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蒙明洲 《畜禽业》2010,(2):34-3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特征是腹泻、衰竭,法氏囊先发生显著炎症和增大,继之以萎缩,最后患鸡死亡。1957年最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洛地方,故又称甘布洛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病鸡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和肌肉出血,极易导致鸡只死亡。2009年8月都匀市甘塘养鸡场暴发该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对该病的综述防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6):90-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遍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养鸡业集中的地区,在个别鸡群中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洪美菊 《畜禽业》2007,(8):39-4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危害不仅是影响鸡只增重、淘汰、死亡,更重  相似文献   

4.
肖炎生 《畜禽业》2010,(6):67-6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可直接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从而继发其他疾病如新城疫病、马立克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有的高达80%以上,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7,(Z1)
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称为鸡的"艾滋病"。报告一例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分析并治疗,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85日龄鸡,15~60日龄鸡最易感,一旦发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20%~35%,对鸡群特别是大规模饲养的鸡群危害极大。现将漳州市某新建养鸡  相似文献   

8.
何丽贞 《畜禽业》2010,(8):65-6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险传染病。7~15周龄鸡均可被感染,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  相似文献   

9.
陈利平 《畜禽业》2023,(12):89-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感染所引起,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鸡自啄肛门、腹泻、饮水增加,还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增加鸡群死亡率,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炎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对其流行特点以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0.
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不仅能直接引起病鸡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能引起病鸡产生免疫抑制,从而使病鸡发生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死亡率高,有的高达80%以上。给IBD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使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该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治对策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玥  张亚娟  徐雪琼 《畜禽业》2007,(12):36-3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6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受到侵害、淋巴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该病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较高。2007年5月宿迁市某蛋鸡场因应激因素而导致该病的暴发,发病率较高。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松 《畜禽业》2013,(6):72-7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持征是,法氏囊肿大,排白色稀便,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鸡大肠杆菌病在临  相似文献   

13.
何欣云  钟建钢 《畜禽业》2002,(7):X035-X03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首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又称冈博罗病(Gumborodisease).目前,也是威胁我国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幼鸡,死亡率差异很大,低者为3%~5%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2,(12):5
<正>一是病毒血清型易变的和病毒毒力变异较大的一些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等可能在某些地区的发生和流行有增强趋势,其导致的免疫失败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二是禽传染性脑脊髓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三是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当前养鸡生产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鸡传染性贫血病在某些地区有发生、流行蔓延的趋势;四是由禽白血病病  相似文献   

15.
赵亮  赵晖  张瑛 《畜禽业》2004,(6):19-1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使鸡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约占75%左右,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12月下旬,某养殖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损伤鸡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急性接触二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腹泻、寒战、虚弱,其主要病变为法氏囊肿大、充血、出血,肾脏苍白肿大,腿肌、胸肌充血。该病自80年代末期首次报道以来,流行较严重,严重威胁着养鸡业。近来笔者在临床中发现IBD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黄羽肉鸡二次发生法氏囊病。例如,荆州某专业户2000年5月购回黄羽肉鸡苗3000只,采用地面散养、饮水器饮水,料塔供料,用正大粒料饲喂,按常规程序进行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其中14日龄、25…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4,(6)
近段时间以来,重庆市璧山县传染性法氏囊病呈现多发的趋势。文章简述了该病的流行特点,介绍了对该县王某饲养的6 000只25日龄麻鸡发生该病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甄志刚 《畜禽业》2006,(9):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嵯,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将分离于齐齐哈尔市郊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QJ08),接种适龄易感鸡和SPF鸡胚,分别收集法氏囊和鸡胚组织,经病毒检测灭活后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并对其进行试验室和临床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该疫苗可提供90%以上的免疫保护。抗体转阳90%以上,琼脂扩散试验(AGP)抗体效价平均可达2.5log2;制备的油乳剂灭疫苗对当地流行的法氏囊病有良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琼脂扩散试验(AGP)检测为阳性的传染性法氏囊(IBD)病料经常规处理后,经口腔和滴鼻接种SPF鸡。接种后约48h,攻毒组鸡表现精神沉郁、昏睡、厌食、翅膀下垂、羽毛蓬乱、拉白色水样稀粪等症状。接种后72h、96h、120h攻毒组没组分别扑杀2只,通过是扑杀1只对照组鸡。接种后144h将耐过鸡群扑杀。剖检,有胸腿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斑点状或条状出血,法氏囊出血、有胶冻样或黏液样渗出、肿大或萎缩等病变。同时取剖检鸡的脾脏、法氏囊、胸腺做病理切片。发现IBDV引起法氏囊初期淋巴滤泡肿大,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减少,出血,有蛋白质性渗出,后期间质增宽,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脾脏白髓萎缩,看不见明显的淋巴小结,有大量的坏死灶;胸腺出血,淋巴细胞坏死、数量减少,间质水肿。总的来说,IBDV对法氏囊的损伤比较大,而脾脏和胸腺的组织病变较轻,说明IBDV主要侵害B淋巴细胞。不同毒株造成的组织损伤不尽相同,说明IBDV的毒力存在地区差异。对照组鸡未见有任何异常临床症状、肉眼病变和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