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超 《现代农业科技》2007,(16):165-165
介绍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并从泥鳅繁殖、苗种培育、池塘准备、鳅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管理和鱼病预防等方面介绍了泥鳅的高产养殖技术,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泥鳅是一种养殖前景巨大的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其市场需求量和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但其苗种成活率不高,制约着泥鳅养殖业的发展。综述了泥鳅繁殖中雌雄比、催产素剂量及配比使用、影响泥鳅繁殖生长的重要因素及泥鳅苗种培育中食性及饵料选择,以期为泥鳅的繁殖生长、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林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9):139-139,156
本文对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王廷正 《农技服务》2012,29(9):1063
从池塘清整、苗种培育、成鳅放养、成鳅饲养、日常管理及病害防治几个方面总结了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泥鳅生物学特性,阐述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分析了相关注意问题,从而为广西保护和开发利用泥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泥鳅价格坚挺,养殖者日益增多。泥鳅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繁殖苗种,二是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野生苗种成活率较低,增重较慢。如掌握了人工培育泥鳅苗种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肥西县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具体包括池塘选择及建设、防逃设施和防鸟网设施建设、人工繁殖、产卵孵化、苗种培育、放苗前准备工作、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邹聪 《农家顾问》2011,(7):48-48
泥鳅的人工养殖必须把成套技术放在首位,采用专业设备和专用饲料。真正意义上的泥鳅养殖,必须同时涵盖泥鳅的亲本培育、苗种繁育和商品泥鳅人工养殖,缺一不可。但现在许多  相似文献   

9.
李玉芳 《农技服务》2011,28(5):681-681
从稻田改造、水稻栽培、泥鳅苗种培育、稻田商品鳅养殖、稻田捕鳅及种鳅越冬几个方面总结了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最适生长曲线拟合模型及筛选出最适开口饵料,为泥鳅人工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丰年虫、轮虫、水蚯蚓、蛋黄、豆浆和鳗鱼料为开口饵料,培育泥鳅苗种20 d后比较其对泥鳅苗种存活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3种非线性模型对培育20 d泥鳅苗种的体长数据进行生长曲线拟合与回归分析.[结果]以不同开口饵料培育20 d后,泥鳅苗种的存活率排序为:丰年虫组>轮虫组>水蚯蚓组>蛋黄组>鳗鱼料组>豆浆组,各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丰年虫组的存活率最高,为52.7%,豆浆组的最低,仅为10.3%.在生长性能方面,也以丰年虫组泥鳅苗种的生长速率最快,豆浆组的生长速率最慢.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泥鳅苗种的生长曲线,但Logistic模型拟合获得的生长拐点日龄比Gompertz和Bertallanffy模型的拟合结果略晚,且从拟合度(R2)来看,Bertallanff模型的R2更接近于1.000,即Bertallanffy模型更适合用于拟合泥鳅茁种的生长曲线.[结论]以丰年虫为开口饵料能够显著提高泥鳅苗种培育存活率和生长速度,若兼顾养殖成本,则以轮虫更适合作为泥鳅苗种的开口饵料.Bertallanffy模型更适合用于拟合泥鳅苗种的生长曲线,拟合得出的泥鳅苗种生长拐点在7~10日龄.  相似文献   

11.
对泥鳅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殖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保护与利用泥鳅资源。  相似文献   

12.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全面论述了亲鱼的选育、繁殖、苗种培育以及成鳅的养殖和疾病防治等养殖技术,为泥鳅养殖生产提供了一整套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HRH-A2)3种不同药物对泥鳅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每尾泥鳅注射DOM 0.25 mg+LHRH-A2 3μg+HCG 150 IU为最佳催产激素配比,催产率达到85%。规模化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开口饵料以蛋黄和浮游生物混合营养为佳,在透明度为50 cm的土池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14.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HRH-A2)3种不同药物对泥鳅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每尾泥鳅注射DOM 0.25 mg+LHRH-A2 3μg+HCG 150 IU为最佳催产激素配比,催产率达到85%。规模化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开口饵料以蛋黄和浮游生物混合营养为佳,在透明度为50 cm的土池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15.
邹新群 《新农业》2004,(2):23-25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泥鳅市场俏销,价格较高,一直是农民养殖增收的好门路。为帮助养殖户解决好苗种紧缺问题,现将泥鳅苗种繁育技术介绍如下。一、人工繁殖1.亲鱼选择。人工繁殖用的亲鳅可在临近产卵期不久采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强化培育。亲鱼来源可从天然水域捕捞、市场收购和养鳅池中选留,一般从养殖池采集为最好。采集泥鳅时,从  相似文献   

18.
泥鳅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在福建永泰县的经济效益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苗种气泡病是永泰县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疾病。苗种的培育对泥鳅的养殖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析苗种气泡病的基础上寻找解决该疾病的措施,以促进福建永泰县泥鳅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稻田建设、施肥管理、水稻品种选择与栽培、泥鳅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泥鳅捕捞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俊  杨明举  蒋晓红  张竹青 《农技服务》2009,26(6):103-104,127
介绍了泥鳅的生活习性,并从养殖池的建造、苗种繁殖、苗种培养、鳅种的饲养管理、成鳅养殖、鳅病防治和成鳅捕捞等方面总结了泥鳅的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