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2004年稻田灰飞虱重发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4年,传毒昆虫灰飞虱在东台市特大发生,为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播扩散和病害的暴发流行起到了重要的助长作用。面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呈大暴发大流行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灭虫防病、控害保产”总体思路,大打了一场防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的战役,先后对麦田和稻田  相似文献   

2.
乐斯本等药剂防治麦田1代灰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前2年在东台市发生十分严重。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防治好麦田1代灰飞虱,对于压降秧池1代基数、减轻2代防治压力、控制为害损失尤其重要。为筛选防治灰飞虱的有效药剂配方,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为害,2005年我们选用48%乐斯本EC等药剂对麦田1代灰飞虱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近几年来,在东台市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生呈加重之势,个别田块发病严重,产量损失达六成,对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掌握病害发生消长规律和探讨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近年东台市植保植检站对灰飞虱虫口消长、水稻黑条矮  相似文献   

4.
麦田灰飞虱发生与水稻病毒病流行关系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而引起的两大病毒病,发生轻重取决于第1代灰飞虱的数量及带毒率的高低。从理论上讲,压低灰飞虱虫量,切断了传毒桥梁,也就降低了传毒机率,就能控制水稻两大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湖北植保》2006,(5):50-50
冬油菜是长江流域主要冬季作物之一,常年种植几千万亩左右。油菜田禾本科杂草是来年水稻矮缩病传毒媒体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寄主,有效地减少灰飞虱的越冬场所,控制灰飞虱越冬虫口,对来年水稻病毒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油菜田化学除草意义重大。冬油菜田杂草的种群结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六合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2万hm2,其中杂交中籼稻种植面积达1.8万hm2,粳稻1.4万hm2。据田间调查分析,危害六合区水稻的病毒病主要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均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  相似文献   

7.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多点同时系统调查,明确在新的种植形势下常州市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麦田狠治灰飞虱、药剂浸种、秧田适期喷药等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药剂“治虫防病”措施,经实际应用,两年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麦田越冬灰飞虱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Laodepjax striatellus(Fallén)]是传播小麦丛矮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的罪魁祸首,近几年来,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江苏省苏北地区常规防治灰飞虱的时间主要在5月底6月初,以防治向水稻秧田转移的1代灰飞虱成虫和2代灰飞虱的若虫为主,很少见到对麦田越冬灰飞虱防治的报道.为此,笔者于2008年进行了麦田越冬灰飞虱的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9.
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灰飞虱在宝应县发生严重,且传播病毒,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探讨分析灰飞虱在宝应县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暴发原因,为今后更好地防控灰飞虱、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海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呈大发生态势。准确监测该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对防控条纹叶枯病非常关键。以往灰飞虱的测报主要是采用测报灯,而测报灯容易受天气因素影响,导致数据缺失,影响测报的准确性。为此,于2007年至2011年开展了灰飞虱的黄板测报技术研究。5年试验结果显示,黄板对灰飞虱诱集能力强,在灰飞虱高峰日预测与测报灯结果一致,可应用于1代灰飞虱的测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宝应县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其接毒传播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也为大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为有效控制其危害,于2005年对灰飞虱防治进行了药剂试验。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2004—201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来安发生演变特点,论述了灰飞虱发生期、灰飞虱带毒率、品种抗性、水稻播栽期及灰飞虱传毒前防效等影响该病在来安县发生为害的因素,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灰飞虱在12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的取食选择性和稻株的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及粗纤维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稻叶片和茎杆的结构及硅化细胞分布,从养分组成和显微结构两个方面研究灰飞虱对寄主的选择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植株的养分组成中,对灰飞虱取食选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粗纤维含量,它与虫口密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96;而蛋白质含量和含水量均与虫口密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89,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对灰飞虱取食选择性影响不显著.在显微结构方面,植株硅化细胞体积和密度大、叶脉间距小、叶脉宽的水稻品种对灰飞虱的非选择性强.  相似文献   

14.
在2013年水稻三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1%阿害素盐乳油对水稻灰飞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1%阿害素盐乳油对水稻早秧池灰飞虱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 d,1%阿害素盐乳油667倍液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达81.62%,且各浓度处理对水稻秧苗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可将该药剂作为吡虫啉的替代品种,进一步在大面积示范推广,推荐使用剂量以667~10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东海县2005年灰飞虱越冬数量创历史新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在东海县能够安全越冬,越冬数量直接影响翌年灰飞虱发生程度。2005年是灰飞虱在本县越冬数量是有记载以来最高年份。灰飞虱在本县连续3年大发生至特大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及玉米粗缩病近2年均表现为大发生,经省农科院专家鉴定,本县小麦个别品种(如烟农19)出现零星小麦条纹叶枯病病株,因此形势越来越严峻。东海县植保植检站于2005年11月15日对全县6.7万hm2小麦田灰飞虱进行普查,全县加权平均14167.2头/667m2,比2004年大发生年份多10565.4头/667m2。其中稻套麦田灰飞虱数量高达32890头/667m2,其主要原因是稻套麦田中高留稻桩为灰飞虱安…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安全有效的防治水稻穗部害虫黑尾叶蝉和灰飞虱的防治药剂,2012年进行了有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灰飞虱有较高的防效和较长的残效期,对黑尾叶蝉有较好的兼治作用;烯啶虫胺50%可溶性粒剂在试验剂量下对黑尾叶蝉有较好速效性和较长的残效期,苦参碱0.5%水剂对黑尾叶蝉和灰飞虱具有一定控制效果,可作为有机稻种植过程中应急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7.
灰飞虱在苏州市吴中区粮食生产区域的持续发生,严重影响吴中区禾本科作物的生产安全。随着苏州市吴中区种植制度的调整和气候条件的改变等,水稻灰飞虱的发生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明确近年苏州市吴中区灰飞虱发生特点,于2017—2020年在开展了成虫灯诱监测和田间系统调查,对稻田灰飞虱种群动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0年灯下灰飞虱成虫始见期基本一致,成虫种群数量总体表现为逐年降低,主害代第3代灰飞虱2017—2019年田间初始自然发生量在同一水平区域,2020年田间初始自然发生量明显低于前3年,田间高峰期的自然发生量呈显著递减趋势。通过对近年灰飞虱成虫和主害代发生期及发生量的观测、分析,可进一步掌握水稻灰飞虱种群发生规律,为灰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岚  林克剑  李飞  侯茂林 《植物保护》2011,37(6):120-125
为明确转cry1C和cry2A不同抗虫基因水稻品种对非靶标害虫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室内恒温25 ℃条件下观察转cry1C和cry2A不同抗虫基因水稻品种对非靶标害虫灰飞虱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发育与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灰飞虱对转cry2A、cry1C基因水稻和对照亲本水稻‘明恢63’的定向选择栖息率反正弦转换值分别为27.5、28.5、26.5,差异不显著。灰飞虱对3种供试水稻品种的喜好程度基本一致,但在转cry1C基因水稻上的平均取食刺痕数508.3个/d显著高于转cry2A基因水稻(288.5个/d)和亲本水稻‘明恢63’(297个/d)。灰飞虱在两个转基因抗虫水稻上的若虫全历期、卵孵化率、各虫态存活率和成虫羽化率与对照亲本水稻相比均差异不显著。灰飞虱在转cry2A、cry1C基因水稻和对照亲本水稻‘明恢63’上的初羽化成虫鲜重分别为0.731、0.744 mg和0.821 mg,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转不同Bt抗虫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灰飞虱个体发育及种群生命参数影响不大,与对照亲本水稻相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 (Rice stripe virus)在江苏发生逐年加重, 2000年、 2001年连续 2 a严重发生,有的田块基本失收,已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和造成了重大的产量损失.灰飞虱数量逐年增加和感病品种广泛种植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传毒媒介昆虫灰飞虱的种群转移扩散规律及其控制技术对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害的发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毒源的累积作用,本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在生产中造成一定损失。笔者经大面积调查分析,该病的防治存在 2个偏向。   1)未见病时"怕"用药。由于草害发生重,人工除草用工量太大,因此,本地农户对秧田使用除草剂积极性很高,而对螟虫、灰飞虱的防治重视不够。特别是农民对灰飞虱传毒为害普遍缺乏认识。事实上,秧苗期灰飞虱为害,本身造成的损失极小,而传毒为害损失大。灰飞虱传毒致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 )隐症期较长,约 20 d(天 )后植株才表现叶面黄化,植株矮缩,直至死苗。生产中,植保部门指导秧苗期用药防治灰飞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