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稻田化肥深施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 a的化肥深施的试验研究,表明深施肥可促进水稻植株个体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作物的抗逆性,降低空秕率,提高作物产量5.1%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16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在常规灌溉(T1)和分蘖期亏缺灌溉(T2)2种处理下油茬直播杂交水稻的分蘖状况和产量性状.结果 表明,在分蘖中期至穗分化初期进行亏缺灌溉,水稻最高茎蘖数整体上比常规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但分蘖成穗率除极少数品种外均显著提高.不同参试品种在2个处理下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等的变化趋势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亏缺灌溉下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与常规灌溉差异不显著,其中有9个品种的产量与常规灌溉无显著差异或显著高于常规灌溉,有7个品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常规灌溉.试验结果可为丘陵旱区油/麦茬直播栽培杂交水稻的阶段性非充分灌溉节水栽培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为探明免耕直播稻的生长规律和免耕直播的环境效应,研究了稻田免耕直播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免耕后,土壤容重降低和孔隙性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在土壤表层富集.与翻耕直播相比,免耕直播稻分蘖能力较弱,但无效分蘖较少,成穗率高.直播条件下,免耕更有利于叶面积的扩展.除齐穗期外,其它生育时期免耕稻的根系活力强,平均比翻耕提高4.45%.在最高分蘖期,免耕直播稻的根冠比和单蔸根干重高于翻耕直播稻.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及在茎、叶和穗中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免耕直播稻的实际产量为8.6 t/hm2,比翻耕直播稻增产5.8%.另外,免耕直播稻的收获指数比翻耕直播稻高,增幅为13.3%,但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4.
35%乙蒜素.三唑酮乳油、35%乙蒜素.咪鲜胺乳油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新药,试验对这2种乙蒜素的复配剂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5%乙蒜素的三唑酮和咪鲜胺的复配剂较之单一三唑酮或咪鲜胺乳油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机械穴直播对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538为试材,研究了机械穴直播在不同播种量(45 kg/hm~2和60 kg/hm~2)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穴直播技术,虽然出苗率有所下降,但成穗率高,改善了直播稻的生长条件,降低了基部节间的弯曲力矩,使生育后期的倒伏风险明显降低;机械穴直播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较人工撒播提高了1.63%~5.48%。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2013年大丰市30%丙环唑·咪鲜胺水乳剂对稻曲病药效试验,明确该产品防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最佳使用剂量及安全性,为该产品大面积推向市场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30%丙环唑·咪鲜胺水乳剂(高邮市丰田农药有限公司提供),25%丙环唑乳油(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咪鲜胺乳油(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相似文献   

7.
对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药剂进行田间示范,验证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处理在示范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稻瘟病防效好,与对照药剂25%咪鲜胺乳油以及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拌种剂拌种对超级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广东省主推超级杂交稻品种五丰优615为材料,设置了在露白期进行拌种的试验。结果表明,4种参试拌种剂配方对秧苗素质均有显著影响,能有效降低秧苗高度,显著提高绿叶数、叶龄及SPAD值,28 d秧龄时秧苗茎基宽比未用拌种剂拌种的对照增加8.21%~32.70%;与对照相比,经拌种剂处理的秧苗根系发达,白根数、总根数以及地下部干质量均有提高,成秧率提高5.49%~24.73%,有效提高了壮秧指数和苗高干质量;同时,拌种剂处理的秧苗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平均分别提高了32.61%、163.42%和14.67%。可见,用拌种剂拌种有利于改善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提高抗逆能力,其中,以B4配方处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验证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直播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探索其最佳使用剂量,结果表明: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用于防除水稻直播田一年生杂草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对水稻安全、药效期长、用量低、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等特点。使用该药剂防除水稻直播田一年生杂草应在播种后2~5 d,杂草出土前进行均匀喷雾,同时保持田板平整湿润,田沟内有水。从经济有效和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最佳使用剂量100~120g/667m^2。  相似文献   

10.
应用哈茨木霉菌T2-16菌剂对花生进行木霉拌种和浸种处理,研究木霉对花生防病促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剂两种使用方法对病害防治效果和促生长作用均好于对照,其中木霉菌剂拌种处理的效果又优于浸种处理。拌种处理后荚果产量、饱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4%、36.8%和33.8%,而其秕果重量比对照降低了29.8%,其叶斑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了8.79%,防效为64.63%,其烂果数比对照少了3.18个,防效为60.6%。  相似文献   

11.
淹涝胁迫对杂交中稻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审定的20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分蘖期和抽穗期淹涝胁迫对杂交中稻的某些生理指标、生长发育、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淹没胁迫对杂交中稻的生育期有显著影响。分蘖期受淹没胁迫,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抽穗期分别平均延长了3.25 d和3.95 d,成熟期分别平均延长了1.85 d和2.75 d;而抽穗期受淹没胁迫,成熟期会提前,平均提前1.60 d,且品种间差异较大。(2)淹没胁迫对杂交中稻的产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分蘖期受淹没胁迫,分蘖期叶干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降低,使其平均减产59.0%;齐穗期受淹没胁迫,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使其平均减产57.6%。(3)分蘖期受淹没48 h后,不宜割苗蓄留再生稻,应以加强田间管理保留头季稻为主,耐淹性较强的品种有川谷优6684、冈优169和乐优198;抽穗期受淹没48 h后,则以割苗蓄留再生稻较佳,其中冈优169、内5优317、蓉优22和川谷优6684的产量较高。(4)分蘖期和抽穗期耐淹组合间没有相关性,生产上应分别在各时期筛选相应耐淹能力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与水氮配施的理论与技术,探讨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三因素裂裂区设计,主区为油菜秸秆堆腐还田和直接还田两种秸秆还田方式,裂区为淹水灌溉和控制性交替灌溉两种水分管理方式,裂裂区为4种施氮量,分析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模式下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互作效应显著;且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秸秆堆腐还田对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调控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提高了4.71%~6.50%,群体干物质显著增加了9.22%~13.30%;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有效穗数及每穗粒数分别提高了5.9%~9.8%和1.5%~5.2%,从而使产量提高了9.5%~13.4%。控制性交替灌溉相对于淹灌能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减缓拔节至齐穗期叶面积衰减,加快结实期群体生长率,利于穗粒数及产量的提高;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结论】从三因素间的互作效应来看,秸秆堆腐还田处理下,控制性交替灌溉与施氮量150 kg/hm^2,可有效提高齐穂期高效叶面积指数(4.80~5.32),具有较高的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6.94~7.36t/hm^2),显著提高了有效穗(181.6万~220.9万/hm^2)及每穗粒数(180~200粒),从而显著提高产量达到10328.1~12464.1 kg/hm^2,为本研究节水减氮增效最佳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万金S是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利用扬稻6号(9311)的育性变异单株育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于2009年9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万金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均为99.99%;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24℃),在湛江不育期135 d以上;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达60%以上;米质优,达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稻米品质优,其中万两优香1号于2011年6月通过了海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Hybrid rice cultiva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ice production system due to its high yield potential and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Quantification of its responses to rising CO2 concentration ([CO2]) will reduce our uncertainty in predicting future food security and assist in development of adaptation strategies. Using free air CO2 enrichment (FACE), we measured seasonal changes in growth and nitrogen (N) uptake of an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rice cultivar Liangyoupeijiu grown under two levels of [CO2] (ambient and elevated by 200 μmol mol−1) and two levels of N fertilization in 2005–2006. Average across the 2 years, FACE increased crop growth rate similarly by 22%, 24% and 23% in the periods from transplanting to panicle initiation (PI), PI to heading and heading to maturity, which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green leaf area index rather than the greater net assimilation rate. Grain yield increased greatly under FACE as a result of similar contributions by panicle number per unit area,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nd individual grain yield. Final aboveground N acquisition showed a 10.4% increase under FACE, which resulted from enhanced N uptake at both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s. Compared with previous FACE studies on final productivity of two inbred japonica cultivars,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cultivar appears to profit more from elevated [CO2], which mainly resulted from its greater enhancement in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during reproductive growth due to a lack of N limitations late in the season.  相似文献   

15.
以大穗型杂交中稻蓉18优1015和多穗型杂交中稻内6优103为材料,于2018年在四川泸县开展试验,研究稻鱼共生模式下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1,减氮66.6%;N2,减氮33.3%;CK,常规施氮,施氮量135 kg/hm^2)对杂交中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N2处理最高,较CK增加2.8%;多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CK最高,较N2、N1处理分别增加5.3%、20.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有效穗数、干物质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结实率、收获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大穗型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N2、N1处理较CK分别增加63.2%、45.6%,多穗型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N2处理较CK增加了27.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与CK相比,N2、N1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74.6%和48.2%。可见,在稻田养鱼模式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杂交中稻的适宜减氮量为3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73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根系形态生理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和高产水稻H优518为材料,通过根管试验设置三种水分处理(常规灌溉、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调查株高、分蘖、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性状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旱优73和H优518产量形成和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 两年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旱优7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变化,H优518的产量在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5.6%,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显著降低;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显著降低,其中,旱优73的产量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8.8%,H优518产量减少了46.1%。与常  相似文献   

17.
敦化低温冷害是造成水稻空秕粒和减产的障碍因子,通过引进上海市粒子流能量场处理水稻种子栽培技术,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提高,田间出苗迅速整齐,苗情长势旺盛,根系发达,抗旱、抗病、抗寒,促进早熟,提高质量,改善品质。在敦化地区该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达到增产增收效果,秋后实打实测处理比对照增产11.9%。  相似文献   

18.
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后期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P88S/1128为材料,设置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和液体膜覆盖3个处理,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群体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群体微气象因子和水稻的个体生长都有明显影响,表现为覆盖显著降低了高温季节特别是高温时段水稻冠层的温度,提高了相对湿度,营造了群体内部良好的微气象环境。覆盖处理的叶片蒸腾作用增强,叶片的温度降低,叶片的抗高温胁迫能力提高,从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覆盖栽培下产量构成各因子均有明显优化,其中地膜覆盖栽培下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最高,产量较对照增加16.81%;稻草覆盖处理的有效穗增多,较对照增产9.59%。但液体膜覆盖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产量构成因子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敏感时期,探索水稻抵御干旱的栽培措施,以常规粳稻楚粳29号和云粳3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准确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楚粳29号干旱胁迫处理较对照减产10.63%~47.60%,云粳39号干旱胁迫处理较对照减产6.19%~47.27%,减产程度依次为穗分化前期干旱胁迫(T2)﹥有效分蘖期干旱胁迫(T1)﹥穗分化后期干旱胁迫(T3)﹥孕穗期干旱胁迫(T4)。与对照相比,2个品种有效分蘖期干旱胁迫降低了有效穗数,穗分化前期干旱胁迫使每穗粒数明显减少,穗分化后期干旱胁迫使每穗实粒数减少和结实率明显降低,孕穗期干旱胁迫对结实率或千粒重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