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引种是解决短期内大豆优良品种缺乏的有效措施。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三组对33个引进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产量超过对照的高产品种(系)有10个,结合生育期的要求,,筛选出适合当地麦茬复播的高产大豆品种(系)3个,分别是汾豆79、秦豆10号、齐黄34;而汾豆56、Gd102和特大粒三个品种(系)可以作为当地果园推荐的大豆品种。晚熟高产品系阜04035、山宁17、蒙1001、中黄39和中黄48等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形收敛,单株粒重较高,丰产潜力较大等特点,可以考虑作为高产亲本,与当地生育期较早的亲本杂交,培育新的高产大豆新品种。研究结果对于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和相关育种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豆15号在鞍山地区示范种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鞍山地区4个试验点进行了辽豆15号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辽豆15号适应性及产量表现突出,农艺性状稳定,在鞍山市的平均产量超过3 000kg/hm2,生育期133d,是该地区大豆品种更新的优先选择品种,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江汉平原大豆产业发展,从全国引进17个近年新育成的中晚熟大豆新品系(品种)在荆门区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苏夏15-2、圣豆18、蒙豆01-42、SK-998生育期适中,较当地品种中黄13增产,宜继续进行试验;中豆41作为审定品种,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高,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个不同生育期组美国大豆标准品种为参照,初步确定辽宁省沈阳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标准的参考范围,并对沈阳地区大豆主栽品种、新近选育的品种(系)、国家和省级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分组。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参试品种中,除辽豆32号属于Ⅱ生育期组外,其余品种均属于Ⅲ生育期组。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宿州地区麦茬免耕播种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系),该研究在宿州地区开展了麦茬免耕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周豆22号、阜豆16、皖宿01-15、商豆1201、菏豆14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宿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对不同大豆品种(系)进行了耐草甘膦特性的筛选,以期获得耐草甘膦大豆育种的新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在草甘膦常规剂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对草甘膦耐性程度有着较大差异。褐皮豆和绥无腥豆1号耐性程度较强;DS系列大豆对草甘膦的耐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系。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对耐性程度较高的品种(系)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DS品系等4个品系的耐性程度较高,其耐性倍数分别为4.23、3.82、2.93、2.59和2.48。室内考种数据表明,草甘膦虽然对耐性品系的株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耐性品系可以正常的成熟结实,在单株荚数、百粒重等重要指标上具有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引进黑豆品种和自选品系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分析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初步选择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黑豆品种,对具有突出特点的品种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对现有种质进行创新。以14个黑豆品种(系)为试材,2014年和2015年连续2 a在石家庄市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丰产性、抗倒伏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黑豆品种(系)有13H962、13S081、12H791、潍黑豆768和豫豆20。已推荐13H962、13S081和12H791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对田间表现良好的品种(系)可用作杂交亲本,配置高产、优质的杂交组合,拓宽遗传基础,丰富遗传资源,在为大豆育种提供和储备新的亲本的同时,重点选育高产、优质的黑豆品种(系)。  相似文献   

8.
应用郭瑞林提出的同异分析法 ,对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部分大豆品种及 2个新品系在水、旱地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有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旱作条件下 ,豫豆 2 3号、豫豆 2 2号、豫豆 2 1号为优良品种 ,豫豆 1 8号、豫豆 2 5号、洛 961为较好的品种 ,豫豆 1 6号、豫豆 1 9号、972 5为一般品种 (系 ) ,972 2为较差品系 ;在灌溉条件下 ,豫豆 1 8号、豫豆 2 2号、豫豆 2 5号为优良品种 ,豫豆 2 1号、豫豆 2 3号、洛 961为较好品种 ,豫豆 1 9号、豫豆 1 6号为一般品种 ,972 5、972 2为较差品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引进黑豆品种和自选品系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分析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初步选择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黑豆品种,对具有突出特点的品种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对现有种质进行创新。以14个黑豆品种(系)为试材,2014年和2015年连续2 a在石家庄市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丰产性、抗倒伏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黑豆品种(系)有13H962、13S081、12H791、潍黑豆768和豫豆20。已推荐13H962、13S081和12H791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对田间表现良好的品种(系)可用作杂交亲本,配置高产、优质的杂交组合,拓宽遗传基础,丰富遗传资源,在为大豆育种提供和储备新的亲本的同时,重点选育高产、优质的黑豆品种(系)。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个大豆参试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百粒重平均表现高于对照品种;15个参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遗传力较低;(3)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亚有限习性大豆品系在豫西地区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表明,在生育期、形态性状及产量等方面,随种植密度的改变,不同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亚有限大豆品种在适宜密植情况下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菜用大豆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菜用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特性,笔者在嵊州地区进行了浙江省菜用大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系"H0427-82"、"引豆7号"、"开新绿宝石"的产量、经济性状在嵊州地区表现较好,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亚有限习性大豆品系在豫西地区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表明,在生育期、形态性状及产量等方面,随种植密度的改变,不同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亚有限大豆品种在适宜密植情况下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引进大豆品种(系)在新疆南疆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为该地区麦茬复播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参加试验的27个大豆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应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鉴定评价。【结果】产量最高的品种为SC15-11,产量为266.995 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产47.872%。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欧式距离为5.00时可将所有材料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高产、中产和低产品种。【结论】SC15-11、JO14和冀豆22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可在新疆南部地区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综合生产力进行了两年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亚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综合生产力优于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亚有限型大豆辽豆14号的产量及综合生产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系)。而在育种目标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结荚习性大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来说,产量构成主导因素均是单株荚数、单株分枝荚数。努力提高大豆单株荚数是今后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生态区域机械化栽培的优质专用大豆品种,粮豆轮作大豆优质专用品种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都是中小粒型品种。铁豆72是有限结荚习性,其他品种均为亚有限结荚习性,各品种的抗倒伏和抗病性都好。辽豆48和铁豆77底荚高度低,不利于机械化收获。东豆3、东豆4和吉育72完整粒率偏低。长农39、东豆3、东豆4和吉育72紫斑粒率高。吉03336-10、吉551和长农38产量高,抗倒伏,综合抗性好,适合机械化栽培。1年试验只能说明这些品种1年的表现,不同品系对不同年际间的气候因子等环境因素的反应如何,还需要进行多年多点的试验,才有可能筛选出适合机械化栽培的优质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7.
豫东地区大豆品种(系)生育期组划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大豆(Glycine max L.)生育期组划分方案。[方法]根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重点任务要求,商丘综合试验站以13份美国不同生育期标准品种为对照,对适于豫东地区夏播种植的大豆品种(系)进行了生育期组划分。共征集当地大豆主栽品种、新选育的品种(系)、近几年国家和河南省审定的新品种及对照种共43份。[结果]永城紫花豆、徐豆14、冀豆17、冀豆12这4个品种对应第Ⅱ熟期组,中黄13、涡豆5号、中黄37、菏豆19、徐豆18、皖豆30这6个品种对应第Ⅲ熟期组,周豆11、开豆41、科豆1号、商豆1102、临豆10号、德豆99-16、周豆18、皖豆29号、郑9805、周豆19号、豫豆22、皖豆28、郑97196、商豆1103、商豆6号、商豆1202、阜豆9号、中黄42、驻豆5号、许豆6号、安豆1号、濮豆206、徐豆16、商豆1201、阜杂交豆这25个品种对应第Ⅳ熟期组,安豆4号、商豆1101、许豆8号、商豆1205、商豆0912、商豆1104、商豆14号、商豆1203这8个品种对应第Ⅴ熟期组。参试品种(系)生育日数118.87~140.93 d,株高39.27~112.27 cm,主茎节数12.4~22.13个;参试品种(系)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生育日数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调整国家大豆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划分方案、实现我国大豆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豆发芽期和苗期耐盐性的隶属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盐渍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开展大豆品种耐盐性评价在提高大豆产量、扩大其种植面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测定Na Cl处理下大豆萌发率、芽长、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并完成供试15个黄淮海大豆品种(系)的耐盐性评价,鉴定出阜107-3、徐豆10、齐黄34、山宁17、临豆10、齐黄35、菏豆21、嘉豆43共8个耐盐性较强的大豆品种(系),同时初步研究了芽期和苗期耐盐性的综合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大豆品种在不同地区间的科学引种,以北美13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参照品种,延安市当地主栽品种和新选育的10份品种(系)为主要试验材料进行大豆生育期组划分试验。结果表明,13个北美标准大豆品种(系)除MGⅤ的2个品种NO30 PI 633609和NO31 PI561400不能正常成熟,其余品种均可正常成熟收获。10份延安当地主栽参试品种中晋豆19属于早熟品种(Ⅱ)类型,占参试品种的10%;中黄30和冀豆17属于中熟品种(Ⅲ)类型,占参试品种的20%;晋豆40和汾豆78属于晚熟品种(Ⅳ)类型,占参试品种的20%;秦豆8号、晋豆42、晋遗30、晋豆23、L78-121均属于极晚熟品种(Ⅴ)类型,占参试品种的50%。23份供试大豆品种中晋遗30品种大豆产量最高,为4 266.90 kg·hm~(-2),而北美品种NO29 PI572239和NO30PI633609的产量最低,仅为666.75 kg·hm~(-2),二者相差6.40倍。其中,产量排名前10的北美品种仅有三份NO16 PI567786、NO24 PI614155、NO19 PI533655,占参试品种的13%;而延安当地主栽品种占7份,占参试品种的30%。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是以经太空辐射后的铁丰18号为母本,自选野生大豆(M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的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 a 2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670.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17.38%;在2010年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 838.8 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5.04%,居13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该品种籽粒含粗脂肪194.5 g/kg、粗蛋白427.1 g/kg,高抗大豆根腐病、细菌性叶斑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地区、东部地区、陇东地区、沿黄灌区以及西北同类地区春播,也可作为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收获后夏播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