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控释肥料氮素释放规律及叶菜类蔬菜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自研控释肥的氮素释放动态及对叶菜类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CRF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施肥处理,硝态氮含量在菜心生长前期显著低于BVSF处理,后期又明显低于SVSF处理。BCRF处理的氮素供应能满足菜心等广东的主要叶菜类蔬菜全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而且蔬菜产品的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糖含量明显升高,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有利于改善蔬菜品质,同时,具有稳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风化煤与微肥配施对茼蒿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HA(风化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为腐植酸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HA与微肥配合施用对茼蒿生物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①所有施肥处理比对照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4.55%~18.08%,HA与微肥配施生物量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4.14%;②所有施肥处理茼蒿VC(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平均增加了32.97%,HA与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VC含量;③所有施肥处理茼蒿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T/S)比对照都显著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20.4%~59.6%、17.82%~84.99%;HA与微肥配施的处理可溶性糖含量,T/S比对照都显著增加,平均增加了51.1%、60.79%.[结论]HA与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茼蒿的生物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3.
印度梨形孢显著提升四九黄菜心的产量和品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常施用化肥既影响蔬菜品质,也会对土壤造成危害,因此研究了印度梨形孢对四九黄菜心的增产提质作用,以期为四九黄菜心的无公害栽培以及新型菌肥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印度梨形孢菌剂与市售4种生物菌肥(翻天福地、多抗3+1、EM-1、益生菌原液)对四九黄菜心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菌剂能显著提高四九黄菜心的产量和品质。印度梨形孢菌剂处理组,产量为25012.5 kg/hm~2,与对照组(CK)相比提高8.7%;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93%、1.52 mg/g和343.26 mg/kg,分别比CK组提高24.00%、31.03%和13.96%。建议农民在四九黄菜心种植前,用印度梨形孢菌剂拌种,可显著提高四九黄菜心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HA(风化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为腐植酸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HA与微肥配合施用对茼蒿生物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①所有施肥处理比对照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4.55%-18.08%。HA与微肥配施生物量比对照平均增加了14.14%;②所有施肥处理茼蒿VC(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平均增加了32.97%,HA与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VC含量;③所有施肥处理茼蒿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T/S)比对照都显著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20.4%59.6%、17.82%--84.99%;HA与微肥配施的处理可溶性糖含量,T/S比对照都显著增加,平均增加了51.1%、60.79%。【结论】HA与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茼蒿的生物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镁肥用量对不同叶类蔬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叶菜优质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以4个不同叶类蔬菜品种(水东芥菜、吕田芥菜、增城菜心、‘粤薹1号’菜心)为供试材料,设置0 kg/hm2(CK)、30 kg/hm2(Mg1)、60 kg/hm2(Mg2)、90 kg/hm2(Mg3)、120 kg/hm2(Mg4)5个不同镁肥用量处理,分析施镁对4种叶类蔬菜产量、品质、产值收益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综合蔬菜产量与品质特性,本试验中水东芥菜Mg1处理、吕田芥菜Mg4处理、增城菜心Mg4处理、‘粤薹1号’菜心Mg3处理的增产、提质效果最优。与CK相比,水东芥菜在Mg1处理的产量增加36.8%、收益增加47.1%、可溶性糖含量增加54.9%、维生素C含量增加18.5%、镁含量增...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完成的"一种菜心贮藏保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110154408.0)。该发明公开了一种菜心贮藏保鲜方法。它是挑选适期采收、无机械损伤、病虫害的菜心,预冷,然后将切口用抗菌剂和防褐变剂处理;将处理后的菜心装入保鲜袋中,用0.530毫克/千克的1-甲基环丙烯处理,立即扎紧保鲜袋口,置于1℃30毫克/千克的1-甲基环丙烯处理,立即扎紧保鲜袋口,置于1℃2℃下贮藏,在贮藏过程中保鲜袋处于密闭状态至少12小时以上。本发明将菜心先进行预冷,再经特定的防腐和防褐处理,然后用保鲜袋包装,再结合菜心的生物学特性,在低  相似文献   

7.
畜禽粪堆肥与化肥对叶类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畜禽粪便堆肥与化肥对菜心和甘蓝2种叶类蔬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等施氮量计算施肥量,鸡粪堆肥、猪粪堆肥和牛粪堆肥3种堆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3种堆肥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单施化肥处理;3种堆肥分别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堆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与单施化肥比较产量差异不显著。单独施用堆肥的菜心和甘蓝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一般也高于堆肥配施化肥处理,其硝酸盐含量则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和堆肥配施化肥的处理。表明畜禽粪堆肥作为基肥施用对改善叶菜品质有显著效果,然而在施用堆肥的基础上配施化肥,叶类蔬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8.
菜心转化体系中激素配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有利于菜心出芽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NAA-BAP)浓度配比,以‘油青’菜心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配比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设置16个处理观察菜心带子叶的子叶柄出芽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配比NAA-BAP对菜心出芽影响不同,菜心出芽量在各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当培养基中NAA-BAP浓度配比为0.5~1 mg/L、0.25~2 mg/L时有较高的出芽数量和出芽率,表明此浓度配比最适合菜心出芽。这为菜心的转基因研究、快速繁殖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WRKY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及低温逆境应答。然而低温条件下WRKY参与菜心提前抽薹开花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15℃低温处理菜心幼苗24 h、48 h,结果表明低温能使菜心叶片和茎尖中BcSOC1基因的表达量升高,菜心提前抽薹开花。低温处理对菜心茎尖和叶片中13个WRKY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菜心BcWRKY22基因受低温上调表达。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菜心BcWRKY22基因可以使拟南芥提前抽薹开花,转基因植株叶片中AtSOC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酵母单杂交实验表明BcWRKY22转录因子可以结合BcSOC1基因的启动子。本试验说明BcWRKY22转录因子响应低温胁迫,可能通过对开花相关基因BcSOC1的启动子直接结合作用来调控菜心提前开花。  相似文献   

10.
LED光照对气调保鲜菜心叶绿素合成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LED光源在菜心贮藏保鲜期间对叶绿素合成代谢的影响,采用自发气调包装菜心,在室温(20±1.0)℃、相对湿度60%±5%条件下贮藏,以每天12 h光照强度(105±5)lx的LED蓝红光(465±5)nm照射包装菜心作为LED光照处理组,并以避光贮藏作为暗处理组,观察贮藏期间气调包装菜心叶绿素含量及其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贮藏期间,与暗处理组相比,LED光照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菜心的失重,抑制菜心的呼吸强度和叶绿素降解相关酶(叶绿素酶(Chlase)、脱镁叶绿素酶(PPH)、叶绿素降解过氧化物酶(Chl-POX))活性,延缓了菜心叶绿素的降解,菜心的色泽品质在室温贮藏4d后仍能保持新鲜.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浸种方法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立军  邓力喜  陈良碧 《种子》2007,26(12):8-10
以间歇浸种与直接浸种两种方法,对不同活力的水稻种子进行发芽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用间歇浸种处理后,发芽率比直接浸种高。且最佳间歇浸种时间为浸种3h、晾种3h,重复3~4次。由此说明,间歇浸种对种子生命力影响较小,适宜在农业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不同化学试剂对桔梗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为桔梗种子的人工栽培、种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6种常用种子处理试剂即0.1% HgCl2、10% H2O2、0.5%KMnO4、75% C2H5OH、2.0%NaClO和0.16%HCHO分别浸种5,10,20 min处理,对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进行测定.[结果]用0.1%HgCl2处理5 min效果较好;用10% H2O2浸种10 min效果较好;用0.5% KMnO4浸种10 min效果较好;用75%C2 H5 OH浸种5 min效果较好;桔梗种子采用2.0% NaClO处理20 min效果较好;用0.16% HCHO处理10 min效果较好.综合分析表明,用2.0%NaClO浸种20 min后,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根长均达到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因此,2.0% NaClO浸种20 min为桔梗的最佳处理方法.[结论]筛选出桔梗种子萌发的适宜浸种试剂和浸种时间,对桔梗种子育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稀土元素镧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媛媛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278-280
为了揭示氯化镧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潍县萝卜陈种子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浓度氯化镧浸种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0~10 mg/L氯化镧溶液浸种12 h和24 h,潍县萝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比CK显著提高,而活力指数仅有浸种12 h得以显著提高。0~10 mg/L氯化镧浸种36 h和48 h,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都比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活力指数则略有升高,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生产中可以用2.5 mg/L氯化镧溶液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浸种12 h,即起到经济、有效提高种子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化学诱变剂DES诱变处理效应,开展了高粱不同基因型、不同DES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通过同一品种、相同时间、不同DES浓度比较试验,明确了DES的半致死浓度为0.3%~0.35%,0.5%为致死浓度;通过同一品种、相同DES浓度、不同处理时间试验,明确了DES最佳处理时间为10~14 h;通过相同DES浓度、相同处理时间、不同品种试验,明确了不同品种对DES的敏感程度不同,它们的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都有一定差异。虽然不同基因型对DES的敏感程度不同,但是绝大多数材料适宜的DES处理浓度范围为0.3%~0.35%。  相似文献   

15.
Imbibi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germination process and is affected by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seed treatment, storage and osmotic pressure on primed and untreated sorghum seed were examined.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NaCl‐based seed‐soaking treatments was also investigated. Experiments on sorghum seeds showed that imbibition rates were higher in untreated than in primed seeds after more than 24 h of soaking and that a rise in prim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imbibition to a greater extent in the former. The influence of imbibition in regulating the seed response to priming, heat and osmotic stres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Central Research Farm, Indian Grassland and Fodder Research Institute, Jhansi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ed pre-sowing hardening on seed emergence, physiological behaviour — and seed yield of berseem ( Trifolium alexandrinum L. Var. S-99-1) crop. For this purpose, seed pre-sowing hardening were made by soaking of seeds in tap water for 24 and 36 hours separately and later dried back to their original weight or left undried. These seeds were sown at two depths (5 and 3 cm) and judged against control (no soaking).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ugmented effect of seed hardening on seed emergence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 responsible for seed yield was recorded in descending order of harden seeds (of 24 hours soaking) > non harden seeds (of 24 hours soaking) > harden seeds (of 36 hours soaking); while non-harden seeds of 36 hours soaking adversely affect the plant growth because of leaching of sugar during excess soaking — an element for reduced seed vigour potential. Seed hardening system developed the strength of seed emergence on account of efficient catabolic process releasing high water soluble sugars needed for efficient germination process. Further this process augmented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mineral nutrients (particularly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with marginal variation in calcium) was quite evident at bloom stage — indicating a high metabolic activity during this period. Performance of seed hardening was effective at 5 cm deep sowing.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解除菜豆种子硬实的条件,本试验以盛冠硬实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不同时间对解除种子硬实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结果表明,盛冠菜豆种子含水量为14.28%时,种子硬实率为38%;未处理的硬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为26.5%,17%和23.17;经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后的硬实种子均能一定程度解除种子硬实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其中,各自处理的最佳条件分别是:60℃恒温浸种30 min,80℃恒温浸种 2 min以及-20℃贮藏7天。最后,比较3个处理间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同时,考虑到菜豆种植的实际情况和硬实破除的最佳效果,对硬实率较高的盛冠菜豆种子用60℃恒温浸种30 min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盐胁迫下不同SA浸种条件对西葫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温度、时间的SA浸种,并利用响应面软件对浸种条件优化,分析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最强,浸种时间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最弱。单因素实验的分析中种子萌发最适的SA浓度为1.0 mmol/L,浸种的温度为30℃,浸种的时间为18 h。响应面法优化α-淀粉酶活性最大时的参数是:浸种SA浓度1.09 mmol/L,浸种温度28.26℃,浸种时间18.94 h,在此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的理论值为0.264455 mg/(g·FW·min),与理论值的贴近度为97.98%。在最优浸种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最高,表明在此浸种条件盐胁迫下的西葫芦种子萌发力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杨锋利  汪茜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126-129
为了探索美人蕉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笔者研究了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3种不同植物激素及其不同浓度,以及浸种时间和温度因素对美人蕉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制约美人蕉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其最适的发芽温度为25℃。用0.02%的NAA浸种24 h,在25℃时的发芽率最高,达73.3%。硫酸处理之后,低浓度的IAA、NAA或者GA3浸种12 h就可明显促进种子萌发,其中以0.02%的NAA浸种24 h后,在25℃条件下的发芽率最高,为73.3%。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浸种及苗期浇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总DNA导入水稻,提高了水稻后代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及赖氨酸含量。三代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大豆总NDA的导入不仅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稻米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而且稻米高蛋白、高忱酸变异性状还能够稳定表达至第三代;本试验还分析比较了两种DNA直接导入法,虽然从总体而言,在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以及保持后代种子高蛋白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大豆DNA,相对浸种及苗期浇灌法效果更好,但从不同株系蛋白质含量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连续两年采用大豆DNA溶液浸种及苗期浇灌处理获得的株系,在维持后代种子高蛋白性状的表现方面效果更明显:三代经大豆DNA处理的水稻种子,赖氨酸含量都伴随着氨基酸总含量的提高而提高,而且第二代和第三代种子的赖氨酸含量都超过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