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双双缩小。国家林业局2003年11月至2005年4月进行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与1999年相比,分别减少37924平方公里和6416平方公里。目前,土地沙化面积已经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63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这表明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已由“破坏大于治理”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阶…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14日,一个在我国荒漠化、土地沙化治理过程中需要铭记的日子。2005年6月14日上午9点,一个庄严宣布在我国防沙治沙历史上取得根本性转变的时刻。国家林业局宣布,全国沙化土地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由过去“破坏大于治理”变为“治理与破坏相持”。沙化土地由上世纪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4年完成的我国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我国的沙化土地从2000年到2004年净减少6416平方公里,由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2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介绍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第五次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30.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12%。实际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积20.37万平方公里,占沙化  相似文献   

5.
正事件:12月2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介绍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自2004年出现缩减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212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9902平方公里。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于2013年启动,历时两年多,共有500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综合运用了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和地面调查技术,获得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的最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2120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9902平方公里。自2004年出现缩减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12月2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介绍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十地监测结果。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十地监测结果再次表明,在与风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们又一次凭借着坚韧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给国人以惊喜、世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荒漠化不断加剧的趋势,向人类一次次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荒漠化总面积约3600万平方公里。而我国荒漠化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且以每年1.04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日前,国家林业局启动了第三次荒漠化监测,将对近5年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作出评估,监测结果可望于明年公布。近日,记者就防治荒漠化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杨维西。“荒漠化过程犹如一台天平,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和治理速度分别是天平两个托盘上的重物和砝码,它们的消长决定着天平的平衡,决定着荒漠化的趋势。”杨维西说,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基础,没有干旱的气候条件,就没有荒漠化。即使没有人为活动的干扰,单纯的气候因素也可以造成荒漠化。但就目前的气候状况而言,尚不足以直接导致荒漠化过程的发生,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导致目前我国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因素。这就是说,如果导致荒漠化扩展的不合理人为活动不能得到遏制,那么治理力度再大,治理速度再快,也将被人为破坏的作用抵消,荒漠化扩展的趋势也就难以遏制。在谈到影响我国荒漠化未来走势的几个重要因素时,杨维西介绍说,首先,国民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理念的确立以及《防沙治沙法》...  相似文献   

8.
<正>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退耕还林的20年,宁夏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8.4%提高到目前的14.6%,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3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0%以上;全区沙化土地面积由20年前的1812万亩减少到1686万亩,荒漠化土地面积由4811万亩减少到4184万亩,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沙漠化逆转,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  相似文献   

9.
根据海南省第五次(2014年)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分析了海南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最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快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对策及建议。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海南省荒漠化土地面积28015.77hm~2、沙化土地面积55038.83hm~2,与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6975.33hm~2,平均每年减少1395.07hm~2;沙化土地面积减少4845.57hm~2,平均每年减少969.11hm~2。  相似文献   

10.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板,以2019年为基准年,全面查清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的状况。通过简要介绍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的基本情况,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和动态变化,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目前的防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5 737.13万hm2,沙化土地面积为16 878.23万hm2。与2014年相比,5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78.80万hm2,年均减少75.76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33.52万hm2,年均减少66.70万hm2。  相似文献   

11.
<正>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制约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据我国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30.03万平方公里,占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我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积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和岩溶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007万公顷。长期以来,我国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工作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优化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加强监督考核,实施重点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13.
【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2005-2009年)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km262.37万km2,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  相似文献   

14.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简要回顾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及其特点,分析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动态变化情况及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进一步加快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对策与建议。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 115.93万hm~2,沙化土地面积17 211.75万hm~2,与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121.20万hm~2,年均减少24.24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9.02万hm~2,年均减少19.80万hm~2。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成为我国头号自然灾害。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截至1999年底,全国沙化土地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为10个广东省的幅员面积;全国沙化土地分布在30个省市区的841个县(旗),其中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河北、陕西、宁夏、四川、山东等十省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的97%以上;全国沙化土地呈快速扩展之势,20世纪70年代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为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初为2460平方公里,到90年代末期则达到3436平方公里,1994年-1999年,全国沙化土地净扩展1.72万平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0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扩大面积210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47%。当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其中,尤以西部地区为烈因此,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现实路径的选择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0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扩大面积210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47%。当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其中,尤以西部地区为烈。因此,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现实路径的选择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林业》2007,(6):1-1
内蒙古近年来防沙治沙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2006年,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6亿亩,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据第三次全国荒漠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730万亩。  相似文献   

19.
三、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治理情况辽宁省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防治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积极有效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到目前,全省沙区有林地面积已由治理初期的80万亩增加到64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2.8%提高到22.3%。科尔沁沙地南侵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止,老哈河、大凌河、柳河、绕阳河四个流域沿河沙地得到初步治理,沿海沙地海防林也初具规模。全省荒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比1986年下降了28.2%;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788吨,下降到每年每平方公里2600吨。沙区生态明显好转,生产条件和生存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对促进沙…  相似文献   

20.
<正>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造成了许多毁灭性后果,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沙化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加速了贫困和生态灾难,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