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猪粪发酵液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沼液不同用量对蔬菜产量、品质以及对蔬菜、土壤中部分重金属残留的影响,试验以宁夏灌区主要设施蔬菜番茄为材料,通过不同量沼液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替代部分氮肥,以氮为基准施肥量,每个小区按氮基肥+氮追肥设计4组(全沼液组、对照组、化肥组、半沼液组),测定了番茄果实产量,番茄果实维生素C、总糖、总酸、铜、锌含量,番茄叶片中铜、锌含量及种植后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全沼液组番茄果实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半沼液组(P0.05),全沼液组番茄果实中总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化肥组和半沼液组(P0.05);全沼液组番茄果实中全铜、全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化肥组(P0.05),番茄叶片全铜、全锌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全沼液组土壤样本中有机质、全量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化肥组(P0.05)。说明沼液替代部分氮肥灌溉农田,在短期内对土壤环境不会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施用沼液后水芹菜和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分别在2018年12月24日(批次1)、2019年1月24日(批次2)和2019年3月24日(批次3)3个不同时间,检测同一位置的水芹菜和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含量,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使用沼液浇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第三批次水芹菜中Cu、Pb和Cd含量显著高于第一批、第二批含量(P0.05),Zn的含量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批次间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批次水芹菜中Cd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2)不同批次土壤中Cu和Zn的含量均有所提高,Pb、Cd和As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Pb、Cd的含量符合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要求,未检测出土壤中含有重金属Cr。以上结果表明,随沼液浇灌时间的延长,水芹菜中重金属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水芹菜对重金属Pb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种植水芹菜的土壤没有出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证明利用沼液种植水芹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藏中矿区土壤、牧草、家畜组织为对象,探讨土-草-畜系统中Cu、Zn、Pb、Cd这4种重金属分布情况与饲养环境的相关性。通过设立研究点的方法,采集矿区饲养环境中的土壤、牧草、家畜(牦牛、藏羊)组织进行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藏中矿区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这4种元素均高于我国二级土壤限量值,Cu含量达限量值的2倍以上,Cd超标最严重。牧草、家畜组织体内重金属含量出现超标现象,牧草含量的分布顺序为Zn>Pb>Cu>Cd,这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一致。牦牛体内Zn元素含量与远离矿区家畜(CK)相比差异显著(P<0.05),Cd含量与对照(CK)相比差异显著(P<0.05)。Cu、Zn存在超标现象,Cd、Pb两者存在差异但均未超标。矿区牦牛肉中Cu和牧草中Cu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836,P<0.01);牦牛肉中Zn含量与土壤和牧草中的Zn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P=0.631,牧草P=0.667,P<0.05);牦牛肉中Pb含量与牧草中Pb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520,P<0.05);藏羊肉中Cu含量与牧草中Cu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756,P<0.01)。矿区可食牧草中重金属向牦牛和羊肌肉迁移系数变化较大,迁移系数在0.19%~44.61%之间。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利用沼液种植水芹菜的安全性,对某规模化猪场沼液和施用沼液的水芹菜不同部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猪场沼液和水芹菜中的重金属元素以Cu、Fe、Mn、Zn为主,含有少量的Cd、Pb、Cr~(6+),未检出Hg和Se;(2)沼液中Cu、Fe、Mn、Zn、Cd、Pb、Cr6~+的含量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3)施用沼液后,水芹菜中除了Pb之外其余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4)水芹菜根中Cu、Mn、Zn和Cd的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P0.05),叶中Pb的含量显著高于根和茎(P0.05),Fe、Mn、Zn、Cd、Pb和Cr~(6+)在茎、叶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施用猪场沼液对水芹菜中重金属元素Pb的含量提升较为明显,说明相对于其它重金属,水芹菜对Pb具有更强的富集能力。此外,水芹菜根部对Cu、Fe、Mn、Zn、Cd和Cr~(6+)的富集能力强于叶部和茎部,但是Pb则表现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行道树七叶树的叶片营养和立地土壤状况的相关性,以便七叶树能良好生长,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市主城区(城关、七里河、安宁和西固)的七叶树叶片及立地土壤分季节(夏季和秋季)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七叶树叶片含水量、全N、全K和全Cu含量夏季高于秋季;叶片叶绿素和全P含量表现为夏季较高;叶片Ca、Mg、Fe含量秋季高于夏季;(2)整体土壤状况表现为pH值偏高,有机质、水解N、交换性Mg、有效Cu和有效Fe的含量较低;(3)夏季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土壤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有效Cu和有效Fe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全N、P、K均与土壤交换性C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交换性Mg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中Cu含量与土壤速效N、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秋季叶片中交换性Ca含量与土壤速效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余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在今后的养护管理中应根据叶片和土壤的实际营养状况,结合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6.
采用GIS、GPS和Kriging插值方法,网格法采样,测定冷季和暖季As、Cr、Pb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显示,Cd、Cu、Co含量暖季高于冷季(P0.01);Cr含量暖季低于冷季(P0.01),且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3~7倍;其他6种元素均低于国家标准。暖季,As与Co、Pb,Cu与Cd、Cr,Co与Pb呈正相关(P0.01);冷季,Cu与Co、Cd呈正相关(P0.01),Cu与Ni、Pb,Co与Pb呈负相关(P0.01);冷季和暖季Cr、Cu、Co和Ni含量呈斑块分布,其余主要呈连续变化分布。结论:Cr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相关地区相应季节放牧时,应避开流动性小的地表水。  相似文献   

7.
狗牙根根际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重金属形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渣土和自然土为基质,对狗芽根进行盆栽实验,测量种植前后土壤pH值、有机质(SOM)及5种重金属Pb、Zn、Cd、Cr、Cu全量及弱酸提取态(F1)、可还原态(F2)、可氧化态(F3)、残渣态(F4)的形态含量.结果 表明:与种植前相比,狗牙根种植100 d后土壤的pH均下降0.10~0.25个单位,变化率为1.31%~3.21%,有机质含量均上升,相对增加0.163%~1.854%.两种土壤的5种重金属含量不同,自然土为Zn>Cu>Pb>Cr>Cd,矿渣土为Zn>Pb>Cu>Cr>Cd.各重金属含量在狗牙根种植100 d后均下降,其中,自然土的5种重金属变化特征为Cd>Zn>Cr>Pb>Cu,而矿渣土的变化特征为Cd>Cr>Cu>Pb>Zn.5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形态为主,弱酸提取态含量在各金属价态中占比均较低.4种存在形态都有变化,其中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降低,而除Cd外,残渣态含量升高.综合分析表明,狗牙根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较好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三江源区玛多县周边高寒草地未退化(Non-degraded grassland,ND)、轻度退化(Light degraded grassland,LD)、中度退化(Moderate degraded grassland,MD)以及重度退化(Heavy degraded grassland,HD)4种不同退化梯度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高寒草地0~10 cm、10~20 cm和20~30 cm的土样,对土壤理化性质(全氮、全磷、全钾和全碳等)、酶活性(脲酶、蔗糖酶、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重金属含量(铜Cu、铬Cr、铅Pb、锌Zn和镉Cd)进行测定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重金属含量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先降低后上升再降低的趋势。土壤理化性质中,不同退化程度草地0~10 cm土层土壤全碳、硝态氮和pH差异显著(P<0.05);10~20 cm土层土壤全氮、硝态氮、全碳和pH差异显著(P<0.05);2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全碳差异显著(P<0.05)。土壤酶中,不同退化程度草地0~10 cm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差异显著(P<0.05);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差异显著(P<0.05)。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中,不同退化程度草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Cu,Cd,Zn以及20~30 cm土层Cu,Cr,Cd差异显著(P<0.05)。同一退化程度随土层加深重金属含量具富集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5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显著相关(P<0.05)。根据土壤污染负荷指数法计算,各退化梯度土壤均属于重金属中度污染。综上所述,本试验分析了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变化、酶活性变化及重金属含量变化,可为三江源高寒草地土壤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止土壤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环境温度下沼液养分在土壤中的淋失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震  唐华  郭彦军 《草业学报》2015,24(4):57-65
沼液因其养分利用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环境温度可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沼液养分的淋溶损失。试验采用土柱模拟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对土壤沼液养分淋溶的影响,旨在揭示不同季节土壤养分淋溶可能存在的差异,为生产中合理施用沼液提供理论依据。土柱规格为内径7.5 cm、高20 cm的聚氯乙烯(PVC)管,按每公顷施入0,130和260 kg N,设置每土柱沼液灌溉总量为0,200和400 mL。按当地年平均降雨量的70%计算实际浇灌量为1500 mL,分5次每隔6 d模拟不同降雨次数进行浇灌。沼液浇灌前用清水补足不足部分并混匀。土柱放置于20和30℃的温室培养,每次淋溶后收集土壤淋溶液,测定其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全磷、速效磷和电导率。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后淋溶液中氮、磷、钾淋失量较清水对照显著增大,其中40 mL沼液水平下,全氮含量平均增加73%,全磷含量增加880%,全钾含量增加388%,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淋溶液中的养分浓度呈增加趋势。环境温度的提高增加了沼液养分在土壤中的淋溶损失,30℃时淋溶液中的硝态氮、全氮、全钾、全磷、速效磷含量及电导率整体高于20℃,其中全氮平均提高14.68%,全磷平均提高33.59%,全钾平均提高24.08%。整体而言,30℃下沼液养分较20℃时更易发生淋失。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适当减少夏季高温时的沼液施用次数,增加春秋季节施用次数,但沼液用量不要超过130 kg N/hm2,防止沼液养分大量流失,污染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方法,测定福建漳浦菜屿岛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排泄物的重金属元素(V、Cr、Mn、Ni、Cu、Zn、Cd、Se、Pb)及半金属元素(As)的含量,分析比较黄嘴白鹭繁殖之前和繁殖之后的集群营巢地、非营巢地的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及半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本次测定的所有排泄物和土壤样本中均未检出元素Se和Cd:非营巢地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在繁殖前后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营巢地土壤中的Zn和Pb元素的含量在繁殖前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营巢地和非营巢地土壤之间的元素含量比较结果发现,繁殖之前两地土壤之间的Zn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繁殖之后两地土壤之间的Cu、Zn、As、Pb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V、Ni存在显著差异(p<0.05).上述数据说明黄嘴白鹭的集群繁殖活动对湿地和海岛生态系统之间的重金属转移起着重要作用,长时间则可能造成海岛营巢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