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辣椒叶霉病辣椒叶霉病发生逐年加重,造成减产、减收。由于该病发病初期症状与霜霉病极相似,容易造成误诊,常错过防治适期。1.1症状辣椒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上表现为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块,叶背部初生浅白色霉层;不久叶正面为浅黄色至黄色大斑,且数量较多,不受叶脉限制,叶背部霉层逐渐变为浅灰色至黑褐色绒毛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但病叶无明显变脆增厚和上卷现象,后期叶片也很少脱落。发病初期由下部  相似文献   

2.
<正>1症状桃褐腐病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在露地以果实受害最重,在设施中以枝梢及花、叶受害重。花部受害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发生褐色水浸状斑点,逐渐蔓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而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生出灰色霉层,天气干燥时萎垂干枯,病花残留枝上,经久不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发病,病叶变褐萎蔫,残留枝上。侵害花与叶片的  相似文献   

3.
大棚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叶霉病是目前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在北方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番茄上为害较重。该病发展迅速,常在短期内暴发成灾。严重发病的大棚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达60%以上,造成严重损失。1病害症状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果实等。叶片染病,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褐色至黑褐色的绒状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条件适宜时,病叶正面也长出霉层。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全叶卷曲,植株呈现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  相似文献   

4.
《果农之友》2012,(10):43-43
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或深褐色小斑点,周围有紫色晕圈,边缘清晰。随气温上开病斑扩展成5毫米左右的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幼叶被害,有时叶片成畸形,危害严重时,被害叶干枯,提早脱落。果实被害,生近似叶片上的斑点。枝条被害,也生褐色微凹陷的病斑,病斑周围常产生裂纹。苹果斑点落叶病由苹果轮斑病的强毒菌系所致,以菌丝体在被害叶和枝条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春梢嫩叶。一般果园在花后即可出现病叶,在后半月病叶增多。  相似文献   

5.
枣叶部常见病害的症状鉴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枣灰斑病1.1症状鉴别叶片染病后,病斑呈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后期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1.2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菌为半知菌类叶点霉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于潮湿天气借风雨传播,侵染芽和叶。多雨年份发病重。  相似文献   

6.
<正>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1杏疔病1.1.1发病症状杏疔病又称杏黄病、红肿病,主要危害新梢、叶片,也可危害花和果实。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其上叶片变黄变厚,从叶柄开始向叶脉扩展,之后叶脉变为红褐色,叶肉呈暗绿色,变厚,并在叶片正反两面散生许多小红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后期从小红点中涌出淡黄色孢子角,卷曲成短毛状或在叶面上混合成黄色胶层。叶片染病后叶  相似文献   

7.
秦学秋  张时兴 《蔬菜》1996,(2):18-18
花椰菜黑腐病发生及防治办法35510福建省霞浦县农业局秦学秋,张时兴花椰菜黑腐病多发生于老叶,病叶发黄,从叶缘向内延伸,病部常作“V”形,叶脉变黑呈网状,病叶最后干枯,根受害维管束变黑干腐,可引起全株枯萎死亡,结球期发病,致病开始发黄后变黑点腐烂,花...  相似文献   

8.
古月 《花木盆景》2008,(5):30-32
案例一:兰花类疫病 即黑腐病,是兰花毁灭性病害,在兰花的各个发育阶段均可染病,叶、花、茎、根均有可能被害,国兰、洋兰同样发病,开始发现叶基部有点变黄,几天后叶基部就变成了咖啡色,用手一碰就断,且叶片基部已干透发焦,病叶基本上都是上部为青色,基部呈咖啡色。病原菌为恶疫霉和终极腐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高温高湿的夏季(6~8月),或在通风不良、  相似文献   

9.
症状。初期在病叶上发病中心处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随后叶背上形成白色粉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病情严重时,除叶片外,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均能感病,造成叶缘萎缩、枯焦,幼果停止发育,甚至于枯,果实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严重时全株死亡。  相似文献   

10.
吴解安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2):138-138,103
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是为害茄子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年份绝收或毁种。 1病害症状 茄子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茄子黄萎病,一般5~6叶开始初发病,门茄坐果后出现症状,进入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病害株下部叶片叶脉间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斑点,并逐渐发展到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初期病叶在天气干旱或中午表现萎蔫,早晚恢复。  相似文献   

11.
山楂花腐病(Monilinia johnsonii)是我国辽宁、吉林部分山楂产区的主要病害,流行年份常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绝产。 1979年景学富、曹震、李学章首次报道了此病在我国的发生,描述了花腐症状,称此病为山楂花腐病。然而笔者1980年到1984年对此病进行观察,未见花腐症状,花器人工接种也无花腐症状产生。 此病病菌以落地的病僵果越夏越冬。春季山楂展叶时,病僵果产生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侵染幼叶,造成叶腐。病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山楂开花时分生孢子由柱头侵入花器,被侵染的花无任何症状表现,而由它发育成的幼果呈现烂果症状,病果进而脱落成为侵果,…  相似文献   

12.
纽荷尔脐橙叶脉木栓化症病因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矿质营养诊断分析,纽荷尔脐橙叶片Mg含量与叶脉木栓化症的发病率、发病指数,以及病株叶片Mg含量与病株发病等级均呈显著负相关(porb〈0.05);病树叶片Mg含量0.022%-0.107%,均呈缺乏状态(〈0.2%),常叶与病叶Mg含量差异(0.12%)极显著(prob〈0.0001);病叶常伴有缺Mg症黄化,即叶基部绿色区呈“∧”形,病树未见僵果(“石头果”)或果实内有褐色胶状物等缺B症状。据此诊断本研究病例的病因为缺Mg,并表明缺B并非柑橘叶脉木栓化症的唯一病因。  相似文献   

13.
葡萄卷叶病是一种病毒病,其症状依环境条件和一年中不同时间而变化。春季,病株症状不明显,但一般较健株小,出叶晚。8月份开始表现症状,先是从基部叶片开始,叶缘向下反卷,并逐渐向其它叶子扩展。反卷后的叶片变厚变脆,叶脉间出现坏死斑或叶片干枯,叶片在秋季正常变红时间之前就开始变成淡红色。随着秋季深入,病叶变成暗红色,仅叶脉仍为绿色。严重地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浆果着色不良,糖度降低,成熟期推迟,产量损失严重。并且根系发育不良,抗逆性差,易发生冻害。2005~2006年我们对葡萄卷叶病毒病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卷叶病毒病的防治开辟了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1主要症状1.1地上部1)花变叶,枣花为聚伞花序,腋生,受害后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丛枝。2)芽不正常萌发,病株1年生发育枝的主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均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发成小枝,如此逐级生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丛状,叶片小而萎黄。3)叶片病变,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以后整个叶片黄化,叶的边缘向上反卷,暗淡无光,叶片变硬变脆,有的叶尖边缘焦枯,严重时病叶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比较狭小,易焦枯。4)果实病变,病花一般不能结果。病株上的健枝仍可结果,果实大小不一,果面着色不匀,凸凹不平,凸起处呈红色,凹处是绿色,果肉组织松软,  相似文献   

15.
1症状 1)花叶。叶片出现不规则的浓绿或淡绿的花斑。花叶分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两种类型。轻型花叶病叶初见明脉轻微褪绿,或现浓淡相间的斑驳,花叶不皱缩;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或形成线叶,生长缓慢,植株严重矮化。  相似文献   

16.
1)发生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受害叶背面起初散生或聚生不规则的土黄色凸起(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大多生在中脉两旁、叶尖和叶基。密集在叶脉两旁的往往许多个连成条状。夏孢子堆开始产生于叶片表皮下,当其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黄粉(夏孢子)。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褪绿小斑点,逐渐失去光泽,以后变成黄褐色角斑。最后病叶干枯,提早脱落。落叶先由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全树叶片落光,只留下未成熟小枣挂在树上,以后失水皱缩。叶片早落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而且影响生长和翌年产量。秋季病叶上夏孢子堆旁又长出不规则形黑褐色角状物(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稍凸起,但不突破叶表皮。冬孢子堆比夏孢子堆小。  相似文献   

17.
桃缩叶病是桃树发生最普遍的病害,近年来我省新发展的桃树,常遭受其害,严重时造成叶片早落和嫩梢枯死,影响当年和次年结果。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当嫩叶刚从芽苞中抽出时即能感染,被害叶片内的细胞,由于受到病菌刺激而大量分裂,细胞壁也加厚,致使病叶肥厚、质脆,在病叶肿大过程中由于受叶脉的限制,引起局部或全叶皱缩扭曲,病叶颜色由淡黄变为红褐,最后在病部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物,不久病叶焦枯脱落。严重时新梢也遭为害,病梢变粗,节间短,且稍带弯曲,其上病叶簇生。幼果、花瓣也能受害,但较少见。本病是由真菌中的子囊菌…  相似文献   

18.
陈超  周镇 《河北果树》2012,(6):15-15,19
<正>1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1.1主要病害1.1.1梨黑星病叶受害,病斑多发生在叶背面、呈褪绿色不规则形,叶脉和叶柄上为长条形和椭圆形,病斑上很快出现黑霉层,叶片变黄、变红,易早落叶。幼果病斑开始为淡黄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黑霉层逐渐凹陷,变硬或龟裂,易早脱落。果实在生长后期发病,病斑为圆形,有黑霉层但不凹陷。嫩梢上的病  相似文献   

19.
1角斑病1.1危害症状无花果角斑病多分布在昆明、杭州等地,发病时叶上的病斑初期呈淡褐色或深褐色。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多角形.直径为2.8mm。1.2发病规律角斑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在温湿度适合时(一般为6~7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分生孢子在20℃以上和湿度较高时即可萌发。  相似文献   

20.
<正>1为害症状白菜霜霉病,是在白菜种植期间常见的真菌病害。子叶期发病时,叶背出现白色霉层,在高温条件下,病部常出现近圆形枯斑,严重时茎及叶柄上也产生白霉,苗、叶枯死。成株期,叶正面出现淡绿至淡黄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白色霉层;白菜进入包心期,条件适宜时,叶片上病斑增多并联片,叶片枯黄,病叶由外叶向内叶发展,严重时植株不能包心。种株受害时,叶、花梗、花器、种荚上都可长出白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