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嘉兴市出现一些农民承包冬闲田种植春粮。这些承包人中有的是种粮大户,有的是畜禽养殖户;有的承包成片的冬闲田,有的则承包一亩、二亩的零星土地,加起来有几十亩、上百亩,涉及到几个村组。他们付给农民30元/亩不等的承包款,春粮收割后仍将土地还给农民种植晚稻。  相似文献   

2.
屏南县土地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资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珍惜土地、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争要承包土地的现象,由此也引发了一些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因此加强屏南县土地承包管理,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应作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土地种植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土地走俏。因土地承包问题而引发的纠纷日趋增多,因此,分析土地承包纠纷发生的原因并研究解决产生纠纷的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农村土地承包中一些积累多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日渐增多。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需要理清根源,标本兼治。一、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类型1、遗留问题型。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没实行税费改革之前,农民负担偏重,农产品价格过低,种植效益差,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一些农户口头表示不要承包地,但没有办理书面放弃手续,有的要了承包地本人却不种植,村组为了完成税费任务,就将土地交给其他农户种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种田没了负担,还享受国家发给的补贴,农产品价格又不断看涨,部分弃耕的农户重新向村里要田,例如  相似文献   

5.
李少萍 《吉林农业》2010,(12):64-64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有关土地的纠纷却逐年增多,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和纠纷进行很好的处理,势必会给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不利影响。文章对引发土地纠纷的原因及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如何处理土地纠纷、加强土地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要正确处理湘化村村委会与部分村民之间的土地纠纷,首先必须明确该土地纠纷到底是属于何种性质的纠纷,即是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还是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相似文献   

7.
薛平 《甘肃农业》2011,(1):45-45,47
近几年,由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引发的权属纠纷,承包经营权纠纷,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纠纷等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加快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新机制,已成为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的纠纷与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珍惜土地,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随之而来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逐渐显露出来,由此引发了不少土地承包纠纷,甚至群体性上访事件。对此,笔者分别在乌兰浩特市、扎赉特旗、科右前旗和突泉县出现问题较多的6个乡、12个村进行了详细调查。1普遍存在的问题机动地管理混乱。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主要集中在机动地的发包、承包和由此而引发的矛盾上。部分村擅自调整、抽回农户承包地。有些地区社内土地占有严重不均,个别农户多占地、…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土地承包权纠纷;多种原因造成地界及承包亩数不清;计划生育造成土地纠纷;土地承包内部及地边处植树造成纠纷;土地流转不规范产生纠纷。并提出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对策:狠抓土地承包知识培训,深入宣传法律政策;落实农户合法的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地界及亩数界定要依法进行;违反土地承包非农用地的要坚决予以纠正;违反土地承包非农用地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土地承包面积帐实不清的要酌情解决;积极开展土地纠纷仲裁等。  相似文献   

10.
小园 《山东农业》2001,(2):29-30
土地的承包、流转谁做主 近来,一些村干部给本刊来信,反映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镇与村、村与组、集体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许多经济纠葛。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势必会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农村稳定,为此他们十分忧虑。从这些村干部来信中提到的现象分析,目前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土地征用、出租中逐级侵占利益的情况较为突出。 一是逐级截留征用土地的各项补偿费。有的是镇里没有付给村,有的是村没有付给组,有的是村没有付给户;有的是  相似文献   

11.
刘贤钦 《山东农业》2001,(11):38-39
各地农村开展的第二轮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总体上看,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保持了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绝大多数农民是满意的。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对保障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问题重视不够,对一些侵害和影响妇女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解决不力,引发了一些群众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李伟  于丽芳  侯焕军  徐杰  郭文景 《吉林农业》2011,(11):55+54-55,54
通过对目前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重要模式、主要成果、现存问题及采取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助于规范土地流转,避免引发纠纷,提升土地生产率,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尤其为今后出台一系列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较快,农村土地征占用情况的发生,由此引发纠纷和上访案件日益增加,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紧迫问题。一、引发农村土地纠纷的主要因素因土地征占用引发的纠纷;近年来,被征地农民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分配和使用不满,成为土地信访案件中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及流转特征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就其权能设立的法理(孟勤国教授的"物权二元结构论")和实际经营过程中的法律规范,应定义为承包人(农户、集体或公司)从事耕作、种植或其它生产经营项目而承包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此定义强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的性质,直截了当地阐明了承包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有利于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引发农民集体上访和土地承包纠纷的原因较多,通过调查了解提出解决西盟县土地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要正确处理湘化村村委会与部分村民之间的土地纠纷,首先必须明确该土地纠纷到底是属于何种性质的纠纷,即是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还是属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湘化村村委会之所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无偿使用一组部分村民原享有承包经营权的土地,另行发包给其他村民,是因该部分村民已经转为非农户  相似文献   

17.
一、原因分析土地纠纷类型呈多样化,形成的原因也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一)违法引发纠纷。主要表现在:国家工作人员、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廉价甚至无偿耕种土地。在机动地发包过程中暗箱操作,没有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有的村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中,出现多户缺地,多户多地的问题。不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承包方案。村委会甚至村委会主任自作主张发包土地。(二)行政主体不依法行政引发纠纷。主要表现:土地管理部门、草原管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158-159
当前我国农村种植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市场化方面的水平偏低,在流转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不适应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问题,而以上问题之产生主要是因为部分深层次与体制性制约性因素引发的。所以,要采取积极措施,更好地消除我国农村种植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制约因素,推动我国农村种植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向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数量有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能否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格局。通过对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的调查,总结了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种种问题,分析了造成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原因,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维权热线     
《农家致富》2012,(21):55
放弃承包地不能再要回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镇读者王某来电:我在土地二轮承包过程中明确放弃土地经营权,交回承包地。请问:我能不能再要回原承包地?答:农村土地承包法虽允许承包人交回承包地,但也明确规定,承包方在承包期限内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只有过了该承包期,交回承包地的承包人才能再次要求承包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