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西双版纳珍稀濒危植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双版纳自然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61种.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总体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种类丰富、古老成分众多、区系构成复杂、边缘热带性质明显、特有现象突出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宁陕火地塘珍稀濒危木本植物计有15种,占秦岭林区木本保护植物的71%,是秦岭珍稀濒危植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本文在阐明火地塘分布的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的分类、分布及保护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乐昌市珍稀濒危植物及保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乐昌市有珍稀濒危植物24科34属38种,其中,蕨类植物3种、裸子植物9种、被子植物26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种.对它们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组成多样、热带亚热带性质明显、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等特点,分析了这些植物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湖南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仿生护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人为破坏和环境条件的恶化,许多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灭绝状况,一种植物和灭绝,又将导致10 ̄30个生物种的消失。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根据迁地护存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其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应用植物引种原理。从1986年开始,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对湖南和邻近省的一些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迁地仿生护存的初步研究。共迁地护存珍稀濒危植物124种,现保存118种,保存率95.16%,其  相似文献   

5.
广东梅州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州现有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6种,隶属26科33属.介绍了它们的分布特点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为研究和合理利用梅州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由我校承担的“河南省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引种繁殖研究”工作,截止目前已探明全省13个自然保护区的种群现状,并实地观测、记载了种群生态特性,进行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复壮和引种繁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1989年开始,林学系承担了这一研究项目。三年来,全面普查了河南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通过定点采样进行器官解剖、结构分析,探讨植物体结构功能、生态适应性和繁殖的规律,并采用常规田间试验与越夏过冬模拟生境栽培试验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了我省现存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计39种,其中新分布记录7种,特有3种,筛选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3种。  相似文献   

7.
马莉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60-6763,6811
通过文献资料以及标本馆的记录,统计出青海省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及各植物的具体分布地,并收集青海省各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相关记录,进一步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各自然保护区的受保护状况进行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青海省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6种,隶属于36科77属;青海省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青海省的大部分县市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但仍有13县市没有任何保护区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分布共有12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占总种数的88.36%。青海省有17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未受到保护区的保护,其中有4种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种I级保护植物,8种Ⅱ级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描述了西北地区分布的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种类、分布、濒危等级及保护级别,分析了该地区在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研究与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的建议与对策:加强法制建设及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研究;加强保护管理和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植物多样性保护,充实现有景观,2006年西安植物园展览温室加大植物引种栽培力度,重新布展。目前共收集热带亚热带植物120科233属609种。其中兰科25属近60种,棕榈科14属29种,热带果树10科19种,多肉植物16科44属1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22种。针对引种植物不同的形态、观赏特性、用途以及该温室特点共分了8个植物区域:多肉多浆区、棕榈植物区、四季花园区、观果植物区、附生植物区、荫生植物区、观叶观花植物区、悬垂植物区。温室今后应加大对专类植物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力度,同时为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草本植物、悬垂植物及附生类植物也应加强收集保存。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报道了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其濒危的原因。广东的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组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成分多特有、用途广泛和分布局限等特点。在分析其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春,对南宁市园林植物寒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受寒害的园林植物有80余种,寒害影响具有物种和区域差异,即热带性树种寒害比亚热带树种严重,外来树种寒害比乡土树种严重,空旷植物寒害比有高大建筑物和林木遮挡的植物严重,郊区寒害比城区严重。分析了寒害的原因,并对园林植物引种及灾后恢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600余号标本整理及鉴定的基础上,初步统计出黄冈大崎山共有苔藓植物26科46属98种,其中苔类植物8科8属10种,藓类植物18科38属88种,其中5种以上的优势科有8种.该区域区系成分以北温带、东亚和热带成分为主,分别占该地区总数的47.4%、14.1%和12.8%,表明黄冈大崎山是热带、亚热带成分向北扩展和北温带成分向南渗透的过渡地带,符合其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3.
浙江箬寮岘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箬寮岘县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有141科662属1 475种(含种下分类等级)。根据自然保护区环境条件,通过对种子植物种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的分析,并与浙江省其他自然保护区比较,认为箬寮岘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泛热带分布(20.9%)、北温带分布(19.7%)、东亚分布(16.1%)、热带亚洲分布(9.1%)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8.8%)等5个类型是组成箬寮岘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温带性属(52.2%)和热带性属(45.4%)所占比例大体相当。该区系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具有由热带性区系成分向温带性区系成分过渡的特点。同时,该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多,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表5参14  相似文献   

14.
鼎湖山植物群落对广州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鼎湖山距广州84公里,具有丰富的热带植被自然景观。作者认为,鼎湖山植物群落对广州园林中植物造景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据此,作者讨论了在广州城市园林及绿地的植物配置。为使景色更具有热带特点,作者提出引进更多的榕属、藤本、树上的附生植物、阴生植物、色彩鲜艳的开花树木、棕榈、竹类、蕨类植物以及具板根的树木。此外,除了引入大量的国外植物外,还要重视引入大量乡土植物,以增进雨林的景观效果,将它配置成多层的人工群落。  相似文献   

15.
开发利用当地自然生长的乡土园林植物不仅能满足人们观赏植物的需要,而且能避免生态入侵种引发的生态危机,保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通过对贵州梵净山初步考察发现,梵净山丰富的植物资源中,可作为铜仁地区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乡土园林植物在100种之上,在数百种植物中已确定的达71种,包括蕨类植物5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62种,对这71种植物可从庭院、地被层等6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07种,分属于25科56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20种,占18.69%)、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4种,占13.08%)、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1种,占10.28%)、红菇科Russulaceae(10种,占9.35%),以上4科仅占琅琊山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6%,而种数占全部种数的51.4%;优势属有鹅膏属Amanita(8种,占7.48%)、栓菌属Trametes(7种,占6.54%)、乳菇属Lactarius(5种,占4.67%)、小皮伞属Marasmius(5种,占4.67%)、红菇属Russula(5种,占4.67%),共包括30种,占全部种数的28.0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世界性分布成分(66.07%)、泛热带分布成分(19.64%)、北温带分布成分(10.71%)、东亚分布成分(1.79%).琅琊山大型真菌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这种分布状况可能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性分布种(70.09%)、温带分布种(14.95%)、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4.02%)及中国-日本共有种(0.93%)等4个分布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7.
Fall armyworm(FAW), 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est in Chinese agricultural systems since its invasion on 11 December 2018. After its establishment, FAW months in the year-round breeding region have become the main source population migrating to other areas in China. Field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its year-round breeding area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W larval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of the location surveyed. The FAW larvae maintained a high density in the tropical area and were frequently found in sites of the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 but were absent from the north subtropical region and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subtropical reg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AW can reproduce annually in the tropical and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s of China, including Hainan, Taiwan and the southern area of Fujian, Guangdong, Guangxi, Guizhou, and Yunnan. Hence, great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monitor and control FAW in the year-round breeding region to suppres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this area and to reduce migration of moths into northern parts of China.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occurrence area of the pest in winter in China and provides much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ts population forecasting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 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种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力强的重要昆虫.目前发现其为害的寄主植物已达55个科,120个属.随着花卉和其它植物苗木的调运使得桑白蚧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与蔓延,其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南北方对果树、庭园花卉和经济林木等造成危害,尤其以桑、桃、李、杏等核果类果危害日趋严重.就桑白蚧的起源分布、发生危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青秀山风景旅游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济东  庞洁  和太平  文祥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22-10425
青秀山风景旅游区是广西南宁市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鉴定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了青秀山风景旅游区植物区系的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74科752属1431种(含变种、栽培变种和变型,下同),其中蕨类植物21科36属48种,裸子植物8科14属42种,被子植物145科702属1341种;②物种种类组成相当丰富,引种栽培种占优势;③地理成分较简单,以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居多;④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热带边缘性明显;⑤引种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多,特有种、古老种极少。  相似文献   

20.
刘力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76-77,90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型真菌175种,隶属于35科87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从科的地理分布型上看,该保护区热带亚热带分布科有2科,占总科数的5.71%,东亚—北美分布科有1科,占总科数的2.86%,北温带分布科有3科,占总科数的8.57%,其余均为世界分布,不存在特有科的分布。从属的分布型来看,属的分布区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70.01%)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13.79%)和北温带成分(9.20%)。该地区的大型真菌种类不仅具备热带—亚热带区系特征,还具有一定比例的北温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