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成  张善忠  林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02-9304
[目的]研究防治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及用法。[方法]对患有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黄颡鱼用硫酸铜、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硫酸锌、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制剂、福尔马林和优马林6种药物在3个浓度下使用遍洒法进行正交叉试验,以确定安全有效地防治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药物及剂量。[结果]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制剂对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优马林、硫酸硫酸锌次之,硫酸铜、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治疗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最佳药物是硫酸锌和聚维酮碘制剂,其用药浓度为:硫酸锌0.60 mg/L、聚维酮碘2.00 mg/L;优马林0.50 mg/L也是治疗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1、斜管虫病。当水温在12~23℃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斜管虫会大量繁殖,侵袭并布满鱼的皮肤、鳃及鳃丝缝隙,皮肤、鳃等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  相似文献   

3.
车轮虫病是鱼类重要的常见纤毛虫病。近年来,对传统化学药物耐药的车轮虫和小车轮虫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复方中草药联合苯扎溴铵治疗河鲀、黄颡鱼和草鱼车轮虫病的典型案例,以期为类似病例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食盐液。常用浓度2%~4%,即每1虫、黏细菌等,预防鱼类细菌性00千克水溶入食盐2~4千克。在10~15℃水温时浸洗鱼体10~15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车轮虫、斜管疾病和某些寄生早引起的鱼病。  相似文献   

5.
杨淑玺 《新农村》2007,(1):23-23
1·食盐溶液常用浓度2%~4%,即每100千克水溶入食盐2~4千克。在10~15℃水温时浸洗鱼体10~15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车轮虫、斜管虫等,可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2·高锰酸钾溶液按50克水加1克高锰酸钾的比例配制。在20℃以下水温时,浸洗鱼体20~30分钟,可杀死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也可预防锚头鳋病。3·漂白粉溶液按100千克水加1克漂白粉的比例配制,在水温10~15℃时,浸洗鱼体15~30分钟,对预防细菌性鱼病有较好效果。4·硫酸铜溶液按100千克水加0·8克硫酸铜的比例配制。在水温15℃以下时,浸洗鱼体20~30分钟,可预防鳃隐鞭…  相似文献   

6.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 水霉病 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  相似文献   

7.
草鱼(Cl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全国性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4—5月是草鱼车轮虫病的高发季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草鱼车轮虫病是由原生动物车轮虫引起的,全年均有发生,水温在20℃左右开始流行,以春夏季流行最盛。发病鱼体鳃丝分泌大量黏液,鳃丝边缘发白,患病鱼体往往焦躁不安,可以通过全池泼洒杀车灵,或者是苦楝树枝叶煮水全池泼洒,并且施药3 d后,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治疗草鱼车轮虫病,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谢岗  海波 《新农村》2007,(10):24-24
清水100千克加入食盐2~4千克,在10—15℃食盐水中浸洗鱼体10~15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车轮虫、斜管虫、粘细菌等。可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东龙 《农家致富》2006,(1):45-45
特杀(鳗鱼,鳜鱼) 功效 本品是最新强力协同作用的消毒杀虫剂,对杀灭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钟形虫,小瓜虫等纤毛虫类有特效;对防治嗜水气单胞杆菌,爱德华氏菌,柱状屈桡杆菌,粘球菌,弧菌等致病菌都非常好的效果,且在水体中具有较长时间抑菌功效,是其他杀菌剂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寄生虫引起的草鱼鳃病的组织病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草鱼的隐鞭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及中华鱼蚤病六种寄生虫性鳃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寄生虫性鳃病均可引起鳃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粘液分泌亢进,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又因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危害鱼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病理变化又有很大差别,对鱼危害较大的均为变质性炎,如隐鞭虫病;对鱼危害较小的则属增生性炎,如中华鱼蚤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草鱼的隐鞭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及中华鱼蚤病六种寄生虫性鳃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寄生虫性鳃病均可引起鳃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粘液分泌亢进,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又因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危害鱼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病理变化又有很大差别,对鱼危害较大的均为变质性炎,如隐鞭虫病;对鱼危害较小的则属增生性炎,如中华鱼蚤病.  相似文献   

12.
鳜鱼养殖过程中,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经常并发,危害很大。尤其是鳜鱼苗种培育阶段,如不及时防治,往往导致苗种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3.
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均为重要的鱼类纤毛虫病。近年来对传统化学药物耐药的纤毛虫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用中药治疗团头鲂小瓜虫和车轮虫混合感染的过程,以期对类似病例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此时用药可保证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在春季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积极做好春季鱼病预防工作,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春季鱼病的特点:一是由于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鱼类损伤,为细菌侵入开辟了通道。这类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竖鳞病和烂鳃病,另外赤皮病、疖疮病、打印病也会发生。二是春季鱼种经过越冬,体质较弱,而此时某些寄生虫大量发生,会侵袭鱼类,其中一种途径是侵入鱼鳃,引起发炎,鳃丝腐烂,如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现将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车轮虫病(Trichodiniasis)是由车轮虫(Trichodina)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腮等部位,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细菌、病毒感染或其他类型并发症的统称。针对目前车轮虫病标准性药物应用较少,非标准性用药缺乏理论支持的乱象,本文从车轮虫分类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入手,系统地梳理了该病各类防治药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分析认为中草药防治是其药物研发的一个较好方向,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4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沙那水库暴发斜管虫病,造成白鲢鱼种严重死亡。由于对症下药、及时治疗,病得到控制。2005-2007年,根据鱼类春季洄游特点,提前泼药预防,没有再出现鱼种大量死亡现象;本文对白鲢斜管虫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凌坚 《农家致富》2007,(3):45-45
斜管虫病,流行在初冬和春季,适宜水温12-18℃,20℃以上不易发生。华东、华中地区3~5月间此病最流行.华南地区冬春两季适宜繁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纤毛虫病是秋季河蟹常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虫体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等部位所产生的。多发生于秋季鱼蟹混养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一、主要症状病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体表、附肢有滑腻感。病蟹食欲下降,甚至不食,蟹体消瘦,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  相似文献   

20.
鳜鱼鱼苗斜管虫病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鳜鱼鱼苗阶段危害严重的斜管虫病的病症、诊断和相异于传统的防治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