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 ,绵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品种日益丰富 ,质量有较大提高 ,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随着农产品总量供求矛盾的基本解决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 ,由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监控不力等多种原因 ,农产品的有毒物质残留超标 ,“餐桌污染”严重 ,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出口农产品因药物残留超标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终止合同的现象不断出现 ,加入世贸组织后 ,…  相似文献   

2.
李建辉 《新农药》2005,(4):26-26
北京市京郊农民今后在田间施药有“准”了,配药可以不再随意了,从而减少农产品药物残留。在北京近日举办的市精准施药暨常温烟雾施药技术培训会上,市植保站在京郊全面推广精准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3.
渭北旱原优势农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渭北旱原自然资源和优势农产品发展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入WTO对该区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对优势农产品的贡献率、支持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普及等综合发展战略途径来增加区域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3月17日,夷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组织全区农资经营人员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培训暨农业投入品管理工作会议。会上培训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规,通报了当前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形势,对加强2009年农业投入品管理,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已给人民留下了深深地烙印,农田、地下水、河道的污染屡见不鲜。人类要幸福,远离疾病,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农产品安全不能只局限在农资或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上,而要从多途径寻找根本。  相似文献   

6.
《湖北植保》2012,(1):8-8
盲目地过量使用化肥以及施用不合理,会带来化肥养分污染环境的问题。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同时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造成严重的产地环境污染。滥用抗菌药物和药物添加剂,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等造成兽药残留超标,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增强,也可直接或间接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广西14个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陆续建成,  相似文献   

8.
从桂林市荔浦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保障、农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调查,发现存在农业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众多、标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细化法律、政策、制度,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壮大农业执法、检测等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增强硬件设备建设,提升监管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体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玉林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也不断得到了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玉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监管存在监管机制不全、监管对象和内容不明确、服务机制不全和法律责任不明、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门槛低等四大问题,并从法律定位、监管手段、监管服务体系建设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监管体系顶层设计、创新农产品生产主体和经营主体监管模式、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监管服务体系、完善质量安全限量和检测技术标准体系来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监管体系的创建。  相似文献   

11.
农药残留是目前农产品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则是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基质效应是影响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基质效应的定义、影响因素、检测方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基质效应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郑先荣  王命炯 《湖北植保》2015,(3):61-63,57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好坏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贮藏、运输企业的诚信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贮运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品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农业生产环境、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价格三方面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需要指导思想、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期性和现实性、质量控制等环节来保障其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规范和统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在中编办和国家认监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日前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简称“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中心下设4个职能处(室)和3个分中心。为做好这项工作,农业部发出了“关于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03]6号)对各地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提出了要求:通知说,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指导农产品生产、引导农产品消费、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措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5.
代建平 《植物医生》2011,24(2):50-51
近几年来,江口县对食品安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当地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2006—2009年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专项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存在的问题1)江口县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以农户自主生产为主,规  相似文献   

16.
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以来,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从机构建设、市场及基地监测、基地准出和台帐建立等方面开展质量安全监管,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并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要继续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就必须深入认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6-2009年山西省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蔬菜中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降低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二十一世纪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律和法规,为农产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战略、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的做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测预警、技术指导服务和创建绿色防控农产品品牌,探索基地建设与品牌创建模式。集成了适合本地的瓜蒌、石榴、草莓、桃、梨、水稻等一整套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设省、市绿色防控示范区10个,依托绿色防控示范区共培育出顺河早酥梨、大兴瓜蒌、宿迁籼米等3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5个农业品牌列入江苏省农产品品牌名录。辐射带动全区236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其中,绿色食品11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22个农业品牌列入江苏省农产品品牌名录。  相似文献   

19.
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lFOAM)的“有机农业和产品加工基本标准”。由于有机农产品在我国尚未形成消费群体,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虽然我国也发布了一些有机农产品的行业标准,但我国的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标准主要是出口国要求的标准。目前,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韩国等都已制定了有机农业及产品生产、加工准则性的标准。有机农产品的标准集中在生产加工和储运技术条件方面,无环境和产品质量标准。绿色农产品执行的是农业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绿色农产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生产技术、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确保安全消费的必然选择。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近年来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比较落后。本文通过大量数据调查,认真研究了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现行监管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难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建议,目的是对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