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短枝型苹果品种是苹果矮密栽培的有效途径之一。辽宁安山地区从1979年春开始试栽了一批短枝型苹果新品种,有好矮生、新红星、阿兹威矮生、金矮生等,株行距2×3米,同时还定植了矮化中间砧树金  相似文献   

2.
短枝型红富士苹果是我站优选出的红富士短枝型变异新品种,1989年10月通过了技术鉴定。为了摸清该品种的自花结实能力。找出适宜的授粉品种,于1989年春进行了授粉组合试验。 试材为4年生长健壮的短枝型红富士、烟青、新红星和17年生的金冠4个品种。共设六个组合,即烟青×短枝型红富士;短枝型红富士×烟青;新红星×短枝型红富士;短枝型红富士×短枝型红富士;短枝型红富士×金冠。单株小区,每小区选取 15个花序, 50~ 70朵花,重复三次。铃铛花期套袋,初花期授粉,隔一天再补授一次。于5月17日调查座果率。同时观察4个品种开花物候期。 4个品种开…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果树所培育了一批适于小面积高密栽培和大面积加密栽培的矮化苹果苗木,品种有矮化中间砧M_(26)、M_7的北斗、富士、王林、新红星、短枝国光;山定子砧的短枝型金矮生、新红星、短枝国光以及早果品种锦红、秦冠、王林等。上述品种形色俱佳、早果丰产、  相似文献   

4.
当前摩尔达维亚已大面积栽培短枝型苹果树。因此,有必要研究短枝型苹果园的各种土壤管理制度。我们在一个1972年定植的苹果园(面积在9公顷以上)进行了试验。栽植密度为4×2米,供试品种为新红星和金冠,砧木为野生森林苹果实生苗。果园进行灌溉,地形近于平坦,坡度不大,为1~2,树冠为天然改良形。土壤为粘壤土上发育的淋溶黑  相似文献   

5.
柱型苹果叶片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苹果品种舞姿(柱型)、短枝富士、普通富士以及舞姿×短枝富士的实生后代的叶片结构进行解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柱型苹果在叶片总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上明显有别于其他2种类型,表现为:柱型>短枝型>普通型;柱型苹果的海绵组织厚度与其他2种类型无显著差异。普通型苹果的叶片栅栏组织细胞一般排列成2层,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值小于1;而柱型和短枝型的栅栏组织细胞通常排列成3层或4层,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大于1,而且,随着矮化程度的加强,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和栅/海比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苹果短枝型突变与果实品质的关系,对苹果短枝型和普通型果实,进行了品质分析研究。现将结果简结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本试验共采用了4对(普通型—短枝型)品种,即红星—新红星、金帅—金矮生、青香蕉—烟青,以及印度—绿光等。各对品种的果实,采自  相似文献   

7.
1992年10月18日进行调查。园片为粗质壤土.树龄11年生,株行距2m×5m,品种有红富士(长富2、长富3和优良短枝富士)、金矮生、新红星、胜利、葵花、津轻、乔纳金、王林、澳洲青苹,以老品种金冠和红星为对照。每品种抽取代表性植株15株,每株按不同方位取 100片叶,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结果金冠及金矮生最易感病,乔纳金、胜利、津轻、葵花、红星、王林,优良短枝富士的感病性依次减弱,长富2、新红星和澳洲青苹较为抗病,长富3最抗锈病.几个苹果新品种叶片锈病抗性调查的初报@郭京辉$河北农技师院园艺系!昌黎066600 @李江涛$河北农技师院园艺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省矮密栽培多以乔砧或矮化砧嫁接普通型品种为主,而作为矮密栽培途径之一,利用短枝型品种进行密植栽培则起步较晚。为了给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从1981年开始我们进行了短枝型苹果新红星的栽培试验。试材为1981年春定植的一年生新红星,基砧山定子。接穗品种引自中国果树所,株行距(?)×5米,以同期定植的红星品种为对照。  相似文献   

9.
潘继兰 《果农之友》2009,(12):46-46
短枝型苹果包括新红星、玫瑰红、五龙红、短枝富士和金冠系列短枝等苹果品种。短枝型品种树体矮小,适于密植,修剪简化,管理省工,具有萌芽率高、成枝力低、长枝少、成花易、结果早、丰产、稳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新红星、黄矮生、红星苹果树叶片、果实、枝条、根系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年周期内各品种叶片、果实内N、P、K、Fe、Zn营养元素含量基本一致;短枝型苹果树各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有差别,品种之间也不相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短枝型高于普通型;同一时期各品种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1.
果实套袋对‘皇家嘎拉’苹果树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皇家嘎拉’ (Royal Gala) 苹果为试材, 研究了果实套袋对树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测定了套袋树外围和内膛叶片的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光合的日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套袋对树体外围叶片的光合性能无显著影响, 但使内膛光强变弱, 光合时间变短, 内膛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 Pn)16.5 μmol·m-2 ·s-1 , 仅为对照的68% , 其日平均光合速率仅为5.25 μmol·m-2 ·s-1 , 明显低于对照,羧化效率(CE) 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乔砧富士苹果树冠枝梢数量和分布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乔砧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研究了透光和郁闭树冠内长、中、短枝(梢)的数量、比例与产量和品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枝(梢)数量、类型与比例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和郁闭树冠枝(梢)总量分别为104×104和124×104条·hm-2,在树冠内膛、中部和外围的比例分别为41.87%、42.83%、15.30%和10.00%、36.92%、53.08%;透光树冠的折合产量为63.30t·hm-2,显著高于郁闭树冠的47.96t·hm-2,并集中分布在树冠1.0~2.5m的层次高度,透光树冠每层的果实产量均大于郁闭树冠;透光树冠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分别比郁闭型树冠高11.84%、18.01%和68.22%。典型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果实品质因素的主要枝(梢)类型和重要程度,长枝(梢)数量与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呈显著正相关,短枝(梢)数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线性规划得到了乔砧富士苹果优质的总枝(梢)量为96.57×104~103.68×104条·hm-2,长、中、短枝(梢)比例分别为9.41%~10.62%、14.12%~15.00%、74.57%~76.47%。  相似文献   

13.
幼年梨树品种光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CIRAS-1光合仪, 分别于5月下旬和10上旬田间测定了19个梨品种幼树叶片净光合速率( Pn) , 结果表明, 新梢中部叶片Pn值较高且稳定, 不同品种功能叶片平均Pn值以‘中梨1号’最高,达13.13μmol·m- 2 ·s- 1 , 秋月最低, 仅8.08μmol·m- 2 ·s- 1 , 其余大多数品种Pn值介于二者之间。分析影响梨树光合作用因素的结果表明, 叶片Pn值并不与枝条长短有直接关系, 而是与其生长状态有关, 未封顶的长梢叶片Pn明显高于已封顶的中梢和短梢。叶片背面受光时的Pn明显低于正面受光, 叶龄长的春梢叶片(约150 d) Pn明显低于健壮的秋梢叶片(约50 d) , 叶片上午Pn值明显高于下午。利用相关分析计算出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理论光补偿点为59.40 μmol·m- 2 · s- 1 , 表观量子效率0.038, 暗呼吸速率2.25μmol·m- 2 ·s- 1 , 最低叶温为13.77℃, 最适叶温为26.86℃, 最高叶温为39.96℃, 最适大气相对湿度为26.50% , 最高为84.23% , CO2 补偿点为42.17μmol·mol- 1。  相似文献   

14.
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温度补偿点与光合启动时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英国PP system公司生产的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仪并配置有关设备,在控温、控光条件下,对黄瓜叶片的光合起动时间、温度补偿点及其某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瓜低温温度补偿点约为3.3 ℃ ,高温温度补偿点为48.9~50.7℃。日光温室品种新泰密刺的高温温度补偿点低于露地品种津研4号。低温下老叶的温度补偿点明显高于新叶。黄瓜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的起动时间一般在42~45 min,而老叶则相对较长,约54~60 min。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棚架形黄金梨果实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和枝(梢)叶的关系,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系统研究了冠层不同部位相对光照强度的变化、枝(梢)叶空间分布特征和果实品质差异及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品质和枝(梢)叶关系。结果表明:树冠不同层次相对光照强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树冠上部的相对光照强度大于树冠下部,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树冠下部;枝(梢)垂直方向上分布主要在树冠的1.0 ~2.0 m 冠层内,水平方向分布从树冠内膛到外围差异较小;产量主要分布在光照条件较好的1.0 ~2.0 m冠层内,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相对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果实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相对光照强度和枝(梢)叶量关系的回归方程,获得了最佳梨果实品质因素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别是:单果质量的最佳相对光强为42.17%,可溶性固形物为78.98%,硬度为70.12%,可滴定酸为59.97%;获得了整个树冠最低相对光照强度大于42.17%时,每公顷总枝(梢)量约为42.95万条,长枝、中枝、短枝的比例分别为2.61℅:6.59℅:90.8℅。  相似文献   

16.
红星、红富士苹果幼树施用多效唑后,对抑制新梢生长、调节枝条组成、促进花芽形成、提高坐果率、增加幼树产量、控制树冠增长均有明显效果,效果大小与施用方法、时期、药剂浓度和剂量、品种有关,土施比叶喷效果好。土施以3月或9月施入为宜,叶喷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旬。土施的适宜剂量为0.5一1.0g·m~(-2),叶喷最适浓度为1500一2000mg·1~(-1)。红星比红富士对药剂反应敏感。多效唑施后的持效期土施比叶喷的长,并随着剂量和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土施0.5一1.0g·m~(-2)持效期为2一3年,叶喷1500一2000mg·1~(-1)的持效期仅为1年。  相似文献   

17.
A/Ci and photosynthetic light response curves for gas 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for spur leaves of 25-year-old ‘Golden Delicious’ and ‘Granny Smith’ apple trees (Malus domestica Borkh.) to investigate their acclimation capacity to a shade-to-sun transition in a commercial apple orchard. Spur leaves of both cultivars adapted to summer-pruning within 2 weeks, regardless of the time of the season at which pruning was conduct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pur leaves of later pruned trees and corresponding leaves on trees that were continuously pruned during the summer period in terms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for both cultivars. The shape of the photosynthetic light response curves also proved the acclimation potential of both cultivars to shade-to-sun transitions. The rapid increase of the chlorophyll a/b ratio after pruning indicated that the acclima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system to avoid over-excita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s occurred within 1 week. Nevertheless, leaf dry mass per leaf area was intermediate between ‘continuous summer-pruning’ and ‘no-pruning’ treatments for leaves on later pruned trees, indicating that the acclimation to shade-to-sun transitions was not perfect in either cultivar. The present data als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nitrogen, phosphorus, calcium, and magnesium are distributed to leaves growing under the highest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in order to maximize photosynthesis.  相似文献   

18.
冷凉气候区‘寒富’苹果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寒富’苹果及其亲本‘东光’和‘富士’为试材,应用CIRAS-1型便携式光合系统,研究了天气、季节和叶位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寒富’苹果及其亲本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晴天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最高峰均出现在10:00左右(13.47μmol·m-2·s-1,12.46 μmol·m-2·s-1和11.21 μmol·m-2·s-1),次高峰出现在14:00左右(11.92 μmol·m-2·s-1,9.84 μmol·m-2·s-1和10.94 μmol·m-2·s-1,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阴天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11.0 μmol·m-2·s-1,10.2 μmol·m-2·s-1和10.3 μmol·m-2·s-1),日平均Pn分别比晴天低2.28 μmol·m-2·s-1,2.73 μmol·m-2·s-1和2.86 μmol·m-2·s-1;Pn的季节变化呈不对称双峰曲线,主峰出现在7月上旬,次峰出现在9月上旬;新梢不同节位叶片的Pn呈抛物线型变化,枝条中上部的叶片Pn较大。‘寒富’苹果及其亲本的光补偿点(LCP)分别为5.9±1.8 μmol·m-2·s-1,21.1±1.4 μmol·m-2·s-1和9.05±2.1μmol·m-2·s-1;饱和光强(SL)分别为1 665±20 μmol·m-2·s-1,1 418±131 μmol·m-2·s-1和1300±56.6 μmol·m-2·s-1;CO2补偿点(CCP)分别为87.5±1.4 μmol·mol-1,84.2±5.9 μmol·mol-1和59.5±7.5 μmol·mol-1;饱和CO2(SC)分别为2 961±41 μmol·mol-1,1 572±166 μmol·mol-1和1 381±23 μmol·mol-1。‘寒富’苹果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均强于其亲本,表现出喜光耐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田间苹果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程来亮  罗新书 《园艺学报》1992,19(2):111-116
  相似文献   

20.
几种砧木对苹果新梢及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几种苹果砧木嫁接的四年生苹果树新梢及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棱海棠砧苹果树新梢和叶的总生长量高于用各类矮化砧木嫁接的苹果树。各矮化砧苹果树中短梢及其上叶的总生长量占全树新梢及叶总生长量的比例,高于乔砧树;矮砧树中短枝的单枝鲜重、比枝重、单枝叶数、单枝叶面积、单枝叶鲜重等指标,高于乔砧树。这是矮砧树树冠小、易成花结果的主要原因。以两个矮化砧木双重嫁接的苹果树,各类枝的质量明显好于以其中一个砧木嫁接的苹果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