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原理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非常丰富的饲料资源,但只有经过科学处理,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饲料。加工秸秆的处理方法有好几种,但从饲喂效果、经济效益、加工成本、制作工艺等方面考虑,还是氨化秸秆饲料较好。氨化秸秆饲料把属于有机物质的作物秸秆和属于无机物质的氮巧妙地结合一块,制成一种近乎完美的反刍家畜饲料。这种氨化秸秆饲料不但开发利用大量干燥秸秆,而且以工业化生产的无机氮代替了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氨化秸秆的原理。一是碱化作用。碱可使木质素和纤维之间的酯键断裂,打破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镶嵌结构,溶解  相似文献   

2.
氨化饲料是将氨化剂(如氨水、尿素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秸秆饲料中,充分拌匀,在密封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氨化处理,以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秸秆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粗纤维。粗纤维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被牛羊等反刍家畜消化利用,还有部分纤维素与木质素紧密结合,难于被消化利用。氨化可以破坏纤维与木质素表面之间的结合,并使少量木质素溶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表面保护层结构改变,细胞壁膨胀,纤维软化,从而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秸秆对氨有吸附作用,所以氨化还可以提高秸秆饲料中游离氨的含量,增加秸秆饲料中的  相似文献   

3.
氨化秸秆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进尿素,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利用秸秆中存有的尿素酶,作用于尿素,从尿素中分解出氨,对秸秆进行氨化。每年粮食作物收获后,都会产生大量秸秆,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可用来饲喂牛羊,不仅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价值明显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甘蔗、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秸秆部分,富含丰富的磷、钾、钙等有机物质,采用作物秸秆氨化饲料处理方式,将其变成一种可再生生物资源,运用到养牛中,不仅能极大地缓解粮食供给压力,还能降低农作物秸秆对环境的压力。加强对秸秆资源氨化处理重要性的认识,结合秸秆饲料利用状况,通过秸秆氨化饲料制作技术来提高作物秸秆作为动物饲料的营养性和适口性,从而为肉牛饲养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科技》2006,(11):32-32
秸秆氨化是我国发展节粮型畜牧养殖的有效途径,秸秆经氨化处理后,不仅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价值明显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在日常应用中,要制作出优质的氨化饲料,应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一、原料水份控制各种未霉烂变质的农作物秸秆如稻草、玉米秆、麦秆等均可作氨化原料,其  相似文献   

6.
<正> 小麦秸,玉米秸等农作物秸秆,来源广、数量多,我省年产约150亿公斤。但因其质地坚韧、粗纤维含量多、蛋白质少、营养价值低,尚未很好利用,大部分做了燃料或肥料。实际上,只要经过氨化处理后,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的秸秆,而且是喂牛羊的好饲料。据试验:农作物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后,由于除掉了秸秆外层细胞中的部分硅酸和木质索,使粗纤维软化,提高了适口性和消化率,而且营养价值大大增加。麦秸粗蛋白含量只不过5%,氮化后可提高到9%,相当于中等干草的营养价值。牛采食量可增加20%,长期饲喂不但无毒无害、安全可靠,同时肉牛长膘快、奶牛产奶多、耕牛生产性能好。我省柏乡、无极、定兴等县从1986年以来,连续几年搞氨化秸秆喂牛试验,都收到很好的效果。柏乡县南马乡常乐村农民邢现均,过去养一头牛还常为  相似文献   

7.
16头12-18月龄的冀南黄牛,随机分类4组,试验Ⅰ组和对照Ⅰ组每日每头饲喂0.5kg精料,试验Ⅱ组和对照Ⅱ组和每日饲喂1kg精料,精料同25%棉籽饼和75%的麸皮组成,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化麦秸和末氨化麦秸,随意采食,结果表明,试验Ⅱ组的日增重量最高(0.66±0.09kg),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成本(1.744元/kg)和草肉比(8.03:1)最低;经济效益最好。但试验Ⅰ组的相对日增重比试验Ⅱ组提高了97.14%,相对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成本和草肉比分别比试验Ⅱ组降低了31.48%和24.12%,因此在低营养水平下,氨化秸秆的饲喂效果更为,另外在20℃时,育肥肉牛的增重效果较好,而在0℃以下,增重效果较差,液氨处理后的氮化秸秆比未氨化造秸的的降解率提高了22.06个百分点,含氮量提高了1.36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氨化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玉米秸秆的立体结构与木质素的屏障作用,对玉米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和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氨水对玉米秸秆进行氨化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以35℃和9d为宜,氨化后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可达15.38%。进一步经组合菌株固态发酵、组合菌株与加藤菌液固态发酵和组合菌株一次固态发酵与加藤菌液二次固态发酵3种途径发酵,结果以二次发酵的效果最好,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由3.15%提高到24.99%,真蛋白含量由2.30%提高到20.21%。玉米秸秆经氨化处理再经组合菌株一次固态发酵与加藤菌液二次固态发酵,使其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提高,可作为饲料蛋白加以利用,因而是一种增加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氨化炉试验,证明氨化炉可以用碳酸氢铵为氨源处理秸秆,而不能用尿素,从提高氨化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和氨化秸秆在动物瘤胃中的干物质消失率考虑,用氨化炉处理秸秆的适宜条件为:温度90℃,处理时间15h。将氨化炉加热方式改为以蒸气为传热介质,直接导入秸秆垛内部,使热量从秸秆垛内向外传导,可更为有效地利用能源并缩短氨化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 秸秆氨化是广辟饲料资源的一项重要途径,通过旺贮淡用,调剂余缺,使牛的饲料供应周年均有保障。要提高秸秆氨化喂牛的经济效益,还应注意如下事项。 (一)容器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地取材,如塑料  相似文献   

11.
开发氨化秸秆饲料发展草食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巧家县农作物秸秆非常丰富,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但受资金、科技等因素制约秸秆利用的科技含量不高,且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未被利用,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开发这些草料资源。氨化秸秆饲料就是将禾本科作物秸秆进行氨化处理,而从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利用率和营养价值。本文从秸秆氨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阐述了氨化秸秆饲料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周华 《农村百事通》2006,(13):49-49
近年来,秸秆氨化、碱化、青贮等秸秆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合理开发饲料资源,充分解决饲草、饲料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青贮对秸秆的要求较高,季节性较强,而且氨化的液氨和氨水运输又很不方便,还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微贮技术则能弥补以上的不足。秸秆微贮技术通过加入木质素纤维素发酵剂秸秆微贮宝,在密闭的厌氧条件下,能促进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其消化率,并增加营养。秸秆微贮宝处理农作物秸秆,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增重快、无毒害等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处理秸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作物秸秆生产大国,但是在具体利用上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但造成了环境污染,也影响了秸秆的使用。本文通过秸秆氨化处理后进行羊饲喂的研究,探讨了秸秆氨化处理后对未处理秸秆在营销价值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造纸废液处理秸秆可显著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用造纸废液和尿素复合处理秸秆可使秸秆的干物质消失率提高,粗蛋白含量增加,效果优于一般的尿素氨化处理,造纸废液用量20-30%、尿素用量3-5%,处理温度为25℃左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秸秆是一项重要的含碳资源,新疆秸秆总量约1500万吨,目前秸秆的利用主要以工业原料、农业肥料、畜牧饲料为主。秸秆养畜就是把丰富的作物秸秆资源科学地利用起来,通过青贮、微贮、黄贮、氨化(三贮一化)技术,将粗、干、硬的秸秆变为牲畜爱吃的饲料,饲喂牛、羊等食草家畜,不仅解决了饲料来源的困难,家畜排出的粪便经过处理,还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归农田,保持农牧业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下面介绍几种秸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推广氨化秸秆的经济性分析与对策张卫宪,田洪礼(周口地区畜牧局周口466000)一、我省氨化秸秆的推广现状、前景及问题河南省自1985年试验推广氨化秸秆以来。共累计推广氨化秸秆200多万吨,成为国内试验较早、推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而且在世界上也占有重...  相似文献   

17.
1秸秆加工秸秆主要含粗纤维,若不经加工,饲喂效果很差,因此,应采取青贮、氨化、粉碎、糖化等加工技术措施。青贮饲料要求秸秆青绿,含有较多的水分,多以秸秆为原料。因此,在复种玉米产区应加工调制秸秆青贮饲料。在单茬种玉米、高粱和小麦、水稻的产区,因秸秆枯黄,不宜青贮,可切短混合尿素制成氨化饲料。对豆秸等干化秸秆,可粉碎后进行糖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1氨中毒的原因部分农户由于对氨化饲料的管理及饲喂不当,使牲吸入或食入过量氨而引起牛的中毒,主要有以下情况:①制作的氨化饲料开封后未经散氨或散氨不彻底直饲喂而发生中毒;②室内存放的氨化秸秆过多,或者氨池与饲养室相通,氨的浓度过高(超过5%)中毒;③使氨化饲料饲喂未断奶的犊牛引起中毒。由于未断奶的犊瘤胃中微生物区系尚未形成,进食氨化饲料过多而又不能利用发生中毒;④用尿素、碳酸氢氨作氨源氨化时,处理时间过短,尿素、碳氨分解不完全而直接被牛过量食入而引起中毒。2预防措施①根据当地气温条件掌握制作氨化饲料…  相似文献   

19.
氨化玉米秸秆饲喂高产奶牛试验张力军,马野,宋显成,王进华,任礼先(大庆市农牧渔业局163311)(大庆市机关农工商)(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在当前饲料不断涨价,饲料蛋白质缺乏情况下,如何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以补充饲草及饲料蛋白质的短缺是目前发展畜牧业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2005,(11):13
每年在小麦收获后,产生大量秸秆,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可用来饲喂牛羊。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堆垛法、窖(池)法、氨化池法和氨化袋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后两种氨化方法。1.氨化池氨化法其具体的做法是:(1)选取向阳、背风、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而且便于制作、饲喂、管理的地方建氨化池。池的形状可为长方形或圆形。池的大小及容量根据氨化秸秆数量而定,而氨化秸秆的数量又决定于饲养家畜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每立方米池可装切碎的风干秸秆100千克左右。一头体重200千克的牛,年需要氨化秸秆1.5~2.0吨。挖好池后,用砖或石头铺底,砌垒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