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永远的旗帜     
展现新中国现代化农业风采的大型三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第一犁》,近日在中央一套节目黄金强档隆重播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作为黑龙江垦区北大荒人的第三代,观看这部纪录片时倍感亲切和自豪,对北大荒先辈们的崇高敬意油然而生。虽然我没有亲历第一代北大荒人与冰雪严寒作斗争的故事以及把莽莽荒原建成万顷良田的过程,但生在北大荒,长在北大荒,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前,《春归雁》的词作者吴汉杰先生辗转联系上我,请我寄一本八五七农场建场60周年画册《耕耘录》给他,言词颇为恳切。年届八旬的吴老,尽管已离开北大荒50多年,仍然深深眷恋着为之奉献、为之歌哭、为之骄傲、为之挂怀的黑土地。这份生死不渝的感情,让我和身边的同事感动不已。从那时起,我开始查寻《春归雁》的历史痕迹与社会影响,并和吴汉杰、李乃文等老北大荒人多次电话交流,得以重温那段岁月、那份情怀和那些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7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李晓明来到北大荒工作,与黑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热爱这片土地,它见证我的成长与收获,也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李晓明用简单的话语诉说着对北大荒的热爱。扎根黑土地,奉献北大荒。在这个宽广的梦想舞台上,他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创造未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书写着人生的精彩华章。  相似文献   

4.
1958年,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下,10万转业官乓汇集到北大荒.我和爱人林齐秀一起转业到了北大荒,开始在八五八农场工作,后来调到牡丹江农垦局。在北大荒工作三年后,海南岛进行大开发.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进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爱你!"听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也因此爱上了北大荒这片沃土。北大荒的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春夏山花烂漫、绿染大地,金秋田野飘香、硕果累累。从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中专毕业后,我先后到佳木斯、哈尔滨等地工作,每次得闲都要跑到宝泉岭住上几天。那时候,我以为只是想回来看看学校、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兵     
正我叫李志鸿,1949年3月5日出生。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我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繁荣,参与了北大荒的开发建设。70年来,北大荒的山水养育了我,农垦的生活锻炼了我,使我从一名稚嫩的垦荒新兵,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农垦老兵,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著名作家韩乃寅小说《岁月》改编、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北大荒50年风雨历程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破天荒》近日在黑龙江绥凌农场开机。据悉,该剧汇集了陈康、张含等资深演员,当年北大荒走出的著名演员濮存昕、姜昆等也将在剧中客串部分片断。 据导演周小平称,剧组主创人员实际上年初就已经进驻拍摄地,但由于环境恶劣、拍戏周期长,来了几  相似文献   

8.
张昱 《现代农业研究》2019,(10):148-150
从荒芜辽阔的“北大荒”建设成现代农业领域航母的“中国饭碗”,是北大荒精神铸就了 这样的大荒奇迹。三代北大荒人孕育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 神集中展现了最强烈的时代活力和生命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 展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如今,面对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北大荒人与时俱进,深化垦区集团化、农 场企业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 形成我国农业领域的航母。血与火铸就的北大荒精神历久弥新,其时代内涵一直不断更新,鼓  相似文献   

9.
正北大荒版画,在版画界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用独特的语言,表现了北国边陲地域文化特色,记录了北大荒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北大荒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彰显几代北大荒人浪漫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受,它是黑土地的艺术瑰宝,是北大荒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北大荒人,北大荒版画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它是开启我理想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珍藏的资料中,保存有一组北大荒建设初期的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可以直观地了解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和北大荒精神形成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老照片的拍摄者是谁,本人已无从查考,只能表示歉意了。我是1958年3月从原青岛海军基地转业参加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转业军人,转业时年仅22岁,为副排级准尉军衔。  相似文献   

11.
北大荒往北     
正北大荒往北/离开了我的故乡/过咫尺走天涯/我与家隔江相望北大荒往北/承载着我的梦想/历艰辛拓荒野/我挺起大荒脊梁北大荒往北/锻造着我的刚强/跨国界再创业/我书写时代辉煌……这是一首新时代北大荒人的歌,是一群志士奋斗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亲人的歌,是他们在恶劣环境下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用无私无畏的壮举抒发壮志情怀的歌。北大荒往北,是俄罗斯。偶然的一次对外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北大荒是中国农垦的一座丰碑。2018年3月,当哈尔滨市红旗大街175号那块大理石墙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几个大字换成"北大荒集团"的时候,不少人眼里含着泪水。这里有不舍的泪水,也有不甘的泪水,更有壮行的泪水。第一代北大荒人不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第二代北大荒人不甘心,这是一片人间天上难寻的土地,可为什么我们艰苦奋斗了几十年,却依然存在体制不顺、机  相似文献   

13.
20多年前,我们北大荒文联一行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在兵团文联举办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为我们报了一个节目,点名让我和考察团的一位女同志合唱一个"北大荒啊,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这是很久以前在北大荒流传的一首民谣,在电影《老兵新传》中曾被作为插曲。尽管这个主持人并无恶意,但我还是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可能看过电影《老兵新传》,但他对北大荒的印象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于是,我立即予以更正:"我们唱一首《北大荒人的歌》。"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土生土长的第三代北大荒人,我的根在这里,心也在这里。2015年的毕业季,我来到普阳农场党委宣传部工作,迄今正好两年。初来乍到,由于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我的任务是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单位领导并没有给我安排具体的新闻采访工作。于是我购买了大  相似文献   

15.
<正>一种优秀的精神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种优秀的精神。黑龙江农垦自1947年开发建设以来,在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产生了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成就了黑龙江农垦事业,同时也锻造派生出了黑龙江农垦会计精神。一、黑龙江农垦会计精神的内涵黑龙江农垦会计精神是在特定的北大荒环境和北大荒农垦事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黑龙江农垦广大会计人员在垦区各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我不是明星,我是普通一线工人;我没有华丽语言,我只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是黑龙江农垦千千万万建设者中的一员,我将以全国劳模的崇高荣誉为新的起点,不忘来时路、勇攀新高峰,用实际行动践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向世人展示新时代北大荒职工风采!”  相似文献   

17.
从1958年号称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以来,转业官兵以及其他移民们将荒蛮改造为文明,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煤炭基地,形成了新型农垦城镇。转业官兵开发建设黑龙江军垦农场有着深远的环境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改变了北大荒的人居生存环境,开始了农垦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变了北大荒的文化教育环境,塑造了北大荒精神。从消极方面看,影响了北大荒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期冀从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历程中探求其环境影响并获取某种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一把大荒米     
"中华大粮仓"北大荒,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之说而为世人所向往。风姿豪放的北大荒人,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向世人展现着"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家是什么呢?家是沙漠里的绿洲,是生活的港湾。 日历已经翻到了1978年,屈指算来,来北大荒下乡务农已经10年了。一起下乡的知青中,许多人在北大荒结了婚。我已年近30,快成老姑娘了,何况回北京的日子遥遥无期,只好下决心:结婚。  相似文献   

20.
<正>走出大学校门已10个年头,我的青春10年和家乡二九○农场紧紧绑在了一起,作为第三代农垦人,选择留在北大荒无怨无悔。我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见证、记录了农场的快速发展变化。其中,让我永生难忘的是2013年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那一年,农场境内的黑龙江、松花江水位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