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鸡市场的波动使许多养殖户大伤“元气”,而东海县双店镇南双村养殖专业户徐子豪却一直能站稳脚跟。问他有啥经验时,他说:“俺养鸡能赚钱,靠的是以‘全毛’抢市场。”  相似文献   

2.
奇货巧招客     
程彬 《农家致富》2005,(2):16-16
一个老太太在市场上,将红艳、圆正的大李子现场扒皮给围观者品尝.因为李子兼有水蜜桃和杏子的芳香.个大又能扒皮,有人心动,忙问:“上哪能买到这苗?”老太太指着不远处的一个老头说:“他那有。”老头的车上挂着大彩照.  相似文献   

3.
“我是在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深思熟虑后才开了这间‘玩吧’的,新鲜吧!“谢兴才站在热闹的E时代玩吧门口,伴随着玩吧内乒乓乒乓的击球声和阵阵喝彩声,向前来考察合作的王先生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2004年从食品单位下岗后,他和一同事合伙办了个“同心酱菜厂”,但市场无情,浇灭了满腔创富热情,9个月亏损完了他下岗补助的2万多元钱。那时的他就像无头苍蝇,四处碰壁,期盼能找到一条创业新路,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4.
陈保发 《农家科技》2011,(12):73-73
原重庆市高新区渝州路街道高庙村党总支书记郑洪欲,找原高新区国土局局长虞波帮忙,为巴山陶瓷市场拆迁“捞得”了高额补偿,事后该市场老板给他1000万“好处费”,他截留了520万元。日前,郑洪欲因涉嫌受贿、行贿罪,在重庆市五中院受审。  相似文献   

5.
“你说,市场上风行什么我就做什么,跟得很紧,怎么就赚不到钱呢?”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慨。杨雪林也曾经紧紧跟着流行走,经历了几次挫折后.他终于捕捉到了流行边缘的商机。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个企业家,将“蒙清”牌小香米打造成为小杂粮市场的名牌产品;他是一位村书记,带领着清水河县高茂泉村的农民一起致富奔小康;他是一名合作社理事长,带领着蒙清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共同闯市场。可是,他却告诉记者:“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必须要代表农民说话。”  相似文献   

7.
目前,一些农民朋友在结构调整中,跟着感觉走,见市场上某种项目一时火爆就盲目“跟风“、人家种西瓜赚钱,他也种西瓜;今年辣椒行情看好,就一占脑儿改种辣椒,这种只以市场表面现象决定种植意向的做法,造成的结果是,人家栽下了“摇钱树”,他却种出了“苦菜花”。  相似文献   

8.
农民网上做生意 “现在草莓还在地里长着,但早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卖出。”江西省宁都县下廖村的廖三保如今已是十足的“网虫”。网络带给他的不仅是草莓的订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全国的市场。去年。他种了3335平方米(5亩)草莓,由于对市场不了解,心里没底,他便来到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很快摸清了行情。于是他自己装上了电脑,做起了网上交易。  相似文献   

9.
万民 《农家致富》2006,(7):21-21
江苏省乐海县浦南镇草舍村农民殷成水靠种“背时”蔬菜发财。2002年他看到当地出现种番茄热时.就把番茄地全部改种水稻,当年由于番茄市场饱和,价格猛跌,许多农民蚀了本。第二年种番茄的农户聚减,而殷成永不顾周围人的劝阻,扩种了2亩番茄,由于当地番茄总产锐减,市场供不应求。他种的番茄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几年来,他专靠种“背时”蔬菜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相似文献   

10.
杨依柱。这位土生土长的山东曹县人,经营农资有5年的时间了。“刚开始,我主要是经营种子,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再好的种子.如果化肥不行。同样达不到增产的效果。”杨依柱说。基于市场的需求,他希望找到一种能保证粮食丰收的化肥。经过多方比较,他最终选择了天脊化肥。  相似文献   

11.
炎炎夏日.创业者若能围绕“热”字做“凉”文章,巧妙设计经营项目,可赚得“冷”钱。市场青睐新行当,老项目若能做出特色也有“钱”途。下面介绍的几个小点子,或许能给你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来到四川省阆中市方山乡柏杨村一组种姜大户黄明强家采访.他请了几个帮工正在建设窖储10万千克姜种的温室。陪同笔者采访的乡党委书记冯志荣介绍说:“黄明强是方山乡乃至全阆中市第一种姜大户,他种姜发财有‘三招’呢!” “三招?!”笔者很感兴趣,于是,和黄明强聊了起来,专访他的“三招”。 “其实,也没啥绝招,就是通过市场调查。思路比别人稍超前了一点,尽管今年生姜市场不景气,但我还是赚了10多万元。”黄明强说。  相似文献   

13.
赵光辉  何春 《中国农资》2011,(34):20-20
在四川美丰农资公司,陈勇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不仅仅因为他用14年的时间,从车间检修工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区经理的经历,也不仅仅因为他不论在各个岗位都能建功立业,在广东市场创造了“美丰比利夫”推广销售模式.还因为他多年来一边照顾老母和病妻,一边勇挑工作担子,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努力和辛苦。2011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陈勇获得了美丰公司公司首届“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专业人士的赵海凉每次去超市或商店购买食品时,都会仔细观察外包装。在许多食品配料表中,都能找到常用配料“植物油”“棕榈油”,但他更关注“前缀”一一当“氢化”“起酥”“精炼”等词语搭配在前时,他一般不会选择。“因为植物油经氢化处理,分子结构会改变,产生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省平度市兰底镇河岔村,提起“黄瓜大王”陈吉波,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种的”步岛君成”黄瓜产量高,品质好.是当地市场的抢手货,吸引着青岛市内的商贩纷纷上门采购。成为市内大型超市专供商品。他的黄瓜为什么种得好,效益高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有相信科技,靠农业新技术.才能实实在在的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6.
石韧 《农家致富》2005,(17):13-13
管武种植葡萄已有10多年历史,目前全省各地有许多他的学生,他种植的葡萄已申请“管武”品牌,今后力争在市场上打出更响名头。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壶关县清流村的申志斌这几天特别忙。作为旱地西红柿种植户,他正忙着采摘已熟了的4亩西红柿,不等他采摘完,收购的大车小辆早早就等在了村口地头。申志斌说:“旱地西红柿每亩能产7500千克,按市场最低价每千克0.6元算,每亩地的纯收入也在2000元以上,比种玉米强多了。”  相似文献   

18.
言午 《农家顾问》2007,(4):11-11
一位生产“绿色黄牛”的农民,他的产品不仅在国内俏销,还卖到了国外,不但他发了财,还带富了当地不少农民,这得益于他的“眼光”。一次他外出考察时了解到,“绿色食品”牛肉在市场十分走俏。回乡后便使用科学、营养的饲料喂养黄牛,果然迅速占领了市场。这个农民的成功得益于他善于把握市场脉动。  相似文献   

19.
小小西红柿 做成大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壶关县清流村的申志斌这几天特别忙。作为旱地西红柿种植户,他正忙着采摘已熟了的4亩西红柿,不等他采摘完,收购的大车小辆早早就等在了村口地头。申志斌说:“旱地西红柿每亩能产7500千克,按市场最低价每千克0.6元算,每亩地的纯收入也在2000元以上,比种玉米强多了。”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才刚刚进入一个长期牛市”,在“2008年迈科基本金属市场展望”研讨会会上,瑞士信贷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先生做出以上判断。 他认为,无论美国经济如何动荡,无论中国宏观调控如何进展,随着新兴市场对于蛋白质需求的提高,随着美国对乙醇的需求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