田土壤仍存在碱解氮过量、速效钾亏缺、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土壤碱解氮、pH和速效钾分别为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造成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盐源烟区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前茬作物对其的影响,基于野外采集的237个土壤样本,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和方差分析方法对植烟土壤3种速效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2.75~158.54、1.25~68.90和34.37~362.59 mg·kg~(-1),变异系数在29.17%~77.04%之间。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明显,集中分布于适宜水平,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的面积较小,呈斑块状分布全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前茬作物对研究区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影响显著,但对速效钾影响并不显著。当前茬作物为烤烟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含量最小,分别为77.00、13.15和126.39 mg·kg~(-1);当前茬作物为紫花苕时,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值含量最大,分别为27.06和170.41 mg·kg~(-1);当前茬作物为水稻时,碱解氮均值含量最大,为97.97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