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快速、高效、准确地测定苎麻叶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Cd含量,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扫描光谱结合苎麻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Cd含量的化学测定值,基于化学定量学方法,采用定量偏最小二乘分析法(QPLS),运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对比各模型性能参数,筛选出最优定标模型并用检验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Cd建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38、0. 9810、0. 9882、0. 9874。半纤维素绝对误差均在1以下,误差较小;Cd的预测值和化学值的绝对误差在0. 04以下,误差小,故可选择该模型对苎麻叶半纤维素和Cd含量进行快速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推动苎麻产业发展、更好地利用好苎麻副产物麻骨,快速、高效、准确的获得麻骨化学成分越发重要。试验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苎麻麻骨化学成分,以化学测定值为对照,采用定量偏最小二乘分析法,建立苎麻麻骨化学成分含量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苎麻麻骨化学成分预测模型各成分相关系数较高,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937、0.9772、0.9850和0.9916,分辨度在6.63~12.71之间。苎麻麻骨化学成分含量模型对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的预测绝对误差分别在-0.25%~0.015%、-0.845%~0.155%、-4.735%~2.895%和-2.835%~4.08%之间,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故该模型可初步用于苎麻麻骨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以200份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建立3种茎秆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研究更快速、准确地测定玉米茎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4 017.94~8 053.28、4 017.94~8 067.89和4 027.08~8 928.20谱区内建立的测定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效果最好。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校正模型,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 9、0.925 1和0.926 5,校正标准差分别为1.57、1.68和1.18。选取30份玉米茎秆样品作为检验集对模型进行验证,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外部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 9、0.891 1和0.905 0,其预测标准差分别为1.57、2.14和1.49。同样选取30份茎秆样品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 3、0.944 2和0.891 8,交叉验证标准差分别为1.87、2.32和1.43。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质量较好,能快速、准确测量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苎麻中果胶含量的可行性.对62个苎麻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及果胶含量的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信息与果胶含量的校正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04.利用该模型对16个验证集样品进行果胶含量的预测,预测标准差为0.21.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快速测定苎麻果胶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四季苎麻的化学成分随生长期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苎麻生长期的延长,原麻中脂蜡质、半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而果胶、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能量指标的测定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5个杂交种及其22个亲本自交系的茎秆热值及其化学组分的测定,结果表明:秸秆热值与秸秆产量和子粒产量关系密切;不同材料间、同一材料不同部位间的热值及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材料的热值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增多,半纤维素含量逐渐减少;热值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间有密切相关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0 523.6+13 273.4X1+15 908.9X2,初步确定纤维素、木质素作为秸秆的主要能量指标;根据热值、产量性状结果,认  相似文献   

7.
四季苎麻化学成分与生长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四季苎麻的化学成分随生长期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苎麻生长期的延长,原麻中脂蜡质、半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而果胶、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快速测定苎麻中纤维紊含量的可行性.以80个样品组成校正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信息与纤维素含量之间的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726.利用该模型对22个样品的纤维素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7%.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可以快速测定苎麻纤维素含量,对苎麻育种和优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茵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麻茎中的脱胶菌活茵量、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亚麻原茎中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16.57%、7.82%、19.4%、18.4%和21.01%;脱胶完成时,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82.1%、17.0%和11.4%;在接种后发酵2h内,亚麻麻茎中的水溶物由16.57%迅速降至7.93%;接种后发酵2h-4h,脱胶茵活茵量的增加幅度最大,为5.88倍;麻茎中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完整子粒为实验材料,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其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数学模型,光谱预处理结果表明采用矢量归一化和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分别建立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效果最佳,外部验证结果证明校正后模型预测结果与化学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6 9和0.924 0。  相似文献   

11.
以66份苎麻材料为检测对象,常规化学方法测定苎麻粗纤维含量,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其光谱,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苎麻粗纤维含量的校正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7,标准偏差为0.78。用16个验证集对所建模型预测效果进行外部检验,预测值与化学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2,表明近红外光谱法用于苎麻粗纤维含量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茵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麻茎中的脱胶茵活茵量、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亚麻原茎中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16.57%、7.82%、19.4%、18.4%和21.01%;脱胶完成时,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82.1%、17.0%和11.4%;在接种后发酵2h内,亚麻麻茎中的水溶物由16.57%迅速降至7.93%;接种后发酵2h-4h,脱胶茵活茵量的增加幅度最大,为5.88倍;麻茎中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遮荫与收获期对苎麻纤维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收麻原麻的水分、水溶物、果胶含量较高;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较低。遮荫麻各化学成分含量表现出与早收麻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半年生组培苗的木质部不同发育时期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用Van Soes方法计算得到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含量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加。其中木质素与纤维素的含量随着生长发育趋于稳定状态,而半纤维素的含量从GX期开始迅速增加,直到SX期也没有出现趋向稳定的趋势;木质素/纤维素的比值在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木质素/半纤维素的比值及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比值在GX期均达最大。木质素与纤维素的相关性显著,积累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5.
棉子壳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常用的测量方法对棉子壳各组分的含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棉子壳的壳体质量分数在78%~84%,绒体质量分数在12%~16%;棉子壳壳体中各成分含量:半纤维素34.55%,纤维素24.85%,木质素31.68%,水分7.72%,灰分1.22%;棉子壳绒体中水分为5%~7%,半纤维素含量9%~12%,纤维素占66%~72%,木质素占13%~16%,灰分1.35%~1.5%.其各组分含量随批次、产地和季节等因素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苎麻叶面积测定的最佳方法,本研究进行了三种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对不同部位不同形状的苎麻叶片参数与叶面积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宽积系数法、鲜重系数法、干重系数法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构建的三种叶面积测定方法线性模型,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分别为:y1=0.7287x1+1.1145;y2=1.2041x2-16.805;y3=1.1385x3-11.983。并对各苎麻叶片参数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取样部位对长宽积系数、鲜重系数、干重系数均有显著影响,叶片大小对鲜重系数、干重系数有显著影响,叶片形状对长宽积系数有显著影响。在利用系数回归法测定苎麻叶面积时,应根据不同的叶片参数选择更为贴近的回归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17.
文中探讨了应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苎麻粗蛋白的可行性。以50个样品组成校正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近红外光谱信息与粗蛋白含量的校正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8。用该模型对10个样品的粗蛋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苎麻粗蛋白含量的化学测定值与近红外光谱模型预测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预测值与化学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4%。可见,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建立苎麻粗蛋白预测模型并测定苎麻粗蛋白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测试香蕉茎秆总固体含量(TS)和挥发性固体含量(VS)及香蕉茎秆固体剩余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采用蒸汽爆破法对香蕉茎秆进行预处理,探讨不同压力及维压时间下对香蕉茎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组分的降解程度,分析蒸汽爆破预处理优缺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香蕉茎秆的组分被不同程度破坏,当压力为3.5 MPa,维压时间为4 min时,香蕉茎秆中半纤维素含量由预处理前13.33%降至4.36%,降解率高达67.29%,纤维素含量由48.33%降至39.15%,降解率为18.99%,木质素含量由14.62%降至6.52%,降解率为55.40%,总体含量由76.28%降至50.03%,降解率为34.41%。说明蒸汽爆破技术对香蕉茎秆固体剩余物的预处理效果比较显著,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汉麻纤维化学组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温活性染料,对多种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组成成分对汉麻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汉麻纤维与其它纤维素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和上染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果胶和木质素的含量对汉麻纤维的染色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果胶的影响较木质素更为明显,汉麻纤维的染色性能与苎麻接近,但比棉纤维要差,更低于再生纤维素纤维。  相似文献   

20.
烤烟K326色素含量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烤烟K326叶片色素含量与冠层高光谱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以高光谱参数为自变量的烤烟叶片色素含量的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相关的波段分别有769、797、782和818个,其中90%以上的波段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性最高的波段分别为1 846、1 846、1 846和1 843 nm。各色素含量均与高光谱参数SDy的相关性最高,构建的函数模型分别为:y=10373x2+1096.2x+29.803、y=-0.0023x3-0.0256x2+0.0559x-0.0665、y=13387x2+1421x+38.803和y=10.451e76.029x。经差异性检验,估测值和实测值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利用高光谱技术进行烤烟叶片色素含量的监测是可行的,可为烟田科学管理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