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海南岛海岸线长达1528km,沿海防护林是海南生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防风抗灾、护岸固沙、维护生态、美化景观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护海南岛的“海岸卫士”。但近10多年来,受自然灾害和人为影响,海防林带宽缩小的有616km,占海防林长度的55.7%;退化老化、残缺不全的有689km,占78.7%。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海岸线总长2 920.5 km,大陆海岸线长2 292 km,处在海陆交替、气候突变地带,极易遭受旱涝、台风、海啸、暴雨和风沙等自然灾害。建立起功能强大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对于维护地区生态安全意义十分重大。该文分析了辽宁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科学总结了取得的科技成果,并从中找出了制约海防林今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及对今后海防林重点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辽宁沿海防护林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海南省海防林防护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案例分析对熵权法、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赋权方法进行了选优,确定层次分析法(AHP)更适合海防林防护效能的综合评价,同时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权重分配的有效性。用层次分析法对文昌、万宁和昌江3个县市的海防林进行了6因素25个评价指标和沿海12个市县海防林5因素17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海防林的防护效能方面文昌海防林达到了良好水平,万宁为中等水平,昌江为不合格;沿海12个市县中,有6个市县的评价分值未达到合格标准,占评价单位的50%,2个评价单位达到了良好标准,占17%,2005年海南省海防林整体防护效能不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沿海混交海防林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东南沿海混交海防林的现状,目前混交林型海防林主要是木麻黄与湿地松、相思类树种与桉属等树种混交形成的混交林。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混交林型的生长效果、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提出合理的混交类型。此外还提出采用乡土树种与木麻黄混交,为建设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体系提供更多的混交树种选择,为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管理、低效林的改造以及提高海防林的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口西海岸木麻黄与马占相思混交海防林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开方  冯杏 《热带林业》2009,37(3):50-51
分析海南省海口地区海防林现状,总结木麻黄、马占相思混交海防林造成林成功经验,为海防林混交造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亚林场海防林是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的海棠湾国际休闲度假区海防林的组成部分。该文根据三亚林场海防林的现状及其功能定位,引入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提出了以多树种、多功能为目标,集防护、景观、旅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几种生态景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海防林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福建生态背景,指出建设福建省海防林的必要性。近年来,福建省海防林从防护转向开发,正经受严峻的考验,海防林可持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实现海防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使福建省海防林从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仙浴湾镇地处渤海复州湾岸段,由于历史性的破坏,全镇森林植被曾消失殆尽,生态防护林建设也十分艰难.但仙浴湾镇20多年来,坚决保护、积极造林,因此海防林建设取得很大成功,其典型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该文在对仙浴湾镇海防林建设工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仙浴湾镇海防林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海防林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沙岸黑松海防林防护成熟期及更新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山东省黑松海防林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应用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沙体岸黑松海防林的调查研究。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黑松海防林立地质量进行了数量化评价,划分出11种立地类型;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研究区的黑松海防林划分为3种林分生长类型;其中生长类型Ⅰ的林分生长表现最好,生长类型Ⅱ的次之,生长类型Ⅲ的最差。在综合分析黑松海防林防护成熟和数量成熟的基础上,提出黑松海防林的防护成熟期;生长类型Ⅰ为33-57a,生长类型Ⅱ为14-32a,生长类型Ⅲ为13-28a;确定黑松海防林的更新期;生长类型I为33-57a,生长类型Ⅱ为23-32a,生长类型Ⅲ为21-28a;确定黑松海防林的合理更新年龄;生长类型Ⅱ为32a,生长类型Ⅲ为28a。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布局规划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浙江海防林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十年海防林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总体布局及海岸基干林带等重点建设工程,通过工程的全面实施,使森林覆盖面积增加1.77×107hm2,森林蓄积净增2.08 ×107hm2,全面提高抗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福安市的生态背景和海防林发展现状,提出海防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使福安市海防林从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为基本资料,研究设计了海防林体系建设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数据流程,为实现海防林资源快速动态监测和自动化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经营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辽宁沿海防护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辽宁省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管理与规划、树种选择、造林技术等相关对策与措施。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剖析辽宁省海防林经营工作,旨在推动海防林经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海防林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对厦门市地理环境、海防林体系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厦门市海防林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厦门市海防林体系建设方向以及适合厦门市不同地域、不同应用方式的最有应用价值的防护林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文昌与万宁沿海防护林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省海防林现状,对文昌和万宁两地海防林进行了大范围的踏查和典型抽样调查,共计调查了37个临时样地。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文昌与万宁海防林在龄级结构、群落层次结构,生长状况,林分密度,海防林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文昌海防林龄级结构合理,群落层次较复杂,海防林模式多样化,但枯梢、枯死现象严重;(3)万宁幼龄林比例高,群落层次相对简单,滥伐现象较普遍,但林分长势良好;(4)文昌与万宁具有防护性能的海防林密度低,林分稀疏,具有良好防护性能的海防林不足25%。  相似文献   

16.
正为有效打击破坏海防林及非法占用海防林地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海南省林业厅决定自2016年10月底至2017年1月20日,在全省统一开展打击破坏海防林及非法占用海防林地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日前,临高县森林公安局破获东英镇陈某吉滥伐海防林木案,并于11月4日移送起诉至临高县人民检察院,该案系海防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首起侦破并已移送起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17.
沿海防护林防护效能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主成分分析,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海南省海防林防护效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样本聚类分析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了选优,确定层次分析法中的分值评价是海防林防护效能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用层次分析法的分值评价对海南省沿海12个市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文昌市和万宁市海防林防护效能达到了良好状态,儋州市、昌江县等6个市县海防林的防护效能较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省龙口、海阳、蓬莱和日照4个地区的海防林不同群落样地土壤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海防林的濒海灌草带、防护林带、混交林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盐碱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土壤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表现为混交林带〉防护林带〉濒海灌草带,土壤容重表现为濒海灌草带〉防护林带〉混交林带,从土壤物理性状指标上来看,混交林带的土壤物理性状优于防护林带和濒海灌草带;不同群落的土壤pH值变化无规律性,但濒海灌草带的pH值高于其他两种群落;土壤盐碱含量规律为混交林带〉防护林带〉濒海灌草带,濒海灌草带具有较低的盐碱度。  相似文献   

19.
全省海防林建设动员大会后,省林业局迅速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全省海防建设动员大会精神。朱选成局长提出,林业系统要紧紧围绕海防林建设目标和任务,在全省率先掀起建设海防林的高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海岸防护林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岸防护林在防风固沙、预防地震海啸、美化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沿海环境景观的建设是海防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介绍了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原则,并阐述了其在海岸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在总结我国海岸防护林现状的基础上,正视海防林景观生态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海防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