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1)时间。一般果实采收前15~20天摘袋,晚熟品种可晚采3~5天,早、中熟品种应早采3~5天。如果太早,易使果面粗糙,且着色暗红而不艳,易发生日灼和轮纹病。如果太晚,果实含糖量低,味淡,不易着色,且采收后易褪色。  相似文献   

2.
采用果实着色面积、硬度和耐贮性均不同的3个苹果品种(系)粉红女士、金冠、94-15为长富2号苹果授粉。结果表明,长富2号苹果果实的单果重、果柄长度和粗度、着色面积与着色程度,贮藏期间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汁的吸光度值、透光率、黄色色差和总色差等各项指标均与授粉品种接近,而果形指数与授粉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果袋对梨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种果袋对5个梨品种(系)的果实进行套袋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梨套袋后果点普遍变小且不明显,大部分果实果面表现光亮、洁净、平滑、着色面积增加且色泽鲜艳,少部分品种果实表现不着色(八月红)、果面有锈迹(93-6-50)或果面粗糙(苹果梨)。  相似文献   

4.
艺术苹果的生产,必须在套袋的红色苹果品种上进行,在着色前摘袋后把制作的图案和文字贴在果实上,待苹果采收后,果面上图案或文字的遮光部分没有着色,整个图案和文字便被晒制到苹果上,这就是艺术苹果。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栽培的晚熟桃品种以燕红为主,该品种虽果个较大,风味较甜,但果实着色较暗,易裂果,果实硬度小,影响其商品价值。为筛选适合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发展的晚熟桃优良品种,我们开展了晚熟桃品种的引进和筛选研究,1999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通过大久保实生选种培育出的晚熟桃新品种秦王。经6年试栽、观察研究,秦王在河北省中南部表现出果个大、着色鲜艳、外观美、品质极佳、不裂果、栽培管理容易,是一个优良、晚熟、耐贮运鲜食桃品种,适合在当地栽培。  相似文献   

6.
2001年河北省辛集市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着色梨品种满天红,其果实酸甜可口,风味独特,9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时果面着鲜红色,晶莹光亮,外形美观。生产中发现有些果农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果实上色速度慢,着色暗淡无光,不能体现该品种的优良特性。为此,2003~2004年我们对满天红梨着色不佳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途径。1原因分析1.1树体结构不合理,果实光照不足满天红梨生长势强,且枝条多而较直立,若修剪不当,尤其夏剪跟不上,容易造成树体过高,枝条过密,1年生徒长枝多,有的果园甚至密不透风,直接影响树冠下部和内膛光照。果实被大量…  相似文献   

7.
以石硖、桂明一号、越南迟熟、杂交1-3、杂交2-7和桂龙晚龙眼为材料,研究6个龙眼品种(品系)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和果实品质,了解6个龙眼品种(品系)在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1)从6个龙眼果实纵径生长变化曲线可以得出:石硖、桂明一号、越南迟熟、杂交2-7龙眼果实纵径变化呈现"快-慢-快-慢"的规律,而杂交1-3则为"慢-快-慢",桂龙晚果实纵径变化为"慢-快-慢-快"的规律;石硖、桂明一号、越南迟熟、杂交1-3和杂交2-7龙眼的果实横径基本保持平稳的增长速率,而桂龙晚果实横径变化呈现"慢-快-慢-快"的规律;(2)6个龙眼品种果实品质方面,桂明一号果实纵横经和单果重最大,其次是杂交2-7,再者是越南迟熟和桂龙晚,四个品种果实均比石硖龙眼大,杂交1-3果实最小;在可食率方面杂交2-7最高,桂明一号、石硖居中,其余品种均比石硖的可食率低,越南迟熟可食率最低;在可溶性固形物方面杂交1-3最高、其次是石硖和杂交2-7,其余品种的可容性固形物含量不相上下;成熟期最早的是石硖龙眼,其次是杂交1-3和杂交2-7,再次是越南迟熟和桂明一号,桂龙晚表现特晚熟。  相似文献   

8.
果宝素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早凤和大久保桃等品种为试材,正常采收期以前4-3周进行叶面喷施,果实能提前着色5-10d(天),提早采收3-10d。提早采收不降低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减小单果重,提高了果品售价,经济效益显著。叶面喷施较适宜的浓度,早熟品种为100-150mg/kg,中熟品种为200mg/kg。  相似文献   

9.
红富士苹果尤其是长枝富士品种在低海拔地区很难着色或着色差。如何促进果实着色,是栽培的关键所在。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除选择易着色品种、合理确定栽植密度等基础措施外,更应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红富士苹果着浅红色或基本不着色,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采收的时间有关系。红富士苹果是晚熟品种,一般在10月下旬采收着色比较好。但有的地区在9月下旬采收,即便是着色好的品种,采收过早,着色也不好。二是用肥不当。科学施肥,是果树生产中的重要因素,按比例使用氮、磷、钾肥,果实着色就好。否则,单用氮肥,着色就差。三是修剪不当,树势生长过旺,叶片多而遮光,果实着色差,甚至背光面不着色。四是遇有秋旱,土壤水分少,空气湿度低,昼夜温差小,也是造成红富士着色差的一个重要因素。红富士苹果不红的原因及对策@潘继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新城!…  相似文献   

11.
<正>1防止裂果枣多数品种成熟期遇雨会发生裂果,裂果造成的损失常占枣产量的10%~30%。裂果多发生在果实开始着色变红到完全变红的脆熟期,多为9月上中旬开始着色的中熟品种前期花形成的果实。9月初以前成熟的品种和10月成熟的品种以及中熟品种后期花形成的果实极少裂果。发生裂果的年份都为雨季结束  相似文献   

12.
1影响苹果果实着色的主要因素1.1品种品种不同,着色状况差异较大,象嘎拉系中,皇家嘎拉较普通嘎拉着色好,丽嘎、烟嘎较皇家嘎拉好;富士系中条红富士较普通富士着色好,片红富士较条红富士着色好;秦冠中粉红秦冠、全红秦冠较普通秦冠好。因而选择着色好的品种种植不但可简化管理程序,减少劳动用工,而且有益于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 早红蜜该品种是日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品种。1.1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短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50g,最大350g。果皮底色乳白,极易着色,果面全红,外观极佳。果肉白色,带少量红色素,肉质细密,柔软多汁,口感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6%,  相似文献   

14.
新郁是通过里扎马特与红地球杂交选育的葡萄品种,具有粒大、肉脆、风味好、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西北地区主栽的晚熟鲜食品种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产量高、植株生长茂盛,且吐鲁番地区紫外线弱、栽培管理技术粗放等因素,果实着色不太理想.为改善果实着色,生产中多采用铺设反光膜、环剥、减少负载量、摘叶、套袋等技术措施,这些措施费时...  相似文献   

15.
果实分级首先将采收后的果实剔去小果、伤残果和病虫果等,选出成熟过度的果实在当地销售,其余的可供应外地市场。现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樱桃分级标准,一般分为超特等、特等、一等和二等4级,果实的大小要求分别为:大于10g、8.0—9.9g、6.0—7.9g和4.0—5.9g。果形上要求具有本品种典型果形,无畸形果或有少量畸形果。果面要求鲜艳光洁,无磨伤、果锈、污斑、日灼;带有完整新鲜果梗,不脱落;无裂果,无病虫害等。深色品种,一等及以上果要求具有该品种的典型色泽,着色全面,二等果颜色可略浅;浅色品种(那翁、雷尼等)4级果的着色面分别在2/3以上、1/2以上、1/3以上和略有着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李种质资源功能物质的科学评价与高抗氧化活性种质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李7个主要种和5份李杏杂交种等59份代表种质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还原Fe~(3+)能力(FRAP)和总酚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供试品种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异丰富,果实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呈显著相关,且不同种间或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美洲李(P. americana)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栽培欧洲李(P.domesitica)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最低。不同颜色李品种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差异不显著。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均值最大的是红色和紫红色品种,最低的是绿色品种。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较高的中国李品种有‘美丽李‘’奎丽‘’蜜李‘’紫玉’和‘绥李3号’。【结论】李种质间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异非常丰富;不同种或果实着色的李种质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红象牙丰亡是广西右江河谷地区丰亡果主栽品种之一,也广泛种植于广西其他地市及广东、海南、云南、四川等省。红象牙丰亡果实发育中后期如果面受光量大,则着色好,呈现艳丽的紫红色;若光照不足,果面着绿色或淡绿色,仅向阳面显现紫红色,其余部位着色不佳,极大地影响果实商品性。  相似文献   

18.
柑桔果实套袋完熟栽培技术 ,是将果实套上纸袋挂树越冬达到充分成熟以后采收 ,以提高果实品质的栽培方式。柑桔果实经套袋后 ,含糖量增加 ,含酸量减少 ,风味明显变佳 ,且果面光洁 ,着色加深 ,商品性增加 ,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简要总结如下。1 适宜套袋完熟栽培的柑桔种类品种早熟温州蜜柑、脐橙、胡柚、雪柑、甜夏橙等适合套袋 ,其中宫川温州蜜柑、脐橙套袋效果最好 ,而柑等不适合套袋完熟栽培。2 柑桔套袋完熟栽培技术2 .1 园地及桔树选择  1月最低气温在 - 5℃以下的地方不宜进行套袋栽培。避免排水不畅、冷空气易沉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二氢茉莉酸丙酯(PDJ)、茉莉酸甲酯(MeJA)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PDJ、MeJA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品种‘圣诞玫瑰’为试材,于转色期分别对果穗进行不同质量浓度(10 mg·L~(~(-1)),50 mg·L~(-1))PDJ、MeJA处理,研究花色苷、叶绿素、总酚、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等色泽、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a、b含量,改善果实色泽;PDJ、MeJA处理后红绿色差指标a*值以及颜色指数CIRG值显著升高,而果面亮度L*值和黄蓝色差指标b*值显著下降,果实着色程度显著提高。PDJ、MeJ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促进果皮中总酚、类黄酮的积累,改善果实品质。在改善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方面,同浓度PDJ处理作用效果优于MeJA;50 mg·L~(-1)PDJ、MeJA处理效果分别好于10 mg·L~(-1)PDJ、MeJA处理。【结论】2种不同浓度PDJ、MeJA处理均改善了‘圣诞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其中以50 mg·L~(-1)PDJ处理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外引番茄冬春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建军  徐来源  严传清  陈青 《蔬菜》2004,(12):34-35
番茄是人们主要的食用蔬菜品种之一。但目前国内的番茄品种果皮较软且薄,不耐运输,货架期短。为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耐贮运番茄品种,我们于2001-2003年连续2年进行了外引番茄冬春栽培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