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虫情监测是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的前提。直接观测虫情,常因树木高大而难以实现。对我国林业大害虫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已有较理想的模型,通过对林间落粪的调查来估计幼虫数。由于低密度虫情监测尤为困难,而用落粪作间接观测的价值就随之增加,林间一定时段内的落粪是幼虫种群在该时段内活动的结果,其分布则是该时段内种群分布的综合反映。可以设想,落粪分布与种群分布间存在一定关系。对落粪的调查取样,应建立在了解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为此,研究了低密度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及落粪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Iwao的平均拥挤度X与平均密度X的回归关系,对不同林型内楸蠹野螟各世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分析。在丰产林内,第一代幼虫遵从具有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K=2.62,第二代幼虫为普通的聚集型,在地堰楸间,第一代幼虫为普通的聚集型,第二代幼虫遵从具有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K=0.68。用不同的取样方法比较了取样精确度,明确了最适宜的林间调查方法是五点式取样。计算出各代幼虫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取样数。列出了不同林型、不同世代、不同树龄的序贯取样表。  相似文献   

3.
松阿扁叶蜂4龄幼虫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集指标法、幂指数法及m - x回归检验的测定,探讨了松阿扁叶蜂4龄幼虫期在林间树冠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该虫在林间的整株树冠上及不同方位、不同层次上均属聚集分布。用Bliach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来测定聚集原因,当λ<2时,聚集的主要原因由环境条件引起,当λ≥2时,除受环境影响外,还与成虫的产卵行为有关。把树冠内幼虫平均数与树冠各方位、各层次的幼虫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是密切相关,而树冠北面下层更具代表性,可代表整株作为最适抽样部位。  相似文献   

4.
雷州尾叶桉立木二元材积表与一元树皮率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雷州林业局的10个林场,按三个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类型的林分,典型选取样木707株,分径阶按二米区分段实测,分别选用幂函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回归演算,分剐编制雷州尾叶桉人工林(实生)立木二元材积表与一元树皮率表。  相似文献   

5.
根据竹螟幼虫在林间属聚集分布的规律,通过对竹绒野螟幼虫较低虫口在毛竹空间分布取样调查并经过相关分析,得出毛竹整株上的虫口与第九盘到第十八盘枝上的虫口为显著线性相关的结果,与前人研究的成果相互补充衔接。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春尺蠖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中能够采取较为合理的取样方法和取样数量,一九八三至一九八四年在镶黄旗亚力盖图林场对春尺蠖幼虫林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比较频数分布法和几种聚集度指标法对春尺蠖幼虫林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曹玉佩 《安徽林业》2010,(4):126-126
桃红颈天牛在果区以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翌春恢复活动,在枝干基部皮层下和木质部钻蛀成不规则隧道,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红褐色虫粪及碎屑,造成树干中空,皮层脱离,树势衰弱,常引起断折和整株死亡。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木蠹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木蠹蛾在北京是白蜡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根据1979年对北京市白蜡行道树的调查,遭此虫为害严重的地方被害株率高达80%以上,受害株常发生风折,枯枝,甚至整株死亡。同时幼虫在树干内排出粪屑,挂满树枝或飘落地上,有碍市容和环境卫生。1978至  相似文献   

9.
经八种聚集度指标的测定,竹螟幼虫在竹林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型。毛竹第10盘至第20盘竹枝上的竹螟幼虫量与全株幼虫量有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尤以第15盘枝以上的相关关系更为密切。根据竹螟幼虫分布的特点,确定了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序贯抽样的应用和调查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黑跗雪毒蛾(Stilpnotia melanoscela Collenette)是一种近几年来在武平县严重危害山杜英的新害虫。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幼虫以啃食叶片为害,常将叶片咬食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整株树只剩树干、树枝,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该虫在武平县1年发生7代,世代重叠,全年都有危害,主要以幼虫在叶片或地被物上越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广东信宜市八一林场及阳春市花滩林场的八角Illicium uerum 林出现树叶黄化、枝条枯萎,结果量极少,甚至整株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蛀梢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集指标法、幂指数法及m-x-回归检验的测定,探讨了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蛀梢期在林间树冠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该虫在林间的整株树冠上及不同方位、不同层次上均属聚集分布.用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来测定聚集原因,当λ<2时,聚集的主要原因由环境所致,当λ≥2时,除受环境影响外,还与成虫取食行为有关.把树冠内各方位、各层次的成虫均数与整株的成虫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是相关极显著,而南面、中层更具代表性,可代表整株作为最适抽样部位.  相似文献   

13.
紫胶虫以吸取优良寄主树上的营养和水分,维持它的生命活动。雄成虫交配后马上死亡,雌成虫泌胶和繁殖后代。该幼虫迁移传播能力很差,只靠涌散期爬行到它所适合的寄主二至三年生枝条上,成群固定下来就不动了。.若让其自然繁殖,紫胶虫本身世代混乱,难于摸索泌胶规律,不好掌握生产程序,同时紫胶幼虫在寄主树上固定过少,不能挖掘寄主树的生产潜力;固虫过多,不仅难以获得高产稳产,而且会导致寄主树整株死亡。人工放养可以创造胶虫所需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紫胶良种、合理利用寄主和适当控制固虫量,实行分片、分株、分枝及分别夏、冬代三年轮流放养(每年利用寄主树上的有效枝条一次),做到永续作业,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松毛虫发生世代和世代分化的复杂性,包括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油松毛虫等。发生世代因地区不同而异。在同一地区,由于松毛虫幼虫的滞育,常出现世代分化。世代分化比例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松林和不同树木之间都有差异。在同一地方,不同年份也有差异。滞育与幼虫孵化期、气候、生态条件和食料有关。本文还讨论了“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林业科学,1987,23(3)〕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白杨透翅蛾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子忠  米凌 《山西林业》2002,(4):22-22,28
1 需要进行防治与否的判断白杨透翅蛾的幼虫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苗圃地平均虫口密度每株 0 .0 7为防治指标 ,需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与否的判断用序贯抽样法进行。调查需在越冬幼虫出蛰至化蛹前一段时间内完成 ,一般我省南部为3月下旬至 4月上旬 ,北部为 4月上旬至 5月上旬。对不同的树种及品种、不同的林种、不同的林龄 ,要分别进行调查。调查林带用“Z”字形 ,片林用对角线、棋盘式机械取样法抽取样本 ,对抽取的样本逐一进行观察。据此 ,统计出累计调查株数及累计虫口数。一是枝干上有虫瘿 ,并有排粪孔及新鲜的纤维状虫粪 ;二是虽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竹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呈普通聚集分布。在较低密度下,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4株楠竹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进行化学防治以后,对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无影响。但因种群密度降低而使种群聚集程度提高。幼虫在竹梢中部的分布显著不同于上部,而与下部无显著差异。在株内取样调查时,以竹梢中部为最佳:进行样地调查时,以双对角线法取样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农药是当前林业上一种良好的微生物杀虫剂,具有高效无毒,不污染环境,残效期长等优点。我们在黄茂营公社黄茂营大队林场对10~15年生的青杨,用微生物农药HD—1、7216对杨毒蛾幼虫进行了两次防治试验。第一次即在6月上旬至中旬,幼虫4~6龄,第二次即在8月中旬,幼虫2龄。在每次试验中,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地做标准地,设标准株15~20株,选择与标准地条件一致的对照区。用各个不同浓度的试验,在林间进行  相似文献   

18.
杨小舟蛾生命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2003年,我们重点对杨小舟蛾第三代生命发育历程,进行定向观察研究,编制了三张世代生命表。对生命表有关因子进行分析,掌握了杨小舟蛾第三代种群变化趋势,确定3~4龄幼虫期为关健虫期,捕食因子为影响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关健因子。  相似文献   

19.
张志勇  刘贤谦 《林业科学》1991,27(2):140-144
本研究采用在相同生境不同发生年代的异地取样法,仅用一年时间,对一年一代的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ean L.)编制了7个单世代生命表,与用常规累积同种害虫生命表的方法相比缩短了时间,并与通过五年编制的5个单世代生命表比较,存活曲线相同,关键因子一致,各致死因子死亡率的大小顺序也基本一致。说明这种累积生命表的方法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胡启山 《湖南林业》2008,(12):28-28
一、危害症状。幼虫通常在实生树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串食,并造成不规则蛀道,蛀道和嫁接口处堆有褐色虫粪。受害植株表皮肿胀隆起.皮层开裂,愈伤组织被大量啃食。冬季过后,嫁接树抽不出新枝导致嫁接失败,若嫁接部位较低,会导致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