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指出了林业生产中由于杉木人工林经营多采用纯林且连栽造成产量下降和地力减退的问题,选用杉木与乡土阔叶树种乳源木莲分别按9∶1和7∶3两种比例混交进行试验,杉木纯林对照,造林18年后比例分别调整为5∶1和6∶5。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模式林分的杉木林生长量、林分总蓄积量以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指标的对比,确定杉木与乳源木莲以最初比例7∶3混交,后经过间伐调整为6∶5比例的混交模式对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最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最好,从而为闽北山区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目前南方林区人工林针叶化引起的系列生态问题,发展阔叶树种造林,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桤木×杉木混交林各模式林分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的林分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由高到低为:行间混交、行带混交、株间混交、杉木纯林,以行间混交的乔木层生物量及生产力最高,分别为68.66(t/hm2)和6.86(t/hm·2a);混交林各经营模式的营养空间分布均比杉木纯林合理,能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3.
韦赤桉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树种经营的弊端,提高林分生产力,开展韦赤桉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韦赤桉×杉木混交林、韦赤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6种模式造林试验,对其7年生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种造林模式的保存率均超过87%;与3种纯林造林模式相比,林分密度为2505株/hm-2,韦赤桉与杉木1∶3比例混交和杉木×马尾松1∶1比例混交的两种造林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这两种混交造林模式下,韦赤桉、马尾松、杉木的生长状况均较纯林造林模式好,其中韦赤桉与杉木混交林的韦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韦赤桉纯林高出9.96%、19.82%和40.05%,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杉木纯林提高了24.89%、10.73%和69.23%.  相似文献   

4.
不同模式杉阔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杉阔混交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枫香和杉木+木荷2种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比较,在树高生长方面有极显著差异,其中以杉木+枫香混交模式生长最好,为8.47m,杉木+木荷模式次之,为7.93m。杉阔混交对促进杉木林的健康生长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庆新 《绿色科技》2023,(19):139-141+146
为探究混交造林对杉木与楠木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区的杉木-楠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混交模式下杉木与楠木的生长状况、林内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指标。结果显示:杉木在杉木∶楠木=1∶1混交模式下,平均胸径与平均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纯林模式,效果最显著;楠木在杉木∶楠木=1∶1混交模式下生长状况优于杉木∶楠木=1∶2混交模式;杉木∶楠木=1∶1混交模式下的林内气候条件最佳,土壤状况最好,最有利于杉木与楠木的生长发育。此结果可为杉木-楠木混交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杉木人工林皆伐迹地进行山核桃与杉木萌芽林复合混交经营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合混交经营模式中山核桃保存率高,生长好,虽然始果期迟,但结实量高。12a伐去杉木后,盛果期较纯林早,经济效益也比山核桃纯林高。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目前南方林区人工林针叶化引起的系列生态问题,发展阔叶树种造林,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桤木×杉木混交林各模式林分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的林分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由高到低为:行间混交、行带混交、株间混交、杉木纯林,以行间混交的乔木层生物量及生产力最高,分别为68.66(t/hm2)和6.86(t/hm·2a);混交林各经营模式的营养空间分布均比杉木纯林合理,能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8.
鄂西南退耕还林不同经营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鄂西南6种退耕还林经营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效益由高至低为厚朴+箬竹模式(密植茶园模式(杉木+毛竹模式(杉木+桤木模式(香椿纯林模式(日本落叶松纯林模式;混交模式比纯林模式的生态功能发挥更好。  相似文献   

9.
以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邓恩桉与杉木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混交模式下,邓恩桉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纯林,其中以7∶3 (杉木∶邓恩桉)的配置模式效果最好;混交模式杉木的胸径生长量也明显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10.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8年生不同混交方法和混交比例营造的杉木与南酸枣混交林(以杉木纯林为对照)的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以带状混交的生长量最大,块状混交次之,株间混交最小;混交比例以杉木∶南酸枣=7∶3的生长量最大,杉木∶南酸枣=8∶2次之,杉木纯林最小。  相似文献   

11.
云南保山地区农村用杉木为主的用材林树种与农作物间作的造林方式对村社林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着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其主要间作模式有杉木+ 农作物、杉木+ 茶叶+ 农作物。本文在对主要杉木混农组合类型介绍的基础上, 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同林龄楠木+杉木、鹅掌楸+杉木混交林的生长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造林9年后,鹅掌楸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均高于楠木,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差异不大,但胸径和材积显著小于纯林;2种混交林的经济产出均高于纯林,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7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促进杉木和阔叶树种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纯林生长好,只有杉檫混交林例外。杉木和木兰科观光木、乳源木莲、壳斗科红锥、格氏栲以及樟科的檫树、樟树混交造林,有利于发展珍贵阔叶树种种群规模,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杉木是我国重要速生用材树种,也是川南优质乡土树种。本文针对杉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通过其不同初植密度和经营方法对林分生长及效益的对比实验和分析,提出杉木在川南的合理初植密度和新的栽培方法,进行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闽北山地杉木纯林和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省建瓯市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及3种杉阔混交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林下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值均大于草本层,除杉木×鹅掌楸混交林外,其他2种混交林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值大于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则是灌木层大于草本层;混交林林下植物种类较少,优势种明显,且分布不均;4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在不同混交林中差异不大,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差异亦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改进闽北山地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大京水库集水区杉木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并研究杉木林群落演替过程的种群组成及群落结构变化,得出大京水库集水区杉木林群落演替的4个特点:1)大京水库集水区杉木林附近保存有常绿阔叶林,为杉木林演替奠定充足的种源;2)首先侵入杉木林地的常绿阔叶树种为日本杜英、黄瑞木和青冈等种类;3)演替树种的侵入通常是从杉木林的林缘和林窗开始;4)杉木林群落演替经过3个阶段,即杉木纯林、杉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其群落物种多样性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17.
林业苗圃地连作和轮作对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贵云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109-111,118
研究了林业圃地连作与轮作培育杉木、酸枣、厚朴等苗木的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用水稻等作物与杉木轮作后,杉木苗生长状况改善,土壤有效养分和速效养分增加。  相似文献   

18.
方志伟 《林业科学》2001,37(Z1):154-157
In this paper,the root system and their associated effect of mixed fore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Sassafras tsumu at eight-year-old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ssafras tsumu might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root system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growth due to the single root weigh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mixed fore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Sassafras tsumu was evidently more than tha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pure forest,an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mixed effects in mixed fore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Sassafra tsumu in different slope situation,which meant that the associated effect was better in higher slope situation than in lower slope situation,and which reflected in the effect of Sassafra tsumu to the height and D.B.H.growth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associated effec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roots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