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黑龙江省32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2000~2010年间的逐日雨量资料,采用月雨量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黑龙江省侵蚀性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黒龙江省32个气象站日降雨量达到侵蚀性标准(≥12 mm/d)的降雨时间为8~15 d/a,各站点达到侵蚀性标准的年平均降雨总量为206~391 mm;年均降雨侵蚀力为103.22~295.51(MJ·mm)/(hm2·h·a),并表现出中部较高、东部和西北部低于中部的特征,且呈现出以明水为中心向西北、东南缓慢递减的环状空间分布格局。年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基本与年降雨量空间分布相似,但不完全一致;年内降雨侵蚀力分布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大致在7月份达最高值,各站点6~9月份的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81%~98%,全年降雨侵蚀力集中度很高。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黄壤坡耕地降雨侵蚀的产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对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降雨量、产流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进行通径系数分析,目的在于揭示重庆市黄壤坡耕地降雨侵蚀的产沙影响因子,为重庆市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降雨量、产流量与侵蚀产沙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土壤初始含水量与侵蚀产沙量关系不显著;产流量和降雨强度对侵蚀产沙量的总作用、直接作用和决策系数均较大,降雨量主要通过降雨强度和产流量对侵蚀产沙量起间接作用。因此,产流量和降雨强度是侵蚀产沙量的主要决策因子。试验中还有一些未考虑的因素影响侵蚀产沙量,这些因子可能包括未分析的土壤团聚体变化、土壤孔隙变化、风速和人为因素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推广兴文县红心猕猴桃种植,合理布局其种植区域,对兴文县僰王山种植园区的猕猴桃物候期和兴文县气候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兴文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对猕猴桃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兴文县,影响红心猕猴桃种植的关键气象因子有气温、降水和温差。并利用兴文县区域内15个观测站资料,以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雨总量、8月昼夜温差等气候因素作为区划因子,确定分区指标,采用gis技术对兴文县猕猴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兴文县猕猴桃种植提供科学区划。  相似文献   

4.
粗枝云杉纸浆材种源林分区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粗枝云杉天然分布区的地理、气象因子统计分析 ,证明年降雨量以及降雨月份分布不是影响粗枝云杉生长的主要因子。不同的种源林分间总年平均径生长量、前 30年年平均径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 /宽比值差异显著。经过综合分析 ,在四川省将粗枝云杉纸浆材种源林分划分为 4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陕西汉中市11个县(区)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标准气候资料,选取年平均气温和≥10℃的积温作为汉中市元胡种植气候区划因子,并建立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确定汉中市元胡种植气候区划综合指标,利用元胡气候区划的临界值把汉中市元胡种植区划分为适宜、次适宜及不适宜种植区,并分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风能资源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湖北省77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以及6个野外观测点的加密观测资料,计算了有关风能参数,对湖北省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湖北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汉江中游的主要风口、山体相对孤立的中高山区以及大型湖泊的周边地区等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的区域。由于湖北省北部山地较为破碎,从鄂北岗地到整个江汉平原均处于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其许多地方风能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鄂西的河谷盆地及鄂东的低山丘陵风能资源贫乏。  相似文献   

7.
以关岭享乐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分形分布理论计算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分析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的发生与前期有效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事件的累积频度和降雨量、产沙事件的累积降雨阈值和降雨时段之间均遵循分形分布的幂指数关系。利用分形分布理论结合喀斯特流域降雨、产沙情况可建立流域前期有效降雨模型,该模型计算出的流域产沙发生时的前期有效降雨量较传统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将日降雨量与有效前期降雨量结合可以确定喀斯特流域发生侵蚀性降雨产沙的降雨阈值,对喀斯特流域侵蚀产沙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是我国石斛的主产区,其中铁皮石斛是在云南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而有关云南省铁皮石斛种植适宜性区划的研究还不多。为了研究铁皮石斛在云南省的适宜生长区域,根据云南省的气候资源特点及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分析确定影响铁皮石斛生长分布的适宜性区划指标,选取年平均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极端最高温度、全年≥10℃活动积温、年降水量、海拔、年平均相对湿度7个气象因子作为种植区划指标,利用云南省109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及云南省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细网格推算。结果得到云南省1 km×1 km网格化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按照最适宜生长区、次适宜生长区、不适宜生长区对云南省铁皮石斛进行了种植区域划分,并给出了区划专题图,为云南省铁皮石斛的合理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重点地区农业气象未来一周,南方地区虽仍有降雨过程,但降雨强度较前期有所减弱。与常年同期相比,江南大部、江淮降雨量转为偏少。14日前后,陕西中南部、河南、山东西部、河北南部等气象干旱区将出现中雨、局地大雨,对气象干旱的缓解有利。未来一周,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基本接近常年同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前期苗情进展北方冬麦区大部处于抽穗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贵州核桃产业基地的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贵州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在GIS平台上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分别绘制贵州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土壤适宜性区划和地形因子适宜性区划,综合得到贵州核桃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贵州省总体上位于核桃种植生态适宜和最适宜区,种植生态最适宜区为贵州毕节市、遵义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以及黔西南州和黔南州南部和黔东南州北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贵州核桃产业基地的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贵州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在GIS平台上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分别绘制贵州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土壤适宜性区划和地形因子适宜性区划,综合得到贵州核桃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贵州省总体上位于核桃种植生态适宜和最适宜区,种植生态最适宜区为贵州毕节市、遵义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以及黔西南州和黔南州南部和黔东南州北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日降雨数据估算降雨侵蚀力,以此来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通过分析安康市及周边4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逐日降雨数据,基于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计算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安康市降雨侵蚀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分布特征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降雨侵蚀力在年际变化上与降水量呈现一致的特点,年际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关性较大,降雨侵蚀力的趋势系数结果表明降水对土壤侵蚀的能力基本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雨侵蚀力在年内的变化特点是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的97.2%,最大月份为7月,占全年的23.8%。研究结果为安康市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针对玉米生长发育特点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为湖北省春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利用湖北省76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和1990—2010年春玉米观测站生育期观测数据,构建多年平均气象要素栅格数据库并确定当地初播期。以7 d为步长,基于气象要素栅格数据对全省春玉米5个不同播期的气候适宜度进行空间计算,并统计各台站不同播种期春玉米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确定春玉米不同播期遭受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综合考虑春玉米气候适宜度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结果,采用加权平均多指标法计算综合指数,选取综合指数最高的作为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中部及北部、鄂东南大部、鄂东北东部局部地区最适宜的播期为3月5—10日。鄂东北的孝感市大部、黄冈市部分地区、江汉平原的荆门市东北部、鄂西南的宜都市、鄂东南南部局部地区最适宜的播期为3月11—20日。最适宜的播期在3月下旬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的荆门市西北部和荆州市的南部、鄂西北的襄阳市南部等地。鄂西地区及鄂东北的随州市最适宜播期主要集中在4月上中旬。最适宜播期在4月下旬及5月上旬的地区比较少,零散分布于鄂西地区。全省大部春玉米适宜播期主要集中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极少部分地区在4月下旬及5月上旬播种,结果与全省各地实际播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4.
依据南涧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区域自动站常年地面观测气象资料,采用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相对湿度、土壤p H值、≥10℃积温和海拔高度6个因子作为南涧茶树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将南涧茶树种植气候区划划分为4类区域。结果表明,南涧县茶树种植气候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涧县南部的公郎镇、无量山镇和小湾东镇,无量山和哀牢山层峦叠嶂,气候温暖湿润,具有茶树生长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详细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对区划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明确了陕西省风能资源的时间、地域分布状况以及风能资源量,对陕西省风能资源进行了区划,并进行了分区论述。在风能可利用地区实地考查的基础上,就陕西省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降雨是重要农业气象因素。大连金石滩1990~2012年降雨调查结果,年平均降雨572.3mm,各年降雨量波动较大,没有明显规律性趋势。每年3~11月平均降雨是以8月为峰值呈抛物线状分布。夏季防洪排涝、抗旱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推广兴文县红心猕猴桃种植,合理布局其种植区域,本文对兴文县僰王山种植园区的猕猴桃物候期和兴文县气候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兴文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对猕猴桃生产的影响;并利用兴文县区域内15个观测站资料,以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雨总量、8月昼夜温差等气候因素作为区划因子,采用GIS软件对兴文县猕猴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在兴文县,影响红心猕猴桃种植的关键气象因子有气温、降水和温差,红心猕猴桃适宜种植区域包括大坝苗族乡、石海镇、九丝城镇、僰王山镇、毓秀苗族乡部分地方、麒麟苗族乡等乡镇或交界山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紫色土上植被自然恢复过程3个阶段的研究, 总结了遂宁组紫色土的母质侵蚀规律, 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符合降雨-植被-侵蚀耦合的Langbein和Schumm关系, 植被恢复对母质侵蚀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第2阶段比第1阶段径流减少12.06%, 侵蚀减少35.81%;第3阶段比第1阶段径流减少39.61%, 侵蚀减少83.46%;②影响径流与侵蚀的各个因子中, 降雨量是影响最大的因子, 并且随着植被自然恢复进程, 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也逐渐发生变化; ③随着植被的逐步恢复, 对于径流和侵蚀的控制作用逐步增强, 产生地表径流的临界降雨量由第1阶段的13.70 mm, 上升到第2阶段的16.21 mm, 第3阶段已经上升到21.14 mm.  相似文献   

19.
通过紫色土上植被自然恢复过程3个阶段的研究,总结了遂宁组紫色土的母质侵蚀规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符合降雨—植被—侵蚀耦舍的Langbein和Schumm关系,植被恢复对母质侵蚀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第2阶段比第l阶段径流减少12.06%,侵蚀减少35.81%;第3阶段比第1阶段径流减少39。6l%,侵蚀减少83.46%;②影响径流与侵蚀的各个因子中,降雨量是影响最大的因子,并且随着植被自然恢复进程,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也逐渐发生变化;③随着植被的逐步恢复,对于径流和侵蚀的控制作用逐步增强,产生地表径流的临界降雨量由第1阶段的13.70mm,L升到第2阶嚣的16.21mm.第3阶段已经上升到21.14mm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苏省1981-2010年的59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根据百合大棚栽培对气象、生态条件的要求,确定东海县切花百合大棚栽培综合区划指标和等级.基于GIS,利用小网格资源推算法,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分布.最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建模,将东海县切花百合大棚栽培划分为适宜栽培区、较适宜栽培区、不适宜区,并对各区的适宜性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