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牛的急性经过主要呈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出败).此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 2010年10月初,临夏县某村发生黄牛以流涎和下颌、颈部水肿、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疫病.该村共饲养牛75头,发病12头,发病率为16%;死亡5头,宰杀1头.  相似文献   

2.
牛的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以高热、肺炎、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为特征。常因气候骤冷,牛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本病。1998年10月四川省金阳县马依足乡某村的70余头黄牛突然发病,病牛精神沉郁,全身衰弱,喜卧于左侧;结膜潮红,体温高达41...  相似文献   

3.
<正>牦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本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可引起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发病。本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败血及多脏器的广泛出血为特征。本菌存在于病畜全身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只有少数慢性病例存在于肺脏的小病灶中,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中可能带  相似文献   

4.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 ,简称“牛出败” ,俗称“锁喉”、“锁风” ,藏语称“尔乃”等 ,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发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管的出血性炎症及各浆膜粘膜出血 ,而慢性病例常见于皮下组织 ,关节及各脏器发生化脓性炎症。1 流行情况我州自 195 8年起 ,每年注射 1~ 2次牛出败氢化铝菌苗 ,1989年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但本病在我州多少年以来仍常常发生。 1987年迭部卡坝、电尕、益哇等乡发生 ,发病数 2 0 8头、死亡数 15 7头 ,死亡率75 .5 %。同年夏河曲奥乡发病 ,发病数 10头 ,死亡数 6头 ,死亡率 …  相似文献   

5.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或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急性败血病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素质。牛常以发生高热、肺炎或有急性胃肠炎和内脏的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2003年11月辽阳市河东村陈某饲养的120头肉牛场发生本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或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急性败血病和组织器官的出面性素质。牛常以发生高热、肺炎或有急性胃肠炎和内脏的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2003年11月辽阳市河东村陈某饲养的120头肉牛场发生本病。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 2003年11月23日辽阳市太子河区河东村陈某饲养的肉牛出现皮下出血、肺炎及肺外膜、心外膜点状、刷状出血为主要症状。在20d内相继发病10余头,均为刚分娩的母牛,在发病1~7日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7.
牦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特征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并引起肺炎,有时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是危害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秋冬二季,死亡率高,发病后及时抢救,症状较轻的可以治愈。但本病的流行较快,传播途径多,对牦牛养殖业造成的损害较大,因此,做好本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是防止此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羊巴氏杆菌病又称羊出血性败血症,以发热、呼吸道粘膜及内脏器官广泛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病源主要由溶血性巴氏杆菌或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巴氏杆菌广泛存在于健康畜禽的上呼吸道,在影响牲畜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作用下,导致发病.该菌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呼吸道和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并在牲畜体内繁殖而产生毒素,导致发病引起死亡.确诊需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及细菌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牦牛的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特征是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并引起肺炎,有时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是危害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自然情况下,巴氏杆菌病多发生于母牛及1~2周岁的犊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秋冬二季,死亡率高,发病后,及时抢救,症状较轻的可以治愈。但本病的流行较快,传播途径多,对牦牛养殖业造成的损害较大,因此,作好本病的预防和诊治是防止此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扎堆儿,伴有颤抖;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2剖检变化头部、下额部的皮下组织水肿,似胶冻样,并有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呈条纹状出血或斑点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心包炎,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肠粘膜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11.
鸡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它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病特征是病禽的肝脏有针头大小、边缘整齐的灰白坏死点,还可见心脏出血、肺脏水肿、肠道出血等败血性变化,本病多发于成鸡,雏鸡较少发病,常与大肠杆菌以及其它条件致病菌等合并存在,既可以并发也可以继发,若合并感染可造成严重的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家禽和野禽为主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发病急、死亡快,病鹅肝脏肿大,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内脏严重出血为特征。皖西白鹅作为地方优良白鹅品种,虽其抗病力较强,但如不重视该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1994年春青海省暴发马流行性感冒。发病后3天迫杀的和发病后10天自然死亡的各一例进行了病理解剖学、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病理学的观察,病程前期主要病理变化是上呼吸道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全身内脏器官充血、水肿、出血等血循环紊乱变化,病程后期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各内脏器官充、出血、水肿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器官更为显著,并伴有明显的浆液、出血性肺炎和出血性卡他性肠炎。本文就马流行性感冒  相似文献   

14.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及溶血巴氏杆菌引起的畜禽共患传染病,急性病倒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慢性病例的病变只限于局部器官。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其次为呼吸道或伤口传染。本病一般呈散发性流行,通常是突然发病,发生高热和肺炎,有时表现水肿病变,各脏器出血。  相似文献   

15.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肠毒血症.其特征是腹泻(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1998年4月,某猪场突然发生一种初生仔猪以排红色稀便、很快死亡、解剖可见肠粘膜及肠粘膜下层广泛性出血、肠内容物呈暗红色液状、肠系膜淋巴结呈深红色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为猪梭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16.
鸡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它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病特征是病禽的肝脏有针头大小、边缘整齐的灰白坏死点,还可见心脏出血、肺脏水肿、肠道出血等败血性变化,本病多发于成鸡,雏鸡较少发病,常与大肠杆菌以及其它条件致病菌等合并存在,既可以并发也可以继发,若合并感染可造成严重的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皮下组织和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为特征。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青壮年牛群中多发。  相似文献   

18.
羊巴氏杆菌病又称绵羊出血性败血病,是以发热、呼吸道黏膜及内脏器官广泛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1]。本病多见于幼龄羔羊,偶尔成年羊也发病,通常情况下,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善、长途运输等应激  相似文献   

19.
常见疾病的防治一、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以败血和内脏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常呈地方性流行。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巴氏杆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以及患巴氏杆菌的畜禽肉。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经消化道感染者发病突然,很快大批狐狸发病。经呼吸道感染则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和秋季多发,冬季少见。死亡率30—90%。  相似文献   

20.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养牛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7月中旬,张家口市某奶牛场发生疑似巴氏杆菌感染来我实验室就诊,经过病原的分离鉴定、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确诊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并作了药物敏感试验,为其筛选了敏感药物,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