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蓝莓学名越橘,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灌木小浆果果树。蓝莓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预防视力疲劳及防癌抗癌的独特功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我国对蓝莓引种栽培研究始于20世纪末,截至2015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达到31 210公顷,总产量达到43 244吨,其中蓝莓设施栽培面积达到560公顷,产量达到1 470吨,设施栽培成为我国蓝莓  相似文献   

2.
世界蓝莓生产历史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苑兆和 《落叶果树》2003,35(1):49-52
介绍了蓝莓的保健功能,种类和世界蓝莓的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2001年美国和加拿大的蓝莓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9.9%,栽培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85.5%,栽培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北高灌蓝莓品种。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蓝莓的基本概念,从中国蓝莓栽培面积、产量、设施栽培及品种等几个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详细分析了山东省的蓝莓产业,旨在提供全面系统的产业信息,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蓝莓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及其保健价值.在美国得到普遍栽培。我国的蓝莓栽培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栽培面积在不断增加。人们在大田栽培的同时.逐渐把蓝莓引入庭院进行栽培。蓝莓因其植株狭小.生长所需空间相对较小,适宜庭院栽培。庭院栽培蓝莓.春天可以观花,夏天品尝鲜果.秋天又能观赏红叶。  相似文献   

5.
《烟台果树》2015,(3):50
<正>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张,加上果树进入丰产期,青岛蓝莓产量急剧增加,价格也快速下落,但这一趋势还未波及到南方地区,江浙一带蓝莓价格目前看来依然很稳定。据《青岛晚报》报道,过去15年间,青岛蓝莓种植面积从零增加到现在的十万多亩,占全国1/3以上,产业总产值达21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由  相似文献   

6.
世界蓝莓生产和进出口贸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FAO、USDA等统计数据,分析了世界蓝莓生产历史和现状,栽培面积、产量、产值、进出口贸易和市场情况。对我国未来蓝莓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蓝莓产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莓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果树树种。目前世界上有6大主产区,北美、欧洲和日本是蓝莓最大消费和贸易市场;在亚太等新兴产区,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我国蓝莓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栽培面积位居全球第四,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化格局。本文就蓝莓的价值、我国蓝莓产业对世界蓝莓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蓝莓产业的优势以及蓝莓生产关键技术等方面,探讨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蓝莓营养价值高,近几年产业发展迅速。蓝莓栽培对土壤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土壤环境条件直接决定其产量及品质。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椰康、草炭土、珍珠岩、菌棒、园田土为栽培基质,研究了不同混合基质对南高丛蓝莓‘优瑞卡’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椰糠∶草炭土∶珍珠岩=2∶1∶1(D2)的基质,蓝莓植株地径最大,为7.7 mm,体积指数最大,为6 422 cm3,新生枝条数最多,为5.0,果实花青素含量最高,为1.07 mg/kg,口感最佳,是蓝莓改善品质、规模化基质栽培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蓝莓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的水果,当前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有限的野生蓝莓的产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蓝莓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唐山市丰南区自2013年开始引进栽植蓝莓133 hm~2进行示验示范,经过几年的实践,蓝莓在唐山地区栽培取得初步成功,2016年平均667 m2产蓝莓300 kg、效益近万元。1建园1.1品种选择目前适宜北方栽培的蓝莓品种有美登、北村、北蓝、北陆和圣云等。通过栽培观察,这些  相似文献   

10.
南美洲的蓝莓生产主要集中在南纬27—42&#176;之间的智利、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家,其中以智利和阿根廷的产量和栽培面积最大。1979年,智利率先从美国引进蓝莓进行试栽,以满足北半球蓝莓冬季市场的需求,1990年开始进行商业化生产。1993年,南美洲只有智利有蓝莓栽培面积700hm^2,总产量320t;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四川省蓝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突破蓝莓产业发展瓶颈,通过对四川省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栽培面积和产量、生态产区及优势品种、生产模式、品牌和市场、发展优势)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找出制约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近年蓝莓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病虫害也频繁发生,且逐年加重,导致产量低,品质劣。有统计表明仅上海和青岛地区就发现蓝莓病虫害49种,对蓝莓果实的危害造成蓝莓产量品质降低,严重影响商品价值,目前已报道的危害蓝莓果实的病害主要有果腐病,灰霉病及炭疽病;危害果实的主要虫害有果蝇,蚜虫,但在暖棚种植过程中发现对蓝莓果实造成危害的有另一种害虫—尺蠖,现将尺蠖对蓝莓的危害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蓝莓营养价值的进一步了解及认可,消费群体逐渐增大,蓝莓已经成为畅销水果。2008年开始,蓝莓栽培面积成倍增长,目前已遍布全球[1]。但蓝莓对栽培环境要求相对严格,首先是需要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生长,其次需要满足不同品种的需冷量和降雨量[2]。目前我国蓝莓栽培为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生产相结合,南方设施栽培鲜果提早到12月上市,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设施果树雪灾防范与减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设施果树促成栽培起自20世纪末期,现在全国设施果树栽培面积约50万hm2以上,900多万t[1],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其中辽宁省设施果树面积4万hm2,产量60万t。辽宁省处于温带果树和寒带果树的过渡区域,具有提前升温、促早果实成熟的光、热和低温等条件,是全国温室生产的发源地[2],特色水果葡萄、草莓、桃、樱桃、蓝莓、李、杏等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崔庆宝 《落叶果树》2014,46(5):63-64
为使蓝莓提早成熟上市,提高经济效益,新泰市天宝镇蓝莓产区进行了拱形大棚栽培,面积20余hm2,占全镇栽培面积的30%.4年生以上树平均666.7m2产量900kg,5月20日前后成熟,比露地栽培提早20天以上,效益提高1~2倍.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笔者总结了蓝莓保护地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蓝莓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及特殊功效的一种新兴小浆果果树[1]。蓝莓设施栽培可提早上市,避免了花期霜冻、采果期遇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蓝莓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设施内蓝莓因湿度大、通风不良和品种抗性差等问题易受灰霉病的危害而造成产量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使灰霉病成为影响设施蓝莓盆栽发生普遍、危害程度重的病害之一。为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危害,现将生产中对灰霉病管理和控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蓝莓基质栽培可以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提高蓝莓产量,引起了我国种植者极大的兴趣。蓝莓基质栽培一般通过滴灌设备进行施肥,但是由于肥料液配制复杂,且需要根据蓝莓生长状态调整施肥液浓度,一般种植者较难快速掌握。笔者前期在南京开展的研究发现,基质栽培体系下施用包膜控释肥,也可以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1年生南方高丛蓝莓蓝美1号移入栽培基质后(图1),5月初施入COMPO巴萨克14-14-  相似文献   

18.
正灰霉病是蓝莓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在露地、设施栽培中均有发生,但发生普遍程度不同,其中尤以冬暖式大棚栽培中灰霉病发生普遍、危害程度重。蓝莓灰霉病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可侵染蓝莓花、果实、叶片、果柄以及枝条等部位,对蓝莓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在长期指导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蓝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1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取蓝莓产量的确切数据,对666.7m~2面积的6年生蓝莓植株进行了成熟期全程分期测定。结果表明,兔眼蓝莓灿烂品种平均单株产量16.6 kg,最高24.1 kg,666.7m~2产量1776kg,与美国高产园的产量相当;兔眼蓝莓灿烂品种采收期长达7周,适宜的采收时间为1周1次;根据所测园片的植株整齐度和当年的气候条件分析,还有增产的潜力;目前中国兔眼蓝莓盛产期果园666.7m~2产量最高仅500~800kg,说明中国蓝莓的增产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蓝莓栽培面积和产量居全球首位,但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低,标准化、简约化生长技术不完善成为制约发展的原因。为增强其行业竞争力,提高国际影响力,该研究根据IBO(international blueberry organisation)数据,依托蓝莓产业现状、生产技术发展及贸易情况等方面,以育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趋势为突破口。对蓝莓产业的发展做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为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