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1977—2016年宁阳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大风日数、大风风向以及伴随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宁阳县大风天气年平均日数为1.43 d;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其次是夏季;一天当中,下午出现最多,其次是上午;大风天气以偏北风最多,主要伴随阵雨天气。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气象资料,对大风日数年、季变化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数年际变化系数为-6.8 d/10年,大风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四季变化率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易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出现大风日的可能性最小。从大风日风向频数分布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风向出现频率最多为东南偏南和西北偏北2个方向,出现频率最少为西南和东北2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选取新安县气象站2008—2017年风速、风向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新安县近10年大风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安县近10年大风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1.21 d/10年;月大风日数累计最多为12月,最少为9月;以冬季大风日数最多,夏季最少;新安县近10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6 m/(s·10年);W向大风最多,占全年的16.7%。新安县大风产生的天气形势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冷空气南下、东(南)高西(北)低形势、强对流天气3种。大风日数减少及平均风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人工植树造林及测站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宗英 《现代农业》2014,(10):108-109
大风是阿拉善左旗常见的天气现象,文章通过对阿左旗通勤机场自动气象站2010~2013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了机场大风天气的日、月、季、年的变化特征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阿左旗通勤机场大风年平均日数为11.2天,主要集中在4~6月;出现大风的最多风向为NW风,其次为SE风;蒙古冷高压是引发大风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5—2015年旅顺口区本站气象观测站大风资料,得出旅顺口区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旅顺口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季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初夏的大风主要由低压和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风主要受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引起。受三面环海影响,旅顺口区大风日数远远高于内陆地区。从近50年大风日数分布规律来看,旅顺口地区大风日数总体呈线性递减趋势。春季和夏季以东南、南东南风向为主,秋季和冬季以北风、北东北风向为主。  相似文献   

6.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73—2016年逐月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肃北地区近44年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及风向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肃北县年平均大风日数21.0 d,总体呈增多趋势,春、冬季为大风多发季;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6 m/s,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前30年显著减小,后14年显著增大;平均风速为2.7 m/s,最大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秋2季最小,平均风速年、四季变化总体均呈减小趋势;全年SSE向风最多,NW和SE向风次之,ENE、E、SW、WSW向风最少。  相似文献   

7.
基于1966—2015年长海县大风月分布天数,对长海县年、季大风日数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大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海县大风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变化率为-13 d/10年,全球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城市效应对大风日数的减少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从四季变化率来看,冬季大风日数减少最快,夏季减少最慢,春季和秋季相同;从大风日数风向频数分布图来看,近50年长海县大风日数累计统计频数分布主要以N(北风)、NNW(北西北风)为主导风向,E(东风)、W(西风)为弱导风向。  相似文献   

8.
取1976—2005年海北州海晏、刚察、祁连、门源四县的资料分析了风速、风向的日、年、年际变化、大风日数。分析表明:海北州风速一日之中6—7时最小,下午16—17时最大;一年之中风速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全年最多风向频率为东南、西北;大风日数春季最多、秋季最少,且自1976年以来呈逐年减少趋势;计算全州各县风能资源的储藏量发现,风能资源以刚察为中心,门源最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海原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93—2017年25a的逐日风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卫地区大风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993—2017年中卫每年均有大风灾害天气出现,且自南向北逐渐增多;春季各地大风天气出现频次最高,其中4月最多;1993—2017年沙坡头区极大风速对应的主导风向是N,中宁县和海原县均为NW;从总的气候趋势看,中卫市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选取南四湖周边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别对近湖区和远湖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差异进行分析,揭示南四湖湿地对周边区域气候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近湖区年平均气温较远湖区总体偏低0.1℃,但在2007年后出现近湖区较远湖区气温偏高的趋势,远近湖区年平均气温均呈极显著上升态势,且近湖区上升速率大于远湖区、气温突变年份较远湖区偏晚5年、气温明显增暖的年份偏晚1年;年平均降水量由近及远减少,近湖区年平均降水量较远湖区偏多37.8mm;年蒸发量由近及远增多,分析时段内有81.8%的年份近湖区年蒸发量少于远湖区,平均偏少50.1mm,年蒸发量均呈显著性下降趋势,且近湖区下降速率大于远湖区,远近湖区年蒸发量均突变频繁,但突变年份不同,最后一次突变年份近湖区较远湖区早7年,最后一次年蒸发量开始显著减少的年份近湖区较远湖区早5年。  相似文献   

11.
刘威  王瑜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81-282,285
根据南四湖区大风天气的形势特点对其大风天气进行划分,并对可能出现湖区大风天气的形势作了初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湖区大风天气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贡觉群培  巴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71-14172
利用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所辖39个气象观测站1971 ~2010年逐月大风出现日数数据,采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0年该地区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藏西北荒漠生态功能区大风日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年大风日数减少率最大,减少率为20.0 d/10a,冬春季大风日数具有准4年,年大风日数具有准7年和准14年周期;藏西北地区冬春季以及年大风日数自东向西和自东向东南减少.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山东省南四湖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四湖畔4个陆面台站近20年的大风记录,对南四湖大风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地区大风以西北风为主,春季出现大风日数最多,秋季最少。自90年代末大风日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南四湖大风频次逐年减少,造成该结果的原因除了大气环流背景方面的影响因素外,还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测站周围局地环境改变、人工防护林带面积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20年逐月沙尘天气日数资料,对肃北县沙尘天气的月、季、年、年代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肃北县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均以21世纪初出现频率最低;沙尘天气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次之,沙尘暴最少,沙尘天气具有波动减少的趋势;春季沙尘天气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各季的沙尘日数均呈波动减少的趋势,其中春季减少最快,秋季次之,夏季减少最慢;浮尘天气主要出现在3—7月,4月出现最多,扬沙天气主要出现在3—8月,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4—6月,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均以5月出现最多.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甘肃省临夏州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共54年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使用数据统计、趋势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临夏州霜冻天气气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临夏州的初霜冻出现于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终霜冻结束于次年的3月下旬至5月上旬;霜冻出现频次最多和次多月份分别为4月、10月;54年间霜冻发生次数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不同强度的霜冻日数变率较大;54年间霜冻发生存在25年、13年、8年和4年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上川岛国家基准气候站(59673) 1975—2018年逐日大风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上川站大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川站年平均大风日数为53.3d,年大风日数最多79d (1984年),最少34d (2007年),以气候倾向率-2.92d·10a~(-1)呈显著下降趋势; 1a中各月都有大风天气,1月最多,6月最少;大风日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半年夏半年;从年代际来看,20世纪90年代为大风多发期,21世纪20年代为低值期。海上大风天气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但通过一定的防御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其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以1961—2015年喀什南部莎车、泽普、叶城县大风日数资料为依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对喀什南部区域大风日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南部年大风日数趋于减少;莎车、泽普和叶城县以2.4、0.6、0.9 d/10年速度减少。大风日数年际变幅较大,其中莎车县最多大风日数在1966年,为24 d,泽普县和叶城县最多大风日数均为14 d,分别出现在1980年、1966和1969年。季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春、夏季多,秋、冬季少。各月变化较明显,主要集中在4—8月,9—10月次之;12月未出现大风天气。同一年代不同区域平均大风日数差异明显;20世纪60—70年代大风日数最多,90年代后均呈减少趋势;喀什南部都发生了突变性减少。  相似文献   

18.
大风是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利用改则县2011-2018年逐月大风天气观测资料,对改则县大风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改则县近8年大风日数累计出现390个大风日,年平均大风日数高达48.8d;年大风日数总体上呈略增加变化趋势。年大风日数最多达71d,出现年份为2016年,年大风日数最少为9d,出现在2014年。改则县各个月份均会出现大风天气,大部分出现于12~次年4月份,该时间段占2年累计大风日数的69.0%;累计大风日数出现最多的月份为2月份,累计出现大风日数79d,占20.3%;累计大风日数出现最少的月份为10月,累计出现7d。改则县大风日数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为冬季,春季次之,夏季较少,出现频率最小的为秋季。改则县近8年来的极大风速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8年来极大风速平均值为24.6m/s。年最大值为26.5m/s,出现在2011年7月15日,年最小值为22.0m/s,出现在2014年2月7日。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济宁地区辖区内的11个国家级气象站1981—2013年共33年汛期(6—9月)逐日大风气象资料,总结分析出济宁地区汛期大风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际变化、月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为今后济宁地区汛期的大风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并且给出了大风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鄂东南枇杷主产区关键生育期的枇杷低温冻害和高温热害发生规律,首先对2011—2020年枇杷物候期和气象灾害开展调查,并整理相关数据,确定枇杷花期、幼果期冻害等级指标及果实近成熟期热害天气指标;再利用邻近的通山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将主产区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20年气象资料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