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晖 《新农业》2011,(8):4-5
“十一五”时期,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为2020万吨;20l09增长~U2200万吨;比2005年1335万吨增长了64.91%;59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98%,达到了“十一五”规划增长12%的指标。“十二五”期间将是食用菌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强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市场运行体系,对于促进菇农增收、引导市场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产量和产值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为合理、客观地评价农村“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基于2011—2018年中国县域面板统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对中国农村“光伏扶贫”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净效益进行评估,并进一步根据DID基准回归结果展开成本-效益测算。研究表明:1)在“光伏扶贫”政策下,光伏扶贫县的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显著提高10.37%、6.04%;2)更具光照优势与缺乏就业选择的西部县、自治县与深度贫困区将从“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福利;非自治县与非深度贫困区在实施“光伏扶贫”政策后经济效益更为显著;3)社会经济效益的产生机理源于“光伏扶贫”政策中“自有岗位+公益岗位”双重就业机会、政府财政补贴、发电上网收益、村集体定期分红以及“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等途径。鉴于此,为推动该政策的持续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多渠道保障已建成光伏电站运行可持续性;双向加强光伏扶贫宣教工作,着力调动建设积极性;因地制宜落实光伏电站建设,强化规模化建设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外对我国光伏产品课以沉重的关税,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来自国际贸易的重大挑战和强烈冲击.我国贸易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绩效如何,本文从R&D补贴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构建AHP-灰关联分析法,以江浙沪地区的光伏产业为例,从R&D补贴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制定我国光伏产业贸易政策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光伏产业是我国的重点支柱产业,也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是战略性产业,本文介绍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对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在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作“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总体情况汇报时指出,我国养殖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16.1%,大大高于农业总产值15%的年均增速。预计到2015年,养殖业总产值比重将达到48.6%,超过种植业47.4%的比重,成为农业总产值中第一大产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实施光伏扶贫,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为调研对象,梳理其光伏产业扶贫的三种模式,可为其他地区的光伏扶贫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竹山县通过系统化推进茶叶产业,规模化发展食用菌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稳步推进光伏扶贫产业,适度发展其他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传统养殖业,高度重视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扶贫车间作坊等系列政策举措,变“贫困户”为“市场个体户”,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大老粗”为“技术能人”,从而实现了全县产业扶贫全覆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光伏大棚的概念、类型及其对生态农业的影响,以及光伏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阐述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并对该地区发展光伏食用菌的条件及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河西走廊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光伏农业的意义,从光伏发电、光伏大棚、光伏养殖3个方面综述了光伏产业在农生产中的应用,最后指明了光伏产业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加快热作产业发展推进热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十五”时期热作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十五”时期,热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五”未期与“九五”末期相比,热带作物面积由730万公顷增加到859万公顷,增长18%。总产量由1.1亿吨增加到1.6亿吨,增长45%。总产值由902亿元增加到1344亿元,增长49%。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45元增加到3009元,增长34%。主要热带作物及其制成品出口总量由47万吨增加到108万吨,增长129%。出口总金额由21亿元增加到50亿元,增长139%。具体来讲,“十五”时期热作产业发展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1.
张慧 《甘肃农业》2023,(5):42-45
随着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产业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村集体和农户屋顶、空地等资源,大力推行光伏发电项目,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酒泉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酒泉发展光伏项目的优势条件、劣势条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行性对策建议等,探究酒泉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以期全面助推酒泉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畜禽种业》2012,8(2):156-157
2011年是辽宁省“一县一业”优势主导畜牧产业重点县建设的第3年。预计到年末,全省畜牧业实现产值1470亿元、增加值590亿元,分别比“一县一业”建设工程实施前的2008年增长39.7%和37.7%。其中,33个“一县一业”优势主导畜牧产业重点县畜牧业预计实现产值985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利用贵州省威宁县的太阳能资源和农业气候资源,为“光伏+农业”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威宁县气象站2011-2015年逐月总辐射和1961-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威宁县“光伏+农业”精准脱贫产业的太阳能和农业气候资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威宁县年均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分别为10.7℃、1700.6h和897.7mm;太阳能资源在4355~4900 MJ/m2,达资源丰富等级;作物生长季内光能丰富、温凉湿润、降水充沛,热量略低,适宜春播马铃薯、苋菜、燕麦及药材等喜凉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光伏+喜凉农作物”精准脱贫产业。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光伏农业概念、我国食用菌产业概况及食用菌光伏大棚种类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光伏大棚开展食用菌生产的优势与意义,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世界能源形势和对可再生能源替代速度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范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讨论了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所取得的突出进展和存在问题,提出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迅速发展的光伏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光伏农业作为光伏产业和农业有机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广应用价值较高,符合节能减排国家政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光伏农业大棚"、"农业光伏产业园"、"光伏农业基地"等等一系列字眼屡见报端,民众几乎耳熟能详。近几年,我国光伏农业发展如火如荼,据报道,山东的济宁、邹城、青岛、寿光,湖北的郧县和山西长治等地相继建成了大型光伏农业项目。光伏农业作为光伏产业和农业有机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其快速发展的内在合理性、优越性和可行性,推广应用价值较高,也符合节能减排国家政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发展光伏农业不仅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产生数量可观的绿色电力,节约煤炭、土地和空间资源,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而且可就地解决设施农业电力需求问题。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形式,是新的产业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从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畜牧业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经费由每年2.39亿元增加到3.194亿元,增加33.6%。会议指出,各产业技术体系要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以满足产业科技需求为重,以服务农牧民增效增收为重,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分布式光伏行业飞速发展,已成为能源未来发展模式的主力军,其正将拉动全球光伏产品需求。我国在严峻的光伏出口贸易环境下,急需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加快产业升级、抢占贸易先机。  相似文献   

19.
浅析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发展光伏农业的前景及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光伏产业发展的困难与瓶颈,分析了光伏产业在河西地区农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在该地区发展光伏农业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河西地区光伏产业及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新梅 《现代农业》2008,(12):38-39
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和发展是一个重要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由于体制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愿意并且能够大量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进行产业转移。一方面向第二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