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在公共卫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从1955年开始对牲畜布病实施重点防控,经过30多年的努力,牲畜布病疫情已得到切实有效控制,1990年经农业部和卫生部联合验收,我省布病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但从2003年起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辽宁省牲畜布病疫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常见传染病。为了解黑龙江省牲畜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PCR方法对黑龙江省2012—2013年12个规模养殖场12个农村散养户和养殖的牲畜采集血清样品共5 170份进行监测诊断。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12—2013年牲畜布病平均感染率为2.21%,其中规模场平均感染率为1.91%,散养户平均感染率为3.12%;不同牲畜布病感染率为:羊5.44%、肉牛2.44%、奶牛1.13%、猪0.18%。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PCR阳性样品33份,其中规模场14份,散养户19份。通过牲畜布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黑龙江省牲畜布病流行状况,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分析总结2018年辽宁省布病监测情况,并与前四年的布病监测情况对比,从三间分布和动物种类分别分析,结论是各市牛羊均有布病感染抗体阳性检出,商品代场的群体阳性率高于种场和散养户,群体阳性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奶牛布病群体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总结研究布病分析流行规律和范围,指导布病防控。  相似文献   

4.
<正>1虎林市布病防控的工作现状2004年以来,虎林市严格按照《黑龙江省牲畜布鲁氏菌病检疫净化实施方案》的要求,集中开展了家畜布病检疫工作。截至2013年底,虎林市检出布病阳性牛62头、布病阳性羊160只,现已全部扑杀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病畜圈舍进行了清圈和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和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布病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当前,虽然全国畜间布病疫情平稳,但局部地区疫点仍有散在发生,部分地区奶牛布病疫情上升较快,老疫区死灰复燃,新疫区范围有扩大趋势。自2000年以来,全国兽医部门检出的布病阳性牲畜数量也逐年增加,不仅阻碍畜牧业发展,而且影响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目前布病的流行及研究现状,提出了综合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6.
布病是危害较大的人畜共同患病,因此,做好农村地区布病防控工作,是维护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具体落实农村地区布病防控工作要从疫苗免疫、饲养环境优化以及对牲畜密切接触的易感人群预先做好疫情防范工作这几个方向着手,本文将针对具体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规程,以试管凝集反应作为牲畜布氏杆菌病(以后简称:布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了寻找简便、快速、特异的方法,经过试验研究,一些国家已将虎红平板试验作为诊断牲畜布病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畜间以产仔季节为多发。牲畜患此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造成繁殖率降低,降低牲畜的存栏量,影响优良品种的改良。感染布病的家畜(牛、羊、猪)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均可含有布鲁氏杆菌。人是由于通过消化道、皮肤、粘膜、呼吸道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地区畜牧业主要以牛羊短期育肥为主,牲畜大进大出、调运频繁,动物疫病风险较大,尤其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不在国家强制免疫范围内,加之个体养殖户的不断增多,市场交易频繁,牲畜的流通加快,检疫、免疫、病畜的净化等措施跟不上,致使布病在吐鲁番地区乃至全疆、全国开始死灰复燃,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进而吐鲁番地区面临的布病防控形势也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10.
牛羊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其防治工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经经历了40多年,这中间取得过一些成绩和宝贵的经验,至90年代全国基本达到控制,部分地区已经达到稳定控制标准,但是随着牲畜流动性增强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加之人们对布病的警惕性放松,使布病又呈抬头之势。首先在偏远地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直至影响全国。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牧区牧民或基层一线兽医感染较为普遍,甘肃省自1942年首次在陇西报告发布病以来,其防治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90年代基本达到控制。但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牲畜流动性增强和防疫工作重心的转移,加之牧民们对布病的了解不深和警惕性放松,使布病又呈回升之势。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6):165-166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重庆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早在1905年就有布病患者的报道。2002~2013年,连续对全市38个区县奶用和种畜动物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间接ELISA进行初筛,用试管凝集试验和竞争ELISA方法进行布病抗体监测,基本掌握了我市牲畜布病流行动态,为下一步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 呼盟牛羊布病现状本盟牛羊布病从50年代后开始在12个旗市(除鄂伦春旗外)流行,1952年~1982年全盟牛羊布病血检平均阳性率6.9%。经过多年的防制,布病疫情在80年代得到控制。1981年~1990年检验牛羊和人的病料10665份,检出布鲁氏菌65株,出菌率0.6%;血检牛羊43314头(只),阳性1479头(只),阳性率3.4%。由于采取了免疫和扑杀病畜等措施,从1988年开始先后有7个旗市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办考核验收为控制和稳控旗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牲畜流动量大及基层兽医站体…  相似文献   

14.
牛羊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了养殖业发展,而且还威胁人类健康.文章结合牛羊布病的病原、流行性病学特点、发病机理,分析牛羊布病的防治措施,旨在保证牛、羊等牲畜的健康成长,促进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称,布病)是世界普遍公认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可以通过感染牛、羊、猪,造成牲畜流产、死胎等,严重影响牛羊产业发展。人感染布病虽然病死率比较低,但由于确诊不及时或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该病将转为长期慢性病,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近年来,全国畜间布病数高位运行,人间病例数持续攀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数据,2021年全国布病病例6.98万人,较2016年增长48%。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畜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疫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人间的感染率也明显升高.哈尔滨市各区动物检疫站按省市布病检疫净化方案要求,对辖区内存栏的牲畜全面进行了检疫净化和布病监测.以下是基层布病检疫净化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知识掌握与防护行为情况,2020年设计布病知信行调查问卷,对该地区91名职业暴露人群进行普查,并随机抽取218名非牲畜接触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09人中听说过布病者占60.19%(186/309),布病听说率在不同民族、年龄、是否职业暴露人群有统计学差异(P<0.01),汉族、30岁以上的居民、养殖人员的听说率较高;布病患病率为2.59%(8/309),其中职业暴露人群患病率高于非牲畜接触行业从业人员(P<0.001);布病知识知晓情况整体较差,且不同性别、职业人群知晓程度有差异(P<0.05),知晓率最低条目“布病可经消化道传播”在养殖人员和从业人员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养殖人群防护行为整体较好,但人畜分开饮水、按时接种布病疫苗的防护率低。结果表明:七里河区居民布病知识知晓度整体不高,养殖人员职业防护行为整体较好但存在防护短板,具有较高的暴露风险。因此,防疫部门应加强布病知识宣教,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行为指导,从而提高居民的布病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莫河畜牧场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牧场,全场有各类牲畜11,791峰(只、头),其中骆驼365峰。近二十年以来,该场家畜布病的检疫、免疫工作均未进行,疫情不明。我们于1984年七—八月,首先对该场的骆驼布病进行了检疫,根据对305峰骆驼的检疫结果,阳性反应32峰,可疑反应2峰,布病感染率为11.15%。  相似文献   

19.
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较为广泛的流行范围。近年来,由于我县及周边地区的牲畜养殖和交易日渐频繁,牛布病疫情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本文根据大量临床经验,总结了牛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和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有效防控布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回顾我省二十多年防治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历史,认为现行的牲畜以接种布病菌苗为主的防治措施在予防布病上有显著的效果。在牛、羊为主要疫源的疫区,坚持连年免疫,同时搞好卫生管理等措施,人、畜间的疫情就下降或静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