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经营林木具有漫长的生长期和投资回收期,有人说它是“劣势产业”,永远竞争不过第二、三产业。可是在江苏里下河地区,他们因地制宜与农作物、渔类、菜蔬等间种、套种、混种(养),建立起以林为主的复合经营系统,不仅改变了里下河地区滩地、沼泽环境,充分利用了土地、时间、空间,综合经  相似文献   

2.
刘金龙 《林业科学》1992,28(4):384-385
江苏里下河滩地过去主要生长芦苇,由于地下水位降低,自然植被芦苇等日趋衰弱,80年代前后,以林-农、林-渔、林-牧等相结合的滩地开发得到迅速发展。黄宝龙等研究了林农复合系统的结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配套的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提出了林农复合经营是较为理想的滩地开发方式,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是适合的树种,适宜的造林密度为4×1.5m,对林农复合系统的生产力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对复合系统中各组分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探讨较少。本文拟对池杉的根系及林龄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综合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洞庭湖区垸外滩地因地制宜地推广杨树造林,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等生产作业方式,木材生产、林下间种直接经济效益显著,由此形成的滩地森林生态系统天螺防病、防浪护堤等社会、生态效益突出。可见:滩地以林为主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不失为湖区人民摆脱血吸虫病困扰、发展地域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江苏兴化里下河地区湖荡滩地引种湿地松获得成功.经对造林5年的湿地松调查,草渣土地的平均树高4.60米、胸径7.68厘米,分别比水稻土地的平均树高3.69米、胸径6.06厘米增加24.66%和26.73%,生物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里下河滩地开发中,形成了不同的人工立地类型,本文通过对I-69杨在不同立地类型条件下,个体结构、树冠结构及生长量的研究比较,总结认为采用筑垛开发滩地的整地措施是培育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关键。研究结果为里下河地区大面积开发滩地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兴化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境内河沟纵横,素有“锅底洼”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359万亩,其中耕地191.7万亩,非耕地118万亩(含滩地17.02万亩)。从1979年开始在周奋乡崔四村开发滩地,营造池杉林,至今已采用林经,林粮、林渔等林农复合模式营造池杉速丰林基地28534亩,其中以林为主的垛田造林21791亩,林粮间作式埂田造林3493亩,以养殖为主的鱼池埂造林2050亩,造林、养鱼并举的复合型造林1200亩。为了总结综合开发经验,不断优化开发模式,提高林农复合经营效益,使林木生长和间作效益同步增长,促进滩地开发的稳步发展。现将主要造林模式及林木生长和间作效益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里下河滩地开发中,形成了不同的人工立地类型,本文通过对I—69杨在不同立地类型条件下,个体结构、树冠结构及生长量的研究比较,总结认为采用筑垛开发滩地的整地措施是培育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关键。研究结果为里下河地区大面积开发滩地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里下河地区滩地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省林学会于1984年3月28日至4月3日,组织了里下河地区滩地造林的现场考察,参加考察的有南京林学院、南京林校、省农林厅、省林科所和扬州市以及江都、高邮、兴化、宝应县的教授、专家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共三十多人、考察组实地考察了江都县渌洋、高邮县川青、兴化县舜生、宝应县天平等八个现场,听取了四个县开发滩地植树造林的情况汇报,讨论了下一步进行科学论证的要求和任务.通过考察,一致认为,里下河地区滩地造林的潜力大,效益高,意义深远,初步统计,四个县有滩地近56万亩,目前可利用的面积有25万多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林农间种模式具有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等特征。遵循核桃间种模式物种组合原则,提出核桃—茶树、核桃树—核桃苗、核桃—杉木苗、核桃—魔芋、核桃树—生姜、核桃—刺包菜6种核桃间种模式实践。分别对每种间种模式的栽培管理技术及产量、效益进行阐述。认为核桃间种可以改善林木下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降低抚育成本,达到以短养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收获的产品可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并培养一批林农和林业科技人员,为林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林业正向高效林业发展,林农间作是充分利用林业土地资源、实行长短结合发展高效林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模式之一。为使间种农作物获得优质高产,我们在新洲县涨渡湖林场一分场对林农间种的农作物进行了施用 ABT 4号增产灵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兴化市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水网地区,境内河沟纵横.滩地较多,素有“锅底洼”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23.9万hm’.耕地12.8万hm’。非耕地8万1。m‘,其中滩地1.1万hm’。1979年以来,汗始在周奋乡崔四村开发滩地,营造池杉林,至今已采j石林经、林粮、林渔等多种林农复合模式营造池村速上林基地19OZhm’。其中以林为主的垛田式造林1453hln’,埂m式林粮间作造林233hm‘;以养殖为主的龟地便造林13沁n。‘,造休养坦共举的复合经营型8OI。m’。1993年以来还营造意杨基地林ZOOhm’。为了总结综合开发的经验.提高林农复合经营效益,不断…  相似文献   

12.
我场于1976年在湖滩低洼地营造一片面积为52亩的水杉林,林地早期间种,现已开始间伐,经济效益很好.林地位于我场园林场境内,属里下河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宁省西部地区杨树更新造林的不同林农间种作物对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试验,表明不同的间种作物对杨树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间种西瓜的林地与其它间种作物对比无论是树高生长还是地径生长,都具有明显优势。建议间种用水较多的作物对苗木的生长有利,解决了水的供给问题,也就能为杨树的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修枝强度、林农间种、异龄林等因素对洞庭湖洲滩钉螺孳生的影响,对拐棍洲有螺滩地杨树人工林的螺情分布进行了长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杨树林,修枝次年林分内的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低于修枝当年,其中1/3修枝强度次年林分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较修枝当年分别降低了68.00%和80.80%。林农间种的杨树林较翻耕不种和不耕不种的杨树林抑螺效应显著,翻耕而不间种的杨树林,活螺框出现率与不耕不种的1年生杨树林一样,但活螺密度却较不耕不种下降了47.20%。异龄林营造后,活螺密度大致呈下降趋势,营造后的第2、3、4年时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分布较营造当年下降73.33%、50.00%、77.67%和75.96%、43.94%、83.85%。林分郁闭后,全面翻垦的林分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比不翻垦的林分低直至趋于零。除了高程(32.64m)较高的林分外,其他高程全耕不种林分内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低于全垦间种。  相似文献   

15.
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具有季节性水淹的长江滩地上不同高程及间种与非间种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较系统的测定与研究,按相对生长法建立了估测林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害虫函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7年生杨树人工林生物量23~27t/hm^2,净生产量为3~11t/hm^2.a.生物量与净生物量均随高程增高而递增。6年生杨树人工要间种和非间种条件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48.31t/hm^2.a和8.5t/hm^2,间种提高  相似文献   

16.
楠竹造林后,实行农、林间种,以耕代抚,既可增加收入,又能改良土壤,是促进幼林生长,加速郁闭成林的有效抚育方法。实践证明,凡是经过合理间种的林地,一般3—4年就能郁闭成林,因此“农林间种”已得到生产部门的广泛采用和推广。林农间种,必须以抚育竹林为主。在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具有季节性水淹的长江滩地上不同高程及间种与非间种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较系统的测定与研究。按相对生长法建立了估测林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幂函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7年生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为23~27t/hm2,净生产量为3~11t/hm2·a,生物量与净生物量均随高程增高而递增。6年生杨树人工林间种和非间种条件下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4831t/hm2·a和85t/hm2·a,间种提高了杨树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相似文献   

18.
兴化地处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具有十分丰富的滩地湿地资源。就如何建设生态水乡和绿化兴化进行了深入的论述:(1)兴化沼泽湿地是一种独特的滩地湿地类型,要积极保护,合理利用;(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仍是绿色兴化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问题;(3)林水结合是建设生态水乡和绿色兴化的最佳途径。最后还提出了3条有益的建议,即要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要将重点放在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建设上,拓展造林绿化空间;要广植杨、柳,创造水乡绿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嫩江沙地生态经济型沙地治理模式建设,充分发挥了当地生态经济效益高树种的优良特性,并通过林农间种、以耕带抚措施促进了林木生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20.
泥质海岸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建立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辽宁省泥质海岸地区的新植林地或幼龄林间隙地,采用林农复合措施,以林作为屏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间种农作物,生产粮食食品(玉米、大豆等)、饲草(苜蓿、田菁等)、林产品(紫穗槐、柠条等)、经济作物(蓖麻、月见草等),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建立了多种林农复合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