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蛹和成虫的雌雄鉴定特征。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间有1纵裂缝,连接第7腹节与第9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第8,9,10节腹面节间呈两个"八"字形凹陷,腹部末端具有7根毛钩,分节明显;雄蛹第8腹节没有裂缝,第9腹节有1纵裂,两侧各有1半圆形瘤状突起,与肛门裂缝间距远小于雌蛹,腹部末端具有8根毛钩,分节较雌蛹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红树林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重要害虫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幼虫、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鉴别方法。结果表明:第5腹节背面有气泡突的幼虫为雄幼虫;无气泡突的为雌幼虫。蛹为被蛹,雌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节腹面有一纵裂,两侧边缘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短纵裂缝,两侧各有一半球形瘤状突起。雌成虫腹部末端呈圆筒状,较粗壮,可见产卵瓣,个体较雄成虫大;雄性成虫腹部末端呈短钳状,较瘦小。  相似文献   

3.
柚木野螟雌雄蛹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aeralis)雌雄蛹的方法。观察285头柚木野螟蛹的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在第八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连接第七腹节与第九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八腹节无裂缝,第九腹节有一黑色裂缝,连接第十腹节。  相似文献   

4.
描述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aeralis)雌雄蛹的方法。观察285头柚木野螟蛹的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在第八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连接第七腹节与第九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八腹节无裂缝,第九腹节有一黑色裂缝,连接第十腹节。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一种快速、简单鉴定凤凰木夜蛾Pericyma cruegeri Butler蛹和成虫雌雄性别的方法。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有生殖孔和产卵孔连接形成的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为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各有一个瘤状半圆突起。根据羽化后成虫性别鉴定结果,该方法的准确率达100%。羽化后雌成虫腹部末端粗壮,呈圆筒状,并有一明显纵向裂缝,雄虫腹部末端狭长,呈鱼尾状。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剖初羽化成虫,观察并描述了黑纹黄齿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生殖系统的解剖学构造。结果表明:黑纹黄齿螟雄虫生殖系统由1对睾丸、1对输精管、贮精囊、1对副腺、射精管和雄成虫外生殖器(主要包括阳茎和抱握器等)组成;雌虫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交配囊和雌成虫外生殖器(产卵器等)组成。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1种依据外观形态特征,迅速准确鉴别迟眼蕈蚊Bradysia sp.蛹和成虫雌雄性别的方法。雌蛹的第8腹节末端中央有2个大小相同并列排布的圆形突起;雄蛹第8腹节末端有呈三角形排布的3个圆形突起,其中中间的圆形突起较两边的圆形突起略小,区分较为明显。成虫雌性体积明显比雄性大,雄虫腹部末端宽大,有2个呈对称排布的抱握足,向内弯曲;雌虫腹部中部粗大,向端部渐细而尖,腹端具一阴道叉。准确区分雌雄性别对于了解迟眼蕈蚊田间性比,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开展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是一种严重危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樟C. canphora的害虫。本研究在樟树梢上采集肉桂双瓣卷蛾幼虫,将其室内饲养至化蛹和成虫羽化,观察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雌蛹末端分节不明显,无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远;雄蛹在第9腹节有纵裂缝,裂缝较雌蛹长,且两边均呈半球形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近;雌蛾腹部末端饱满浑圆,腹部末端有对称黄色长毛簇;雄蛾腹部细长,尾部有整齐棕色短毛簇。以此为标准建立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雌、雄形态鉴定方法,可准确辨别性比,可以为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预测和化学生态学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饲养、观察和解剖新羽化成虫,描述了柑橘长卷蛾Homona coffearia Nietner成虫形态特征和内外生殖系统结构。结果表明:柑橘长卷蛾雌成虫翅黄褐色,体长9.51~11.21 mm;雄成虫前翅内缘和臀前区左侧黑色,基部有明显的前缘褶、外缘至顶角黄褐色,体长8.27~9.34 mm。雌成虫外生殖系统包括交配孔和产卵器,产卵器包括产卵孔和产卵瓣,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2根输卵管、交尾囊、囊导管、导精管、受精囊腺、附腺等组成;雄成虫外生殖系统包括抱器瓣、背兜、阳茎,内生殖系统由睾丸、贮精囊、射精管等组成。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幼虫、蛹和成虫雌雄形态识别方法。3~5龄雄性幼虫第5腹节背面紫褐色,与相邻体节形成明显区别。雌蛹腹部第8~10腹节节间缝不明显,第8,9腹节的生殖孔连接成长条裂缝状,裂缝两侧微凹或平坦。雄蛹腹部第8~10腹节节间缝较明显,生殖孔位于第9腹节近后缘,纵裂状。生殖孔两侧各有一半球形瘤状。雌成虫触角丝状,密被短绒毛,腹部末端粗壮,圆筒形。雄成虫触角锯齿状,锯齿上密被长毛,腹部末端尖削,呈长钳状。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白杨透翅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白杨透翅蛾在北京地区为害杨树目前所有栽培树种,每年发生一代,偶有二代,以幼虫在树干遂道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为害,2.白杨透翅蛾主要营两性生殖,偶有孤雌生殖现象,雌虫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当天就可以交配产卵,成虫借助雌虫腹部末端8-9节节间膜背面伸出的乳头状性信息素分泌腺分泌的气味招引雄虫来交配,每只成虫一生只交配一次,未发现重复交配现象。3.用0.5%的Thio-TEPA丙酮溶液浸蛹,有50%左右的蛹不能羽化,羽化的雌虫不产卵,通过生殖系统的解剖发现,雄虫睾丸比正常的小,雌虫卵巢管发育不全,甚至有些半边卵巢完全不发育,卵巢管内卵细胞稀少,半数以上不能成熟,4.天敌:幼虫阶段有啄木鸟和寄生蜂,蛹期有镰刀菌属真菌,螨类和蚤蝇科寄蝇。  相似文献   

12.
一种分辨重阳木锦斑蛾雌雄蛹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发现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雌蛹第8腹节腹面有一长纵裂缝,裂缝两侧光滑;而雄蛹第8腹节腹面的纵裂缝周围有一沟缝包围.因此,可根据蛹的外部形态特征,准确、迅速分辨雌雄个体.  相似文献   

13.
灰同缘小叶蝉是危害秋枫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密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提前脱落,严重影响秋枫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珠三角地区灰同缘小叶蝉发生普遍,株被害率和叶片受害率达100%。秋枫叶片受害后叶片正面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全叶枯黄而提前脱落。灰同缘小叶蝉雌雄成虫主要鉴别特征是雌虫腹部末端为圆形,中间为黑色产卵器。雄虫腹部末端有两个发达的尾节侧瓣,周围排列一圈白色刚毛。自然种群性别比例为1∶1.47(♀:♂)。  相似文献   

14.
桉袋蛾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迅速﹑准确鉴定桉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雌雄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观察410头桉袋蛾蛹的护囊形态特征发现:雌蛹护囊长锥状,末端排泄口较尖,雄蛹护囊长筒状,末端排泄口平截。雌成虫体淡黄色,头胸部黑褐色,雄成虫触角双栉齿状,具翅,均呈黑灰色。  相似文献   

15.
经显微解剖观察,凤凰木夜蛾Pericyma cruegeri Butler雌成虫的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交配囊、受精囊、附腺和雌成虫外生殖器;雄成虫生殖系统由1个睾丸、1对输精管、射精管、附腺和雄成虫外生殖器组成。  相似文献   

16.
<正>松茸毒蛾,又名松毒蛾,危害马尾松、油松、湿地松等。危害症状:大面积吃光松针,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使松树枯死。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前翅白灰色带竭色,后翅雌蛾灰白色,雄蛾灰黑色。卵灰褐色,半球状,中间凹陷有1个黑点。初孵幼虫头红褐色,体棕黄色,杂有不规则的红黑褐色斑纹,并密生黑毛,胸、腹部各节均有毛瘤,瘤上密生棕黑色长毛。第一至第四腹节背面生有刷状丛生的黄褐色毛簇。暗  相似文献   

17.
松茸毒蛾,又名松毒蛾,危害马尾松、油松、湿地松等。危害症状:大面积吃光松针,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使松树枯死。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前翅白灰色带竭色,后翅雌蛾灰白色,雄蛾灰黑色。卵灰褐色,半球状,中间凹陷有1个黑点。初孵幼虫头红褐色,体棕黄色,杂有不规则的红黑褐色斑纹,并密生黑毛,胸、腹部各节均有毛瘤,瘤上密生棕黑色长毛。第一至第四腹节背面生有刷状丛生的黄褐色毛簇。暗  相似文献   

18.
黄连木尺蛾 Culcula panterinaria(Bremer et Grey)原称木尺蠖 ,在我国华北、华中、西北及台湾省均有发生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是一种暴食性及杂食性害虫 ,寄主达 30余科 1 70多种植物 ,最适宜寄主为黄连木、核桃、紫穗槐、洋槐和大豆等。1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 1 8~ 2 2 mm,翅展 6 5~72 mm。复眼深褐色 ,触角雌蛾丝状 ,雄蛾羽状。胸背面后缘、颈板、肩板边缘有棕黄色鳞片 ,在颈板中央还有 1条浅灰色斑纹。腹背近乳白色 ,腹部末端呈棕黄色。雌蛾腹部末端具有棕黄色鳞片 ,产卵管褐色 ,稍伸出体外。雄蛾腹部细长 ,圆锥形。足灰白色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核桃果实害虫核桃举肢蛾的触角超微结构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触角代学通信系统开发新的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核桃举肢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及其鳞片细微结构分别进行观察。【结果】核桃举肢蛾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45和51个亚节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9hm氏鬃毛、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即长曲毛形感器和长直毛形感器、Ⅰ型耳形感器和Ⅱ型耳形感器、具缘毛腔锥形感器和无缘毛腔锥形感器。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亚节上的分布与数量各不相同,感器主要着生于触角腹面,长曲毛形感器和钟形感器仅存在于雄虫触角上。雌雄成虫的B9hm氏鬃毛分布于触角基部,且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触角柄节、梗节表面布满鳞片,鞭节除末端一节无鳞片外,各亚节背面和侧面均覆盖有鳞片,腹面无鳞片。鳞片上分布有小孔、纵肋、横梁和小梁等细微结构。雌虫各亚节鳞片上的纵脊间距、纵脊宽度、横梁长度和小梁长度均大于雄虫。小孔主要分布于触角柄节、梗节及鞭节基本的部分亚节上,小孔类型可分为单孔、双孔、三孔、四孔、五孔、六孔和七孔。不同部位鳞片上小孔的类型和分布存在差异,雌虫触角柄节鳞片上小孔类型比雄虫丰富,雄虫触角梗节和鞭节鳞片上小孔类型比雌虫丰富。【结论】本研究可明晰核桃举肢蛾触角感器类型及鳞片上小孔等超微结构特征,其具体功能还需结合电生理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田间采集老熟幼虫或蛹,在室内分时段观测杨扇舟蛾成虫羽化、交尾和产卵规律.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在河北沧州地区1 a发生4代,个别5代.成虫主要在傍晚羽化,雄虫羽化高峰出现在15:00-18:00,雌虫在18:00-21:00,单体成虫羽化需13~28 min.雌虫自羽化至初次交尾时间为34.82~54.62 h,成虫交尾起始时间在04:00-05:00,交尾结束时间在19:01-20:00,整个交尾持续时间15.4~16.17 h.雌雄成虫均可进行2次交尾,交尾高峰期和羽化高峰期相差7~11 h.成虫羽化后多在第2和第3天交尾,7日龄以后雌虫不再释放性信息素与雄虫交尾.雌虫交尾后大多当晚或第2天晚上产卵,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4:00,产卵方式为块产,个别单产.单个卵块平均卵量50~80粒,卵块单层平铺,总卵量220~420粒.雌虫可孤雌产卵,但卵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