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节水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作物根系区域局部灌溉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采取膜下滴灌技术,中低产田可增产30%,节约肥料34%~40%,节水50%以上,提高土地使用率4%~6%,抑制土壤盐渍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通过对滴灌棉田土壤水肥运移分布及施 相似文献
2.
3.
4.
5.
6.
1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地表灌溉、喷灌等技术相比,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最为节水、节能的灌水方式。由于膜下滴灌的配水设施埋设在地面以下,管 相似文献
7.
<正>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灌水施肥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9.
<正>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结合,通过精准灌溉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用药,适时为棉花提供所需的水分、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项节本增效技术,已在民勤县棉花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多年来播前要漫灌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砂田西瓜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砂田西瓜节水高产提供依据。[方法]在种植方式、播种时间、底肥、补水方式和灌水次数均相同的情况下,选用当前补水效果好的滴灌和保水效果好的地膜覆盖结合的方式作对比试验设计,观测蔓长、纵横径、土壤含水率、西瓜需水量和产量的差别。[结果]处理2(膜下滴灌株距1.5 m、灌水定额90 m3/hm2)比处理1(株距1.8 m、灌水定额60 m3/hm2)产量提高26.4%。处理2纯收入15 024元/hm2,处理1纯收入11 428.5元/hm2,前者比后者纯收入提高31.5%,但前者灌溉定额增加180 m3/hm2。[结论]处理2比处理1生长和效益均好一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Oryza sativa L.)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为水稻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的15个水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水稻单株有效穗、单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值累计贡献率达74.13%,且株高、实粒数、穗长的分量值较高。因此,产量的提高必须主要依靠提高单株有效穗数。[结论]在膜下滴灌水稻育种中,适当偏重选择单株有效穗多的材料就可增加选育出单株产量高水稻品种(系)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对膜下滴灌棉田全生育期内蒸散量及不同生育期日蒸散量的研究,可以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型蒸渗计对实际的蒸散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田全生育期内总蒸发量为438.3 mm,花期日蒸发量达到最大值(4.7 mm),棉花最大耗水时段为6月20日至9月10日,总耗水量265.2 mm,以每次灌水40 mm,约灌水7次,间隔时间8~9 d;土壤深度5 cm时,微型蒸渗计逐日土壤蒸散量大小表现为膜内不封底膜外不封底膜内封底膜外封底,在开孔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微型蒸渗计口径越大,蒸发量越小;降水或灌溉以后,棉田的蒸散发以土壤蒸发为主,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变为棉花蒸腾为主,蒸发量也随之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17.
膜下滴灌高产棉花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棉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叶型棉花品种新陆早10号和大叶型棉花品种新陆早12号为材料,以低产棉(1 500~1 650 kg皮棉/hm2)为对照,研究高产棉(2 475~2 550 kg皮棉/hm2)群体的冠层结构特征。[结果]皮棉产量达到2 550 kg/hm2的棉花其群体的冠层结构因品种而异,小叶型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在盛铃期为3.92~4.04,盛铃期至吐絮期保持在3.11~3.39;全生育期平均叶倾角(MFIA)在40.76°~42.56°,群体直射辐射透过系数(TR)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D)在盛铃期分别为0.120~0.130和0.129~0.153,在吐絮期分别为0.156~0.180和0.175~0.197。大叶型品种的LAI在盛铃期为4.14~4.38,盛铃期至吐絮期保持在3.32~3.54;全生育期平均MLA在49.17~53.31,TR和TD在盛铃期分别为0.113~0.117和0.139~0.171,在吐絮期分别为0.135~0.171和0.169~0.237。[结论]棉花品种不同,实现2 550 kg皮棉/hm2所要求的冠层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不同供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滴灌春玉米养分吸收规律,为科学制定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0、210、300、390 kg/hm2,记为N0、N210、N300、N390)对春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的影响.[结果]在成熟期N210、N300、N390处理较N0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2.70;、41.08;、32.08;.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高峰期分别出现在出苗后28 ~ 85、85 ~ 108、28~43 d.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和地上部、根系干物质及氮素累积增加,但过高施氮量(390 kg/hm2)导致干物质和产量降低,而地上部磷钾积累量一直呈现增加趋势.根系氮磷钾累积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吐丝期,N210、N300根系氮素累积量较大喇叭口期分别增加了145.1;和217.4;,而N390处理氮素积累量与N210接近,磷素累积与N0接近,钾素累积量小于大喇叭口期.[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施用氮肥春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累积量均增加,但过量施氮抑制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及氮素积累,且不利于对磷钾养分吸收,尤其在吐丝期,过量施氮对根系磷钾的累积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2009年春季在河北省进行了保护地黄瓜滴灌试验和滴灌水分在土壤中运行的观察。结果表明:土壤绝对含水量(SAWC)与土壤水分张力(SMT)存在相关性。粘壤土SAWC(22.73%时,SMT=0.104 026×SAWC-2.866 41MPa,SAWC≥22.73%时SMT=3.527 1 lgSAWC-5.175 9MPa;粘土SAWC≤17.78%时SMT=0.108 329×SAWC-2.228 37MPa,SAWC(17.78%时SMT=1.530 3 lgSAWC-2.127 5MPa。据此计算,壤粘土温室越冬黄瓜的越冬期和初瓜期土壤水分张力应为-0.31~-0.25MPa,春季结果期为-0.13~-0.07MPa,但无论那个时期均不应高于-0.58MPa。保护地滴灌滴孔滴水速度以750 mL/h为宜,滴灌对土壤营养元素分布没有不同于漫灌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