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生产组织方式随着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在不断地演变与发展。为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产业发展路径,文章基于产业演进的理论,采用西藏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西藏产业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不同文明阶段的演进特点和变化趋势。针对影响西藏产业发展的资源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根据产业演进变化规律和趋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构建了西藏产业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框架和发展路径:培育产业的生态文化;实施产业的知识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整合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效益;采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开展产业生态教育和产业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2.
海南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生态产业的概念、海南省发展生态产业的概况,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提出海南省构建和发展生态产业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东海水晶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持,该理念对东海水晶小镇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东海水晶小镇的发展存在下述问题:产业优势高端特色未能有效挖掘、产业集群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产业专业人才聚集未能有效发挥功效、产业生态文化未能有效凸显。结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东海水晶小镇可在创新发展方面做出如下对策:明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点抓手,突出定制水晶产业创新模式;明确产业集群绿色发展有效整合模式,突出产品集中化经营趋势;明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智力支持,突出精准智慧支持服务;明确地方产业特色生态文化,突出产业的"含绿量",助力产业对外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优化的背景下,阐述了宝鸡市涉秦岭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宝鸡市涉秦岭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宝鸡市涉秦岭重点生态功能区可以通过一体化联合发展、提升特色农业及生态工业水平、强化生态旅游发展等途径,达到功能区产业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产业与农村资源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GDP的环境成本巨大,发展生态产业是发挥农村资源优势,解决农村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出路。生态产业是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生态产业包括一般意义上生态农业和广义的生态产业。目前,我国发展生态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自然资源条件、环境质量、市场消费和科技供给等方面。我国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生态农业、绿化产业、生态观光休闲业、生态工业园、生态社区与人居环境,以及生态产业产品的营销与贸易。  相似文献   

6.
生态温泉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贵  龚雅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70-22072
阐释了生态温泉产业的内涵、发展驱动力、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以食物链原理和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生态温泉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优化的背景下,阐述了宝鸡市涉秦岭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宝鸡市涉秦岭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宝鸡市涉秦岭重点生态功能区可以通过一体化联合发展、提升特色农业及生态工业水平、强化生态旅游发展等途径,达到功能区产业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86-187
生态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产业,秦巴山区特殊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发展生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扶贫精准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9,(6):96-98
为深入了解毕节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状况,为其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其生态畜牧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及肉年、羊、禽蛋和生猪产业发展的成效进行总结,并从政策支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突出特色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客观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寻求新的驱动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价值取向的生态脆弱山区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和禁止,而通过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共生耦合、延伸产业链可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效益。从生态学视角,以产业共生理论、产业链理论分析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并通过陕南产业发展论证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省设施园艺发展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在叶菜类蔬菜越夏栽培和瓜菜冬春反季节栽培及花卉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海南省设施园艺的地位及发展的现状,指出目前还存在缺乏设施专用品种、引进的设施结构类型水土不服、无公害生产体系欠缺和设施抗灾减损能力不足,环控能力差等主要问题。文章认为,为实现海南设施园艺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强农民无公害生产意识,提高管理技术水平,重视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工作,发展冬夏兼用型大棚,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发展都市农业,利用海南省优越的气候条件使设施园艺业发展为低能耗生态产业,成立行业协会,同时提高采后处理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香蕉生产的主要产区.海南香蕉的生产对我国整个香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海南香蕉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优势、品质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在此基础上。采用作物区域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逐一通过对海南香蕉与其他香蕉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分析、海南香蕉同海南省内其他5种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分析以及1988-2007年海南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分析.以综合评价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海南省香蕉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但却缺乏生产效率优势。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南农产品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方法和农产品结构优化模型,对海南省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值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蕃薯、土烟、蔬菜、瓜类、水果、禽肉、菠萝、荔枝、柑桔橙、龙眼、芒果、橡胶、咖啡、茶叶、胡椒、腰果的产值足迹最低,其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糖蔗、奶类、禽蛋、香蕉的产值足迹较低,其生态经济效益较高;猪肉、淡水产品的产值足迹高,其生态经济效益低;谷物、大豆、海产品、槟榔的产值足迹较高,其生态经济效益较低;油料、牛肉、羊肉、木材的产值足迹最高,其生态经济效益最低。为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应优先发展林业(除木材业外),积极发展农产品种植业,限制发展畜牧业和木材业。  相似文献   

14.
分析海南沼气产业现状及海南发展沼气的优势,指出发展沼气对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作用,提出海南发展沼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彭宗波  蒋英 《热带农业科学》2010,30(9):89-92,101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海南热带农业的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生态农业转型的原理及特征,探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热带农业生态转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热区农业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理论,以海南某公司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独有的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科研成果为依托,构建从培育、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实践过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热区种质资源开发和构建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的诸多因素.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及生态省建设和甩掉农业欠发达省份的帽子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海南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生态资源化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南岛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而橡胶加工所产生的废水浓度高、水量大、处理不当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废水造成的污染一直制约着橡胶产业发展。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特点与性质、目前海南岛内对该种废水的处理现状进行阐述,并结合国外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情况,探讨海南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生态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气候资源优越,花卉资源丰富,但由于起步较晚,花卉产业基础较差。通过分析海南气候、花卉种质、土地及劳动力等资源特点,针对中国21世纪花卉发展的新形势,指出海南花卉业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台风、暴雨强度大,为此需增加防范设施,从而提高花卉生产成本;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产技术落后;缺乏宏观管理指导、合理布局和配套的优惠激励政策。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花卉;加强国内外先进技术学习与高新技术推广工作;完善花卉销售网络,落实有关扶持花卉生产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海南省2000—200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生态省以来(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366hm^2增加到2003年的1.2206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增加了0.8546hm^2,增长了233.5%.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直接因索;减少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提高其生态承载力.是实现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耕地、海洋和林地是海南的优势资源。海南生态比较优势明显,但经济仍不太发达,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建设生态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