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一种非昆虫源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的饲养效果,以豌豆蚜为对照,研究了该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人工饲料的异色瓢虫从卵到成虫的累计存活率达到82.2%,饲喂蚜虫的对照组为71.1%;与对照组相比,取食人工饲料的异色瓢虫幼虫总历期延长(人工饲料16.24 d,对照12.47 d),蛹重减轻(人工饲料27.74 mg,对照33.93 mg),成虫寿命延长(人工饲料雌虫103.6 d,雄虫82.9 d;对照雌虫85.7 d,雄虫77.1 d),10 d累计产卵23.5粒,约为对照组的5%,但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的羽化率和后代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期饲喂人工饲料、成虫期改喂蚜虫的异色瓢虫10 d产卵量352.1粒,约为对照组的80%。本研究所用人工饲料能提高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和成虫寿命,且幼虫期取食人工饲料对成虫期产卵量影响较小,因此适于作为异色瓢虫人工饲养中幼虫阶段的食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幼虫取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小地老虎Agrotisipsilon、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4种鳞翅目害虫卵和棉蚜Aphis gossypii共5种食物时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幼虫取食棉铃虫卵时发育历期最长(12.95 d)、蛹期最短(9.69 d),取食棉蚜时发育历期最短(10.28 d)、蛹期最长(10.39 d);幼虫食物对蛹重、成虫羽化率、产卵前期、产卵量和寿命均无显著影响(P〉0.05)。飞行能力测试中,幼虫食物显著影响成虫的累计飞行时间和平均飞行速度,而对成虫累计飞行距离则无显著影响;幼虫取食棉铃虫卵时成虫累计飞行时间最长(13.58 h)、飞行超过10 h的个体占60%,平均飞行速度最小(0.49 km h 1)、所有个体飞行速度均小于1.0 km h 1;取食棉蚜时成虫累计飞行时间最短(9.38 h)、飞行超过10 h的个体仅占36.85%,平均飞行速度最大(0.75 km h 1)、21.05%个体飞行速度大于1.0 km h 1。结果说明,幼虫食物是影响日本通草蛉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报导用啤酒酵母、大豆、牛肉水解物为主的饲料,制成人工卵饲养中华草蛉幼虫。本文进一步研究用简化配方的人工典连代饲养草蛉。 新配方(IIB)制成人工典养幼虫和用啤酒酵母干粉饲料养成虫,一年内连续饲养10代,结果证明;对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产卵前期均无明显影响。茧和成虫的获得率、茧重、30天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也都没有降低。10代的后裔,再用蚜虫和米蛾卵等天然猎物饲养,草蛉幼虫取食和发育正常。 因此,用上述人工饲料连续饲养草蛉,至少在10代以内,不致影响其生活力和生殖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用幼虫人工饲料(鲜鸡蛋40克、啤酒酵母30克、蜂蜜20克、蔗糖10克、抗坏血酸0.1克、水100毫升)和成虫人工饲料(猪肝粉10克、蜂蜜20克、啤酒酵母10克、水100毫升)连续饲养繁殖十个世代的试验结果。各代幼虫生长发育、结茧和羽化基本正常,成虫能大量产卵。一至十代幼虫平均结茧率为58.3—76.5%,平均羽化率为76.7—94.2%,成虫产卵前期为4—6天,平均产卵量为464.8—1561.7粒,其中一至三代平均产卵量均在千粒以上,最高的达2484粒,三代以后产卵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几种人工饲料及繁殖技术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啤酒酵母干粉等4种饲料对大草蛉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试饲料对大草蛉的各发育阶段的影响存在差异。啤酒酵母干粉和柞蚕蛹冻干粉2种人工饲料饲喂时,幼虫在一龄期间便死亡;人工卵赤眼蜂蛹和米蛾卵2种代饲料可以使大草蛉完成整个世代,两者之间在幼虫、蛹发育历期上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长于用蚜虫饲养的草蛉;用米蛾卵饲养的草蛉成虫没有产卵能力。供试饲料饲喂的大草蛉,各虫态的主要生命特征及生殖能力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采用红、黄、绿、紫红、白、粉红6种颜色的衬纸,以蚜虫或啤酒酵母干粉为饲料。研究大草蛉产卵与基质颜色的关系,并采用纸条、钢丝、铝条作隔离物,对大草蛉自残阻隔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基质颜色对大草蛉产卵前期、总产卵量无明显影响,但大草蛉在紫红色、红色衬纸上产卵量比例比其它颜色基质高。纸条、钢丝、铝条3种隔离物中,纸条的隔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非靶标生物在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系统评估了新型Bt杀虫蛋白Cry1Ah对多异瓢虫幼虫、成虫和日本通草蛉成虫各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体表布满Cry1Ah蛋白的桃蚜后,多异瓢虫幼虫存活率、幼虫历期、蛹历期、体质量、雌雄成虫寿命、雌虫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均差异不显著。日本通草蛉成虫取食含有Cry1Ah蛋白的蜂蜜水后,雌雄成虫寿命、雌虫产卵量与对照间均差异不显著。因此,Cry1Ah蛋白对多异瓢虫和日本通草蛉的各项生命指标无显著的不利影响,这为转Cry1Ah基因抗虫棉花商业化释放前的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大草蛉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又名七点草蛉,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一种能捕食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昆虫。大草蛉的食性与中华草蛉不同,其成虫和幼虫均捕食蚜虫及其它昆虫的卵或低龄幼虫,中华草蛉仅幼虫是肉食性的,其成虫则取食植物的花粉、花蜜和蜜腺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目前能满足中华草蛉正常生长发育的人工饲料,饲养大草蛉均出现生长发育延迟,幼虫死亡率高,成虫产卵量下降,甚至不能传  相似文献   

8.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一种有利用前途的天敌昆虫。但其发生期和数量常受到各种因子的影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草蛉的食性与中华草蛉等不同,目前能使中华草蛉等成虫产卵的一些代饲料却不能使大草蛉产卵。为了探索饲养大草蛉的代饲料问题,我们于1979~1980年试用蜜蜂雄蜂幼虫(蛹)等饲养大草蛉成虫和幼虫,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猎物对普通草蛉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猎物对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Stephens)]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榆长斑蚜[Tinocallis saltans(Nevsky)]、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Li)和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Olivier)]卵共6种食物时的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结果表明:幼虫取食棉蚜发育历期最短,为(9.66±0.13)d、取食麦蛾卵发育历期最长,为(11.35±0.26)d;取食麦蛾卵时蛹期最短,为(7.33±0.16)d、取食萝卜蚜时蛹期最长,为(8.85±0.25)d;幼虫取食棉蚜死亡率最低,为(20.05±0.2)%、取食萝卜蚜时死亡率最高,为(31.25±0.52)%;幼虫取食截形叶螨不能完成幼虫期生长发育;幼虫取食棉蚜时蛹最重,为(8.27±0.20)mg,取食枸杞木虱时蛹最轻,为(7.28±0.18)mg;幼虫取食枸杞木虱时羽化率最低,为(69.29±0.79)%、取食萝卜蚜时羽化率最高,为(77.25±1.94)%;幼虫取食麦蛾卵时雌虫寿命最长,为(71.54±1.87)d、取食榆长斑蚜时雌虫寿命最短,为(57.35±3.66)d。幼虫取食不同食物对普通草蛉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幼虫食物是影响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最适合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0.
用ELISA法测定了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KMD1)和克螟稻2号(KMD2)花粉中Cry1Ab含量.将转Bt基因水稻和其亲本对照秀水11(XS11)花粉加入到草蛉人工干粉饲料中,评价了对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成虫产卵和寿命等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花粉中表达cry1Ab杀虫蛋白,且表达量较高.分别用含5%KMD1、KMD2和XS11花粉的人工饲料饲喂中华草蛉初羽化成虫,发现两类Bt水稻花粉对该虫产卵前期、产卵量、产卵天数和成虫寿命等参数均无显著影响.人工饲料中水稻花粉的比例上升至20%和80%后,KMD1、KMD2和XS11花粉饲料处理中的草蛉均出现产卵前期延长、产卵量减少和产卵天数缩短的趋势,但在同一花粉比例下这些参数在3个花粉饲料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Bt水稻花粉中cry1Ab杀虫蛋白对该草蛉成虫产卵和寿命等参数无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表达的Cry1Ab、PAT和EPSPS蛋白对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幼虫生长发育的安全风险,通过将外源蛋白混入日本通草蛉人工饲料中的方法,以加入砷酸二氢钾(KH_2AsO_4)的饲料为阳性对照,研究了日本通草蛉幼虫取食后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日本通草蛉取食含Cry1Ab和EPSPS蛋白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茧期、结茧率、羽化率及成虫体重等生物学参数与取食正常饲料处理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取食含PAT蛋白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和结茧率分别为10.7 d和96.6%,与取食正常饲料的对照11.1 d和89.9%差异显著,即饲料中添加PAT蛋白显著提高了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速率;取食含KH_2AsO_4饲料的日本通草蛉幼虫不能存活到茧期,说明KH_2AsO_4具有显著的杀虫活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取食了分别添加有3种外源蛋白饲料的日本通草蛉幼虫体内可以检测到相应的Cry1Ab、EPSPS和PAT蛋白,含量分别为2 758.8~5 210.7、35 018.0~54 426.6、16.8~149.8 ng/g。表明转基因玉米所表达的Cry1Ab、EPSPS和PAT蛋白对日本通草蛉幼虫没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an enriched methanolic extract ofMelia azedarach L. (Meliaceae) fruits on the size of the corpora allata (CA), the juvenile hormone (JH) titer and the protein content in the hemolymph of two lepidopteran pests in Egypt,Spodoptera littoralis (Boisd.) andAgrotis ipsilon (Hufn.), was studie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extract were incorporated into an artificial diet on which the larvae were allowed to feed. InS. littorali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CA volume of larvae treated at the 1000 ppm extract levelvs that of control larvae was observed. In A.ipsilon, a reduction was found in the right CA gland only. Larvae of both species that had fed on a diet withMelia extract had a higher mean JH-II titer in the hemolymph than did control larvae. In both species, the content of hemolymph protein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feeding for 6 days on a diet treated with concentrations above 50 ppm extract, followed by 6 days on a normal di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 azedarach fruit extract has an effect on the neuroendocrine control in the insects. The effect on the hemolymph protein levels is discussed in connection with changes in the morphology/physiology of the gut.  相似文献   

13.
Cry1Ac和Cry2Ab蛋白对大草蛉生长发育及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对大草蛉的影响,运用Bt蛋白与人工饲料混合的方法,以大于转基因棉花叶片中蛋白含量20倍的剂量饲喂大草蛉初孵幼虫,初步研究了Cry1Ac和Cry2Ab对大草蛉生物学参数和消化酶、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含Bt蛋白饲料的大草蛉幼虫的发育历期、体重、蛹重、成虫体重、羽化率等生物学参数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在大草蛉幼虫体内可以检测到含量较高的Cry1Ac和Cry2Ab蛋白,分别为974.92~1 282.39 ng/g鲜重和5 592.62~6 082.92 ng/g鲜重,而在大草蛉成虫体内检测到的Cry1Ac和Cry2Ab蛋白含量非常低,分别为0.29~0.39 ng/g鲜重和50.34~56.71 ng/g鲜重;取食含Bt蛋白的饲料对大草蛉幼虫的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氨肽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大草蛉成虫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大草蛉取食含Bt蛋白的人工饲料后,虽然体内可以检测到一定含量的Bt蛋白,但对大草蛉的生长发育并没有显著的直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锦斑蛾Achelura yunnanensis是近几年在云南樱花Cerasus serrula上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本文通过林间调查和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首次明确了云南锦斑蛾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云南锦斑蛾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将卵散产于寄主植物树干的树皮缝或皮孔处,卵期15~17 d,6月上旬幼虫孵化,幼虫多为8龄(44%)、9龄(47%),少数10龄(9%)。低龄幼虫食量较小,高龄幼虫食量大增,有吐丝下树转移为害的习性。9月下旬老熟幼虫在小枝或枯枝落叶层结茧越冬,越冬期长达6个月。成虫飞翔能力弱,具有较弱的趋光性。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在室内环境条件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寄主日龄和所取食食物对淡足侧沟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人工饲料或玉米叶片,淡足侧沟茧蜂对3日龄和5日龄寄主幼虫的寄生率、结茧率、出蜂率及对寄主致死率均显著高于8日龄寄主。另外,在同日龄情况下,淡足侧沟茧蜂对取食玉米寄主的寄生率、结茧率以及子代出蜂率均高于寄生于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上的相关指标。寄主取食不同食物会影响淡足侧沟茧蜂的寄生效果,且淡足侧沟茧蜂对5日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效果较好。本结果可为室内条件下利用草地贪夜蛾幼虫扩繁淡足侧沟茧蜂,以及应用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田间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报道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核多角体病毒(NPV)的生产方法及其在棉田应用的试验研究结果。NPV用棉铃虫幼虫生产。从虫卵接种开始,用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幼虫,到四龄用病毒感染,六天后收集病死虫,病毒致死率80~85%,单虫含量4~6×10~9PIB。由棉饼粉、粗棉油等配制成诱饵加低剂量西维因作病毒增效剂与NPV混用,显著提高病毒的防治效果。四年田间试验表明,NPV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相当于或优于常用高效化学农药。1979年开展了大面积飞机微量喷雾PVN杀虫剂的试验,也取得了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草蛉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蝇蛆匀浆液、全脂蝇蛆粉、脱脂蝇蛆粉、酵母粉、猪肝分别作为主成分,添加生鸡蛋黄、蔗糖等配成大草蛉幼虫的人工饲料,从二龄开始饲养,以幼虫存活率、羽化率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比较得出,含蝇蛆蛋白饲料饲养效果优于酵母粉和猪肝。3种蝇蛆蛋白饲料中,含脱脂蝇蛆粉的配方实用效果最佳,幼虫存活率达96%,羽化率达58.3%。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饲料配方,用SA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饲料中4个主要成分的最佳配比:猪肝2.0g、脱脂蝇蛆粉2.3g、蔗糖0.3g、鸡蛋黄1.7g。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田间使用多杀霉素亚致死浓度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影响,用含多杀霉素亚致死浓度LC25的人工饲料持续饲喂棉铃虫3龄幼虫,并对饲喂后其体重、取食量、累计蛹化率、蛹发育历期和蛹重等生长发育及脂肪体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含量和相关基因SREBPFASHSL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杀霉素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浓度LC25为0.21 mg/kg;多杀霉素亚致死浓度处理4~6 d后,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分别为0.065、0.263和0.329 g,较对照显著降低;处理6 d后,其取食量为0.082 g,较对照显著降低;处理4~7 d后,其累计化蛹率分别为60.90%、63.20%、65.50%和65.50%,较对照显著降低。多杀霉素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棉铃虫蛹发育历期由对照9.89 d显著延长至10.74 d,单头蛹重为0.274 g,显著低于对照的0.324 g;其脂肪体TG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多杀霉素亚致死浓度处理24~72 h后,参与脂肪酸合成信号通路中重要基因SREBPFAS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均显著下调,而参与脂肪代谢的重要基因HSL则较对照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抗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饲料混合法 ,体重抑制率法 ,浸叶接虫法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饲料混合法比较稳定 ,比较适宜作为抗性测定的方法。用饲料混合法测定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的测定结果 ,确定 2龄作供试幼虫为宜。比较不同处理天数下的生测结果 ,确定 Bt粉剂对 2龄幼虫的适宜处理时间为 5d,Cry1Ac为 14d。用改进稀饲料隔离饲养供试幼虫的方法后 ,得到理想的生测数据 ,生测时间延长到 14d,对照死亡率也能控制在 2 0 %以下。从我们 1998年对棉铃虫的抗性监测结果说明 ,尽管田间棉铃虫对 Bt ICP未达抗性水平 ,但对 Cry1Ac型蛋白敏感性已有降低 ,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