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频次分布法和4种扩散指数法(包括扩散指数C、聚集度指标I、Morisita分散指标Iδ、Cassie.R.M指标CA)对福建武平帽布米槠林炼山前后6种主要树种分布格局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主要树种炼山前后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于项分布(聚集分布)。炼山后米槠种群(除了Iδ、CA和X/^-X公式外)、杉木种群、木荷种群、刨花楠种群和栲树种群聚集强度都不同程度增加,而中华杜英种群除了Iδ聚集强度  相似文献   

2.
天然黄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福建省寿宁县天然黄山松种群个体定位图,运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Cassie. R. M.指标(Ca)、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6种聚集度指标,考察黄山松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及不同发育阶段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随取样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样方大小对黄山松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其分布格局测定的样方面积不应小于16 m2,样方大于或等于16 m2时,黄山松种群表现为集群分布类型;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扩散型指标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发育阶段的黄山松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且大树阶段的聚集程度最大,幼树阶段次之,中径树阶段最小.  相似文献   

3.
乐昌含笑群落的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乐昌含笑群落,并根据种群聚集度指标,主要对群落内的乔木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垂直分布上,乐昌含笑群落呈现稳定的金字塔型生长状态;水平分布上,群落内乐昌含笑的扩散系数(C)=0.38,丛生指数(I)=-0.62,扩散指数(Ⅰδ)-0.18,聚块性指数(M*/(X))=0.99,Cassie R.M.指数(CA)...  相似文献   

4.
甘肃小陇山白皮松林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个聚集强度指数[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Cassie指标(CA)、丛生指标(I)]和聚块性指标,采用径级代表龄级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白皮松林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目前白皮松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随着群落中白皮松种群的发育进程,分布格局的时间模式由开始的聚集分布趋势先是增强,然后变弱,之后成为均匀分布,最后趋向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5.
半天然杉阔混交林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福建省虎头山半天然杉阔混交林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综合聚集强度各指标的结果表明:不同立木级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分布,随着立木级的增大,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杉木、米槠和少叶黄杞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的趋势,拟赤杨和木荷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大→小的趋势,虎皮楠和丝栗栲聚集强度表现为小→大→小的趋势,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高立木级阶段引起的树种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表2参13。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I(丛生指数)、扩散系数C、扩散指数Iδ、Cassie.R.M.指标Ca、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等计算方法对兰州市南北两山川青锦鸡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集度指标I(丛生指数)、扩散系数C、扩散指数Iδ、Cassie.R.M.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都表明兰州市南北两山川青锦鸡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这与川青锦鸡儿种群自身的生物学习性和种间种内关系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7.
巴山冷杉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设置 2 0 m× 2 0 m样地 8块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 ,并对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种群大小结构为进展型 ,幼苗、幼树的后备资源储备量大 ,约 95 4株 / hm2 ;种群在 ~ 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 ,达 82 .3% ,随后死亡率趋于稳定 ;存活曲线属于Pearl 或 Deevey C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 ,负二项分布参数 (K) 1.6 0 0 ,扩散型指数 (Iδ) 1.6 2 9,丛生指标 (I) 7.6 77,Cassie指标 (CA) 0 .6 2 5 ,扩散系数 (C) 8.6 77,聚块性指标 (m* / m) 1.6 2 5。离散拟合符合负二项分布模型 ;但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及发育阶段的不同 ,分布格局由初期的聚集分布逐渐扩散为随机分布 ,离散拟合由负二项 (Negative Binomial)分布转变为泊松 (Poisson)分布  相似文献   

8.
福建武平米槠种群生态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应用R尺度法对福建武平米槠种群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槠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均为聚集分布;种群分布格局动态随立木级增大聚集度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认识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林内物种的空间分布及种间联结特征,为南方铁杉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设置南方铁杉更新林和成熟林典型样地,利用扩散指标(Iδ)、平均拥挤度指数(m*)、Cassie指标(CA)等聚集强度指数,方差比率法(VR...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雅美鹿蹄草和鹿蹄草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4种聚集度指标,均匀度法,最近邻体法和Iwao方程对太白山雅美鹿蹄草和鹿蹄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鹿蹄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Iwao方程表明,2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均是个体群,但雅美鹿蹄草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鹿蹄草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白银屈吴山不同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方差/均值比(S2/x)、负二项参数(k)、Monisita扩散型指数(I)、丛生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和聚块性指标(m*/m)等6项指标来研究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山杨、云杉、华山松、白桦纯林的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混交林中的白桦、山柳、油松、刺柏的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或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强度测定的方法,对宝天曼锐齿栎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样方大小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发育阶段的锐齿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幼树和中径树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同,幼树的聚集程度比中径树的高,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类型;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聚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乳源木莲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扩散系统C、扩散指标Iδ等6种聚集度指标对乳源木莲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群落不同的分布格局,对该群落分布格局的动态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乳源木莲种群属随机分布,但该分布型是不稳定的,有被其它种群替代的趋势。乳源木莲群落分布格局与生境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影响的幅度是不十分明显,主要还是受乳源木莲的生物学特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空间分布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礼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106-106,168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lus xylophilus)的重要传播媒介.本文采用扩散系数C法,聚集度指标Ⅰ法,Cassie,R.M指标CA法,Lloud,M聚块性指标L法,Iwao的平均拥挤度X*与X-回归分析法和Taylor的幂测定松墨天牛成虫的空间分布型.确认其种群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内垂直高度上呈聚集分布,并对其种群聚集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胡杨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塔里木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内设置50 m×50 m标准样地1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取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聚集强度指数和理论分布模型对胡杨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的2个优势种群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胡杨种群的聚集强度大于灰叶胡杨;灌木层的2个伴生种群也均呈聚集分布,柽柳的聚集强度较大;草本层中甘草种群呈聚集分布,西北天冬呈随机分布.Taylor幂法则、Iwao m*对X的回归模型均显示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呈聚集分布.灰叶胡杨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型,随发育进程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胡杨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呈随机→聚集→随机分布.不同种群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而且与物种的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宁德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福建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以及福建闽清黄槠林自然保护区,对突脉青冈、小叶青冈和福建青冈群落进行空间格局研究。聚集度指标表明,突脉青冈、小叶青冈和福建青冈群落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为种群与环境共同作用引起。回归模型偏离度计算表明,兰星平的La-X指标对突脉青冈、小叶青冈和福建青冈群落的空间分布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Iwao的X*-X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对3种群落的空间分布型拟合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研究叶尔羌河下游灰叶胡杨(Populus pruinosa)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方法]在新疆叶尔羌河下游阿瓦提县境内天然灰杨林内设置50 m×50 m样地4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测定.[结果]灰叶胡杨林内物种贫乏、生物多样性低,灰叶胡杨密度较低,其种群龄级结构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正态分布,幼苗较少,中树个体丰富,属稳定型种群.[结论]灰叶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符合聚集分布,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聚集强度不同,幼树、小树为聚集分布,中树阶段为随机分布,至大树阶段转向聚集分布,种群龄级结构为稳定型种群.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将乐林场海拔220、320 m和420 m处各设置了4块以栲树作为优势树种的20 m×30 m的样地。通过对优势树种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栲树幼苗储备达1 321株·hm-2,直径分布大致为倒“J”型,种群在Ⅱ、Ⅲ阶段竞争激烈,死亡率较高。将乐林场栲树种群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不同样地面积、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高度对其分聚集强度有影响,栲树种群的聚集度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大具有增强的趋势;径级增大时,栲树种群的聚集强度下降; 海拔高度增加时,栲树种群的聚集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6块总面积为2300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C、I、Iδ、Ca和M*/x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方程对梅花山保护区拟赤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较其在不同取样尺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拟赤杨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且在25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这可能是拟赤杨种群在天然条件下更新的适合面积。同时,还根据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拟赤杨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本研究调查获得拟赤杨的种群密度为每25m25-11株,按理论抽样面积计算至少应抽取84个25m2样方,而本研究取样样方数达92个,说明本研究测定拟赤杨为聚集分布是可信的,取样数量能达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小陇山红桦种群的维持机制,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小陇山红桦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多个聚集强度指标(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参数、Cassie指标、丛生指标)和聚块性指数,对甘肃小陇山红桦林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红桦林种群为衰退群落;其分布格局呈现一般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变化不大;随着群落中红桦林种群的发育进程,分布格局的时间模式为从均匀分布到集群分布,最终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