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刊讯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11):F0002-F0002
10月19日,农业部在陕西宝鸡市召开了全国农社对接现场交流会议。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农社对接事关农民利益、市民生活,要强化农社对接的支持保障,推动农社对接持续快速发展。陈晓华指出,中央高度重视农社对接工作,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直供直销提出了明确要求。农业部连续两年把开展农社对接纳入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支持开展农社对接试点。一些地方建立了多部门推进机制,探索出了社区菜店、车载市场、高端配送、综合展销店等模式。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参加农社对接的合作社达到1.49万家,建立直销店2.3万个,覆盖社区2.7万个,受益人群7500多万人。前8个月,全国农社对接销售收入达235.7亿元。陈晓华强调,开展农社对接对于做大做强合作社、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是合作社进入流通领域、拓宽发展空间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农民分享产后环节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积极探索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创新农社对接新形式,打造“苏合”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新平台,组织农民合作社联合到城市开设直销店,实现“菜园子”牵手“菜篮子”,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目前,全省组建“苏合”销售联社76家,在城市开设直营店206个,基本实现县域范围全覆盖;直接带动1440家农民合作社进城直销农产品17.3亿元,惠及消费人群105万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解决农产品销售作为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关键,着力发展“苏合”销售联社,组织农民合作社到城市开设直销店,千方百计做好农社对接工作,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目前,全省组建“苏合”销售联社76家,在城市开设直营店206个,基本实现县域范围全覆盖;直接带动1440家农民合作社进城直销农产品17.3亿元,惠及消费人群1105万人。  相似文献   

4.
"农社对接"通过合作社开设社区直销店(点)实现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中间环节比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更少,农民和市民得到的实惠更大,因此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当前农产品流通的新型模式,对稳定和发展"菜园子"生产、"菜篮子"消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5.
马凤棋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220-224
“农社对接”是指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合作社在城市社区设立直销点或直销店,开展鲜活农产品直销,是一种能够促进蔬菜供应链优化的新型农产品直销模式,包括车载蔬菜市场、社区蔬菜连锁店、蔬菜网络直销、社区支持农业等形式.针对“农社对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完善“农社对接”:政府要加大对“农社对接”的扶持与监督,合作社要加强横向联合,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社区营销,大力培养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16家,入社农户15480户,参合比例达到25.7%。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帮助解决合作社产品销售困难,促进农民增收的课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这一主题,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积极探索开展农社对接工作,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设立农产品直销店(点),形成了流通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社“农社对接”,是指合作社到城市社区设立门店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销,是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目前,湖北省“农社对接”已成为拓宽合作社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方便市民生活、保障市场供应的重要途径。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加快发展,现就我省“农社对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农民能增收,市民得实惠,是陕西农社对接实现的双向效应。为使农社对接这项民生工程和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和尽快推动,陕西把工作重点放在资金项目扶持上,鼓励引导合作社在城镇社区开设产品直销店,实现一头连农民、一头通市民的直销网络。  相似文献   

9.
沈农友 《当代农业》2013,(22):48-48
全国农社对接现场交流会议近日指出开展农社对接,对于做大做强合作社、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五项重点任务:一是继续抓好试点 积极探索农社对接的新模式,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争取覆盖全国大中型城市。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优先选择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基础设施较为健全、距离菜市场较远的社区.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销试点。  相似文献   

10.
开展农社对接是中央1号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具体内容。湖北作为首批农社对接试点省份,紧紧围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主动创新,深入推进,探索总结了以打造"楚合商城"新平台为突破口的农社对接模式,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取得明显成效。到2013年8月底,我省共有541个农民合作社开展了农社对接试点工作,其中有34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开展了农社对接;开设直销店1709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农社对接工作的部署,积极推进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省级联合社为农产品直供直销平台,通过试点探索,构建多形式农社对接长效机制,促进了合作社生产要素的集约配置,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的意识和竞争力。一、以徽润联合社为直供直销平台,打造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的农产品营销"绿色航母"2011年11月,由亳州市联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安徽凤阳小岗黑当家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等13家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基本情况信阳市中心城区常年居住人口超过60万人,浉河区地处中心城区,多年以来承担着中心城区市民新鲜蔬菜、鲜鸡鸭鹅蛋、四大家鱼、鳝鱼、泥鳅、甲鱼等鲜活农产品的供应任务。全区鲜活农产品合作社数量116个,开展"农社对接"的合作社数量12个,主要对接形式为蔬菜平价直销便利店、承包大型连锁超市鲜活农产品区直销直营等。年新鲜蔬菜交易额约为2500万元,年鲜蛋交易额约为5000万元,年水产  相似文献   

13.
收获与期盼     
时光如水,2013年已渐行渐远,这一年里,合作社发展成效显著。一是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截A2013年11月底,工商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5.07万家,出资总额1.78万亿元。横向联合日益增多,纵向一体化不断深入,农社对接成效显著,示范社建设持续推进,全国各级示范社突破10万家,合作社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力快速提高。二是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4.
<正>一、扶贫工作开展成效(一)对接企业销售情况2019年第三季度本单位共与11个贫困县11家企业对接,实现销售金额280.16万元。截至目前,2019年本单位共与34个贫困县的34家企业达成签约帮扶成效,累计销售额达669.7万元。自2018年8月2日联盟成立以来,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索广西“农社对接”试行运行机制,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对我国开展“农社对接”情况进行总结研究;通过下乡调查、与相关利益者访谈等途径分析南宁市江南区试行“农社对接”情况.[结果]南宁市江南区“农社对接”是以政府牵头,挑选较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试点社区进行蔬菜直销,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和措施保障.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社会认可度低、直销供应能力不足、合作社能力有限等问题.[建议]改进“农社对接”运行方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以促进广西农业发展及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上海搭建常年的全国农产品流通平台,开通本地农产品当令市场的“快速通道”,实施农民生产合作社与城市社区的产销对接,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性不断提升。上海市农委相关人士表示,上海市场每年的农副产品销售规模已达900亿元。  相似文献   

17.
北流市万家村水果专业合作社是2011年全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该社成立于2007年12月,是大坡外供销社联合当地10家荔枝种植大户共同出资组建的。专业社有水果嫁接专业技术人员31人,组建有一支280余人的水果购销队伍和一支220余人的水果深加工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有水果深加工烘干风机炉80条,烘炉总面积4100平方米,同时还拥有水果加工场1家,总固定资产380万元,流动资金89万元。  相似文献   

18.
动态     
<正>洛阳农博会签约金额61.9亿元本刊讯4月14日,中国洛阳·201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博览会(下称农博会)闭幕。本届农博会项目招商和农超对接累计签约金额达61.9亿元。其中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57.7亿元,农超对接签约金额4.2亿元。本届农博会由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全力支持,河南省农业厅和洛阳市政府联合主办,洛阳市农业局、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等单位承办,展场面积1.2万平方米,特装展位40个、标准展位296个,吸引  相似文献   

19.
信息快递     
《农家科技》2010,(1):9-9
<正>农业部开展"农超对接"成效初显截至目前,由农业部直接帮扶实现"农超对接"的合作社已达600多家。从一年的试点情况看,开展"农超对接",实现合作社直采、原产地直供,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数说     
《北京农业》2014,(22):6-7
14.0亿元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 149家。其中:种植业260家、果品业284家、养殖业395家、产销业98家、农机服务业24家、手工艺3家、民俗旅游85家。全县已有84.4%的农户加入到各级各类专业合作社当中。合作社总资产超过14.0亿元,平均每社近130万元。全县70.0%的农产品由合作社组织销售,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优质高价,使成员收益增加10.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