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田东县1989年晚稻桂晚辐大面积发生恶菌病.9月中旬发病高峰,遍及全县13个乡(镇).发病面积28538亩,占晚稻种植面积的20.4%,其中林逢、平马两乡(镇)尤为严重,发病面积占52.2%.主要发病品种为桂晚辐,病株率高的71.43%,平均13.25%.其他品种轻发生.禾苗受害,植株徒长,叶片发黄,最后枯死,全县损失粮食约一百万公斤.据田东病虫测报站了解,发病原因为:1.多年种植来自病区自种自留的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2.
1987—1989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仅在上海市崇明县局部田块发生,至1989年,全县大多数乡水稻田均有发病,据对发生较重的西部地区6个乡统汁,发病4.23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3.44%,其中发病率达5%以上的占4.24%、发病率20%以上的占1.22%。病害发生后,轻者引起水稻粒重下降、出米率低、严重的基至造成失收。预计全县因细菌  相似文献   

3.
安庆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症状类型、症状表现时间、不同时间种植类型水稻发病差异、当前主要发病品种(或组合)、白背飞虱在本地发生规律、田间病丛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有典型和非典型、重症和轻症之分;在双季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混栽地区,以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发生较普遍,早稻发病较轻,这与白背飞虱在本地的发生期同各种时间种植类型水稻易感病生育期吻合程度有关;不同类型水稻发病程度不同,籼型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梗、糯稻,似与白背飞虱嗜食杂交稻的习性有关;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如奥两优28、华安3号等部分品种发病严重;病丛(株)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晚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对比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dl)是水稻植物检疫对象病害。据浙江农大报道,水稻发病后,一般减产15%~25%,轻病田约减产6%~10%,重病田约减产40%~60%。据黄齐望报道,我省1975年在余江县曾有发生。上高县于1990年首次在蒙山乡肖坊村发现该病发生面积约1hm^2,后米历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晚稻比早稻重。为探讨晚稻不同品种间有无抗病差异,2008年笔者选用12个品种,在老病区同块田中进行了抗性对比测定。通过详细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全州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早稻发生为害重,晚稻发生为害轻,常年晚稻为轻发生,个别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内,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下。2003年全州县晚稻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稻纵卷叶螟,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2万hm^2,发生面积1.31万hm^2,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6.
水稻细菌性条班病属全国检疫对象,近两年来,由于调种频繁,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逐年扩大和加重,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情况总结如下:一、发生概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县的发生特点是:早稻很少发生,主要为害晚稻。该病在我县首次发生于1984年晚稻,仅限于2个乡,发生面积470,亩由于防治不彻底,留下大量菌源,加之通过群众串种,使病源随之扩散,同时部分单位和个人调种时不严格检疫  相似文献   

7.
乐安县位于抚州地区西南部,与稻瘿蚊常发区赣州地区宁都县相邻,以前从未发生过稻瘿蚊。1998年7月3O日在紧邻宁都县的坪溪乡沪元村苦竹和合溪村小组一季晚稻上首次发现稻谋蚊为害,7月31日至8月5日又在坪溪乡徐庄村及金竹乡坪车、流舍村一季晚稻上见稻瘿蚊葱管,标葱率低的O.5%~1%,一般41%~26%,高的45%。~90%。9月初、坪溪乡的引水、严坑、坪溪村和招携镇茶园村上堡村小组一季晚稻以及谷岗乡登仙桥村二季晚稻上也出现稻梁蚊为害状,使全县稻瘿蚊发生面积从8月上旬的21hm2扩大到78hm2,全县有4个乡(镇),9个村发现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银川市郊区以北,属春麦区,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银川平原上。近几年,小麦吸浆虫也在发生、蔓延。1984年麦红吸浆虫全县共分布在7个乡(镇),而全县只有11个乡(镇),1985年扩大到8个乡(镇)55个村,440个农业社。发生面积达16万亩,占小麦面积的91%。当年吸浆虫大发生,损失小麦达512万公斤。  相似文献   

9.
水稻胡麻叶斑病(Cochliobolus miyabeanus)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昭平县一直是轻发生,2004年后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已逐年上升为当地水稻的主要病害.晚稻受害程度明显重于早稻,2008年晚稻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发生,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为近20a罕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水稻褐条矮缩病曾在崇阳县普遍发生,至1986年达到发病高峰,发病严重的田块水稻产量损失率超过50%。我们通过选用抗(耐)病品种、成片种植等措施阻断传毒昆虫在早、晚稻和不同熟性品种上传毒,使水稻褐条矮缩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此病在我县基本绝迹。但近几年来有恢复和扩展之趋势,据2009年调查,褐条矮缩病在全县各地均有一定面积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永修县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永修县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共有23个晚稻和一季晚稻品种发病,发病面积230hm^2,品种间发病率9.0%~74.3%。对该病的症状特点进行了观察记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江西气候异常,水稻、棉花病虫的发生为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现分析报告如下:1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概况1.l水稻病虫害属偏重发生年份,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5953113.4lunZ。其中早稻病虫重发生,略重于1997年,发生面积3095726.7hlnZ;晚稻病虫中等发生,明显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2857386.7hm'。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稻瘟病、纹枯病和晚稻稻自蚊,偏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和一季晚稻稻飞虱、早稻稻纵卷叶螟、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和北部三化螟。l。2棉花病虫害总体发生水平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504266.67hm',其中棉铃虫重发生,尤…  相似文献   

13.
韦德明 《广西植保》1999,12(2):31-31
水稻三化螟是邕宁县水稻害虫之一,其第二、四代分别为早、晚稻的主害代。本县1998年三化螟发生程度,早稻属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0.77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23%,经防治后仍损失稻谷43.6万kg;晚稻属轻发生程度,发生面积为713h...  相似文献   

14.
水稻瘤矮病发生流行有一定的突发性。总的情况是早稻发生轻,晚稻发生较重。但晚稻的发生流行与早稻病源及传毒昆虫有密切关系。本文从越冬侵染源、早稻后期叶蝉发生量及晚稻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分析探索了发生规律,制订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1989年8月我县新兴乡发现水稻细条病,随即全县范围进行普查,共波及8个乡、2600多亩晚稻,101亩杂交稻制种田。我县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1)烧掉病稻草。(2)发病田用20%叶青双100g兑水50kg,喷雾防治,用高锰酸钾加食盐冲水防治。(3)集中处理田边各种杂草、稻桩。(4)有病种子由县种子公司收购,翌年一律选用无病稻种,并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叶枯病Cercospora oryzae Miyake 又名狭窄条病。褐条病,是我省过去未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病害。此病在我县于1979年首先发现在县农科所的早稻田里,发生面积达200亩,严重田块,每亩减产2—3成。发病后曾采用多种杀菌剂进行防治,均未见效。1980年,全县近万亩早稻发生了条叶枯病,以广陆矮4号发病面积最  相似文献   

17.
方养平 《植物检疫》1993,7(2):152-152
我县自1987年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下面简称细条病)以来,经过5年综合防治,取得一定经验,效果显著。 1991年全县早晚稻种植面积50.31万亩,实行综合防治细条病面积26.7万亩、占53%。细条病发生面积从1990年8532.45亩,下降到1991年4891.75亩。  相似文献   

18.
朱耀强  万长征 《江西植保》2001,24(4):121-122
20 0 1年 ,乐安县二晚稻瘿蚊大面积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948.3 hm2 ,占全县二晚种植面积的 1 3 .92 % ,占已发生乡 (镇 )二晚种植面种的 2 7.40 %。据统计 :标葱率发生在 2 %以下的有 83 4.5hm2 ,标葱率发生在 2 %~ 1 0 %的有660 .3 hm2 ,标葱率发生在 1 0 %以上的有 453 .3hm2 ,其中无收面积 1 3 3 .3 hm2。1 今年稻瘿蚊在乐安县发生特点1 .1 发生早、分布广、为害重 今年首次在早稻上发现稻瘿蚊为害 ,6月下旬早稻和一晚上即发现稻瘿蚊 ,比 1 998、1 999年早近一月 ,比2 0 0 0年早 3~ 5d;7月下旬一晚进入为害高峰 ,二晚秧田上出现稻…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温州山区稻瘟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泰顺等山区80个乡(镇)的单季稻(晚稻)发生严重的稻瘟病,发病面积近6 193.33 hm2,有333.33 hm2因穗瘟而绝收,是温州市20多年来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笔者分析了导致2010年山区单季稻(晚稻)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一是种植感病品种多;二是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三是农民防治不到位.提出了选育种植抗性品种、加强预测预报、做好技术培训、把好用药关,做到有效防治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水稻黄化萎缩病又称霜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Thirum et al.)是我市稻田一种偶发性病害,一般年份零星发生,不引起人们注意,但1992年晚稻此病严重发生,造成很大损失。据调查,全县发病3万余亩,重病株颗粒无收,一般损失在50%以上,全县共计损失稻谷300万公斤以上。原沟溪乡五十都村,共有水稻800亩,其中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