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结球白菜抗病育种的研究:Ⅲ.矮抗一号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4~1989年在对种质资源抗芜箐花叶病毒(TuMV)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系谱选择和母系选择法相蛄合的途径,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一号新品种。其特点:(1)高产: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达3121.5kg.比对照矮脚黄增产16.1%;(2)抗病:TuMV和霜霉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为22.17和5.8,比对照矮脚黄降低72.2%和87.1%。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3)优质:叶片重/叶柄重达0.70,比对照提高48.9%。雏生素C、灰分和叶柄中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对照,而粗纤雏含量低;(4)商品性好:植株矮,叶片大,叶柄短且宽,符合喜食白梗菜地区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2.
1991~1994年在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抗病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以93R-37(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四号三抗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夏季、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42.2和63.4t/hm2,比对照矮杂一号和矮抗一号分别增产22.9%和25.1%;(2)抗病: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85(HR),15.48(R)和10.10(HR);(3)优质:Vc含量比对照提高5.2%,有机酸含量低于对照,叶片和叶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矮抗一号;(4)耐热:热害指数低(9.75),比对照矮杂一号(42.50)降低了335%;叶片厚为0.55mm,是对照的1.49倍。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福州地区夏秋种植的青梗菜品种,在福州地区初夏引进青梗菜品种5个、秋季引进青梗菜品种6个进行品种筛选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福州地区初夏种植的品种有金品皇冠抗热2号和金品青松2号,产量分别比金品青松(CK)增产28.1%和20.7%;金品皇冠抗热2号耐热、耐湿,株型直立,叶绿色,叶柄绿色;金品青松2号耐热、耐湿性较强,株型直立,叶深绿色、光泽度好,叶柄绿色,叶面平展,商品性好。适宜秋季种植的品种有金品558和金品008,产量分别比清江白(CK)增产23.7%和11.2%;金品558耐湿性较强,抗病强,生长快速,株型直立,叶深绿色,叶片光泽度好,叶柄亮绿色;金品008耐湿性较强,抗病强,生长快速,株型直立,叶绿色,叶片光泽度好,叶柄亮绿色。  相似文献   

4.
1991~1994年在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霜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抗病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母本,以93R-37(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四号三抗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夏季、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42.2和63.4t/hm^2,比对照矮杂一号和矮抗一号分别增产22.9%和25.1%;(2)抗病: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5.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09(R),12.96(R)和1.54(HR),9.17(HR),23.42(R);(3)优质:叶片重/叶柄重分别比对照提高13.5%和25.0%,且有机酸含量低;(4)耐热:热害指数分别比对照矮杂一号(42.50)降低了100%和278%。  相似文献   

6.
<正>热矮001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速生、耐热、白梗类型不结球白菜品种,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种植。该品种夏季作菜秧种植,生育期30天左右,株高15.96厘米,开展度22.38厘米,叶片数约11片,叶长12.85厘米,叶宽10.04厘米,叶柄长6.33厘米,叶柄宽1.63厘米,叶柄比1.76,单株重22.49克。其株型直立、紧凑、束  相似文献   

7.
普通白菜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不结球白菜亚种、普通白菜变种中的南京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和短白梗、亮白叶、苏州青及矮抗青四个自交系,采用完全双列杂交D_1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旨在分析各杂交组合在与产量、品质和霜霉病抗性有关的28个性状方面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证明了Sprague等(1942)关于亲本选择选配的两个结论及其在白菜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普通白菜选择育种途径和选择选配亲本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配合力分析,初步选出了亮白叶、矮脚黄、矮抗青三个较好的杂交亲本和矮脚黄×矮抗青,矮脚黄×亮白叶、短白梗×矮抗青及亮白叶×苏州青等四个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优质不结球白菜新品种暑绿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获得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以其为母本,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暑绿。其特点为:(1)优质:叶片与叶柄质量比为0.67,高于对照品种;维生素C含量211.4~219.0mg·kg-1,干物质6.18~6.64g·100g-1(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39~0.41g·100g-1(鲜重),可溶性糖19.95~21.41g·100g-1(干重),均优于对照;粗纤维7.52~8.04g·100g-1(干重),低于对照。(2)抗病:对炭疽病、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5.98(HR)、17.20(R)、16.06(R)和13.96(R)。(3)丰产:区试试验的平均产量为85.30t·hm-2,比对照品种绿星增产5.0%;生产试验的产量为143.37t·hm-2,比绿星增产37.7%。  相似文献   

9.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96(R)和  相似文献   

10.
1. 热抗青.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一代杂种.叶色深绿,叶片大而圆;叶柄绿色,宽、厚、扁,叶片、叶柄比值大;抗逆性强,耐热性强,长势低,移栽成活率高,产量高,品质好.   2. 17号白菜.广东省农科院经作所和植保所选育的小白菜品种.199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长期满35~45天;株型直立,株高23.6cm,开展度35cm×35cm;叶片深绿色,全缘,有光泽;叶炳白色、匙羹形;单株重0.4kg;味甜质嫩,品质优良;较耐热,抗病毒病和霜霉病;夏播单产量21 150~ 22 500kg/hm2.适宜华南各省夏秋季栽培.   3. 二月白.江苏省南京市地方品种.生长期70天;株型直立,株高45cm;叶片椭圆形,叶色浅绿,叶面平滑;叶柄白,长15cm、宽4.3cm、厚0.6cm;单株重1.38kg.春、夏季可作菜秧栽培.   4. 火白菜.浙江省杭州市地方品种.生长期35天,6~8月均可播种;株型直立,株高29cm;叶片卵圆形,浅绿色,叶面平滑;叶柄白色,长16.5cm、宽14cm、厚0.4cm;单株重125g.   5. 热优2号.植株直立,株型散;叶片近圆形,绿色;叶柄白色,短而厚;抗热性强,生长速度快;纤维少,易煮熟.适宜夏季作20天左右苗龄的菜秧栽培;用种量22.5kg/hm2.   6. 青优4号.植株直立,株高35cm左右;叶片墨绿色;叶柄绿色,厚,粗纤维少,质优.可作菜秧栽培,用种量22.5kg/hm2.   7. 矮脚黄.系江苏省南京市郊区地方品种.植株较小,直立,束腰;叶丛开张,叶片宽大呈扇形或倒卵形,叶色浅绿,全缘,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白色,扁平而宽;适应性强,耐热力中等,耐寒较强,春夏季抗白斑病较差,抽薹较早;质地柔嫩,味鲜美,品质优良,纤维少,易煮熟.适宜在江南地区作菜秧栽培.   8. 矮杂1号.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以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作母本和短白梗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直立,束腰;叶片卵圆形,淡灰绿色,叶肉较厚,纤维少,组织柔嫩,味较淡;生长势强,较抗高温暴雨,抗炭疽病、病毒病,但抗软腐病和耐寒力弱.适宜在淮河以南作夏白菜栽培.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获得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以其为母本,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暑绿.其特点为:(1)优质:叶片与叶柄质量比为0.67,高于对照品种;维生素C含量211.4~219.0 mg&#183;kg-1,干物质6.18~6.64g&#183;100g-1(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39~0.41 g&#183;100g-1(鲜重),可溶性糖19.95~21.41 g&#183;100g-1(干重),均优于对照;粗纤维7.52~8.04g&#183;100g-1(干重),低于对照.(2)抗病:对炭疽病、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5.98(HR)、17.20(R)、16.06(R)和13.96(R).(3)丰产:区试试验的平均产量为85.30 t&#183;hm-2,比对照品种绿星增产5.0%;生产试验的产量为143.37 t&#183;hm-2,比绿星增产37.7%.  相似文献   

12.
经介体蚜虫传毒和植株病毒含量测试,中5,中4和多年生1号对小麦黄矮病(BYDV)表现高度抗病,系首次鉴出的小麦黄矮病抗源材料。对主要病毒株系组成GPY和DAV株系均抵抗,属于成株期抗病性,并且兼抗小麦黄叶病(WYLV)。  相似文献   

13.
秀青73-1——国审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审定证号:国审玉2005019号高产稳产:一般亩产650kg,高产可达1000kg。2003年国家黄淮海区试,比对照增产13.3%,居第1位;2004年国家黄淮海区试,比对照增产13.8%,居第1位;2004年国家黄淮海区试,比对照增产9.2%,居第1位。抗病抗倒:抗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等玉米病害,活秆成熟。株型紧凑,株高254cm,穗位107cm,  相似文献   

14.
绿星青菜的父母本是利用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经多代自交选育的高代自交系。该一代杂种生长势强,商品性绿优,适应性广。株高39cm,叶片数17-20张,单株重200-250g。叶片绿色,卵圆形,叶柄绿白色,宽厚略凹,叶片重与叶柄重之比为0.55。菜头大,束腰紧,外形优美,商品性好。夏季栽培,产量2.25t/hm^2左右,秋季栽培产量4.5t/hm^2以上。两年区域试验,绿星青菜比矮脚黄增产32.8%,比苏州青增产11.3%。适合全国喜食青梗菜消费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出适合我国华南地区种植的果底钝、果横径大、光泽度好、产量高、抗病强的白茄新品种,为华南地区白茄生产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抗青枯病优质自交系紫花矮白茄为母本,创新资源丰白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组合,对其组合力进行测定,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选育的白玉2号总产量比对照品种白玉白茄极显著增产27.4%(P<0.01,下同),果长(28.8 cm)、果横径(5.4 cm)和单果重(296 g)分别比对照品种白玉白茄增加7.5%、31.7%和42.3%;果底钝,果面平滑、着色均匀,光泽度好,且感观品质和理化品质均较优.区域性试验结果显示,春、秋季白玉2号总产量(41.56和38.28 t/ha)分别比对照品种象牙白茄增产9.6%和3.7%,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春季总产量比对照品种紫荣8号极显著增产22.5%;田间表现中抗青枯病.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选育的白玉2号适应性广、中抗青枯病、产量高,果实外观品质和理化品质均较优,适合华南地区春季和秋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停止使用化学杀虫剂1年后,调查梅菜不同品种上小菜蛾寄生性天敌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在矮脚白梗仔、三联种上发生2个世代,高峰期分别为11月中下旬与1月上中旬,其平均寄生率分别为20.83%与31.73%、16.71%与22.63%。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在矮脚白梗仔、三联种上发生1代,高峰期为11月20日,寄生率分别达28.75%、26.00%。将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合并,早中熟品种上寄生性天敌的作用比晚熟品种强。其中以矮脚白梗仔和大梗齐尾品种上的寄生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Exclusiv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分别为2.634 1和2.355 0,即如果排除寄生性天敌,小菜蛾将分别增长2.634 1倍、2.355 0倍。晚熟品种矮脚黒叶仔、陂(B)种上寄生作用较强,EIPC分别为1.639 9和1.589 4。  相似文献   

17.
光矮6号系我所1969年从珍珠矮11号复壮田里选出的一个变异单系,经培育而成。通过多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了高产(禾文)产。1972年亩产916斤,比珍珠矮11号增产3.25%;1973年在全县重点社队进行试验,据6个公社9个品比试点结果,除一个点的产量与对照种珍珠矮11号平产外,其余8个点的产量均居第一、二位,折合亩产为782.9——1015.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0.68—15.41%;1974年参加我所区域试验,亩产达到1265斤,居十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4.11%,在确山县水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品种抗大麦黄矮病毒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青稞品种进行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青稞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在供试25个品种中未监测到免疫(IM)和高抗(HR)材料;仅1份材料康青7号表现抗(R);云枝黑青稞、北青8号、甘青4号、藏青320、昆仑1号、长青裸大麦、黄青2号、藏青148、牡丹青稞、甘青3号、青海黄、北青6号、北青7号、昆仑15号和甘青2号15份材料表现中抗(R);甘青1号、新民元棱、双胚青稞、黄青1号、柴青6号、肚里黄、康青3号和冬青8号8份材料表现感(S);1份品种喜马拉雅6号表现高感(HS),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60.0%、32.0%和4.0%。将25份青稞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最长距离0.65作为最佳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8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与抗性类型完全吻合。[结论]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品种,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质栽培的生产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的4个白菜品种(矮脚黄、苏州青、上海青、上海五月慢)进行冬季大棚栽培,分析栽培后30、60 d 4种白菜品种形态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以棚内恒温环境为对照。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发芽时间和长至4叶期时间皆长于恒温栽培。生长30 d,大棚栽培环境下,矮脚黄形态指标变化不大;苏州青株高较恒温栽培增加,叶长、叶柄长增加;上海青叶宽减小,其他形态指标差异不显著;上海五月慢植株开展度降低,叶柄长增加。各品种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略有减少,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低温变温环境中,叶绿素含量直接制约白菜苗期生长时间和形态指标形成。生长至60 d,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叶宽、开展度、叶长等指标显著低于恒温栽培相应品种。低温、变温环境显著影响白菜的叶柄和叶宽指数,导致叶柄伸长、叶宽减少,叶面积减少。不同品种白菜根冠比无显著差异。苏州青、矮脚黄可在-1~-5℃下生长良好且可形成较好的营养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经介体蚜虫传毒和植株病毒含量测试,中5,中4和多年生1号对小麦黄矮病(BYDV)表现高度抗病,系首次鉴出的小麦黄矮病抗源材料。对主要病毒株系组成GPY和DAV株系均抵抗,属于成株期抗病性,并且兼抗小麦黄叶病(WYL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