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CPV 对广东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毒力如何?是关系到日本赤松毛虫 CPV 能否引进利用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从1982—1984年连续3年,在室内用日本赤松毛虫 CPV 对广东的马尾  相似文献   

2.
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血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CPV已经作为一种病毒制剂在日本被批准登记注册使用(Aizawa,1976)。该病原对我国台湾省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的感染也获得成功(Ying Sze-Ling 1970)。自1982年以来。我们引用该病毒先后对我国的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油松毛虫D. tabulaformis、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文山松  相似文献   

3.
过去用日本赤松毛虫 CPV 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大面积试验中,病毒用量多在50-200亿 PIB/亩。我们认为,用量太大,虽然当代松毛虫的死亡率较高,但不利于病毒在林间长期保存,同时也造成部分病毒的浪费。为  相似文献   

4.
1980年中林院从日本引进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JDS—CPV),曾先后在广东、河北、浙江等省用于马尾松毛虫的增殖和大面积防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扩大JDS—CPV的应用范围,我们于1984和1986年采用塑料围栏集虫感染增殖方法,在文山松毛虫上生产JDS—CPV获得成功。84年7—8月,在红旗林场进行50亩大龄虫的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也十分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87年6—7月间,在雷州林业局廉江林场利用日本赤松毛虫 CPV 进行防治幼龄马尾松毛虫的试验,面积500亩,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每5行(约12.5m)作带状均匀喷洒10"PIB/ml的病毒液,每亩用量约50亿多角体。  相似文献   

6.
<正> 昆虫的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及其病理研究,在国内外曾有大量研究报道,但对马尾松毛虫CPV的组织病理研究,尚未见报道。几年来,我们对马尾松毛虫CPV的形态和接种CPV的马尾松毛虫进行了解剖、电镜观察及  相似文献   

7.
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家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以下简称JDS—CPV)用于防治我国松毛虫的效果已经得到证实,有关JDS—CPV的安全性试验,不仅考虑到高等动物,同时也必须考虑经济昆虫。为此,日本曾利用JDS—CPV对家蚕进行过试验。为取得进一步的试验数据我们重复进行了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用日本赤松毛虫CPV在广东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从日本引进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质型多角体病毒(DSP,CPV),在广东各地区的不同年份,对不同世代的马尾松毛虫进行了多次防治试验,累计面积约3000多亩;使用10~6PIB/ml 的浓度或50—70亿 PIB/亩的量,15—20天内,幼虫死亡率达50—90%;残存幼虫中感染CPV 达70—90%;次代幼虫感染率可达46.4%,并能控制多代虫害,幼虫食叶量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利用棉铃虫为宿主增殖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细胞质多角体病毒JDS-CPV在日本防治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以及在我国台湾省防治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自1983年以来,利用JDS-CPV在我国广东、云南、浙江、安徽等省防治松毛虫,也都具有很好的效果。JDS-CPV的复制,过去主要是利用林间的松毛虫。如何使之成为周期性的连续生产,宿主的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由于少公害、不伤害虫天敌、具有持续防效、较易人工复制等优点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已有不少应用成功的实例.日本自1956年开始进行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现已商品化生产(商品名“松毛敏”),大面积用于防治赤松毛虫.用直升飞机喷洒多角体1000亿/公顷,可有效控制虫灾.我们自1977年从山东省沂南县引进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后, 通过室内外多次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对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都有较强的感染力.林间人工喷洒多角体500—1000亿/亩,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摸索飞机喷洒多角体病毒的适宜浓度、用量和有关应用技术,在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民航局的重视和支持下,1982年春进  相似文献   

11.
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引进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日本引进赤松毛虫CPV对我国松毛虫属(Dendrolimus)的七种松毛虫以及棉龄虫有较高的致死效果。根据 RNA 电泳图谱的研究,赤松毛虫 CPV 与在中国松毛虫属上的各复制株是不同的。目前,我国已发现有三种 RNA 类型,日本赤松毛虫CPV 属第一型。JADP-CPV、JYDPW-CPV、CYDPW-CPV 等属于第二型,CGDP-CPV 离心所得的上带多角体属于第三型。类型Ⅱ、Ⅲ属首次报道。和其他CPV一样,JDS-CPV 只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对第一代3龄和5龄虫的 LC_(50) 分别为1.6×10~5CPB/ml 和3.3×10~5CPB/ml,对同代3龄虫的 LD_(60)为2.1×10~3CPB/虫。JDS-CPV 不仅对幼虫防效好,而且也影响幼虫取食、体重以及下代幼虫存活率。此病毒与BT混用可以减少针叶被害72—80%。在油乳剂中于4℃下保存197天,在水悬液中保存 5年,对此病毒活性无明显影响。以林间松毛虫作宿主可进行大量增殖。一头6—7龄幼虫平均可产多角体2亿个。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是为害马尾松树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河南省信阳市有马尾松林30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60%。占全省马尾松林的80%以上。他们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使马尾松毛虫发生周期从3年延长到4年-5年。八十年代末,他们在武汉大学病毒系两位教授的帮助下,开始采取白僵菌 CPV(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15年来,共防治马尾松毛虫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日本赤松毛虫CPV(以下简称JDS-CPV)感染中国马尾松毛虫后所得的病毒粒子为抗原,经免疫家兔所得的抗血清为材料开展了酶联免疫吸附法(以下简称ELISA)的各项检测工作。此法与对流免疫电泳相比,其敏感性可提高200倍。从接种后8小时的3龄油松毛虫幼虫的中肠和淋巴液中即可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其消长趋势与蔡幼民等对家蚕的试验是一致的,根据对林间处理区的检测结果,证实了ELISA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松毛虫的防治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ddrosisVirus ,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的室内试验和林地试验 ,分析研究CPV对松毛虫幼虫、蛹、成虫、卵、子代幼虫的数量不同程度的影响 ,得出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防治林地松毛虫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效果 ,为林区有效防治松毛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72年分离获得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 D.CPV)后,经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迄今已在揭西等10余个县(市)4万余亩面积对马尾松毛虫进行了推广性防治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部份林间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供试病毒为广东省林科所于1972年分离获得的 D.CPV16号。经过虫体复制,将虫尸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10℃),或把虫尸加工成粗提病毒悬液,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2—4℃)1个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世代多,面积大,为害严重,造成损失大。在70年代初,我们获得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 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 5—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在每个角上有一刺状物突起。经多年的研究,证实D. CPV致病力强,3~4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50)为2.5×10~6PIB/毫升;已在林间试验四万余亩,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作用达5—6年。D. CPV可用松毛虫幼虫大量生产,成本低。对脊椎动物安全。应用D. 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赤松毛虫林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松毛虫严重危害油松、赤松、落叶松的正常生长,为了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林间开展赤松毛虫的防效试验。通过抽样调查卵期赤眼蜂寄生率、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对直接喷洒传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利用赤眼蜂为媒介传递该病毒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赤松毛虫卵期赤眼蜂寄生率比对照提高25%左右。直接喷洒CPV病毒的防效要优于利用赤眼蜂携带CPV病毒进行防治的效果,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20%、4.1%和4.0%,二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CPV)系1983年采到,为我国首次发现。经多次回感试验,效果均在80%以上。几年来进行了人工大量复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利用文山松毛虫CPV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试验。1985年以来共完成防治面积2750亩,防治效果分别为87.6%、91.3%,通过试验表明;文山松毛虫CPV可以在生产中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CPV制剂对控制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制剂是广泛使用的杀灭松毛虫的生物农药,在施用该制剂的林分内,残留马尾松毛虫虫蛹的死亡率为未施药区的2—5倍,成虫产卵量仅为健康成虫的26.7%-65.7%。CPV制剂是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重要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第1期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人体及 哺乳动物细胞的安全性研究、R一8号拒食剂对鱼类的毒性试验报告多用途树种一红荷木辐射对马尾松木材有机抽提物组分的 影响湿地松种子园施肥试验小结群状抽样在建立县级森林资源连续清(16)(1)(4)(7)之11)(工4)(一9)(19)(21)(2了)(30)(35)(37)(39)查体系中的应用海南岛坝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山地、,Z‘.、.1、.1‘、了、.了门00︺︹UZ二」勺白Zq曰no CO户‘龟声r.、J了.、﹄2.、矛‘、雨林的调查尾松湿地松针叶束育苗试验小结用日本赤松毛虫CPV防治幼 龄马尾松毛虫的试验用低量日本赤松毛虫C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