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花期自然干旱胁迫法,对自育的107个杂交组合进行耐旱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干旱对杂交种产量影响较大。旱区产量较水区下降48.24%,下降极显著。穗长和行粒数对干旱反应较敏感,行粒数的下降幅度大于穗长,分别为15.07%和9.84%。水区和旱区的产量、穗长、行粒数、穗粗、穗行数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65、0.39、0.38和0.86。筛选17HT1079×PH4CV、17HT935×PH4CV、17HT1028×PH4CV和新玉108这4个杂交种,旱区产量分别为11 654.5、8 186.4、8 431.5、7 731.7 kg/hm2,较先玉335增产67%、17.31%、20.82%和10.79%,增产极显著。水区产量分别为14 365.5、16 006.8、13 928.8和14 985.9 kg/hm2,较先玉335增产3.61%、15.45%、0.46%和8.09%。抗旱系数分别为0.81、0.51、0.61和0.52,耐逆指数分别为1.3、1.01、0.91和0.9,极显著高于先玉335,均属一级极强耐旱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稻瘟病菌种群分布及优势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概述了中国主要水稻产区稻瘟病菌的种群分布与生理小种的组成状况。目前东北稻区稻瘟菌主要种群为ZF、ZD、ZE和ZA,出现频率分别达到23.2%、22.2%、15.6%、12.3%。西南稻区以强致病力菌株ZA和ZB为主,四川省内ZB种群频率高达53%,ZA为22.3%;贵州省的优势种群为ZB、ZA和ZG,出现频率分别为41.4%、18.5%和10.7%。华南稻区主要种群为ZB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28.0%和37.0%。华北稻区以致病力较弱的ZE、ZF和ZG群体为主,出现频率分别达到21.5%、22.1%和44.3%。华东稻区主要种群为ZB、ZG、ZC和ZA,出现频率分别为43.3%、25.0%、13.9%和123%。华中稻区主要是ZA、ZB、ZE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34.9%、28.8%、21.4%和14.1%。西北地区水稻种植较少,但以致病力强的ZA和ZB群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小麦营养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营养品质状况,对2009年和2010年湖北省主要小麦生产县24份小麦样品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亮氨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5、3.70、5.55、4.06、6.03、2.17、1.43和8.79mg·g-1;赖氨酸的平均评分值为49,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平均评分值为70,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7、6.09、37.93、12.64、5.14、4.44、3.70、3.56、5.85和3.50mg·g-1;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13.18%。(2)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6、3.3和3.9g·kg-1,全磷含量比较充足,全钾含量相对不足。(3)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硒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8.6、43.5、5.6、34.8和0.057mg·kg-1,铁、锰和锌含量较高,铜含量比较适宜,硒含量较低。(4)重金属元素镉、汞、铅、砷、铬和镍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53、0.003、0.061、0.020、0.198和0.191mg·kg-1,铅、砷、铬和汞的含量相对较低,处于清洁水平,部分样品中镉和镍的含量超过了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京科968为材料,2013年在甘肃分析授粉后35~62 d的不同成熟度种子的5个物理特性(长度、宽度、灰度、百粒重和容重)和8个生理生化特性(糖、蛋白、淀粉、油脂和MDA含量以及含水量、电导率和SOD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推迟,京科968品种5个物理特性和蛋白、淀粉、油脂、SOD酶活性逐渐增加,然后达到平台期;糖、MDA、含水量和电导率则随之下降。采用标准发芽率、人工老化发芽率、冷冻发芽率和冷浸发芽率分析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活力。结果表明,随收获期推迟种子活力不断提高,在授粉后59 d,4种评价方法的活力指标均处于最高点,该时期为该品种的最佳收获期。相关性分析发现,种子活力指标与种子物理特性和生理化学特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番石榴一年两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番石榴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红香1号’番石榴为研究对象,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每株增施有机肥2.5、5.0、7.5、10.0 kg对番石榴果实外观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增加单果质量,增大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改善果实外观性状,提高产量,同时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风味,提高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其中每株增施7.5 kg有机肥效果最佳,与CK相比,第1批和第2批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横径分别增长了32.48%和20.77%、31.70%和33.97%、25.43%和24.58%,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分别提高了14.95%和25.76%、56.58%和57.55%、56.93%和53.23%、40.87%和50.5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25.00%和19.35%,总利润提高了55.46%。  相似文献   

6.
茶道     
何为茶道,茶为何道?众说纷纭。笔者另辟新径,从道家、儒家和佛家思想来诠释茶道,并以亲身示范来让品茶人体悟茶道,感受其境、其入、其行和其德。以小见大,以简单见复杂。得出茶道之德为:怡、和、清、静、寂、通、慧、明、行、功、俭、德、圆、融、合、归。阅读此文前,不妨先泡一杯茶,然后细细品味一下吧。  相似文献   

7.
以200份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建立3种茎秆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研究更快速、准确地测定玉米茎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4 017.94~8 053.28、4 017.94~8 067.89和4 027.08~8 928.20谱区内建立的测定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效果最好。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校正模型,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 9、0.925 1和0.926 5,校正标准差分别为1.57、1.68和1.18。选取30份玉米茎秆样品作为检验集对模型进行验证,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外部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 9、0.891 1和0.905 0,其预测标准差分别为1.57、2.14和1.49。同样选取30份茎秆样品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 3、0.944 2和0.891 8,交叉验证标准差分别为1.87、2.32和1.43。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质量较好,能快速、准确测量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氮肥用量对苏中冬小麦地上部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施氮量对苏中地区冬小麦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扬麦11和扬麦13为材料,在江苏丹阳设置3个氮素水平(0、150、300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茎鞘和叶片中Fe、Zn、Mn、Cu、Ca、Mg和P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茎鞘、叶片、面粉和麸皮中的Fe、Zn、Mn、Cu和Ca含量,但P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N0)相比,施氮量达300kg.hm-2时,扬麦11籽粒中的Fe、Zn、Mn、Cu和Ca含量分别增加了11.74%、32.20%、31.78%、66.87%和53.75%,P含量降低23.06%,茎鞘中Zn、Cu和Ca含量增加106.34%、136.97%和51.15%,P含量降低46.46%;扬麦13籽粒中Zn、Cu和Ca含量分别比对照(N0)增加33.03%、59.67%和56.63%,Mg和P含量分别降低14.10%和25.41%,叶片中Mn、Cu、Ca和Mg分别增加174.54%、27.15%、41.66%和29.95%。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中Mg含量呈下降趋势,但茎鞘和叶片中Mg含量呈递增趋势。籽粒、茎鞘和叶片中不同矿质元素含量对氮肥的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以提高冬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但是,氮肥用量过高可能降低籽粒中P和Mg的含量,不利于籽粒矿质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分析鉴别中药材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方法,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和差热分析(DTA)对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进行热分析研究。方法以α-Al2O3为参照物,N2为气氛的条件下,升温速率为10℃·min^-1,温度范围为30~600℃,进行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热分析图谱的比较鉴别。结果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TG-DTG和DTA图谱分别存在差异,其中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DTG曲线分别存在三个不同大小和位置的峰,而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DTA曲线分别存在两个不同大小和位置的放热峰,红参的DTA曲线较为平缓,不存在明显的峰型。结论实验证明热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数据曲线识别率高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快速鉴别人参、西洋参、三七和红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茶饼便于保存和携带,茶叶在压制及湿热工艺中对其品质的影响也是茶叶加工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探究了压饼和湿热工艺对政和白茶特征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选取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茶样,以及寿眉在压饼三个阶段的茶样为研究对象,测定茶样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类、茶多糖和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经过压饼尤其是湿热压制工艺后,寿眉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蛋白质、黄酮类和没食子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可溶性糖、茶多糖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湿热处理后,四款白茶茶汤内含物质丰富且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增加,有利于贡眉和寿眉的品质提升,如儿茶素含量及酯型儿茶素比例、汤色明亮度和滋味均有明显改善,而对于相对较嫩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楚粳37号肥料减量增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稻楚粳3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减量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楚粳37号高产栽培过程中,适当降低化肥使用量(减量30%),不仅能确保高产,而且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敏感时期,探索水稻抵御干旱的栽培措施,以常规粳稻楚粳29号和云粳3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准确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楚粳29号干旱胁迫处理较对照减产10.63%~47.60%,云粳39号干旱胁迫处理较对照减产6.19%~47.27%,减产程度依次为穗分化前期干旱胁迫(T2)﹥有效分蘖期干旱胁迫(T1)﹥穗分化后期干旱胁迫(T3)﹥孕穗期干旱胁迫(T4)。与对照相比,2个品种有效分蘖期干旱胁迫降低了有效穗数,穗分化前期干旱胁迫使每穗粒数明显减少,穗分化后期干旱胁迫使每穗实粒数减少和结实率明显降低,孕穗期干旱胁迫对结实率或千粒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新品种"盐粳218"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为31 cm×15 cm,每穴栽插4本株条件下盐粳218叶绿素含量较高、且生育后期下降幅度最小,分蘖提早、有效穗数增加,单茎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收获指数较高,产量结构合理、产量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裂区设计,在稻鸭种养有机栽培模式下研究了移栽密度对穗粒兼顾型品种沈稻47和穗数型品种沈稻505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增加,2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均增加;沈稻47齐穗前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干物质总积累量和产量明显增加,每穗颖花数、结实率明显减少;沈稻505每穗颖花数明显减少,结实率、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先增后降;品种和密度在产量等多个性状上互作效应显著;穗粒兼顾型品种沈稻47取得高产的适宜移栽密度为30.0 cm×9.9 cm(33.0万丛/hm2),穗数型品种沈稻505为30.0 cm×16.7 cm(20.0万丛/hm2)。  相似文献   

15.
有序摆抛栽超高产栽培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抛栽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探索抛秧稻超高产轻简栽培新途径,以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试验材料,设置摆栽、点抛和撒抛三种抛栽方式,并以机插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有序摆抛稻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结果显示,水稻有序摆栽和点抛后秧苗根系长度、根数、单株根质量高于撒抛和机插,栽后7 d 3连孔稻苗优势明显,栽后15d2连孔秧苗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各生育时期群体根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不同连孔稻株间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根系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吸收面积比与穗后根系伤流量亦呈现相同趋势。各生育时期的根系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及抽穗期单茎根系伤流量、根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比与产量极显著相关。齐穗后15d,70%以上根系分布在0~5cm,90%以上根系分布在0~10cm,各层根干质量、根体积、根干质量密度抛栽方式间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不同连孔处理间为2连孔3连孔单孔,5~10cm、10~15cm、15~20cm的根系比例亦呈现此趋势。0~20cm内,各层根系干质量、根系体积、根干质量密度与产量极显著相关,上层根系对产量贡献较大,0~10cm贡献率达90%以上。总之,水稻有序摆抛栽根系发生快,各生育期活力强,后期分布合理,其良好的根系特性是超高产形成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棉花油后直播、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以及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四种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棉花产量有显著影响,以油后营养体育苗移栽产量最高;在总投入上.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最少,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最多;在纯收益和除人工成本收益上均以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两优6206是利用两系不育系丰6S与优质恢复系R206配组育成的籼型晚稻新品种,具有生长势强、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米质优、产量高等特点。2015年在江苏盐城黄海农场开展父母本同时机插制种技术研究,通过肥水管理,花期镜检和调整,父母本花期相遇和异交结实都较好,制种平均单产3.55 t/hm2。本文介绍了两优6206的亲本特征特性及机插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龙粳26和垦05-795两个品种进行不同插秧规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插秧密度对水稻的产量有影响,对水稻的抗逆性、米质影响不显著。龙粳26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64.4 kg/667 m2,其次是26cm×13 cm,产量达到658.9 kg/667 m2;垦05-795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97.2 kg/667 m2,其次是30 cm×13 cm,产量达到67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高邮市不同稻作方式产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机插、抛秧及直播三种稻作方式的产量及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抛秧产量最高,机插秧次之,直播稻最低。从效益来看,抛秧最高,机插秧次之,直播稻最低,机插与抛秧产量与效益均明显高于直播稻。  相似文献   

20.
鲜食玉米不同栽培方式的生理特征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渝糯7号为材料,研究湘南地区不同育苗、移栽、覆盖方式等栽培技术措施对鲜食玉米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春播在3月25日左右播种,采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等技术,可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根际土壤温度及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叶片光合势和叶绿素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最终获得较高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