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小叶女贞秋季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小叶女贞秋季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研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胞间CO2体积分数(Ci)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叶女贞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于12:00左右,其净光合速率达到14.14μmol/(m2·s),蒸腾速率的峰值达到4.91 mmol/(m2·s)。相关分析表明,小叶女贞的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r=0.875*、r=0.973**),与胞间CO2体积分数(Ci)呈显著负相关(r=-0.872*);在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小叶女贞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粗毛淫羊藿的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粗毛淫羊藿为材料,利用LF6400型便捷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其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淫羊藿净光合速率为2.1~2.55/μmol CO2/(m2·s),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0:00时,整体上淫羊藿上午的光合速率高于下午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2:00.相关性分析表明,粗毛淫羊藿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渭北旱区几种柿树光合特性及其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渭北旱区多年生柿属君迁子及柿树的3个品种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不同柿树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不同,火柿、水柿和君迁子均呈"中午降低"双峰曲线,而木洼柿的净光合速率从上午8:00开始一直下降;4种柿树的蒸腾速率在中午均表现为下降,柿树的光合作用受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4种柿树的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在5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在9月底至10月初的近成熟期又有小幅上升.柿树对渭北旱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林间环境条件下黄连木的光合特性和水势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代表性黄连木作为固定样株,测定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势。[结果]在上午8:00黄连木净光合速率为全天最高值或较高值,8:00~10:00是净光合速率较高的时间段。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受环境因子影响分别呈现出双峰或衰减型单峰曲线。黄连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相关性。黄连木枝条水势在上午8:00为全天最低值,而后整个上午都呈上升趋势,至12:00达到最高值。[结论]黄连木光合特性和水势变化规律反映出其对外界环境因子不敏感,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5.
黄芩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黄芩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19.33,15.45μmol/(m2.s),有轻微的光合“午休”现象,黄芩净光合速率中午降低为气孔限制;黄芩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为7.98 mmol/(m2.s);黄芩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分别为381,301 mmol/(m2.s);黄芩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气CO2浓度低是影响黄芩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阳桃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美国CID公司制造的CI-34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阳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阳桃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值出现在9∶00,净光合速率达到4.12μmoL/m2.s,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4∶00,净光合速率达到2.84μmoL/m2.s。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照强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7.
以柳叶桂、山桂和四季桂3个桂花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水分、光合色素的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和叶绿素荧光(Fv/Fm)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山桂和柳叶桂的各种水分和光合色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四季桂差异显著,其Pn日变化和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Pn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而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最大光化学效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但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豆品种主要光合指标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大豆品种光合作用的差异,在田间条件下,选用5个大豆品种,利用LI- Cor 6400光合测定仪对其开花期和结荚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不同大豆品种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开花期,大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典型双峰曲线变化,在10:00、15:00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9.
氮磷肥配施效应对杜仲光合与蒸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定了经氮磷肥配施处理和对照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杜仲光合最佳温度为28 ℃.②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午休"型的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9 :00前后,次峰出现在12 :00左右.③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 :00左右.④处理N1P2(mN∶mP2O5=1.0∶1.2)的日平均光合速率为对照的174.3%,是试验中最优的氮磷配比,建议推广应用该配方.表1参8  相似文献   

10.
澳州坚果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澳洲坚果为材料,研究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净光合速率及其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空气湿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7∶00,净光合速率达到5.22μmol/(m2.s),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净光合速率达到4.18μmol/(m2.s)。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照强度和湿度。Fv/Fm和Fv/Fo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光合活性受到暂时抑制,光合器官并没有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1.
红砂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野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5~7月早7∶00~晚20∶00(晴天)测定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等指标.结果表明:红砂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M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红砂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也呈M型,但“午休”现象不明显;有效光合辐射对红砂的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大气温度则对红砂的蒸腾速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哈尔滨露地栽培的6个紫斑牡丹品种和平莲、红莲、玫瑰红、大漠风云、紫冠玉珠、红裙玉带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玫瑰红、大漠风云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玫瑰红峰值出现在12∶00,而大漠风云曲线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其余4个呈"双峰型"曲线,12∶00有明显"午休"现象,两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大漠风云LSP最高,LCP最低,其次为紫冠玉珠,光适应性较其它品种宽,玫瑰红LSP较低,LCP较高,具有较窄的光适应性。由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可知,红裙玉带、大漠风云耐阴性最强,但日平均光合速率及光饱和速率均介于其它品种之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是造成6种材料光合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雷竹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雷竹叶片光合速率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晴到少云的天气条件下 ,雷竹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光强、温度、水分等外界环境因子对雷竹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 .强光、高温、低湿引起雷竹叶片光合“午睡” .雷竹光合速率年变化也呈双峰曲线型 .环境因子及 Rubisco,Rubisco活化酶 ,蛋白质 ,叶绿素等对光合速率都有显著影响 .雷竹幼叶的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及相关影响因子较二龄叶高 ,具有较高的光合生理特性 .雷竹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 1 688~ 1 834μmol CO2 · m-2 · s-1;光补偿点约为 1 60~ 2 2 2μmol CO2 · m-2 · s-1.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通化、长白、白河、汪清和黑龙江带岭、海林、牡丹江7种源的花楸幼苗为材料,对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体积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种源花楸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峰值在12:00-14:00,蒸腾速率峰值则出现在12:00,气孔导度为"一峰一谷"曲线,而胞间CO2体积分数为"双谷"曲线;种源能够显著地影响花楸的气体交换参数.牡丹江和汪清种源光合作用比较强,气孔导度和胞间CO2体积分数较低;各气体交换特性与环境因子都有一定相关性,其中,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蒸腾速率主要与气温和叶温有关,气孔导度与空气湿度相关性最高,胞间CO2体积分数则对空气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朱素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27-4328,4330
[目的]对三七的光合日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在14%的荫棚透光率的田间条件下,测定三七的光合日变化。[结果]1年生三七对光的需求小于2年生三七,表现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上,前者呈"双峰型"曲线,后者成"单峰型"曲线。1年生三七午间光合速率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与气孔导度的趋势基本相同。单相关分析表明,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及空气CO2浓度均是影响三七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其中以胞间CO2浓度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影响三七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因子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片光合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毛竹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及林冠不同层次叶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毛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表现为不是特别明显的双峰型曲线,但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上午的峰值明显大于下午的峰值;②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曲线,且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相似;③毛竹林冠上、下层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上层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下层,毛竹林冠上层的叶片较下层的叶片具有更强的适应强光的能力。图6参22  相似文献   

17.
西南喀斯特地区一年生构树苗木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年生构树苗木为试验材料,利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监测其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其环境因子日变化.结果表明,大气温度(T)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在13:00达到全天的最大值;构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P_n在11:00左右出现第一次高峰,16:00左右出现第二次高峰;T_r在13:00和16:00分别出现两次高峰,在这两个时刻的值相差较为明显.与P_n相比,T_r在一天内的两个高峰值相对接近.胞间CO_2浓度(C_i)日变化与P_n呈负相关关系.P_n和T_r有比较明显的年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均在4月和8月出现,12月份相对较低,这与苗木年生长规律相一致,表明构树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进行实时观测,同时用叶绿素荧光仪PAM 2500测定通量框架下毛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日变化和月平均变化及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NEE值在6:00-7:00开始转为负值,至17:00-18:00转为正值;白天表现为碳汇,并且在数值上,NEE值的负值最高点表现为秋季(9月,10月,11月)>春季(3月,4月,5月)>冬季(12月,1月,2月),说明毛竹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逐月NEE值变化范围为-25.563 3~85.531 2 gC·m-2·月-1,12和1月份NEE值较低,1月份达到最低点。叶绿素荧光参数中PSⅡ的最大光合量子产量(Fv/Fm)先降后升,12月,1月和3月份Fv/Fm低于正常水平,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 < 0.05),说明毛竹在这3个月份受到了胁迫,光化学效率降低;Fv/Fo与Fv/Fm趋势相同,12月,1月和3月份潜在活性最低,并且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0.05);PSⅡ的实际光合量子产量(ФPSⅡ)变化趋势与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大致相同;在10月至翌年3月份,qP逐渐下降之后开始升高,同时伴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值的上升和下降。研究表明,毛竹在受到低温胁迫时,会导致其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部分减少,光合碳同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对湘西地区虎耳草栽培种及野生种叶片在冬季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虎耳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冬季呈单峰曲线,野生种净光合速率的峰点在14:30晚于栽培种(13:00),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也是野生种极显著低于栽培种.蒸腾速率受空气湿度的影响,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未完全同步,在10:00出现最低值.相关性研究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蒸腾速率此外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非气孔因素是影响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内部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人工增加UV-B辐射,研究UV-B辐射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CK为对照组(自然基础).T1(0.5w/m^2)和T2(1w/m^2)。试验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的增强,水稻叶片不同生育期净光合速率T1和T2组较CK组分别下降13.91%和22.36%,13.21%-22.06%,14.31%-20.56%。UV—B辐射的增强促使不同生育期水稻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