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玉米是来宾市兴宾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约35万亩,占全区粮食总播面积的23.5%,总产量986.2万kg,占粮食总产量的27.5%。长期以来,本区玉米栽培技术单一,习惯于两犁两耙的耕作方式,为了探讨免耕技术在玉米栽培上的可行性,提高玉米产量,减少生产成本,2004年本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蒙村乡河敏村进行了玉米免耕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本区常用品种川单15号。1.2试验方法设A(免耕)、B(减或少耕)、C(翻耕)3个处理,C处理为对照,3次重复,共9个小区,随机排列,并设保护行,小区面积为19.2m2,行长8m,种植规格为0.3m×0.6…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种植百香果收益越来越高,博白县的百香果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那林镇把扶持贫困户种植百香果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措施。通过试验发现,单株棚架式种植规格3米×2.5米,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全镇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一、确定种植密度,开挖葡萄沟南北大小垄定植,株行距大垄0.5米×1.4米,小垄0.5米×0.6米,亩种植1000株左右。葡萄沟宽×深为0.8米×0.8米,回填时底层0.3米的秸秆酿造物,中层0.3米的土和农家肥混合物,上层0.2米每亩撒施60千克的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最后葡萄沟浇足水。二、定植时间及方法最佳定植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前剪去  相似文献   

4.
冬种马铃薯种植方式对其产量影响:免耕覆盖稻草栽培平均产量达2200.4kg/亩,比常规栽培平均产量1845.3kg/NN355.1kg/亩,增幅19.4%,增产效果明显;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配套栽培试验表明:种植密度应掌握在4500-5000N/#为宜,适宜种植规格为40cm×26-28cm.基肥用量控制在三元硫酸钾复合肥55k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冬种马铃薯免耕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株行距为22-24cm×45cm的种植密度可使马铃薯获得高产,并可提高薯产品的商品率,适合在桂东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适合广西冬种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2009年从青海引进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对免耕马铃薯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7号出苗快而整齐,属早熟品种,适合在双季稻区推广种植;青薯8号出苗也较快且整齐,在现蕾期与成熟期的株高均比较适宜,茎较粗,叶片数较多,具有夺高产的生长优势,是免耕马铃薯高产栽培中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种植密度为20~22cm×30cm(74000株/ha左右)时,免耕马铃薯的生长性状综合表现最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免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2年对免耕种植和传统耕作进行大田示范调查对比和不同耕作模式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免耕种植增加了小麦主茎叶龄,群体增多,株高增高;但免耕播种使小麦次生根数量减少、根细、根短,产量与传统种植没有显著差异。免耕种植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在选择耕作模式时,秸秆还田免耕比直立免耕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奇台县自2004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到目前已经3年了,2006年免耕种植面积已达5670公顷,667米^2春小麦产量达到390.6千克,免耕种植比常规种植增产10.3%,且节约了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9.
一、选地、施肥 黄瓜应选择在前作不是瓜类,而且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土层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性微酸性土壤种植.采用起畦种植,起畦规格为畦面宽1米,畦高0.4米,沟宽0.3米.翻耕时结合施入基肥,亩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有机肥1500公斤.施肥前将吐磷酸钙混入有机肥料中堆沤2-3天,可提高过磷酸钙的肥效.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林业生态绿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启动,苗木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着眼于苗木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大规格绿化苗木的培育,是逐步走向区域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发展的新路子。以培育6年生法桐绿化苗木为例,一个经济周期(即从苗木到长成材的时间)内平均胸径10厘米,按市场行情价格每株90元,株行距2米×3米,每667平方米(1亩)栽植株数111株,按出圃大规格苗80%来看,每667平方米创产值111×80%×90=7992元,出圃小规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