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冀香糯1号是以新香糯为母本,以冀糯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粳香糯稻品种,200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69 d左右,粗蛋白含量9.83%,糙米率82.5%,精米率74.3%,整精米率38.0%,胶稠度99 mm,碱消值6.0级。河北省2年区试平均产量580.41 kg/667 m2,较对照垦育20增产1.69%。适于在河北省长城以南唐山、秦皇岛稻区作一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花生种植面积常年在400余万亩。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低而不稳,病害严重,商品价值低的问题,1977年我们配制了油麻1—1×金白1号杂交组合,经连年选育,育出了高产、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冀油4号。198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北省第五届技术交易会金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紫宝香糯1号是玉山县特种水稻研究开发中心用紫色香糯变异株与八月香糯杂交选育的常规晚稻品种。2005年5月20日由江西省科技厅主持.通过了国内育种、基因研究、营养等方面专家技术鉴定[赣科鉴字(2005)60号]。2006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赣晚糯6号。  相似文献   

4.
冀H17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棉花杂交新品种,该品种是以冀棉169为母本、161选系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F1,经2年多点杂交种比较试验表现突出,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春播杂交棉组区域试验,2006年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6)第356号],2011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11003号.  相似文献   

5.
沧黑豆2号是以MSP287不育系为母本,以小黑豆、冀豆12等资源混合群体为父本,经连续多轮选择而成的黑豆新品种。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籽粒大、高产、抗病性和抗逆性好等特点。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403.8 kg/hm2,比对照冀黑豆1号增产12.1%;生产试验产量为2 652.4 kg/hm2,比对照冀黑豆1号增产14.5%。介绍了沧黑豆2号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冀棉8号(原系号石1724)是我所1974年从河北省作物所引入的杂种一代材料,组合为:冀邯5号×[(岱字45×紫花)F_2r_2],经过连续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纤维品质优良等特点。1983年3月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定为河北省的推广品种。为鉴定冀棉8号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冀131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冀棉18F1和(冀棉25号×GK12)杂交后代选系32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南繁北育培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08年4月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08005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06)第014号。  相似文献   

8.
圣香糯1号是以镇稻88为母本、广陵香糯为父本,并用镇稻88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等优点,2019年6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稻20196011),适宜在鲁南及沿黄稻区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9.
2003年国审玉米品种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世贤 《玉米科学》2004,12(Z1):132-144
1.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01作物种类:玉米品种名称:冀玉9号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冀15-22×冀35。冀15-22是利用冀257与冀815杂交并用F1代花粉进行混粉姊妹交后,1993年播种F2代种子后连续自交4个世代;冀35是用黄早四与农家种冀多142杂交,再用黄早四回交之后,经6个世代连续自交分离筛选育成。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幼苗绿色,芽鞘紫色,长势健壮,株型半紧凑,根系发达,20片叶左右,叶片上冲、较宽,叶色深绿,雄穗中等,护颖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雌穗花丝浅红色,果穗…  相似文献   

10.
垦育88是利用中花8号、冀粳13号、冀粳14号复合杂交,通过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国家区试2 a平均产量606.8 kg/667 m2,比对照津原45增产4.8%,达极显著水平。品质达国标优质3级。垦育88具有高产、优质、高抗条纹叶枯病、耐盐碱等特性,201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The receptor for activated C-kinase 1 (RACK1) is a highly conserved scaffold protein with versatile functions, and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ransgenic rice plants, in which the expression of RACK1 gene was inhibited by RNA interference (RNAi), were studied to elucidate the possible functions of RACK1 in responses to drought stress in rice. Real-time 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RACK1 in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as inhibited by more than 50%. The tolerance to drought stress of the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as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the non-transgenic rice plants. The peroxidation of membrane and the production of malondialdehyd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trangenic rice pla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RACK1 negatively regulated the redox system-related tolerance to drought stress of rice plants.  相似文献   

12.
温敏核不育系株1S是育种上广泛应用的优良早籼型水稻不育系,1999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审定以来,以其为母本所配组合在湖南省区域试验早稻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大批组合通过审定,并在湖南省及南方各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对历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株1S系列组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等进行了相关分析,为选育高产优质的理想株型品种和合理的栽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早中熟品种产量与米质、感病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RNA干涉下调RACK1基因表达增强水稻抗旱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CK1是一种多功能支架蛋白,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利用RNA干涉技术抑制水稻RACK1基因的表达,分析了RACK1基因在响应干旱胁迫中的功能。实时定量PCR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RACK1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RACK1基因表达受抑制程度达50%左右。与非转基因水稻(对照)相比,转基因水稻耐干旱能力显著强于对照,其膜的过氧化酶和丙二醛的产生显著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表明RACK1蛋白质调节水稻对干旱胁迫的耐性,并且这种调节在很大程度上与植株体内的氧化还原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4.
Two chemical method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for rice grain freshness determi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efficiencies.Method 1 is made of bromothymol blue indicator,and the principle is based on indicator’s color which is changed in according to pH of the stored rice grains.Method 2 is based on peroxidase activity which deteriorates during storage of rice grains.Both methods wer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fresh-aged rice index of six Thai-rice cultivars,four from non-waxy rice cultivars (KDML 105,Chai Nat 1,Chai Nat 2 and Phitsanulok 2) and two from waxy rice cultivars (San-pah-tawng and RD6).Rice samples were kept in the forms of paddy and polished rice.Fresh-aged rice indic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both methods every two weeks over the storage period of 24 weeks (six months).It was found that both methods were capable of detecting fresh-aged rice indices.The color of chemical solutions changed with regards to the age of rice grains and it could be detect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Rice grains which have been kept as paddy provided more consistent results.Method 1 is recommended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s it is simple,efficient and inexpensive.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国稻1号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22  
国稻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育成带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8006,再与印水型胞质不育系中9A组配的中晚兼用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江西省区试和各地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国标3级)、抗性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易于制种等特点.于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6.
胎盘乳化液是俄罗斯新产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探讨其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1997-1998年,采用胎盘乳化液对水稻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施用主不同水稻品种的喷苗与浸种试验。结果表明,胎盘乳化液对水稻茎秆等营养器官有明显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明显增加每穗实粒数与有效穗数,因而最终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香稻"A04"香味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香稻材料“A04”与不同的非香稻材料杂交,采用氢氧化钾测定法鉴定杂交组合双亲、F1、F2和B1F1稻株叶片的香味,统计各组合杂种后代有香味与无香味的分离比率。结果表明:香稻材料“A04”的香味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本文还对香味基因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ABC1(Activity of bc1 complex)家族属于蛋白质激酶家族,其成员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已有研究表明,几个植物ABC1基因参与非生物胁迫应答.为了解ABC1基因在水稻中的结构和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在水稻和拟南芥上鉴定出15个和17个ABC1基因,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家族在单、双子叶植物分离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分化,其基本特征已经形成;单、双子叶植物分离之后,该家族在水稻和拟南芥中均以物种特异的方式进行了扩增.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分析显示多数直系同源基因之间外显子大小接近,而内含子差别较大,水稻含有更多大的内含子;内含子获得是近期伴随水稻ABC1家族进化的重要事件.多序列比对显示,ABC1结构域具有1个保守的氨基酸片段和4个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在线亚细胞定位预测9个水稻ABC1蛋白定位在叶绿体上.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水稻ABC1基因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并且受多种非生物胁迫因素包括H2O2、脱落酸、低温、干旱、黑暗和高盐的调控.说明水稻ABC1家族不仅在逆境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还与水稻特定的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一种利用PCR快速检测水稻蜡质基因第一内含子剪接供体+1位碱基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一批广东籼稻材料。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广泛用于育种筛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选择。  相似文献   

20.
皖旱优1号是由N422S与恢复系R8272配组育成的粳型杂交旱稻组合.该组合分蘖力强,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抗旱性强,中抗稻瘟病和胡麻斑病,米质较好.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皖旱优1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性、旱作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